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的霸陵,究竟是怎么葬的?

汉文帝的霸陵,究竟是怎么葬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33 更新时间:2023/12/9 4:55:09

诛杀诸吕后,远在代边的刘恒登上了帝王之位,刘恒与其母薄氏皆深明韬晦之术,早前吕后曾让使者告诉刘恒,要迁代王为赵王,结果代王谢绝了,请愿留守代边。“申生在内则亡,重耳在外而安”,刘恒看似偏安一隅,实则等待着时局的变化。

吕后死后,吕氏家族立刻被刘章陈平周勃等发动的政变杀了个一干二净,大臣们都在寻找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朱虚侯刘章的意愿当然是其兄齐王刘襄,可陈平和周勃是不会同意的,他们觉得这个人太刚,不好控制,于是从刘邦的儿子中挑选了一个看似柔弱的人,此人就是刘恒。

获得帝权后,刘恒立马诛杀了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和当时尚在帝位的刘弘,这四个人是惠帝的四个儿子,年龄大都在十岁以下。汉文帝是历史上的贤明皇帝,但在权力问题上,手段不可谓不毒。但是,刘恒这种战战兢兢似的谨慎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在汉文帝统治时期,经济得以恢复,政治清明,为之后武帝的开疆土破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史记》的作者通过对汉文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本身的理想政治人物的形象。作者对于德政,也对汉文帝反对战争、反对严酷的刑罚,以及反对统治者的奢侈浪费,都不惜辞藻,大加赞赏。

人无完人,其实文帝身前之事只是本文的一个引子,而笔者的重点是想探究文帝死后的事情。

无论你如何英雄豪杰,到头来终究不免一死。在死这个问题上,人们习惯于将其看作生的对立面,所以在死后,身居帝王,无不对其陵墓大兴土木,当年秦始皇陵复土工程使用的工役达到了七十万之众,可又怎么样呢,“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

汉文帝能够看清这个问题,所以在对待死的问题上有着一反旧制的态度。据《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而在《汉书文帝纪》中,还有这“因其山,不起坟”的记载,这一点表明了霸陵没有封土,在葬制上开了薄葬之先河。

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汉文帝薄葬的问题,有着不同看法。而之所以会产生争议,在于历史上有名的几次盗墓行动。

《汉书张汤传》里面有“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这样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此次盗墓离汉文帝下葬不过四十年左右。另据《晋书索琳传》载:“时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从上面的史料中可以看到,这霸陵里面还真的埋了不少东西,这些倒斗班子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薄葬的不薄之处。那么,历史中霸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日本汉学家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中记有“霸陵在汉帝诸陵中最俭者矣”,也就是说霸陵的薄是相对的,这算是一种看法。在泷川资言在此处标注的考证中,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岂文帝崩后,臣子违其素志邪?”,也就是认为汉景帝违背了他父亲的意愿,厚葬了文帝。因此有人认为,汉文帝的薄葬只是为了宣传,真实情况却与所宣传的内容大异。

此时的景帝已经三十二岁,已经不再是当年用棋盘砸死刘濞儿子的那个少年,经过多年的读书积累,三十二岁的刘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想,面对父王的死去,景帝在处理上可能会有他自己的想法。

《史记孝文本纪》在末尾写记录了两道诏书,一道是文帝的遗诏,另一封是景帝即位四个月后的第一道诏书。在汉景帝的诏书中,景帝除了肯定文帝的德政方针,也向天下表达了延续这一方针的理念。除此之外,景帝为文帝设《昭德》之舞,以示文帝之圣德,并立文帝为太宗。从这一点来看,景帝在文帝入葬后有他自己的想法,假若当时景帝是厚葬文帝的,日后追问起来,也可以以“太宗”之位予以掩饰,毕竟“太宗”在礼制上是可以厚葬的。

以上是从景帝的角度来辨析文帝的薄葬问题,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

汉文帝的霸陵位于灞河西侧,旁边靠着浐河,两条河流之间的地貌为黄土台塬,这是黄土覆盖在河谷阶地台面上一种黄土台面。霸陵陵区周围有窦皇后陵和薄太后南陵。根据汉朝帝陵的制度,霸陵帝陵应在窦皇后陵附近。西汉帝陵实行的是“同茔异穴”,也就是说帝陵和后陵位于同一陵园内。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汉文帝确实是薄葬的,但是窦皇后没有薄葬,所以盗墓者发现的珍宝也许是下葬窦皇后时所埋藏的。

据《史记外戚世家》和《汉书孝文窦皇后》载,窦太后在后景帝崩,和文帝合葬霸陵,而当时已是武帝执掌大权,面对祖母逝世,又经文景之治后国力的提升,武帝也就有可能没能按照汉文帝当时的薄葬要求来办窦太后的葬礼,若从这一点来推理,《晋书》中的“多获珍宝”确是成立的。

据文帝遗诏载:“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笔者想到金庸小说里面的两个桥段,一个《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教义,即“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另一个桥段是在《笑傲江湖》中,当任我行重回日月神教,本想着“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可但凡是肉身,终究难逃一死。所以,我想黄老之学对汉初的帝王是有很大影响的,文帝的选择也为他赢得了精神层面上的称颂,而不仅仅是封土台上物质层面的瞻仰。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潘炫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后宫嫔妃很多,史料为何一个都没记载?有一原因导致其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后宫嫔妃名单,秦始皇皇后嫔妃,史料记载秦始皇

