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将赵云智勇双全,刘备到底待他如何?真的不予重用?

三国名将赵云智勇双全,刘备到底待他如何?真的不予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25 7:52:14

满腔忠义、英勇无敌,这样的常胜将军赵子龙无论是在文学还是戏剧中,都是永恒的经典。

实际上,正史上的赵云远比文学和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优秀,才能也更全面。

1、忠义无比

《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赵云救刘禅”在历史上真有其事。

当时,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在刘备身后紧追不舍,刘备带着几十名将士仓皇向南逃命,一时甚至顾不上妻子和儿女。

刘备率领主力部队一路向南的时候,赵云却悄悄离开队伍,向着曹操大军来的方向逆流而行,于是有人马上向刘备报告:“赵云向北投曹操去了!”

刘备一向十分相信赵云的忠诚,所以听了这话之后,他气得把手戟扔向那个报告的人,说道:“子龙肯定不会弃我而去的!”

后来的事情果然证实了刘备的话:赵云冲向曹操大军是为了救出还在襁褓中的幼主刘禅,还有刘禅的母亲甘夫人

《三国志》的记载是“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赵云抱着刘禅,护着甘夫人,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之中带母子二人平安归来。

这样一个在战火中保护妇孺安全归来的英雄形象,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为之感动,总是津津乐道。

至于赵云有没有在曹操大军中杀个七进七出、刘备见到赵云冒死救回的刘禅之后有没有摔孩子以邀买人心,在《三国志》中没有相关记载,大多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与杜撰。

2、一见倾心

赵云在长坂坡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不过有个细节也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刘备的态度,为什么他就敢相信赵云绝对不会弃自己而去?

当时的谋士、或者将领从一个阵营投向另一个阵营十分常见,就算是刘备自己,他和曹操也是有时合作,有时翻脸。这种情形下,即使赵云真去投降曹操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刘备为什么就那么确信,赵云绝对不会弃自己而去?

说起来还是两个人相知甚深。

赵云原本跟随的是公孙瓒,当时刘备也正在公孙瓒那里,公孙瓒派刘备抵御袁绍的时候,赵云受命跟随刘备一起出征,负责执掌军中的骑兵。

自此,两个人一见定终生。

期间两个人都经历了什么,有过什么交谈?正史上无从记载,只知道后来赵云的哥哥去世,赵云向公孙瓒请求回家乡为哥哥服丧,刘备为赵云送别。知道赵云此去不会再回到公孙瓒军中,于是刘备紧紧拉着赵云的手,万分不舍。

这一幕颇见得刘备对赵云的情深意重,更重要的是赵云还说了一句话:“终不背德也!”

这可以看作赵云对刘备的承诺吗,承诺自己永远不会背弃刘备?此时两个人虽然没有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样结拜,估计感情的深厚并不亚于此。

汉末诸侯割据,战争频起,像赵云、关羽、张飞这样勇武过人的将领不少,他们最渴望的无非是一位能够识得自己本领、给予自己一个用武之地的明主,刘备显然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称霸雄心、有识人眼光,又善于拉拢、凝聚人心的主公。

勇将难得,明主也难得,让勇将碰上明主,自然是“一见定终生”。

3、智谋过人

赵云在长坂坡救回刘禅母子之后,刘备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从此赵云经常陪伴在刘备身边,参赞军谋的同时,还负责统领刘备的亲兵。

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一个人,足以证明对这人的信任和重用。

关于“牙门将军”这个官职,可以说就是由刘备为赵云首创的,历史上担任过这个职位的人除了赵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魏延。这个官职听起来虽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职位要求却很高,任职者不仅要勇武过人,还要有出色的军事谋略。

事实上,赵云的才能做牙门将军绰绰有余,他不仅文武双全,还具备超越众人的政治谋略与眼光。

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率军入蜀,最终平定益州,进驻成都,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蜀地富庶,刘备率军进入成都之后,首先就是置办酒席犒赏三军,然后还把府库里的金银都分赐给将士们,一时大家都欢喜异常。

分了金银之后,还有人不满足,于是向刘备提议,把成都城内的屋舍、城外的桑田土地也都分给将士们。

刘备是一心成大事的人,当然并不吝惜把财物赏赐给将士,他正考虑接受这个提议的时候,赵云提出了反对意见。

赵云的一番说辞足以显示他的政治谋略与眼光。

赵云说道: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之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赵云举出了汉初名将霍去病的例子。霍去病一心征战匈奴,拒绝了汉武帝给他置办豪宅的想法,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表示自己现在没心思安居乐业。

