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初期的他原来才是真正的狠角,为什么最终却未能成就三国霸业

三国初期的他原来才是真正的狠角,为什么最终却未能成就三国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1/19 9:17:56

01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表在后人的心中往往是这样的形象:一位慈祥老者,满脸的皱纹间永远堆砌着宽容又有些虚弱的微笑;一派谦谦君子的儒士风范,全无彼时枭雄身上普遍笼罩的杀伐刚决。而无论同时代还是后世的评价,也都一边倒地树立着他失败者的形象:郭嘉曰,“表,座谈客耳”;徐庶曰,“表善善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贾诩曰,“(刘表)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而易中天先生在品评三国人物时,更将其与袁绍并称为“漂亮的草包”。

熟读历史小说的群众,容易对鲜活的人物形成刻板印象:血战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永远是白袍银枪的俊朗青年;关云长面如重枣,一部长髯,无论千里单骑还是单刀赴会,都是中年大叔的模样;黄忠宝刀不老,以六旬之躯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人们便不自觉将“老当益壮”与黄忠划等号……但抛开文学的华丽外衣,这些人物也和我们一样,是千百年前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都有自己孩提时的咿呀学语,有青葱岁月对爱情的梦想憧憬,有壮年时的宏图伟业,也有暮年晚景在藤椅上追忆的安详。刘表,自然也并非自降生便如腐朽的枯木。曾几何时,他也是白衣飘飘,为无数人所倾倒的少年。

公元142年,刘表出生在山阳郡高平县的一个贵族之家。据考证,刘表祖先鲁恭王刘余乃是汉景帝与程妃所生,可见他是地地道道的孝景帝玄孙,汉室宗亲。刘表降生时,东汉王朝虽然尚未到大厦将倾的地步,但在多年来士大夫、宦官和外戚三大集团的内耗之下,已然走上了下坡路。此时在位的汉顺帝,虽然除掉了前朝专权的外戚阎氏,却亲手制造了一波更强大跋扈的外戚集团——梁氏。顺帝虽然有心收拢帝权,重振大汉,自己身体却每况愈下,只得徒叹奈何。

就在这样一个表面安宁,实则暗流涌动的时代,刘表渐渐长大了。

据《后汉书》记载,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按照汉尺长度换算,刘表身高在一米八五以上,是一个十足的高富帅。而与纨绔子弟不同的是,刘大帅哥有正事儿,爱学习,从小就拜入经学家王畅的门下,不仅精通儒学,对书法也是造诣颇深。我们都知道钟繇书法一绝,号称“楷书鼻祖”,却不知这位比刘表年轻九岁的小弟,也是在临摹景升大哥的书法中不断成长的。仅看这些,刘表就是一个好学生,文艺青年,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好孩子”刘表有着自己愤世嫉俗的一面。

二三十岁的刘帅哥,所经历的正是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叹息痛恨”的桓灵时代。汉桓帝以漂亮的手段剪除梁氏外戚集团,且在位期间对内发展经济,增加人口,对外征伐羌族叛乱也是连战连捷。但由于在夺权时与宦官联合,导致此后长期的宦官专权,加之自己私生活不太检点,因此留下恶名。而汉灵帝则是实打实地卖官鬻爵,和自己老妈董太后一门心思往兜里弄钱,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感叹于佞人当道,刘表时不时就要带着一帮太学生抨击时事,议论朝政,而在这帮子人中,包括刘表在内的八个领袖人物也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八俊。

在宦官眼中,什么八俊九俊,纯粹就是一帮没事儿吃饱了撑的穷酸腐儒。这些没了下半身的同志本来就容易自卑,稍微有了点权力,却要被那些所谓的清流名士说三道四,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176年,宦官集团愤而出击,将这些七嘴八舌的士大夫儒生抓一批杀一批,酿成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好在刘表虽然愤青,却并不是一根筋,事先得到了风声后,没有傻傻站在那里等着和阉竖们当庭抗争,而是果断开溜。

这一溜,就是八年。

02

公元184年,杀猪户出身的何进因妹妹受宠而一步登天,以大将军的身份掌控了汉王朝的权柄,昭雪了一些党锢之祸的受害者。作为当年的名士清流领袖,刘表也被何大将军拉了一把,成了将军府的上计吏,后来又升任北军中候。但何进毕竟是外戚集团的掌门人,最受重用的自然是何家的一干亲属,何况当时满朝并不缺清流名士,所以刘表在人群中全无当年的风头无两,内心充满了落寞。

白驹过隙,五年光阴匆匆而逝。

公元189年,一颗重磅炸弹投在了洛阳,也揭开了汉末群雄逐鹿的序幕: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掌权!纷乱之中,诸如袁绍、曹操等年轻一辈崭露头角,但这不是本文要详叙的内容,我们的目光还是集中在已经年近半百的刘表身上。

