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殿试出一对联,此人扔了笔说,太难对不出,乾隆:你就是状元

乾隆殿试出一对联,此人扔了笔说,太难对不出,乾隆:你就是状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60 更新时间:2024/2/23 5:55:34

秦统一六国,靠的正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汉朝刘邦能够取代秦朝,战胜西楚霸,不仅是因为谋略得当,刘邦帐下也有着一众将领为他攻城掠地。天下混乱,领导者最需要的就是军事力量,凭此他们可以镇压叛乱,奠定地位,能够带领军队取胜的人便是武将了,所以这时候重要的就是武将,等到天下太平时,统治者最需要的又是能够治理天下的文人谋士,求贤若渴的统治者希望能够得到具有政治才华的文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寻找有才能之人,但这并不容易。

将领能够在天下范围内通过招募进入军队,进而脱颖而出,战功累累,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建功立业的方式,那么文人如何被统治者看到呢?他们的才华也不能在平时显现。统治阶级通过对前人历史的借鉴和改革,到了隋唐时期,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更可以为统治者广招天下有用才人,隋炀帝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此后历朝历代沿用完善的就是科举制了,一直到光绪年间,科举制才被正式废除,科举制已经经历了1300年。

科举制是为皇帝招纳人才,最初皇帝只能看到通过层层考试的最终人员,但为了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唐高宗时期,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这是科举史上的第一次“殿试”,但此次殿试规模不大。后来武则天称帝后,她亲自举办了一次殿试,规模达到上万人,连续考了几天,这次规模盛大的殿试让世人印象深刻,乃至于《资治通鉴》也忽略了唐高宗主持的殿试,而认为武则天是开创殿试的女皇帝。此后殿试成为了学子最后的一个关卡,在各地选拔上来的精英人才中,最终只能诞生寥寥数人,殿试的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前三名能够享受最好待遇,毕竟他们是“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最后的殿试一关,而在殿试中他们需要面对的更是天下的九五至尊,皇帝久居高位,不怒自威,正气凛然,“天子动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稍有不慎,惹得皇帝不高兴,就可能小命不保,即便是习惯了上朝的官员,他们还是会战战兢兢。

皇帝威严如此之高,从未见过皇帝的平民文人产生恐惧也是正常之事,但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发挥,所以最终能够成为前三甲的人,必定是临危不惧,坦然自若的人,这正是皇帝所欣赏的,才人千千万,但拥有如此气性的人只是少数。乾隆年间,乾隆殿试之时,他就是更看重了考生的脾性,即便他的才能略逊其他考生,但能够走到殿试这里的人才华又会差到哪里呢?乾隆直接钦点此人为状元。

乾隆是一位浪漫皇帝,也是一位很有文采的皇帝,两者结合之下,乾隆成为了一位酷爱写诗的皇帝,据统计,他一生写过四万多首诗,虽然能够称为精品的诗词只占少数,大多数还是悼念亡妻的,但也足够说明乾隆不是迂腐的皇帝。有一次,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两个才华不相上下的考生,这可是让考官和皇帝犯了愁,到底选谁为最后的状元。关于状元的最终人选,这可是一件大事,不可轻易做出判断。

乾隆正为难着,他身边的和珅出了一个主意,出一对子来考两位考生的才华,能够对出下联的人就是状元了,这主意让乾隆觉得有趣,他亲自出了一个上联考核两位考生。乾隆深思熟虑才想出的上联:烟锁池塘柳,这可不是容易对出来的,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以五行火金水土木为主,这五个字组合起来又是描述了一个画面,一个绿柳环绕,幽静的池塘,要想作出符合上联本身,又要符合意境的下联并非一件易事,而且还很难。

两位考生拿到上联后,一个在苦思冥想,另一个只是稍加思索,就放下了笔,对皇帝说:“考生学术不精,实在是无法做出下联,恳请皇上允许考生离开。”说完他扭头就要走了,结果乾隆的一句话:“慢着,你就是状元了。”彻底让满朝之人都震惊了,另一位考生对此不满,问皇帝原因。乾隆给出了回答,这位考生是有才能的,他能一眼判断出对不上我的上联,足以可见他的才华深浅。

不仅如此,乾隆更看重的是此人的气性,这位考生懂得判断局势,知晓见势就收的道理,不能做的事就不做徒劳努力挣扎了,这样的人才是能够担重任的,所以乾隆破例钦点这位弃考的考生为状元。

更多文章

  • 清朝八旗子弟有多狂?百姓不敢惹官府不愿管,连皇帝都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八旗子弟真实生活,清朝八旗子弟去了哪里,清朝的八旗子弟生活在哪儿

    古人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意思是说,就算是王子犯法了,也要同平民百姓一样需要治罪,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中,用于启示教导后世的统治者们。然而,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如果一个人行差踏错,长辈通常会

