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执政61年,假朱三太子造反70多次,真太子被抓后康熙:诛全族

康熙执政61年,假朱三太子造反70多次,真太子被抓后康熙:诛全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53 更新时间:2024/2/11 15:06:25

引言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大家了解最多的应该就是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是距离现在比较近的一个朝代,更何况这个朝代还一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除此之外,这个时期里还出现了很多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很多故事,但不管怎样,时代是会一直发展的,这个朝代最终还是走向了衰亡。要说在康熙执政期间,曾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其中困扰康熙几十年的事情,就不得不说朱三太子了,当时康熙在执政61年间,“朱三太子”总共造反了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全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

康熙执政期间,减免了老百姓的赋税,从而深得民心。此外,他还凭借自己的能力促进了国家繁荣与富强,并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虽然康熙让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执政期间,朱三太子简直就是他的噩梦,这里的朱三太子案是以明朝皇室后裔为旗号,进行一系列反清复明的反清事件,说白了就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人假借“朱三太子”明朝后代的名号起义,前前后后总共就出现了70多次。这位“朱三太子”就像烧不尽的野草一样,一个又一个的出现,再加上时间跨度长、牵扯广泛、案情离奇,这就让康熙很是头疼。

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还专门让官员们寻找明朝后裔,找到后会许给他们官职的圣旨。其实不难看出,这位“朱三太子”确实折磨着康熙,实际上这整整困扰了三代清朝皇帝,而这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成为了清朝的一个著名悬案。实际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是朱慈焕,是明朝最后崇祯帝朱由检的儿子,曾被立为太子,之后李自成攻破北京,他就被俘获了。不过,他在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后侥幸逃脱了,后来一直没有下落,但这些起义的并不是朱慈焕组织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朱三太子”的造反事件。

多起“朱三太子”谋反事件

康熙元年,苏北地区“朱三太子”谋反。在这次造反过程中,“朱三太子”被清军抓捕,之后才发现带头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而是叫朱周褀。到了康熙二年,直隶真定的又来了一个“朱三太子”,这次的朱三太子”比上位假冒的还要猖狂,他手下有众多士兵,最让康熙气愤是,他还大肆给手下分封爵位。由于人数较多,康熙对此就只能派鳌拜出面镇压,这才把“朱三太子”给抓住,这次抓的也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而是普通商人,更荒诞的是这位商人不姓朱。康熙十三年,“朱三太子”再次出现,这次他们在京城集结众人反抗清朝。

奈何他们因自身力量不足,以至于起义没有成功。之后康熙通过调查发现,这次起义的“朱三太子”叫杨起隆,并不是真的“朱三太子”;康熙十六年,福建永春县出现“朱三太子”,且私下联系好了台湾的郑氏,准备在多个地区进行起义,想以此来推翻清朝。结果这个消息不小心传到了康熙耳朵里,于是康熙就派人秘密彻查,并找到了真凶,这次抓到的人叫蔡寅,也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再后来的61年里,还发生了多起造反事件,康熙始终没有找到“朱三太子”的踪迹。

为何会出现70多起造反事件

其实主要是因为,康熙担心这些事情万一真的跟“朱三太子”有关,面对心机这么重的“朱三太子”,康熙只有找到真正的“朱三太子”才能够永绝后患,这里,康熙真正害怕的是“朱三太子”带来的强大号召力,而不是他本人。如果“朱三太子”不存在了,那起义应该会减少,炝炒局势也会变得更加稳定。所以,一直以来,“朱三太子”都困扰着康熙。只是为何“朱三太子”会多次出现?在古代,拥兵起义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要么是“清君侧”,要么是“拥立前朝皇族血脉复位”。

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名正言顺的理由,是没有人敢带头起义的,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毕竟有了足够的理由,更多的人才会被折服,参加到起义当中,这样就能拥有更多的支持力量。于是,想造反的人都会找那些皇室子孙,来给自己扩大声势,从而让自己名正言顺的起义。因此,造反的人就会假借“朱三太子”的名义,来进行反清运动,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起义,以至于出现了70余次的“朱三太子”造反事件。

真正的朱三太子被处死

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收到了一封山东巡抚的八百里加急信件,看完信后康熙才放下心来,因为信上的内容有关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焕。原来,他们抓住了朱三太子朱慈焕,不过他就只是一位普通的教书先生,没有做过任何不良举动。对此康熙自然是不信的。那朱三太子朱慈焕经历了什么?怎么会变成一位教书先生呢?当朱慈焕逃出来后,就四处流浪,最后被一位明朝后裔收留了,并改名为王士元。

后来王家家道中落,朱慈焕则去到了庙里当和尚。还俗后娶妻生子,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他成为教书先生其实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他就是一个老实人,没有做过任何谋逆行为。即便如此,康熙还是担忧,为了永绝后患他将朱慈焕及其家人全都处死了。可让康熙想不到的是,后面还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起义,着实令康熙头疼。但不得不说,“朱三太子”清朝的几代皇帝折磨的够呛,要说这件事也算是清朝的一件奇闻异事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后裔在一小山村生活,至今仍保留着祖先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后人,爱新觉罗清朝第一姓,清朝爱新觉罗家族最厉害的人