熟读演义的同学都将董卓视作大奸大恶大淫之徒,但世上从没有哪个人认为自己是坏人,而出身侠客的董卓同志,也自有一套保家卫国,发展经济的政策主张。此时的董太师,听说荆襄一带非常不安定,便任命刘表就任荆州刺史。于是公元190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曾经辉煌,如今却日暮途穷的刘表,怀揣着一纸任命书,孤身上路了。在人均寿命仅仅二十五六岁的东汉末年,已经四十八岁的刘表可谓半截入土了。但就是这样一看似个垂垂老矣的文雅儒士,却正要跻身群雄争霸的舞台。他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

年龄,是刘表创业的利器,也是他失败的根源。

青衣小帽的刘表,单骑进了荆州,还没进府衙,就见几支武装力量正在街头巷尾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原来,此时的荆襄大地,有足足五十五支杂牌军,他们都称自己才是正规部队,每日争夺州政府衙门,夺到手就进去当主人,过了几十日,再被其他势力击败驱逐出来。而像刘表这样单枪匹马上任的,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乱军中的炮灰。

毕竟不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刘表大叔冷眼旁观了一会儿,就掉头直奔宜城。在宜城,他请到了南郡最有人望的两位名士:蒯良和蒯越兄弟。刘大叔意思表达得明白:“如今董太师蛮横弄权,各地兵戈四起,淮南的袁术也瞄上了咱们荆州。可荆州呢?却是一盘散沙,自己人在城里乡间打来打去,如何制止混乱,还请两位先生教我。”

蒯良整了整衣冠,清清嗓子:“子曰,我欲仕,斯仕至矣。只要景升公行仁政,就可以令天下归心。”

蒯越说:“刺史大人,如今在荆州闹腾的这帮人其实都没什么心眼。你只要忽悠一下,就能轻易把他们拿下。”

毕竟不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看惯了人世变迁的刘大叔深知蒯良说的话在这个时代基本属于瞎扯淡。于是他令蒯氏兄弟亲自出面,邀请五十五位地方武装头领前来赴宴。蒯氏的面子当然要给,这些头领没含糊,一个不少全部前来。

饭桌之上,刘表笑眯眯坐在主位,看着这五十多个满脸横肉的地头蛇,吩咐道:“一个也不要留,全都给我宰了。”

于是,五十五颗人头纷纷落地,荆州就此平定。

03

据史书记载,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他开经立学,爱民养士,据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在中原战火纷飞的时代,刘景升治下的荆襄大地,俨然世外桃源。而此时的曹孟德,还未能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大耳朵的刘玄德,仅仅是公孙瓒手下的一个马仔。假如此时刘表选择北进中原,与群雄一争高下,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刘表选择了自守,致力于建设一个固若金汤的荆州。

如果年轻二十岁,他也许会以南阳、宛城为前线阵地,趁着吕布、袁绍和曹操这些后辈胜负未分之际,凭借自己富庶的大后方和充足的兵源,风卷残云一般扫荡豫州、兖州、冀州,重新举起刘家火红的大旗。但他老了,不再想冒那个险,何况自己耍耍笔杆子是把好手,而冲锋陷阵却未必在行。沙场之上,又会不会有哪个愣头青抽冷子给自己一下,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下的这点家业,就要付之东流了。守好一亩三分地,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自立为帝,就让那些小家伙们闹腾去吧。

怀揣着这种心思的刘老帅哥,不想去和年轻人们一争短长,而在用人方面,他也选择重用蔡瑁、黄祖这样的地方豪族,与之结成姻亲,从而荆州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事实上,当时为避中原战乱,客居荆州的北方名士大有人在:例如“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的荀攸,出身京兆,“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的杜畿,一度在刘表政府为官的武威人贾诩,“听习经业,义理精熟”的颍川人徐庶,更不必说演义中着以浓墨的卧龙和凤雏……但这些北方士子的志向是寻找一个能够平定乱世,雄踞九州的主公,他们的理想与刘表的选择格格不入。正因如此,荆州虽然堪称当时中国的人才大宝库,刘表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但刘表不明白,三国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没有人可以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公元208年,在曹操大军即将南下的危亡时刻,刘表忧惧而逝。此后的荆州,成为了曹刘孙三家上演历史大戏的绝佳舞台,而那个曾经孤身入荆州,砍掉五十五颗头颅的刘景升,却被人们逐渐遗忘。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善识时务,善驱戎机,方能自强图存,成一世大业,否则,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刘邦比诸葛亮聪明吗?为何刘邦出兵陈仓成功,诸葛亮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将这件事讲清楚,那就要说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了,当初项羽攻入咸阳后,屠杀秦氏贵族,火烧阿房宫,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分封群臣,此时项羽已经开始忌惮刘邦,生怕他的发展会超过自己,于是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刘邦自然也看出了项羽的压制之意,蜀地大多为崇山峻岭的地形,但当时的确是项羽在各国中的声

