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起于微末的只有刘备,曹操与孙权的家底都是十分雄厚的,只有刘备出身低微,而且挣扎的过程特别的艰辛。即使三国鼎立之势成立以后,刘备也是属于最弱小的那一个,而且也是最先被灭掉的一个。
其实刘备失败除了自身的地位,也与许多人才的错过有关。他所错失的将才之中有很多都非常有才华,比如今天我们说的这8个,其中四位就曾经痛击孙权,另外两个也可以与关羽交锋。都是非常勇猛的人才,如果刘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他们收入麾下,也许属汉的结局又当另说,今天我们的就来说说到底都是哪8位?
打败东吴的四个名将
刘备表面上与东吴结盟,实际上不得不处处防备,偏偏他错过的八位将领中有四个就曾经战胜过东吴,如果当时刘备能将他们收入麾下,一定会实力大增,他们分别是张辽、文聘、田豫、陈登。
张辽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虽然跟睡随过多个主公,但他实际上领鲁国的象印,自有自己的一批人马,自吕布战败之后他就投降了曹操,不过其实他也曾经有机会效命于刘备的。
因为他与刘备手下的关羽是老乡,两个人曾经走得很近,就是在徐州的时候,两个人也交往甚密,可惜最终张辽没有跟随刘备。张辽的战绩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他不仅在逍遥津一战出名。以特别悬殊的兵力将孙权击败。如果他跟随了刘备,可能战功会在魏延之上,甚至不输于关羽。
至于另一位文聘,都说刘备厚而近伪,但是刘备在处理刘表交给他的荆州的时候是真的不忍心,不仅《三国演义》这么写,就是《三国志》也是这么写的,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如果当时刘备能够克服自己的这种心理去接受了荆州的话,那么他至少不会错过文聘这位将才。
当曹操接手荆州的时候,其实文聘是不愿意跟随曹操的,曹操专门请他,他才来见的,可见他对曹操并不认可,而且文聘后来与关羽为战几次都胜过关羽,可见文凭的武力确实真的很高,如果能为刘备所用。至少会胜过关羽。
而且文聘本来是荆州的主将,对荆州的攻防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让他防守荆州实在是最好的。孙权曾经为攻打文聘,文聘坚守不出,孙权待了20多日,最后撤军的时候,文聘突然出城反击,把孙权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田豫是在公孙瓒的麾下与刘备相识的,他非常认可刘备,所以归顺了刘备,但是在刘备要去徐州救援陶谦时,田玉却不愿意离开老母,没有追随刘备,这次分别之后,二人再也未能相见。
后来刘备在在徐州屯兵小沛,田豫在公孙战失败后就投靠了曹操,之后在曹操麾下大破乌桓。也曾经打败过孙权,到70多岁的时候,成了一个威震北北疆的将军。可以说失去田豫对刘备而言,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损失,看看功绩就知道田豫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最后一位是陈登,他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曾经侍候过几个主公,但不管是哪一个主公,他都不是很真心,他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家族,而且他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只是一个谋略家。
相反他也是一个将才,他曾经两度把东吴按在地下摩擦,第1次孙权来犯时兵力达到10万,当时陈登假意偃旗息鼓不敢出战的样子,却在晚上突然冲出来,杀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第2次孙权再次为重兵来围,孙权就一边向曹操求救,另外一面就假装有援兵到了,趁孙权
军队大乱时,他再次打开城门,又一次给了孙权以重击,刘备曾经这样评价陈登,像陈登这种人只能在古代去追寻,在现在是找不到的。
可以匹敌关羽的二人
自古以来,主公降了,部下一般也会追随,另外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一般都会在一起,可是,庞德和千招这两个人,硬是就没有追随刘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庞德其实是马超的部下,二人在战场打配合打得非常的好,有庞德在的时候,马超基本上是每战必胜。可惜马超在归顺刘备的时候,怕张鲁害他,走的时候相当的慌张,手下并没有带齐,其中就包括了正在病中的庞德。
结果由于庞德没有归顺刘备,所以马超的战绩也打了折扣。庞德归顺曹操之后又成了曹操的猛将,对于刘备而言可以说是这边减分那边还要加分。
并且庞德之后在和关羽的对阵中还曾经射中过关羽,最后被关羽所擒,不愿意投降,关羽就把他杀了,蜀汉被灭了的时候,庞德的后人又把关羽的后人全部都杀了,这又是一段恩怨。
刘备去救徐州的时候,除了田玉之外还错失了一位将军,那就是千招,千招与刘备自由相识,长大之后在袁绍麾下,袁绍病逝,他又他又投奔了袁尚,但是由于袁绍的外甥高干容不下他,就只能投到了曹操之下。
千张和田玉一样都是在抵御乌桓,有一次田玉遭到围困,千招还去救了他,可以说他两个是亲密伙伴。三国志曾经评价千招威震山沙漠,鲜卑震恐,可见千州也是一个将才,比之关羽也是不遑多让的。
不太可能被刘备所用的人
剩下的两个人,对刘备而言,一个是来去匆匆的陌生人,另外一个则是战场上的敌人。太慈史与刘备只有匆匆一次,当时他想救陶谦,但是因为自身势单力薄,所以求救于刘备,刘备也派了兵士前去,但是他与太慈史的交际仅止于此,之后太慈史是归于了孙策,效命于东吴。
他也曾留下赫赫战功,孙权即位之后也非常的信任他,一直让他镇守南方。太慈史不管是能力,武艺还是品德,都堪称完人,曹操也曾经在信封中装一个当归,希望他能够委身于己,但是他不为所动。
可惜他与刘备的交往也仅此一次,而且当时的刘刘备因为太弱小了,太慈史就没有想过跟随他。
最后一位张任是在所有与刘备错失交臂的将领之中,最不愿意跟随刘备的人。因为他原来是刘嶂的手下,他非常的忠于刘章,在战败的时候,他还带着刘嶂的儿子做最后的抵抗。
虽然最终战败,但他也不愿意投降于刘备,最后刘备终归是把他杀了,就这点而言,刘备是唯一不得人心的一次。不过就张任而言,很符合当时三国的道义,毕竟是不事二主。
结语
刘备如果能够把这八个将才都收入麾下,三个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历史肯定会改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