  • 乾隆最有文化的皇子是个吝啬鬼,霸占媳妇嫁妆,还让媳妇吃死马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最奇葩主仆,乾隆嫁妆,乾隆皇子食马肉

    不仅乾隆文采一般,他的儿子中才华横溢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个,哪怕是后来继位的嘉庆帝读书方面也不是很出色,那么在乾隆朝的皇子中,谁是最有文化的人呢?其名为永瑆,排行第十一,其生母金氏,就是《延禧攻略》中那个人见人恨的嘉嫔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她可没有剧中那么早失宠,最后还成为了皇贵妃。金氏能有如此盛宠主要是因

  • 在辽宁的这个村庄,村民全是清朝皇室后代,至今拒绝与外界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宁满族村落图片,清朝后裔最多的村,辽宁清朝后人现状

    前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早已经在1912年的时候就已经终结了,不过虽然清朝终结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过中国几百年的封建大王朝,清朝到现在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的,尤其是在血统方面。可能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室姓爱新觉罗,一直到现在也有一部分人也确实有着这样一个姓氏,

  • 清末民初时期,清朝统治被推翻后,之前关押的清朝犯人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灭亡后遗留的犯人,清朝灭亡后监狱犯人去哪里了,清朝末年老百姓对清朝政府的态度

    清朝的统治者将触犯他们的人全部抓进了监牢,但是随着清朝的统治结束,守卫牢狱的人也因为清朝亏欠工资而各奔东西,但是监牢里的人却没有跑,原因竟然是狱卒拿着钥匙跑了。新政府的建立,使得这些牢狱里的犯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再次判决。 革命者被放出当初清政府的统治使得外国入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有许许

  • 清朝灭亡后,数亿赔款民国是怎么处理的?列强主动退款是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灭亡财富去哪了,清朝最终啥时候停止赔款,民国比清朝强吗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晚清的历史就是一段段屈辱的历史,光是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以及被割让的土地,直到今天都是无数炎黄子孙感到耻辱之事,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土地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直到清朝覆灭之后只剩下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但让人好奇的是,那些动辄上亿的赔款

  • 清朝年间,广西发生的僵尸袭人事件是咋回事,可信度有几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广西僵尸案真相,广西凭祥有僵尸吗,广西僵尸真实存在吗

    这件事发生在广西凭祥土州彝族部落,三个人离奇死亡,揭开了这个神秘事件的序幕。1872年的广西,正处于大清王朝的同治年间,要知道,广西这个地方也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地方。 洪秀全就是在广西创造了拜上帝教,在广西能够取得成功,还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民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比较好忽悠。他们不是完全唯物主

  • 盘点乾隆的三位汉人宠妃,下场如何?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宠妃一览表,乾隆的十大宠妃排名,清朝乾隆的第一个宠妃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年八十九岁,执政实际时间长达六十三年,由康熙和雍正为他打下基业,“康乾盛世”在他的执政期间达到了最高峰,社会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清朝的版图在此期间达到了最大化。但人到晚年,人就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思绪清楚,甚至会变得浑浑噩噩,晚年的乾隆过着奢

  • 南京神秘图纸出土,历史谎言被戳穿,乾隆:郑和下西洋只是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和航海图真实下落,上世纪80年代郑和下西洋图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图片

    引言作为一个平民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明成祖朱元璋,一生跌宕起伏终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一代传奇,但是,他却选择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让他的叔叔朱棣心存不满,加上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朱棣的权利受到威胁,叔侄两人爆发了“靖难之役”,最终朱棣成功赢得战争胜利登基称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在位期间

  • 乾隆的妃子打死宫女,乾隆嘴上说重罚,为何最后没有实质惩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处死宫女,乾隆为什么要杀宫女,乾隆后妃打死了多少宫女

    假如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登上帝位,那么这个女人就彻底翻身了,所以孩子对皇宫之中女人来说甚至比皇帝的宠爱还重要。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指的是皇子,毕竟中国封建社会几乎都是男人当皇帝。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乾隆皇帝的惇妃汪氏就是靠女儿才得宠的。汪氏的出身并不高,她是满洲正白旗包衣旗下的女子,能够得到进宫服侍皇帝的机会

  • 清朝的八旗是如何建立的?真正的八旗可能与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八旗制度是哪八旗,关内八旗和关外八旗,左八旗右八旗

    首先是旗的由来。大家应该都知道,清朝的奠定者努尔哈赤是女真族出身的,女真过去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他们靠打猎为生,因为独自打猎的效率不高,所以女真族喜欢结伴而行,组成小队进行狩猎。满语里他们将这样的狩猎小组称为牛录。后来女真人数越来越多,牛录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任务的分派,更好的区分开这些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