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确定夏朝国都遗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如何判定夏朝国都?

确定夏朝国都遗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如何判定夏朝国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3/19 12:05:21

在中华远古明研究中,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的文化年代类型,无不显示出以陶器类型特征的区分为标志,显现出陶器在早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陶器是早期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重要依赖因素,是人类创造生产的重要工具,贯穿着人类文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陶器的类型与积累量在人类生活遗址的考古中,是考量遗址区人类文明发展状况的重要考古指标。

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初期,人们赖以生活的主要器物,是食物储备、饮食器物的唯一用具。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们生活使用的锅、碗、瓢、盆全部为陶器。而陶器又是脆而易碎的物品,因此,在当时的年代,只要是有人类长期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大量的陶器碎片。陶片的积累量是与人们在此生活时间的长短与人口数量有着密切关系。

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的遗址,分别代表了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的陶器特征,随着人类活动的变迁而销声匿迹。因此,这些文化遗址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都是间断性的,无法形成早期人类文明长期持续发展,进而形成高度华夏文明的物质基础。

一个经常四处迁移的氏族或部落,其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极其有限,即使近代的游牧部落或民族,其文明程度都是相当原始的,难以形成影响广大区域的高度民族文化。因此,华夏文明的形成地区,应当不在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的遗址范围内。

对于夏朝时期代表文化的夏朝国都,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夏朝是个高度文明的朝代。夏朝国都的人口规模与国都存在的时间长度,决定了夏朝国都的遗址其陶器或陶器残片的积累规模,是相当丰厚的。因此,在对夏朝国都的寻找与确定上,如果遗址内的生活陶器残片数量稀少,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厚度,将其定为夏朝国都,或者作为夏朝国都来考量,就是极其不负责任或缺少专业素养。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即使作为开创夏朝历史的大禹,其主要生产工作有一大部分为制作陶器,可见陶器在夏朝时期的重要作用,与陶器使用的普及和消耗巨大,可以说是当时的主要制造业。陶器的大量使用与破损,必然在夏朝国都遗址上积累大量的陶器碎片,因此,大量的陶器碎片是判定夏朝国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指标,缺少了这一指标,就可以完全排除其为夏朝国都的可能性。

从《孟子?公孙丑上》的记载,我们还可以判断出,大禹生活或者建立国都的地区,还必须具有适合农耕生产必须的富饶土地与方便渔猎的河流、湖泊。二者也是判断夏朝国都的重要指标,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都地区富饶的土地与交错的河流湖泊,才可能是一个人可以同时进行农业耕种与渔猎的必备自然条件。

在夏朝国都区域性地理特征的判定上,我们可以参照《逸周书·卷五·度邑解》的记载:叔旦恐,泣涕其手。(武)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这段话的本意是说,我武王谋图涂山的九夷地区政权和殷商政权,是依照天命;从洛汭到伊汭地区,都处于水的北面,无险固的地势,与夏朝国都地区极其相似。而不是说从洛汭到伊汭地区是夏朝国都的原址、是夏朝国都曾经的故地,这也是造成现代寻找夏都工作发生原则性错误的根本原因。

其中也透露了一个被历史学界所忽略的重要信息,就是周武王第一目标是图谋九夷地区,第二才是图谋殷商政权。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就是九夷地区正是夏朝国都的所在地,拥有丰富的资源与高度的文化、文明。而周公东征,其目标也主要是针对淮夷中的九夷与殷商残余势力。周武王与周公的两次军事行动显示,其时,淮夷、殷商、丰镐是三足鼎立的势力。殷商与周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都很清楚,而淮夷势力为什么能和殷商、周势力抗衡,却被我们所忽略。笔者判断,这或许就是前朝时期夏朝的中心区域,夏朝势力在军事与文化影响力的延续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夏朝国都是处于河流北岸的广阔平原地区,无险固的地势去防范各部落氏族的进攻,彰显武王建立的周朝政权与各部落氏族和平发展的初衷与决心,向得到各部落氏族共同拥戴的夏朝政权学习效仿。

而《史记·周本纪》:(武)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其中的记载也明确显示周武王“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是在雒邑营周都城,而非在夏朝故地营周都城。周武王时期与夏朝末期也就间隔了殷商550年年,雒邑更靠近丰镐地区,常规情况下周武王及部下对雒邑地区是否为夏都故地,应该是很清楚的。周武王对部下的说服引导,显示雒邑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地区并不是夏朝的故地。

通过以上分析陈述,笔者认为,对夏朝国都遗址的寻找与确定,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夏朝国都位于河流的北岸,周围地势平坦无险固的军事要塞关卡;二、国都地区拥有富饶的土地,方便从事农业生产,便于积累丰富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先进文明;三、国都附近拥有丰富的水源河流湖泊,便于渔猎,在农耕生产出现问题时,丰富的河流湖泊,也可提供满足人们食品生存的需要;四、以考古学的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国都遗址应有丰富、大量的生活陶器残片积累层,显示夏朝国都的繁华与四方来朝、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国都遗址的生活陶器残片应丰富多样,而不能以墓葬中的陶器规模来考量夏朝国都。

更多文章

  • 中华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横扫20多个部落为商朝开疆扩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上第一女将军,历史上最杰出女将军,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将军

