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4/1/25 3:33:45

时下的热播剧《成化十四年》中,西厂提督汪植向宪宗提议由唐泛调查云和一案,而根据剧情的介绍,此案牵扯的官银关系着大明根基的稳固与否。在历史之上,明政府在中后期也是头疼于白银短缺,并有学者分析,明朝建国后出现的白银短缺,既有前朝宋、元的影响,也包含自身的原因,更是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是一个令明中后期帝头疼的问题。

中国古代实行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国家对外的商贸、对内的各项政策都是依赖于白银,所以可以这么说,白银的存储量象征了这个王朝的实力与稳定。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商贸最为繁荣的宋朝,自然离不开大量的钱银流通。

01

宋朝本身作为处于中原、丧失北境屏障的王朝,耗费白银之多不难想象。首先,宋朝南、北两朝一直需要与北方的骑兵作战,而宋丧失了燕云十六州,即丧失屏障、丧失产马地,导致宋不仅要花费重金筹备军队,还要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易获取珍贵的马匹。可宋朝本身官僚机构的臃肿,宋军羸弱,对北方的作战常常失利,两宋与想要北方获取和平经常需要缴纳大量岁币,导致本身金银流失。

再者,宋以贸易闻名,民间交易需要铜钱,而铜钱笨重不便携带,便有了富户发行的纸币交子,且可凭交子换取铜钱。注意,这些交子是由民间富商发行,非国家所属,而这交子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银票。因为银票为民间所持,商户需要有足够的银两去应对百姓的兑换,所以这银票上写的是多少那便是多少,是稳定的纸币。此后宋政府也印刷了官方的纸币,即“官交”,那些民间的便被成为“私交”。到了徽宗时期,宋政府发行钱银,但由于政府规定“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导致钱引的价值大跌,以至于到了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再回到宋朝商贸上,宋朝对外的贸易,导致了宋币的外流,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宋朝纸币的发展。而宋币的外流不仅仅在于商贸,还包括走私。由于宋币精美,南洋诸国皆流通宋币,宋为了防止大量宋币外流引发财政危机,明令禁止对外兜售宋币,可商人常常为利所动,即使宋政府严禁走私钱币,仍有大量的钱币通过海运运往海外。

02

接着,就是元。

这个来自北方,统治了中原半个世纪的王朝在一句“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的民谣中轰然倒地。民谣中说元朝的灭亡在于开河与变钞。开河指的是元至正年间朝廷下令修筑黄河河堤,变钞指的则是元朝于国内全面使用纸币。

至于元朝通用纸币,源于当时金末。女真统治者在北方,虽然是游牧民族,但不代表就不需要花钱打仗,为了应对战争,女真统治者印刷大量纸币,并导致了北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当蒙古人吞并金国后,出现了“丝钞”,而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防止动荡,蒙古人继续执行纸钞制度,在中统元年发行了中统钞。同时,忽必烈下令,不用大元货币的,全都要咔嚓掉。此令一出,谁还不用正统钞?再加上蒙古人对内一套完善的纸币运行体系以及对外西征所带来的战争红利,所以在前期,元钞是很稳定的。

可随着战争平息,元朝原本靠着“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日子不复存在,元政府开始发行更多正统钞缓解财政压力,可纸币一旦多了,那迎接它的就是贬值。无奈之下,元政府又开始发行至元钞。可接手这个烂摊子的元成宗也不是省油的灯,将国库的金银尽数赏予功臣,只能征收地方银两去弥补亏损,而地方上纸币又不能兑换到金银,自然导致货价暴涨,纸钞贬值。以至于到元顺帝时期,顺帝得发行铜币作为辅佐货币。

03

宋元两朝相对而言,纸币的出现确实是历史的进步,而宋朝时期的宋币外流,军费开销,导致白银流失;到这群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统治时更为荒唐,他们不仅仅有等级制度,还私吞土地,侵占金银矿产,帝皇大兴征战,肆意赏赐导致元朝金融体系崩塌。

这里提到的私吞矿产,可能会导致疑惑,为何矿产被私吞后会缺乏金银,缘由是南下后,蒙古贵族大肆侵占汉人土地,而矿区也就被蒙古贵族所收纳,导致元政府中央体系下难以向地方征得相应的钱银,而没了本位,那金融体系便只能面临崩塌。

既然元朝栽在了修河与印钞上,那就会有下一个政权取而代之,于是乎,平地一声炮响,朱元璋出手把蒙古人赶回了大漠之上。

朱元璋在做起了中原的皇帝后,也着手收拾这蒙古人留下的烂摊子。朱元璋顺从元制,在缺铜的情况之下于洪武七年发行“大明宝钞”。虽说纸币运行是发展的必然,但明政府对于宝钞的管理不当,且纸币纸质较差,宝钞难以久存。再加上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而纸币越来越多导致的后果就是纸币越来越不值钱。

再根据记载,洪武二十二年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米一石值钞百贯;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宣德元年米价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值铜钱伍文......在宝钞日益贬值的情况下,明政府在正德年间宣布停用宝钞,白银重新成为大明的通用货币。

既然货币重新被定为白银,那么明朝应该不缺白银啊。实则不然。

在前朝的影响下,大明王朝实际上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在张居正当权时期,下令实行“一条鞭法”。这次的改革改变了大明王朝收税的格局,为何?因为明朝之前的税收都是征收形形色色的东西,例如,打鱼的交鱼,种地的交粮食,采药的交药......这一局面甚至导致了明朝京官拿着这些乱七八糟的等价物当工资,而张居正的改革则要求统一上缴银两。且不论当时情况下执行这一政策的是是非非,单纯一点疑问,明朝的产银地在哪。

