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1/17 6:30:31

事实上,明十三陵埋葬的第一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也是朱棣将都城迁址北京的。

朱元璋葬在南京附近的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侄子。他在位期间开始削藩,导致藩王的反弹,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夺得帝位,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别提葬在十三陵了。

所谓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的话题,其实只涉及到明朝迁都北京后的一位皇帝,他就是大明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这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出身低微,盖因其母是明宣宗御驾亲征朱高煦之乱时临幸的一位汉王宫侍女,由于是叛臣附属获罪而不得入宫,宣宗帝只得将其安置在宫外并时时临幸才生出朱祁钰,有了这层挂碍,皇帝老子活着的时候,连应有的名份王位都没封一个,只到父亲临终前才将实情和盘托出,并嘱咐皇后等一应人等善待母子二人,至此才获得身份认同,明英宗上位后,封为郕王。

本来当皇帝的事儿与他八杆子都打不着,可偏偏新上任的皇帝朱祁镇是个不大消停的主,率领着自己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御驾亲征瓦剌了,结果发生土木堡之变,敌人没打着,自己反倒弄了个灰头土脸让人给俘虏了。乍逢大乱,国家不能一日无主,年幼的太子只有两岁,如何撑得起大厦将倾的局面,所有人都乱了方寸,匆忙之间将监国朱祁钰推上了皇位。

这位朱祁钰虽在一片懵逼中得了大位,当皇帝可是一点都不含糊,任内知人善任,重用于谦这样的能臣干吏,很快使大明朝摇摇欲坠的朝局出现了中兴迹象,劲敌瓦剌也被打得不得不求和,还同意无条件释放俘虏的前任皇帝朱祁镇,这让现任皇帝朱祁钰大大的犯上了嘀咕,怎么着也不肯迎回前任了,干脆玩起了无赖,耗不起的瓦剌只好单方面放回了朱祁镇,一部似曾相识的宫廷狗血剧就此拉开了序幕。

朱祁镇放回后,名义上得到了太上皇的待遇,实际上却遭到了软禁,朱祁钰怕这位当过前任的哥哥不甘心,连居住地周边的树木都砍伐一空,就担心他与外界联络,从而威胁自己的皇位,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钰怎么着也没算计到自己一场大病后,很戏剧性地又在一片懵逼中丢了大位,反过来遭到朱祁镇的圈禁,朱祁镇可一点也不手软,很快就不明不白的弄死了后任,并大开杀戒,几乎所有拥戴朱祁钰的臣属都遭到了牵连,我们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于谦就陷入这样的狗血剧中,遭人暗算的,实属可惜。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下诏斥朱祁钰为“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并按亲王礼葬于北京西山,只到朱祁镇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才恢复了这位叔叔的皇帝之名,谥号为“代”,史称明代宗,但没有搬迁陵墓,所以,朱祁钰是唯一没有葬在明皇陵十三陵的皇帝。因此,大明朝除朱元璋葬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外,只有这个朱祁钰不在十三陵,

更多文章

  • 明孝陵为何六百年未曾被盗!不能还是不敢,朱元璋用了什么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何叫明孝陵,南京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吗,为什么朱元璋的墓叫明孝陵

    1997年,当考古专家完成了朱元璋陵墓的考古以后,每个人都惊呆了。在这个埋葬着明代的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竟然没有坟墓小偷的痕迹。这在考古学界,尤其是知名人物陵墓的考古事件当中,是非常罕见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是中国非常知名的陵墓之一,是众多陵墓当中,最神秘的帝王坟墓之一,也是和秦始皇陵、李世民的

  • 明代“包公”,打老虎不成,被老虎反噬,死后封神,开创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包公为什么能成为城市神,明代包公打老虎,明代包公有多厉害

    洪武年间,周新即进入太学,担任大理寺评事,因善于断案颇受群众爱戴、上级好评,永乐年间,改任监察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查办大老虎,问题官员对他都有点犯怵,被称为“冷面寒铁公”。据说周新的名头最盛时,京城的孩子妈妈哄孩子,孩子哭闹不休,喊一声“周新来了”,孩子哭声就戛然而止,大气都不敢再喘。周新调任浙江按

