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历史上有两次黄袍加身,第一次是赵匡胤,第二次是谁?

北宋历史上有两次黄袍加身,第一次是赵匡胤,第二次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20 更新时间:2024/1/8 22:16:3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汴京城里传来了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乘机取得后周的最高军权,奉命去前线抵抗外敌。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当晚就发生众所周知的“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带兵出征的大将军就“不情不愿”的“被迫”当了皇帝,这就是北历史上的第一次“黄袍加身”。由兵变而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大将权利,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以臣御武事,为大宋武力积弱埋下了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宋朝传国至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时候,宋朝还是极其富庶安乐的,但就是徽宗主国的这二十五年,大宋“六贼”当道,乱政频出,吏治开始迅速腐败,国家日渐混乱,国力日渐衰微,国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元1120年,北宋上下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也十分荒唐的决定,就是与“茹饮血,殆非人类”的女真人合作,要攻灭与大宋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的辽国。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北宋把自己的腐朽衰弱全部暴露给了狼子野心的金国。于是,在金国刚刚灭辽,就马不停蹄地大宋杀来。面对突如其来,即将杀到汴京的金国人,徽宗皇帝能想到的应对之策,一个是和,一个是跑。徽宗派给事中邺到金营去讲和,结果这个李邺回来给徽宗说,金国“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六如给事”这一番言论吓坏了宋徽宗,坚定了他要逃跑的决心,于是他就想出把这个烂摊子的给儿子的主意,自己则要赶紧逃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125年,在金军即将打过黄河的时候,宋徽宗下旨,将皇位禅让与太子赵桓。当时北宋朝政被“六贼”把持,国家昏乱到了极点,再加上金军在汴京城外虎视眈眈,赵桓也不想接下这么个烂摊子,于是坚决辞让,一日之内哭昏数次,决不当皇帝。在宰相、皇后两次传旨催促登基无果后,汴京群臣冲进太子寝殿,强行将黄袍披在赵桓身上,抬往皇宫迫使他继承皇位。最终,这位北宋的末代皇帝,在昏迷之中登上了皇位,改元靖康。这便是北宋史上的第二次“黄袍加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这次临敌传位,加上君臣用命,又以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代价解了第一次汴京之围,但第二年金军又来,北宋还是没有逃掉灭亡的命运。两次“黄袍”加身,一个得国,一个亡国,历史就是这般有趣。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选择自己直接统帅六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置,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何时恢复的,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皇权和相权在明朝洪武年间闹的一发不可收拾。逼得朱元璋必须要废除丞相制度呢?小编想和各位读者说说自己的想法。我国的历史很有意思,5000年的中华历史都是在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在处理中央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在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都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

  • 朱允炆年龄尚轻,毫无经验,为何朱元璋传位于他却不传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元璋为什么看重朱允炆,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身为他的儿子,才能有目共睹,有勇有谋,是一个可造之材,朱允炆是他的孙子,性情温顺,缺乏魄力,且毫无治国经验,为什么朱元璋传位时跳过了朱棣而传给了朱允炆呢?其实我们忽略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与皇位继承的惯例。这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朱棣不是嫡子,而是庶出。古代的皇位一般都实行“嫡长

  • 杯酒释兵权是否是帝王冷酷无情的做法?收回的兵权又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杯酒释兵权的真实历史,古代帝王如何收回兵权,中国古代帝王是怎么控制兵权的

    可能到这个大家就有点懵了吧,兵权都收回来了,还给出去干嘛啊。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那么大家应该就好奇了吧,来听小编讲讲吧。首先,先来讲讲为什么要释兵权。大家都知道宋朝江山来自陈桥兵变,胁迫后周孤儿寡母得到江山。得位不算很光明正大,让赵匡胤一直都不放心自己的江山能坐多久。而军权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 北宋征辽五大将:杨继业第2,高怀德第3曹彬第4,第1是呼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抗辽四大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北宋名将杨继业,北宋灭亡后杨家将去了哪

    第5位:潘仁美。赵匡胤、赵光义的宠将,两人北征时,潘仁美都是统帅,但潘仁美武力并不强,赵光义亲征辽国打幽州时,耶律休哥突然率骑兵直冲宋中军,辽兵杀到宋太宗近前,潘仁美上前护驾,被耶律休哥一枪刺下马,但没有刺死。潘仁美和呼延赞、杨继业、杨七郎都有仇,在太原,杨继业一枪刺潘仁美于马下,呼延赞打死潘仁美儿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而是传给朱允火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关系,历史上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

    江山肯定只给亲生骨肉坐,觉得得是纯种的龙种,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择朱棣接班。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所生,而这个妃子还可能是少数民族高丽人,究竟是北方高丽人还是朝鲜半岛,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有人说甚至是蒙古人。朱棣在称帝后篡改(太祖实录),把他所有的资料全部篡改,拼命的证明自己是马皇后所

  • 北宋的交子是如何变成“废纸”的?王安石表示这个锅必须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宋王安石真实历史,宋神宗死后王安石怎样了,王安石对宋朝的贡献

    北宋时期,随着“交子”在商品交易中的影响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朝廷为了保证“交子”的正常流通,曾经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包括严禁私人非法印制“交子”,不仅私自印制“交子”的人要获刑罚,甚至连知情而使用者以及知情不告者都要牵连入狱。这一整套管理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说

  • 北宋一大将被诬赖造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长出龙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赵匡胤就是靠着将士的拥戴才能当上皇帝,而如今做上皇位的他,自然不想让别人重演这件事,所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收回了大部分权力,然后他重视文官,削弱武将力量。文臣们有皇帝撑腰,自然更加不把那些武将放在眼里。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说说北宋大将的故事,这位大将战功赫赫,却被同僚诬告要谋反,皇帝不信,质问

  • 朱元璋要讨伐倭寇,被手下大臣否决,刘伯温真的老谋深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朱元璋经典对话,刘伯温为何不让朱元璋攻打日本,朱元璋为什么不封刘伯温

    其一:明朝建国初期,各地仍有残余势力,江山不稳虽然说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当时明朝的军事力量强横。但是朱元璋毕竟刚刚拿下江山,民间还有不少反对朱元璋的声音,元朝的后世子孙依旧对着皇位虎视眈眈。所以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虽然有心剿灭倭寇,但是国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只能放下远征的想法。再加上,当时日本在沿海

  • 朱允炆跟朱棣打仗时,其他朱王在干什么?怪不得朱棣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与朱允炆的关系,朱棣和朱允炆谁的能力强,朱允炆一开始能杀掉朱棣吗

    大家对于明朝历史肯定也有一定的了解,明朝整个时期对外很强硬,有着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赞誉。但明朝相较于其他汉人朝代,总体上的经济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这与其内部政治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明朝的战争很多,不管是对外还是内部战争。整个王朝一直都没有一个安定的内外环境。明初的靖难之役就是一个

  • 朱元璋临走前给孙子朱允炆留了一支军队,为何他最后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哪三个人,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

    有人说,假如朱元璋不杀蓝玉的话,由蓝玉代替李景隆领兵,那么朱棣应该不是对手,朱允炆会安安稳稳地做他的第二代帝王,可惜的是朱元璋看走眼了,他杀了蓝玉,留下了中看不中用的李景隆。李景隆就是个纨绔子弟,平日里锦衣玉食,骄奢淫逸惯了,哪里还会打仗,而且他还妄自尊大的,喜欢自我吹嘘,朱允炆真是瞎了眼了,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