然后,赵云又分析当时的形势:现在的国之贼不仅仅是匈奴,所以我们还不能一心追求安逸。等到天下真正平定的时候,众位将领各回家乡,再考虑安居乐业也不迟。

现在的益州人民,刚刚经历了战乱,应该把屋宅田舍都归还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回到以前安逸的日子,然后再以征调赋税来收服民心。

赵云的这番话,既有治军之道,有利于鼓舞军心,又包括益州治理的大方向,有益于收服民心。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将领的见地,显然具有政治家的胸怀与远见。

刘备虚怀纳谏,马上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4、再谏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亲自率领大军讨伐东吴。

知道刘备要攻打东吴后,赵云再次进谏,想阻止刘备东征,可是刘备不听,坚持亲自带兵出征,把赵云留在江州镇守。

此时,蜀军中能够跟随刘备征战的名将已经所剩无几:

关羽、张飞先后被害;

老将黄忠于220年病逝;

马超镇守凉州,没在刘备身边。

五虎上将中,只有赵云时刻跟随在刘备身边,刘备还把他留在了江州。

结果,仅半年时间,刘备就被东吴大都督陆逊打得大败而归。

如果出征之前,刘备能够听进赵云的谏言,或许他就能忍下自己的一时之怒,不至于遭受此战之辱。

赵云给刘备的进谏分析得十分清楚:

一、国之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所以我们应该先灭魏,然后东吴自然归服;

二、现在曹丕篡汉,人们都对他不满,我们应该及时利用这一点,早日出兵占据关中,讨伐凶逆。这样关东义士一定会带着粮食前来迎接我们;

三、如果放弃攻打曹魏,改攻东吴,一旦战争发起,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会产生不良后果。

赵云最后还郑重提醒刘备:征讨曹魏,汉贼之仇,是为公;为兄弟报仇,是为私。希望刘备以天下为重。

可惜,刘备被兄弟之仇冲昏了头脑,贸然发起讨伐东吴之战。遭遇惨败之后,刘备又是惭愧,又是恼怒,叹息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没想到我竟然受到陆逊如此折辱,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5、英雄之败

刘禅继位之后,任命赵云为中护军,镇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

公元228年,赵云跟随诸葛亮出兵北伐,他和邓芝一起,在斜谷道布下疑兵,以阻挡曹真率领的曹魏大军。

蜀军弱而魏军强,再加上蜀军主力大败于街亭,赵云和邓芝受到魏军的全力进攻,赵邓二将率军失败而归。

虽然战败,但是退回来的蜀军却仍然整齐如一,诸葛亮对此觉得很惊讶,问过之后才知道蜀军退兵时都是赵云亲自断后,所以大军整齐,军需物资也没有受到多少损失。

诸葛亮颇为震撼,于是就想把赵云军中剩余的绢布分给将士们,却被赵云拒绝了。

赵云说道:“打仗失利,怎么能再接受赏赐?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冬天再用吧!”

赵云不仅拒绝了赏赐,还因为作战失利主动请求贬职为镇军将军。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自贬三级,他对赵云的做法十分赞赏。

五虎上将之中,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位跟随刘备时间较长,关系也更亲密。在这三个人中,诸葛亮与关羽、张飞的相处,有时候需要连哄带劝,多少带着些小心翼翼的态度,但是对待赵云却完全不同,诸葛亮总是表现出对他的充分欣赏。

刘备准备征讨东吴之时,蜀军中劝阻刘备的只有诸葛亮和赵云,可见两个人在这件事上态度的一致,虽然并不能以此断定赵云的智谋堪比诸葛亮,但是由此也大致可以说,赵云是一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全能将领。

这样的将领,不仅蜀汉之中少见,即使放眼当时三国之中,也少有人能够匹敌。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关张马黄赵传》、《三国志·先主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维的手下败将,义不卖主,最终被司马昭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昭杀姜维的原因,姜维差点干掉司马昭,姜维为什么投降司马昭

    一具体来说,王经是冀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虽然出身寒门,但是,王经勤奋好学,与许允都被称作是冀州的名士。经过同乡崔林的推荐,王经得以在曹魏为官,起初被任命为郡守。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王经担任了江夏太守等官职。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党羽。到了25

  • 如果对手不讲武德或没有人帮忙,这两次单挑,关羽有没有可能被击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打关羽单挑带什么,关羽和关羽单挑应该出什么,赵子龙单挑关羽全过程

    说关羽不知道刘备在袁绍军中,估计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会相信,因为袁绍迎接刘备的排场,实在是太大了:“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当时曹操与袁绍势不两立,袁绍搞出这么大动静,也是为了昭告天下,证明自己是正义

