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因为一颗棋子,竟然改变了唐朝的国祚,唐朝象棋能如此神奇?

因为一颗棋子,竟然改变了唐朝的国祚,唐朝象棋能如此神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10 3:59:38

武周皇帝武则天某天做梦时与大罗天女下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将,频输天女,忽然惊觉”。翌日上朝时,武则天让狄仁杰帮她解梦,狄仁杰的解释为“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将,失其所主”。武则天恍然大悟,遂立李显为太子,将国祚归还于李唐。

那么,武则天与天女下的棋究竟是什么棋呢?

从“打将”一语来看应该是象棋。由此可见,早在武周时期就已出现了象棋。当然,这里所说的象棋,是现代意义上的象棋。象棋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不过当时的象棋意为用象牙雕刻的六博棋子,即“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从玩法上来看,与后来的象棋有极大的差异,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与演化关系。

因此,现代象棋的起源并非战国,而是唐朝。

不过,唐初虽然已出现现代意义上的象棋,但玩法细节上却仍与现代象棋有较大的差别。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早期的象棋中没有“炮”这个棋子。“炮”之所以能出现在象棋中,还要得益于《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

这位引发了“牛李党争”的政治人物,从政闲暇之余热爱下棋,并设计了“炮”这枚棋子。当然,这一时期的“炮”并不是火炮,而是投石车。那时炮这枚棋子,并不会写作“炮”,而是写作异体字的“石包”。

由于,没有史料详细描述当时的象棋,所以我们无从知晓唐代的象棋玩法与现代象棋有何异同。文献中象棋的“定型期”是在北宋,时人在宝应象棋的基础上,改良了象棋的玩法,发明了与现在规则相同的象棋。在今开封地区,曾出土过一套完整的北宋铜象棋。

北宋第一位深入研究象棋的名家为洛阳人尹洙,这位被誉为河南先生的象棋名家生前著有多部棋谱。尹洙的所有棋谱中,最出名的便是《象戏格》。

根据这部象棋书来看,北宋时期流行的象棋玩法有很多种,我们所熟悉的不过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罢了。在当时,最主流的玩法便是横九路纵九路,棋子中包含车马相士将炮卒七种的象棋玩法。

当时的象棋做工十分考究,正面是阴刻的文字,背面是生动的图案。“将”的背后画着威风凛凛的将军,腰上佩戴宝剑;“士”是女将军,穿着戎装和长裙;“象”就是一头大象;“车”则是套着马的战车;“马”是飞驰的骏马;“炮”是被发射出去的擂石;“卒”是严阵以待的士兵。

和今天的象棋相比,北宋的象棋没有“楚河汉界”。我们知道,“楚河汉界”说的是荥阳广武山。公元205年,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于此处对峙,双方以鸿沟为界二分天下。《史记》有云“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这道鸿沟,便是象棋盘上的楚河与汉界。

不过,虽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秦末汉初,但北宋初期的象棋盘上却并未出现楚河汉界。北宋洛阳“二程”之一的理学家程颢曾写过一首名为《咏象戏》的诗,曰: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争闲。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到“河”与“刘项”的字眼,可见程颢看到的象棋就已出现了楚河汉界。不过,楚河汉界究竟是在何时加入到象棋棋盘中的,却已不可考证了。

到了元、明、清时期,象棋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坊间的游戏。象棋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许多下棋的名家总结了象棋理论,著作棋谱。当时比较出名的棋谱,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

在世界上总共有四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中国象棋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象棋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几乎可谓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象棋棋盘上,有名为“中军帐”的九宫格,还有象征着士大夫阶层的“士”位。代表了文官的“相”从不僭越国界,而代表了士兵的卒一往直前无法回头,这些规则皆映射了我国古代的某种封建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

【《中国象棋起源》、《梁公九谏》】

更多文章

  • 唐僧刚从天竺取经回来,唐朝一牛人就把印度给灭国了,不服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和印度战争,唐朝去印度取经第一人,唐僧在西天取经时发生过哪些事情

    唐僧在天竺总共游学了十余年,公元641年,玄奘42岁,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唐僧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唐僧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 看不上丈夫护不了儿孙,东晋才女一生坎坷,像极了上阳郡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阳郡主的一生,东晋末年的才女,东晋四大才女结局

