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4/1/19 12:11:27

实际上,在大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朝甚至遇见过与宋朝靖康之难一模一样的危机,险些灭国。

不过,这场危机被一位忠臣巧妙地化解了。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赏赐这位功臣,反而治了他叛国之罪,将这个拯救了国家的恩人给处死了。

那么,这位不幸的大臣究竟是谁呢?而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却被俘,明朝至暗时刻“靖康耻”再次上演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明朝流传下来的帝王家训。公元1449年,大明王朝的权利已经交替更迭到了第六代皇帝手中,这位被后世称为明英宗的皇帝,对于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他不满足于固守紫禁城之中,等待北部外敌来犯,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对中原王朝北方的游牧民族施以重拳。

在明英宗的在位的前几年,这位皇帝北伐的战略成功地执行了两次,对于这位皇帝来说,可谓是收获颇丰,也坚定了他第三次北伐的信心。

可问题就出在这第三次北伐上,或许是前两次北伐的战果过于丰盛,导致明英宗对于敌人的战斗力有了错误的估算。

他认为这第三次北伐,大明军队面对的还是同样弱小的敌人,这次出击,帝国就能一劳永逸地消灭北方的威胁。

就这样,明英宗选择离开紫禁城,带着大批的守城军队御驾亲征,去了北伐战场。众所周知,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这次出征明英宗一个优势都没有占到。

反观敌方,经过先前两次的失利,北部的游牧民族选择了团结一致,联合瓦剌部族,抵抗大明的军队。

因对于敌人军事实力的错误估算,让明英宗陷入了被动,再加上天气突然转入暴雨,军队重火力都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维持足够的战斗力。

结果,大明的第三次北伐陷入了僵局。此时明英宗的部下纷纷劝告,希望皇帝能够班师回朝、再做打算。

可箭在弦上,明英宗不顾部下的劝告,执意要亲自率兵攻占土木堡。然而,面对万全准备的敌军,加之天气严重影响战斗力,明英宗的军队很快不敌瓦剌部族的战士。

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明英宗在敌人的地盘上被俘虏了,作为一国之主被俘虏,可想而知大明朝一下便失去了主心骨。

老臣独守北京城击退敌军,不为王权为社稷成民族英雄

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回紫禁城后,举国震惊,宋朝靖康之役的历史似乎就要重演。况且,这次皇帝还把京城的守军全部都调去了前线。

一时间,群龙无首的大臣们纷纷卷铺盖,准备南下跑路,整个紫禁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此时,一位名叫于谦的老臣,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深知大明王朝前途危在旦夕的他,没有随着其他达官贵人一起奔逃出城,而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接下了北京城防的重担。

在此之前,明朝的大部分士兵都被皇帝调去前线了,并和皇帝一起被困在瓦剌的地盘上,有的则被俘虏了。

因此,于谦判断手握大明皇帝的瓦剌人,必然会南下攻打北京城,从而获取在地方的影响力。更甚至,瓦剌人会胁迫皇帝,让自己把北京城的控制权交出去。

果不其然,在皇帝被俘后不久,瓦剌大军就逼近北京城。面对来犯的军队,于谦意识到,靠着寥寥无几的守军,正面战场是绝对无法取胜的,只能够用计谋。

他指挥着为数不多的北京城守军,命令部队在正面战场上佯装不敌瓦剌军团,四散溃退,将其引入到北京的土城之中,设下埋伏。

瓦剌军队果然中计,随着溃退的明朝士兵一路进入了北京土城,随之而来的就是埋伏在土城中火枪手的枪林弹雨。

一时间,瓦剌部队死伤大半,纷纷丢盔弃甲,四散而逃。眼见强攻失利,瓦剌领导者也不废话,直接把明英宗拉了出来,利用王权逼迫于谦投降。

面对着皇帝的压迫,于谦也不肯投降,他请来了朱祁钰任新皇帝,并尊称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此来表示不惜牺牲皇帝,保全社稷的决心。

软硬皆施的瓦剌族,看于谦是铁了心要和北京城共存亡,自己手上的牌也打完了,况且大明南部的军队也在集结,继续耗在北京城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无奈之下,他们便撤回了大军,临走前还放了明英宗。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于谦“率领不多的守城军大破瓦剌”的消息也传遍了大明。一夜间,他成为了拯救大明王朝的英雄,但也为后来于谦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大明第一忠臣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被处死后皇后为之落泪不进水米

按照正常的情况,明英宗回到紫禁城后,于谦辅佐的新王朱祁钰就应该把王位还给明英宗,但王权的贪欲岂是那么容易放下的!