    在秦始皇的后宫中虽是嫔妃众多,但她们在历史上却是无迹可寻,尤其是秦始皇的皇后更是没有记载,史学家们翻遍所有的史料,也没有查找到皇后的蛛丝马迹,难道是根本没有立后吗?可皇后作为一国之母的象征,没有皇后实在是于理不合,可若是有皇后的话,为什么没有记载呢?按照古代皇帝的安葬制度,夫妻两人百年之后是要入墓合

  • 西汉90%皇帝根本没有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汉皇帝有男朋友吗,西汉最没谱的皇帝,汉朝后期的皇帝都是男的吗

    撰文:军事帅哥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当今社会充斥着很多耽美文学、同性电影,这对人们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很多历史网文开口就说“西汉皇帝90%有‘男宠’”,“西汉皇帝性取向如何如何”,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史料给他们的观点作为证据支撑。事实上,这些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 刘邦为何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韩信、张良不能自立门户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最后为什么要杀张良韩信,刘邦韩信张良漫画图片,张良为什么能驾驭刘邦

    人要想成大事,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野心;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刘邦之所以能驾驭韩信、张良、萧何这样的人,至少在野心和智慧两方面,他们肯定是不如刘邦的。刘邦虽然文不能书,武不能战,聪明比不过张良,勇敢不如韩信,但他有城府啊!他狡猾啊!他能在该大方的时候大方,在该断舍离的时候比谁都狠心,该装糊涂的时

  • 三国初期的他原来才是真正的狠角,为什么最终却未能成就三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最狠的人排名,三国初期被低估的将领,三国历史上最狠的武将

    0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表在后人的心中往往是这样的形象:一位慈祥老者,满脸的皱纹间永远堆砌着宽容又有些虚弱的微笑;一派谦谦君子的儒士风范,全无彼时枭雄身上普遍笼罩的杀伐刚决。而无论同时代还是后世的评价,也都一边倒地树立着他失败者的形象:郭嘉曰,“表,座谈客耳”;徐庶曰,“表善善不能用,恶恶而不能

  • 刘邦比诸葛亮聪明吗?为何刘邦出兵陈仓成功,诸葛亮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将这件事讲清楚,那就要说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了,当初项羽攻入咸阳后,屠杀秦氏贵族,火烧阿房宫,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分封群臣,此时项羽已经开始忌惮刘邦,生怕他的发展会超过自己,于是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刘邦自然也看出了项羽的压制之意,蜀地大多为崇山峻岭的地形,但当时的确是项羽在各国中的声

  • 项羽死后,抢到“碎肉”的五人个个封侯,有一个后人直接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用兵给后人的启发,项羽最后被谁给逼死了,项羽的六次败仗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就此结束,可项羽虽死,却有许多人因他而得已封官得赏,后来更是有一家人传承千年,这一家便是杨氏族人,杨家初代族人在汉朝之时,就已经是出将入相,千百年来杨氏一族发展昌盛,后来更是诞生了杨坚其人,杨坚的出世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一直分裂数百年的局面,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中

  • 三国最伟大武将是谁?他的功绩至今让中国受益《三国演义》却没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里最厉害的武将排名,三国最有功绩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是哪一个

    曹操手下文武人才的储备厚度无与伦比,他也因此成为三国时代最为成功一方,坐拥中原腹心之地。刘备和孙权属下人才厚度虽然不及曹魏,但也称得上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刘备因此得以割据益州建立蜀国,孙权因此得以割据江东建立吴国。因此可以说,三国争霸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又是人才之战。要论及谁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武将

  • 诸葛亮的千古一策《隆中对》,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隆中对》作为战略规划的“千古名对”,一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诸葛亮“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可见其功力之深厚,的确不是盖的。在古往今来的一片赞誉声中,《隆中对》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时至今日,不断有学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或排斥、或贬低、或抨击,以此来证明其“事后诸葛亮”的功力,《隆中对》遇到了不小

  • 三国尽归司马家,庞大的人脉网络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河东司马家算强大吗,三国司马王朝,三国司马一族怎么样

    01在民间百姓的眼中,多把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治集团视为三国历史的正面阵营,而三国真正的赢家却是司马家。很现实,因为诸葛亮编制的是梦想,司马懿编制的是网络。首先,汉末河内司马家已经是当世名门,曾做过京兆尹的司马防共生了八个儿子,各有其才,并称为“司马八达”,其中又以老大司马朗(兖州刺史)、老二司马懿

  • 三国唯一的完人,文韬武略都很精通,现国外有其三十万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有多少文臣武将,三国其实正史很厉害的人物,三国六大文武全才

    例如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武断,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吃亏。孙权则是不够果断,行事过于犹豫。对于刘备来说,他就是为人过于仁慈,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有时心肠软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他不论在文采还是武功上都很优秀。这个人就是卢植。卢植地位出身不错,家中是书香世家。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