  • 秦始皇的墓被项羽盗了?刘邦列数项羽十大恶行中透露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为何不挖秦始皇墓,刘邦秦始皇项羽岁数差多少,刘邦在项羽死后对项羽的评价

    公元203年,楚汉两军战于广武,在骂阵中,刘邦列数项羽十大恶行,其中就提到项羽入关后,烧了秦始王的行宫,盗了秦始皇的墓,并把盗得的财物据为己有,当然,仅凭一句话来猜测也许不够充分,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再看看,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而秦始皇陵墓前后修建了约39年,是在他登基后才建的,秦始皇13

  • 她是王朗的孙女,嫁给司马昭当皇后,成为三国游戏中热门女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中的王朗简介,王朗孙女,旧版三国王朗配音

    《三国演义》中提到两位王司徒,一位是收貂蝉为义女,为国讨贼,不惜粉身碎骨的司徒王允;一位则是这两天活跃在网络,被“鬼畜”玩坏了的,在小说中因为劝降诸葛亮,而被骂死的司徒王朗。王朗年轻的时候拜师于太尉杨赐,因为通晓经典而被拜为郎中,走上仕途的道路。老师杨赐去世后,王朗挂印弃官,为自己的老师守孝服丧。因

  • 猛将张飞仅有的两次败绩,一次败给了吕布,一次却败给了晚辈小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正史张飞打得过吕布吗,张飞大战吕布第二回视频,吕布vs张飞

    更让人无语的是,张飞到了晚上还会睁着眼睛睡觉。但这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杜撰,历史上的张飞可是有勇有谋的一位猛将,被周瑜赞为“熊虎之将”;被陈寿赞为“万人敌”。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三国猛将张飞,他一生戎马,仅仅败了两次,一次是败给了吕布,一次却败给了一个晚辈小将。1、猛将张飞根据相关

  • 刘备为什么不让庞统跟随关羽一起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庞统让刘备放弃荆州是对的吗,刘备和庞统在荆州,关羽张飞庞统搭配

    首先第一点,就是刘备人手不够。他不像曹操和孙权,身边谋士武将都很多,甚至曹孙两家 还要从刘备手中挖点人才。诸葛亮和法正这两大人才,都不会坐镇荆州。庞统当时也已经中箭身亡。第二点,关羽也有自己的领导班子,就比如关平、马良、王甫、廖化、周仓等等。虽然都不算特别有名,但起码个个都很忠心。第三点,关羽可是刘

  • 秦始皇用活人烧兵马俑?西安一兵马俑裂开后,真相水落石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兵马俑和日本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用活人烧的吗,兵马俑的一号坑有兵马俑吗

    1970年左右,陕西一个农民无意间发现了一颗兵马俑头,经过发掘,竟然出现了令世人震惊的兵马俑葬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也留给了世人许多谜团,就比如兵马俑是如何烧制的,为何每一个都不一样?现在的兵马俑坑已经发现4个,其中前三个都有兵马俑,而第四个并没有,有人推断,因为当时已经是秦朝末期,

  • 袁术称帝曹操号召诸侯讨伐,孙策刘表都不出兵,只有他们俩积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认袁术做义父,孙策袁术借兵完整版,刘表和袁术谁势力强

    袁术占据南阳时,因为进攻了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昕,和袁绍成仇。所以,袁术当时为了对抗袁绍,就和公孙瓒结盟。同时,因为兖州刺史曹操和袁绍结盟,袁术就和徐州刺史陶谦结盟,对抗曹操。袁术在南阳站不住脚,被曹操进攻,被迫转往淮南地区,以寿春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势力。在寿春站住脚之后,又派孙策渡江,进

  • 三国正史未记载的关羽儿媳,死后居然被外国人盗走,头骨公开展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女儿图片,关羽真实头骨图片,三国关羽死后怪异的事

    费讳大家都知道,这个鲍三娘又是何人呢?据传她是关羽第三子关索之妻,奇怪的是,在正史中关索和鲍三娘均未见记载,很多人都认为两人是后人杜撰出来人物,那么,这里的墓又是怎么回事?在昭华本地,人们都认为鲍三娘确有其人,在《四川通史》、《溪逸志》、《夔州志》、《花关索传》等民间地方史和传说中多有记载:“鲍氏者

  • 30岁的项羽乌江自刎,用生命谱写的《垓下歌》,唱响了英雄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垓下歌》的背景 秦朝末期,秦王暴政,农民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而在南方的会稽郡(今江苏苏州)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起兵了。当时楚国被秦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作为他的儿子,就想恢复楚国,于是一起起义。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