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名人物,他不仅在学识上渊博,在布阵点兵、奇门遁甲之术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才能。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前,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弟子,“水镜先生”司马徽精通兵法、奇门,道术,在他手下统共有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名弟子。
在三国时期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因此,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名“水镜先生”的弟子在三国时期都是各个国家趋之若鹜的抢手人物,为了得到这三个人的辅佐,各个国家的统治者想出了种种办法,此后,诸葛亮、庞统、徐庶也都分别进入了三个不同的国家阵营对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进行辅佐。
庞统的不顺仕途
虽然说同为“水镜先生”的弟子,但是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个人的仕途以及结果却大不相同。徐庶投入曹操营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而庞统却始终没有被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重用。庞统,首先加入了孙权麾下,然而,由于相貌丑陋,孙权在见到庞统的第一眼就没有留下好印象。其次,由于孙权的身边还有一个周瑜,因此庞统就更不可能被孙权重用。在东吴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庞统投靠曹操,由于曹操非常爱才,他对庞统的态度非常好,甚至亲自出帐迎接庞统。事实证明庞统确实有几分才气,然而,庞统所献出的连环计,最终导致曹操的战船几乎全部被烧毁,在火烧赤壁这一战的影响下,曹操到底对庞统产生了一些质疑与不快。庞统在曹操麾下也没有将自己的毕生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于是他又选择去投靠蜀汉,此时的蜀汉已经有一位几乎是全能的诸葛亮,并且诸葛亮已经跟随刘备打下了一些事业。
鲁肃在得知庞统仕途不顺后写信一封寄给刘备,夸赞了庞统的才气,同时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因此刘备才与庞统见面。然而,由于庞统的外貌丑陋,刘备心中也产生了不愉快的想法,但是通过交流,刘备选择将他任命为治中从事。庞统来到蜀汉本来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在他已经经过了孙权和曹操的不重用政策后,他只能来到刘备麾下。然而,刘备对他一开始的看法就不是十分好,更何况庞统的性格较为急躁,不会与人交流。
庞统与蜀汉矛盾的产生
这也使得他在蜀汉后期,与刘备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深。在两个人互相不理解的情况下,庞统与蜀汉之间的矛盾积重难返,于是最终庞统的结局十分悲惨也是可以预知到的。庞统在准备投靠蜀汉之后,是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才得以与刘备见面的,在与刘备见面之后,刘备深知,自己似乎低估了庞统的才能,因此,将他任命为治中从事,庞统在蜀汉时前期确实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职位提升到了中郎将,中郎将是与诸葛亮地位相同的职务,此时庞统所处的人生阶段,是他人生中对最被重用的一段时期,然而好景不长,虽然说他与诸葛亮同为中郎将,但是诸葛亮毕竟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请出山的人才,同时他也在出山之后陪伴刘备打下了许多事业,是蜀汉不可缺少的一名大功臣。因此,在采纳计谋或是听取建议方面刘备还是以诸葛亮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庞统的不满。
同时,庞统说话耿直、十分傲气,喝酒之后还口无遮拦,这些性格上的缺点,也让他不被刘备喜欢。此后,庞统在看到诸葛亮寄给在西川的刘备时的一封信后,对于蜀汉的埋怨更深,在信中,诸葛亮提到主将帅凶多吉少,而庞统却认为诸葛亮在说他,于是心中怒火十足,他认为诸葛亮向刘备写这封信的原因是嫉妒他的才能,于是他心中气不过,甚至对刘备说:“主公你被诸葛亮欺骗了。
庞统的迷之死因
他是害怕我会独揽功劳,因此写这封信来让你怀疑我。”庞统这样的言论,在他本就不清楚诸葛亮信中所写的主将帅是谁的时候,让刘备更加明确庞统的小人之心和狭隘的心胸,因此对他产生的不满也就更多了。此外,庞统对刘备所说的话完全是在挑拨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而诸葛亮与刘备多年的君臣关系已然牢不可破,刘备对诸葛亮可谓是十分信任,他认为庞统这样的言论就是在挑拨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甚至在暗含他识人不清。
这让刘备心存不满。由于种种的摩擦与矛盾,庞统和刘备心中都对对方存在了不满的情绪,也因此庞统与蜀汉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庞统一生并未受到很多重用,他的死亡也十分孤独凄惨,36岁的庞统由于性格急躁,不愿听从他人建议,只身带兵攻城,结果却在慌乱中,被箭矢射中,死在了落凤坡。
他的墓地,甚至只立了一块碑。这样凄惨的死状不禁让人唏嘘。作为得之则可安天下的人,庞统却连最终的死因都不是很清楚,究竟是他自己为了与诸葛亮争功要上战场还是受刘备猜忌被要求上战场,我们不得而知。
结语
庞统的一生可谓都是不被重用的,他在各个国家之间周旋,最后选择了蜀汉。然而,由于他内心的不满和怀疑诸葛亮对自己的才能嫉妒,他在蜀汉也产生了许多矛盾,他最终的死因也很模糊,究竟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被要求如此,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庞统的性格确实让他在蜀汉给自己树立了不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