  • 此人有很严重的洁癖,朱元璋专门为他发明粪桶刑,让人啼笑皆非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发明粪桶刑,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洁癖的倪云林被朱元璋扔进粪池

    在大明朝开国之初有一个历史事件非常有名,被称为“洪武赶散”。当时江南地区的人比较富裕,朱元璋生怕这些富人不好管理,对自己的统治会带来威胁,于是就下令把江南的几十万富人迁移到苏北和凤阳等地,而这些人留下的田产和房屋留给了当地的穷人和乞丐居住。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了壮大南京的规模,还下令让全国的富人迁徙

  • 定型于唐,却兴盛于宋,宋代中秋节的赏灯都怎么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代五管灯,中秋节雕瓜灯,宋代中秋节赏灯图片

    因为宋代虽然富庶,但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便重文轻武。所以,被那些马背上的民族,给欺负的节节败退,最终只能“花钱免灾”,割地赔款。宋代虽军事不行,但人民生活水平很高。从上至下,皆好玩乐。这份对热衷玩乐的向往,从中秋佳节中,便可窥见一二。“三大节”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就将

  •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哥哥姐姐们都获得了这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朱元璋姐姐结局,历史上朱元璋的哥哥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三个节日。常遇春的父亲叫六六,再加一个六就成老铁了。我们知道,朱元璋的爷爷叫朱初一,生有两个儿子,老大是朱五一,老二叫朱五四,哥儿俩合起来占了一个黄金周。朱五一和朱五四各生了四个儿子,按照大排行,这八个男孩从朱重一排到朱重八,最小的朱重八长大了

  • 古代的孩子不听话必须狠揍吗?朱元璋说了4个字,儿子吓得腿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打儿子全过程,朱元璋管教子女的方式,朱元璋孩子不听话不打死就行原话

    每次见到别人的孩子都会觉得孩子是很可爱,很乖巧懂事的,但相反的,却感觉自己的孩子很烦人,不懂事。当然了每个人的教育都会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吧!帝王朱元璋对他的孩子的教育是很严格的,他在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的书,他对这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执着,不希望他的孩子和他一样,他希望他的孩子

  • 宋朝如何对待“归来人”的?“归明、归正、归朝”的优待不尽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归朝,宋朝优待后人的制度,宋朝对士大夫的优待

    其主要原因与宋朝对流动人口的政策有关,其中流动人口包括少数民族、境外少数民族、沦陷于蕃地的原汉地人口,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宋朝给他们各种称呼,比如“归正”、“归明”、“归朝”等等,这些有一个统称,叫“归来人”。这些群体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形成的。一、归明、归朝、归正人的区别赵升、朱熹

  • 南宋抗金名将的创新,查办假钞制造团伙,全员收编为政府雇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真钞票的出现,假钞票也没有掉队,紧跟了上来,金融犯罪历来都是一种时髦的名词,造假钞这个行业历史同样悠久。到了北宋仁宗年间,社会上开始出现大量假钞,北宋朝廷依靠提高真钞制作工艺水平、下大力气查缴假钞、打击制造团伙,在如此种种措施的重重打击下,假钞流行热受到一定遏制,但新人新团伙仍旧涌现,这个行当利

  • 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强?宋朝皇室也没人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包拯斩下柴文意,包拯杀柴文意是哪一集,包拯柴文意犯的什么罪

    刚正不阿、斩尽奸佞的包拯包拯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各类文学小说和电视剧中,包拯一直都被塑造成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文化形式里,包拯坐堂的开封府里都有着三把御赐的铡刀,这三把铡刀就是包拯用来惩治奸佞的武器。第一把是龙头铡,龙头铡是一

  • 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的超人辛弃疾,文武双全,真的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宋第一猛人辛弃疾,辛弃疾谈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简介动画视频

    随后,他押解着张安国,快马加鞭,一路上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这不是写小说,这是写在正史里的,可信度极高。这应该是个武林高手吧。五十人啊,在人家万人大营里冲个来回。这个消息,于南宋官场而言,无疑是于无声处起惊雷,时人评价“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他以为,他年少成名,必能得到皇帝赏识,金戈铁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