    熟读诗书,咏絮之才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那位稳坐钓鱼台的东山宰相谢安。谢安很重视子侄辈的教育,经常亲自教习。一次,谢安询问谢道韫:“《诗经》中,哪一句最好?”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最好的一句便是《大雅·嵩高篇》中’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一句。 "谢

  • 隋唐十大战将,手持800斤双锤的李元霸仅排第二,第一武功超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唐十大英雄李元霸,李元霸武功到底有多高,李元霸的武功排名

    TOP、10 杨林杨林是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结果被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杨林手持一对重达300斤的水火囚龙棒,曾轻松击败秦琼。TOP、9 罗成罗成是罗艺之

  • 唐朝的三件荒唐事,唐太宗强占弟媳,唐高宗娶后妈,唐玄宗抢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唐太宗什么关系,唐太宗与唐玄宗资料,唐太宗 唐玄宗 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强占弟媳唐太宗有个四弟李元吉,李元吉后来给封为齐王,李元吉的老婆据说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可谓是出生名门望族。其庶女归仁县主墓志铭记载,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嫡母杨妃以亡姚之重在中闱抚育李元吉的女儿们。这个齐王妃杨氏据说生的美丽动人,性格温婉柔和,在玄武门之变

  • 晋朝最早盟友被自己玩儿残!一个不靠谱的猛将,开启鲜卑内乱之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朝最大的内乱,鲜卑起源,冉闵死后谁灭了鲜卑

    鲜卑族身上有几个标签,提起来让人心情复杂。首先,鲜卑族是当时分布地域最大的民族,东到东北、高丽等地,西到河西走廊、甘肃、凉州等地,南到黄河河套地区,北到今天俄罗斯的中部地区,全部有鲜卑人生存;其次,他还是战斗能力最强的民族,八王之乱时,正在蓬勃复生的匈奴政权也不敢正面与其争锋;然后,他还是除了后赵羯

  • 神秘的隋朝十大名将,有几个人战力彪悍,却极少为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名将一览表,隋朝历史四大名将,隋朝10大名将排名

    不过似乎有一个朝代很奇怪,这个朝代留给后世的似乎只有一个千古暴君,其他的一切都很模糊,太神秘;这个朝代就是隋朝;能结束南北朝分裂的隋朝,究竟有哪些名将呢?TOP、10 刘方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刘方曾出征突厥,大破沙钵略可汗的军队;平定交趾俚人的叛乱;攻占林邑,破其国都,记功而还

  • 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会被秘密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与面首有后代吗,武则天的面首由谁管理,武则天为什么要杀面首

    乌贼天的第二个男人,是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那武则天的第三个男人是谁呢?已经嫁过两个皇帝的女人,应该不太可能再嫁第三个皇帝了,尤其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还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和第四

  • 大唐第一美女不是杨贵妃?而是这位公主?年近二十五岁便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贵妃唐朝第一美人,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杨贵妃,杨贵妃对大唐的影响

    那么唐朝的第一美女,就真的是杨贵妃吗?据说不是的,那谁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呢?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贬黜至均州,后迁至房陵。因韦氏动了胎气,早产生下一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她出生时,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包住她,故命其名为裹儿,李裹儿十三岁时,出落成美女,姿色美艳,聪明伶俐,李显与韦氏对她十

  • 自薛仁贵之后,薛氏一族显赫五代,却有一人曾短暂背叛过唐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氏家族简介,正史中的薛仁贵及后代,唐朝薛仁贵家族简介

    第一代:薛仁贵在薛家没落后,因为家中贫寒,薛仁贵甚至动过迁葬先辈坟墓的念头,幸好他的妻子劝阻了他,并让他去参军,薛仁贵听从了妻子的意见,加入了唐王朝唐太宗灭高句丽的军队;薛仁贵从一名小兵开始做起,但他天生勇武不凡,在战场上屡立奇功,并得到了唐太宗的亲自接待和赏识。但薛仁贵的崛起却是在唐高宗李治时期,

  • 晋惠帝司马衷怎么变傻的?他的那些荒诞故事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看将晋惠帝锁在白痴这根柱子上的两个公案:其一、有一次晋惠帝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听到池塘边响起了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这些小东西是在为官家叫,还是在为私人叫呢?”(《晋书.孝惠帝》:“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