    引言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同时还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说到古代封建社会,曾历经了上千年之久,在这期间里更是诞生了众多朝代,众多统治者以及贤能之士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的是,这众多朝代都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外乎两个原因:内忧、外患。而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晚清时期可

  • 清朝富商少爷染上怪病,请名医就诊,名医进屋说道,快去拿马桶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名医谢吉康,清朝四大名医治病,清朝名医全部名单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朝代,这个朝代的存在,使得中国忍受了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朝时期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同样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诸多有名的人物,譬如在中医领域当中,就曾出现过堪比扁鹊的名医叶天士,虽然清朝是距离当下最为接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医生

  •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以后,为何其妹待遇不同?还能和皇帝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后悔赐死年羹尧吗,年羹尧是自己作死还是雍正害死的,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

    前言雍正皇帝这样自己58岁的时候就离世了,而皇帝的葬礼肯定是相当讲究的,不仅仅拥有着非常严格的步骤以及操作规范,同时随着雍正皇帝陪葬的各种宝物也算的上是数量巨大。而埋葬雍正皇帝的陵墓就是泰陵的地宫了,而他也获得了世宪宗皇帝的谥号。与雍正一起长眠于这个陵墓当中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些珠宝陪葬品罢了,还有两个

  • 清朝一桩命案,让人看见悲剧的源头,往往来源于自作多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一件新婚夜命案,清朝十大杀人事件,清朝奇葩命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爱情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既能让人感到幸福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也能冲昏人的头脑,一时之间做出错误的举动,甚至会发生命案。双向奔赴的爱情固然美好,不管自己有多爱对方,也不能强制要求对方给予相同的回报。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爱情不仅不

  • 为何清朝官员流行戴“朝珠”?108颗不是简单数字,关乎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官员戴的朝珠,清朝上朝为什么戴朝珠,清朝接受册封需要戴几串朝珠

    清朝男子的服饰大多是长袍马褂,而女子的服饰则是旗袍,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展现身体曲线的旗袍,而是宽松的,完全看不出女子的身材。统治阶级中的男女所穿的服饰更为精致讲究,他们佩戴的朝珠更是宫廷中独有的组成部分,只有皇帝、后妃和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在穿着礼服、吉服或常服时,他们就会在胸前佩戴朝珠,以区分等级,

  • “大明康熙年制”的杯子?有人当成“笑话”,专家却说:精品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外销瓷杯子,康熙时期的水杯,康熙年制底款杯子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要笑了“这不明摆着造假嘛,大明是朱姓天下,康熙是清朝皇帝,稍微懂点历史的一眼就能看出错误,南京博物馆的专家是不是太疏忽了?”理论上这种说法合情入理,如果放在古玩城的地摊上甚至成了圈里的笑话;但这里却要郑重解释一下,这件貌似“假货”的国宝是经过多位专家联合鉴定过的,而且它还是件古之“官

  • 她为清朝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清朝皇帝却不允许她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踩清朝的地,清朝活得最久的皇后是谁

    哈哈纳扎青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任妻子,然而知名度却最小,努尔哈赤遇到她的时候正是最穷困潦倒的阶段,其父对他根本不行教养之责,其母很早便逝世了。为了活下去,努尔哈赤离家来到了哈哈纳扎青家,其父慧眼识人,觉得努尔哈赤是个可造之材,不嫌弃他条件简陋,希望他能娶自己的女儿哈哈纳扎青为妻。努尔哈赤心里自然是极其乐

  • 乾隆殿试出一对联,此人扔了笔说,太难对不出,乾隆:你就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的十大经典对联,乾隆对状元的对联,乾隆亲自出的考题对联

    秦统一六国,靠的正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汉朝刘邦能够取代秦朝,战胜西楚霸王,不仅是因为谋略得当,刘邦帐下也有着一众将领为他攻城掠地。天下混乱,领导者最需要的就是军事力量,凭此他们可以镇压叛乱,奠定地位,能够带领军队取胜的人便是武将了,所以这时候重要的就是武将,等到天下太平时,统治者最需要的又是能够治理天

  • 清朝八旗子弟有多狂?百姓不敢惹官府不愿管,连皇帝都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八旗子弟真实生活,清朝八旗子弟去了哪里,清朝的八旗子弟生活在哪儿

    古人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意思是说,就算是王子犯法了,也要同平民百姓一样需要治罪,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中,用于启示教导后世的统治者们。然而,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如果一个人行差踏错,长辈通常会

  • 乾隆最有文化的皇子是个吝啬鬼,霸占媳妇嫁妆,还让媳妇吃死马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最奇葩主仆,乾隆嫁妆,乾隆皇子食马肉

    不仅乾隆文采一般,他的儿子中才华横溢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个,哪怕是后来继位的嘉庆帝读书方面也不是很出色,那么在乾隆朝的皇子中,谁是最有文化的人呢?其名为永瑆,排行第十一,其生母金氏,就是《延禧攻略》中那个人见人恨的嘉嫔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她可没有剧中那么早失宠,最后还成为了皇贵妃。金氏能有如此盛宠主要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