    在商朝诸多女性中,最传奇的就是商王朝武丁的王后妇好了。妇好又称帚子、妇子、帚好,庙号辛,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君武丁的六十四位妻子之一,也是3位王后之一。据历史记载,她也是商王武丁一生的挚爱。在现在所发现的甲骨文记载中,妇好一词多次出现,而出现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妇好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点像是日记。言归正

  • 美洲发现中国古文字,距今3300年,专家:印第安人可能是商朝遗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印第安古代文字,美洲考古发现甲骨文,印第安人文字和殷商文字

    而在2015年,美洲地区却挖出了中国文字,距今已经有3300余年,这是美国学者罗斯坎普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何马州等地的岩壁上发现的84个象形文字,经过了解和调查后发现,这些象形文字与中国出土的甲骨文相匹配。甚至其中一幅岩画展现的是一个谦卑的人向“商朝的第三代君王”进献狗,被君王接受了,

  • 他是唯一用甲骨文高考的人,虽得6分但被名校破格录取,如今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唯一750分满分的高考状元,史上唯一一个高考满分的人,高考写甲骨文被985大学破格录取

    后来在河南安阳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从甲骨上的文字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即使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但还是表现出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非常优美。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发掘,获得了24918片有字甲骨,新中

  • 都说商纣王的宠妃妲己“祸国乱政”,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妲己,商纣王与妲己历史记载,纣王和妲己有子嗣吗

    根据记载,妲己为苏国(商朝的方国)之人,是当年商纣王的妃子。在当年帝辛攻打苏国的时候,将其献给了商纣王作为妃子,而因为妲己之美,而深受商纣王的喜爱。她的权力十分之大,甚至到最后还干预朝政,商纣王对她还百依百顺。也正是因为她祸乱朝政,导致当时的朝堂乌烟瘴气,更是令国家走向了灭亡。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

  • 大禹治水到底是神话还是真事?1件西周文物上刻9个字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真实历史,大禹治水是真实还是神话故事

    当时的皇帝大舜,下令由大臣鲧治理洪水,拯救天下黎民。但鲧采取的是最原始的堵塞之法,洪流没有出路,依旧肆虐不已,毫无好转。鲧耗费时日,动用大量人财物力却劳而无功,被愤怒至极的大舜杀掉。就在先民们深受洪水困扰却无计可施之时,盖世英雄大禹挺身而出,他创造性地制定出“以疏代堵”的方法,根据山川地形,开凿水道

  • 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让手下杀了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下扬州算命死了,乾隆六次下江南算命,乾隆皇帝算命的真实故事

    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天下归一。身为天子,乾隆皇帝却一直没有局限于在金銮殿批阅奏章,而是经常微服私访。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六下江南,发生了很多广为流传的风韵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 一、体恤民情,微服私访 纵观倾朝的历史,乾隆皇帝无论是文治天下还是自身武艺在整个大清朝的历代君主中都是出类拔萃

  • 自诩清朝皇室后裔,出行穿黄袍梳长辫,扬言要娶血统纯正的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历史上的王妃,清末最有名的王妃,清朝唯一敢穿龙袍的两个女人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忽然有一批人靠着自诩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名头成了“网红”。他们留长辫穿黄袍,将家里布置清朝的样式,屋子里的器具用品也都是仿清,最典型的就是乾隆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15年的时候他穿着龙袍,带领众人大张旗鼓的去祭祖,并让人以皇帝之礼给他下跪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不

  • 世界5大凤冠:欧洲3顶太寒酸,我国2顶极尽奢华,慈禧的贵气十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界上最惊艳的凤冠,世界5大凤冠,中国四大凤冠

    时间朝前倒推个几百年的时间,各国基本都是“家天下”,或是由王室或是由皇室控制着一个国家的生杀大权。作为各国权利的最顶端,当然都要有象征自己最是独一无二的证明了。西方喜欢用图腾,东方喜欢用专用色。但唯有一个是东西方通用的,那就是头顶上带着的那个物件——头冠。当然,用在王室的话他还要加上一个尊贵的前缀—

  • 福建毒王刘招华制毒14吨,远销欧美,落网后笑称:报鸦片战争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福建宁德毒王刘招华,广西最新抓毒新闻,广西南宁最大的6人制毒案件

    清朝依旧还是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它拥有着庞大、未经开发的商业市场,英国就将大量的商品远销清朝,清朝的茶叶、瓷器、丝绸在欧洲市场同样十分受欢迎,然而英国并不满足这其中赚取的利润。英国就开始走私鸦片,这种特殊的大烟能让人上瘾,英国资本家从中谋取了暴利。道光帝对这种东西深痛恶绝,就派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

  • 乾隆、嘉庆要求外国使臣一定要下跪,为啥到了同治时期主动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退位后见嘉庆还要下跪吗,外国使臣见到皇帝要下跪吗,同治和嘉庆什么关系

    英国的到访,如果处理得当,两国开通贸易,我想那必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乾隆作为皇帝,除了性格本身就自高自大、好大喜功之外,长期的说一不二也让他觉得清朝才是最强国,根本不用在意是否通商,在意的是外国使臣对不对自己下跪,毕竟清朝做周边小国的宗主国做久了,那些附属国家的大臣见乾隆哪一个不下跪?乾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