  • 项羽死后,抢到“碎肉”的五人个个封侯,有一个后人直接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用兵给后人的启发,项羽最后被谁给逼死了,项羽的六次败仗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就此结束,可项羽虽死,却有许多人因他而得已封官得赏,后来更是有一家人传承千年,这一家便是杨氏族人,杨家初代族人在汉朝之时,就已经是出将入相,千百年来杨氏一族发展昌盛,后来更是诞生了杨坚其人,杨坚的出世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一直分裂数百年的局面,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中

  • 三国最伟大武将是谁?他的功绩至今让中国受益《三国演义》却没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里最厉害的武将排名,三国最有功绩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是哪一个

    曹操手下文武人才的储备厚度无与伦比,他也因此成为三国时代最为成功一方,坐拥中原腹心之地。刘备和孙权属下人才厚度虽然不及曹魏,但也称得上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刘备因此得以割据益州建立蜀国,孙权因此得以割据江东建立吴国。因此可以说,三国争霸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又是人才之战。要论及谁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武将

  • 诸葛亮的千古一策《隆中对》,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隆中对》作为战略规划的“千古名对”,一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诸葛亮“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可见其功力之深厚,的确不是盖的。在古往今来的一片赞誉声中,《隆中对》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时至今日,不断有学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或排斥、或贬低、或抨击,以此来证明其“事后诸葛亮”的功力,《隆中对》遇到了不小

  • 三国尽归司马家,庞大的人脉网络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河东司马家算强大吗,三国司马王朝,三国司马一族怎么样

    01在民间百姓的眼中,多把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治集团视为三国历史的正面阵营,而三国真正的赢家却是司马家。很现实,因为诸葛亮编制的是梦想,司马懿编制的是网络。首先,汉末河内司马家已经是当世名门,曾做过京兆尹的司马防共生了八个儿子,各有其才,并称为“司马八达”,其中又以老大司马朗(兖州刺史)、老二司马懿

  • 三国唯一的完人,文韬武略都很精通,现国外有其三十万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有多少文臣武将,三国其实正史很厉害的人物,三国六大文武全才

    例如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武断,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吃亏。孙权则是不够果断,行事过于犹豫。对于刘备来说,他就是为人过于仁慈,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有时心肠软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他不论在文采还是武功上都很优秀。这个人就是卢植。卢植地位出身不错,家中是书香世家。当初

  • 诸葛亮留下的一首诗,1800多年没人能弄清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最霸气的一首诗,诸葛亮最终14字诗,诸葛亮的五句诗句

    魏蜀吴三国的君主,都把招揽人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务,各国都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才干之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才相比,诸葛亮有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多才多艺。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全才”的话,那么诸葛亮应该算一个。关于诸葛亮的用兵如神、治国有方,各位读者想必早已了然于胸,毋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攻城掠地,百战百胜,这就是项羽输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那么厉害为什么输项羽很多次,韩信是怎么赢项羽的,韩信带兵比项羽厉害吗

    有人曾言:古之为将者,需经文纬武,智勇双全,知人善任,察天时、明地利、顺人和,通书史,晓兵法,精器械!而将又分:大将、儒将、才将、战将,其中堪称大将者,有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等!韩信何人也?后世为何奉他: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等诸多头衔!一生大小百余战

  • 姜子牙刚死,周王就把其后人清杀,不仅功高盖主,也是现实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何姜子牙后代被周王烹死,姜子牙是谁害死的,姜子牙杀了哪些人

    在周文王非常有诚意的请求下,姜子牙被拜为师,辅佐文王,姜子牙老年得志,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在文王病重的时候,托孤姜子牙,武王姬发仍以姜子牙为师,最后率军3万大败商军于牧野,为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可以说是功高盖世。姜子牙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是相继辅佐着周王。姜子

  • 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为挽救王权,杀鸡儆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何姜子牙后代被周王烹死,姜子牙如今的后代,姜子牙的后人有存活的吗

    说起来,齐国第一任国君姜尚,不仅是周朝开国元老,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岳父,周成王的外公。因此,齐国就相当于周王室的外戚,两家关系非常亲密。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姜尚在被封到齐地营丘后,还得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周孝王驾崩,没有子嗣,前任周懿王的儿子姬燮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