大唐三朝宰相姚崇 神都洛阳集仙殿里,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伏诛枭首,唐中宗李显兵困长生殿,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 唐中宗李显重登大宝,复国号唐 ,张柬之等五人勤王有功赐爵郡王,称为「五王」。姚崇也因谋划宫变被封梁县侯。 气数已尽的武则天迁居上阳宫时,唐中宗李显率领文武群臣前去请安。张柬之等人为他们最终的胜利而弹冠相庆,只有姚崇看到龙钟老态的武后,当众老泪纵横,悲伤得不能自已。 张柬之等人赶紧劝道:「今天哪是你涟涟泣涕的时候啊?你就不担心你的祸事由此而起啊!」 姚崇对道:「当初和你们诛逆平叛,我那是在尽臣子本分,功劳就更不足为论。然而在朝中侍奉武后已久,如今就要和旧主生离死别,难免伤情落泪,这也是作为人臣最后应尽的节操。倘若由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果是永别。
这是谁扮演的武则天? 是年仲冬,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上阳宫孤独病老,年八十二,仅留一座说不尽千秋功罪的无字碑…… 由于唐中宗李显的懦弱昏庸,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在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协助下,逐渐掌握实权。他设计分别把拥有将相大权的「五王」——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人削官贬谪到荒凉偏僻的远恶之地,先后迫害而死,唯独对姚崇网开一面,给予了宽宥。 所谓初心易求,始终难得,这,难道仅仅是姚崇卓识远见的睿智吗? 这个故事被记载于《新唐书》: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等谋诛二张,崇适自屯所还,遂参密议,以功封梁县侯。武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问起居。五公相庆,崇独流涕。柬之等曰:「今岂流涕时耶?恐公祸由此始。」崇曰:「比与讨逆,不足为功。然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后五王被害,而崇独免。 谁能想到,诀别发自肺腑的几行纵横老泪,竟成为武则天赐予并庇护姚崇的一块免死金牌,也成为「开元盛世」的发端。
唐玄宗和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姚崇成「救时宰相」,居相位三年,尚宽大,好礼让,「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秉行《十事要说》蓝本,力主兴利除弊的新政改革,为日后「开元盛世」的诞生,奠定了扎实的政经基础,姚崇也因此同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共获唐「四大贤相」之盛誉。 而其名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看似说佛,其中蕴藏的至理,后世为官者,莫不该有所悟?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于长安远郊陋室,终年七十二岁。
勘校译文/老宋/宋谝西游/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欢迎和老宋在「宋谝西游」一起探究西游神话和智慧故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