04

实际上,中国并非产银大国,白银产地多分布在福建、云南、广东等有限的几个地区,所以民间所持常为各户产物与铜钱。而政府要求缴纳白银,导致大多数百姓在售卖商品时为了获取白银而被商人压低售价,这些问题在明中后也是屡见不鲜,这便导致民众的财产减少与怨恨积累。

那还会有一个问题,明朝中后期海禁松弛,大量葡人白银流入中国,葡人的白银主要源自美洲大陆。在大明与对外的贸易中,大明有着极大的贸易红利,但是,在明中后,虽有海外贸易带来的白银,但是在红利明显的万历年间,明朝的三次大战消耗了大量军费,再加上北境吃紧,明军主力被歼,损失惨重,以致国库空虚,使得明朝陷入钱荒的境地。

实质上,明朝的钱荒不仅仅于此,还包含中下层官吏中饱私囊,大绅贵族大量存银,以致明朝的钱荒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演绎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沈万三太有钱沈万三祖上世代经商,广辟田宅,先是买了很多土地,又收购了很多农家土地,积累了一定财富,以后又开始做珠宝生意,卖珠宝,开当铺,开银号,做海外贸易,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的家产折算成美元的话,有20000亿美元,可以买下当时的整个大明朝,民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

  • 李自成炮制一则谎言骗了世人几百年,硬把好皇帝崇祯黑成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奇故事崇祯与李自成,崇祯对李自成的三个错误,崇祯为何不接受李自成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但很多人习惯性地会把罪魁祸首指向明朝当家人崇祯帝,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才会导致亡国之祸。这种看法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细细翻阅史书资料,会发现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从崇祯在位期间的表现来看,并不是他胡作非为把明朝搞垮,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在竭尽全力挽救明朝,只是

  • 朱元璋请他出山,他只说了九个字,成功助朱元璋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称帝是哪一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写了这样一对御联来称赞他。而我朝太祖也是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升,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01助明开国说起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开国元老,很多人都会想到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可是与大

  • 明朝郑旺妖言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武宗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郑旺妖言案,郑旺事件最新,郑旺彭文来图片

    01大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深秋的京城已有了些许寒气,四处飘飞的枯黄落叶,更为巍峨的紫禁城增添了肃杀之感。可就在这天,原本与市井小民绝缘的宫城,却迎来了个特别的“客人”,他衣衫破旧,满脸落魄,却对着东安门的卫士趾高气扬地喧哗:“我是当今圣上的外公,圣上的生母是我女儿郑金莲!如今国母被幽禁多年,请圣

  • 对李唐有定策之功的太平公主,最后没争过侄子李隆基,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公主中,太平公主是十分独特的一位,对她的历史评价很难把握。你说她是正面人物吧,可她有一段生活糜乱,并把持朝堂;你要否定她呢,她为李唐江山又立有奇功。总之,是个亦邪亦正的人物。太平公主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别看武则天对她的那些儿子

  • 陕西发现一墓志铭,揭开武则天当年的兽行,1300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的皇帝史,有一位这么特殊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重用寒门子弟,有才能的弟子可以破格录取。比如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他们都是通过科举制被选拨出来。但对于浑水摸鱼,没有与其职位相符才华的人她也会罢免。所以当时的人才都愿意为武则天

  • 动不动就和亲的唐朝,究竟送出了多少位真公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哪个公主去和亲了,唐朝和亲有什么历史作用,唐朝两次重要的和亲

    和亲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比如说《左传》就有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而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在唐朝更是达到鼎盛,成为一种安抚少数民族、调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常见办法,也是最优质的一种办法。唐朝初期,前凉张氏与慕容吐谷浑家族联姻,之后携手骚

  • 唐朝奇书《推背图》第十五象:一把扫帚泄露天机,香孩儿肃清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占卜和预言,现代人可能都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古人是深信不疑,若是预测出什么吉凶,定要寻觅破解之法。先秦时期,更是将祭祀、占卜当做头等大事,《礼记》中载有: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行军打仗之前,也都会观测星象来预测吉凶,精绝古城遗址就出土了一块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 杨贵妃的祖上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大将,打得瓦岗寨好汉丢盔弃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的家族有多厉害,杨贵妃历史揭秘,杨贵妃和太宗的关系

    不过,李世民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失误的时候。他在打天下时也曾不分青红皂白误杀过一个隋朝忠臣。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百多年后,此人的后代进入唐朝皇宫,一步步让唐朝走向毁灭。此人名叫杨汪,弘农华阴人,出身隋唐时期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在南北朝后期和隋唐初期,“弘农杨氏”中人才辈出,先后在北齐、北周、隋

  • 东方最强国唐朝,西方最强国白衣大食,都被他一人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黑衣大食与唐朝关系,唐朝相当于西方的什么时代,历史唐朝是世界最强国吗

    凭借强盛的军备实力,唐朝连续兴起开疆辟土的对外战争,打得周边小国和游牧部族望风披靡,疆域面积不断拓展,达到惊人的1200多万平方公里,唐高宗龙朔年间甚至一度达到1500万平方公里以上。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东方当之无愧的最强帝国,是名副其实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就在这段时期,在西亚和中东地区,另一个强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