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位大佬的发家史,都会涉及到这么一个问题。
这就是第一桶金的来源。
有人天生打得一手好牌,比如说袁术,直接继任,便能牧首一方。
次一点的像曹操,家里不能说是有权有势,起码有两个闲钱,能让曹操去拉扯出一个队伍来。
最惨的莫过于刘备这样,家境贫寒,得失成败,具是一己之功。
和他祖宗刘邦的处境倒是有几分相似。
刘邦起家的时候,是因为送几个奴隶去骊山,半路上延误了时日,按规矩,是都要问斩的。
所以刘邦就让大家各自逃命。
有几个人无家可归,就追随了刘邦。
刘邦就带着这么几个人,打下了沛县。
细细算来,刘邦拉扯出这么一只队伍,可以说是沾了他泗水亭长的职务之便。
那刘备呢?
他一个平头百姓,是怎么起的家呢?
在《三国志》呢,是这么个说法。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说,这俩个大商人,看刘备长得很奇怪,行事也与众不同,于是给了他一大笔钱。
Emmmmm
怎么说呢,总感觉哪里不对。
好了我们捋一捋这事
这个事放今天,大概是马云爸爸出门,看到一小伙子长相奇特无比,谈了谈话觉得这小伙子左右还凑合,于是大发善心给了这小伙子一个亿。
Emmmm
总感觉捋完了反而更奇怪了
按照这么个逻辑
当年马云爸爸创业哪还有那么困难。
岂不是随随便便就有人给他投钱?
张世平和苏双作为中山一等一的大商人,会无缘无故的可怜一个穷小子吗?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行贾。
张世平和苏双要真是这么一个人,能混成中山大商吗?
恐怕不行。
那恐怕这件事情就另有隐情。
是什么呢?
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怎么说?
“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国演义》”
这段话的上下文是什么呢?
前面是三兄弟刚刚结义,卖了张三爷的园子,聚起三百乡勇来。
这赶着马的俩位客人,正是张世平和苏双。
但请注意,此时刘备尚未和两商人见面。
但刘备已经是笃定了这两人要来送钱送装备
这要怎么解释呢?
第一,刘备有自信能让这两客人把自己赶得的马送给他,顺便送点钱。
第二呢,就是刘备已经下定决心,让这两客人是不交也得交,交也得交。
那三国演义后面是怎么写呢?
各位且看
“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三国演义》”
嗯,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
就是说,刘备拉着这俩人,说了说话,然后这两商人就决定给刘备送钱了。
这到底是何道理??
靓仔疑惑?
让我们转换一下思路。
假如以上事情全部都是真的。
刘备只是说了说话,就让两个大商人倾囊相授的话。
我们来想一想张世平和苏双是怎么想的。
首先,掏钱也不是不可以。
但显然在大商人的眼里,一切都应该是交易才对。
他们给刘备钱,
刘备自然也要给他们回报。
把这理解成政治投资倒也不无道理。
问题是,
既然是投资,那必然要有回收啊。
譬如说当年给韩信吃过一顿饭的老婆婆。
韩信发达了回头又送了一千黄金回去。
这俩人若真是求个政治投资。
那么也该要点回报啊。
不说真金白银,不得给子孙要个一官半职的?
这奇怪啊,就奇怪在这里。
这俩人在这之后的历史呢,就好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从此再也没有一点消息。
就好像是他们不求名不图利,就是为了给刘备送上一笔钱而来的。
好像是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人物,来推进故事发展。
可偏偏这俩人并不是罗贯中虚构的。
《三国志》可是写明了这二人姓名的。
再仔细的想一想,
刘备之前是干什么的?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率语,善下人,喜怒不形哟于色。好交结豪侠,年锚少者争附之——《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哦
不爱读书,喜欢好看的衣服、喜欢遛狗养马。喜欢结交豪侠。
这个豪侠是什么人呢?
Emmmm
通俗的来讲
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小混混。
讲究能打架和江湖义气。
换句话说
刘备……..
他好像也是啊。
所以张世平和苏双“送”上一笔钱财之后人间蒸发好像也不是那么难理解了呢!!!
我的天呢!
我好像发现了刘备的一个大秘密!
随后刘备在黄巾战争中带着这支队伍顺利洗白自己。
从地方的黑恶势力摇身一变变成了大汉县尉。
实在是妙啊!
不过话说回来
我宁愿相信刘备是用语言说服了两个商人。
而两位大商后来没有再来找刘备。
是因为两位商人施恩不图回报,高风亮节。
或者干脆在连年的战争中罹难了。
这样,就保全了刘备仁义贤良的一贯形象,我先主有仁德之风!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未定君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