朱祁钰在明英宗回城后,不顾于谦的反对,直接将明英宗软禁了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篡权”了。

可王权来路不正,民心自然也不会向着他,公元1457年,于谦的手下石亨趁着朱祁钰病重,将被严加看守的明英宗给救了出来。

恢复自由的明英宗怒不可遏,直接将朱祁钰废黜,但鉴于这位“代皇帝”已经病重,便没有再下杀手,让他自生自灭去了。

在这之后,明英宗做了大明历史上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追责。他不顾当时臣子救国有功,一心只想报夺位之仇,直接革去了于谦等当时守卫北京的功臣的职务。

与此同时,皇帝还专门针对于谦做出了死刑的判决。这位拯救了大明王朝的不二忠臣就这样被明英宗扔进了死牢,任由朝野中的臣子们求情,明英宗也不肯撤回对于谦的判决。

更甚至,他还派手下的锦衣卫抄了于谦的家。公元1457年,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之中,于谦就这样被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在锦衣卫抄家的时候,他们只在于谦的家中找到了几件破衣服和极少的钱财,可谓是忠诚、廉洁的典范,看到这一切锦衣卫为之落泪。

曾与于谦一起守卫北京城的皇太后,在得知忠臣已去后,她连连落泪,甚至悲伤到几日都吃不下饭,为这位忠臣悲伤!

历史总是会分辨是非对错,在明英宗处死于谦后,瓦剌部落乘机再次南下作乱。这时候明朝已经没有了能够与于谦媲美的忠臣了,满朝武也早已不信任明英宗。

这位皇帝虽然扛下了瓦剌的几番攻势,却再也无法挽回明朝臣子群心涣散的结局,最终他也只能感叹自己的短视,懊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更多文章

  • 明朝宝莲寺污秽案:寺庙之中藏污纳垢,不知多少良家女子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原文,明朝宝莲寺奇案,汪大尹火烧宝莲寺是真的吗

    明朝嘉靖年间,在江南的永淳县发生了一桩“宝莲污秽案”,这桩案子真可谓是丢尽了佛门子弟的脸面。一群衣冠禽兽,不好好地吃斋念佛严守清规戒律,却恶从胆边生,竟敢假扮送子观音,在佛门净土做出了禽兽之举。按照那时的社会背景,此案应该是很难得以大白于天下,但很不巧,这桩恶事最后还是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一切能大

  • 明朝一员外算卦,道士说他子夜必死,死后十年一只狗揭开这桩命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一位女道士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明朝奇人占卜故事,明朝的一桩鬼魅杀人案

    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桩离奇命案,这命案的案情曲折颠覆,其中阴谋一环扣着一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皇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案件最终破获的方式,是以一种极为奇葩的方式完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历史的面纱,重回四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好好回顾一番这场离奇命案的来龙去脉,或许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明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聊聊明代涉倭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锦衣卫抗倭的书,明朝抗倭书籍,明代倭患研究书籍

    倭患是明朝的重大外患,在明洪武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就有倭寇扰边的情况发生,至明万历四十六年结束,倭患贯穿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可见倭寇给中国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之大。明代涉倭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涉倭小说是明代社会的一

  • 文天祥被劝降后,提了一个条件,之后忽必烈便将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天祥为什么连拒两朝皇帝劝降,忽必烈处死文天祥,忽必烈为什么劝降文天祥

    在我国历史上,文天祥是一个抗元名臣,曾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南宋时期,虽然文天祥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依旧呕心沥血。最终,在与元朝战斗的过程中兵败被俘,感伤之际写下了那首流传青史的《过零丁洋》。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元朝抓捕之后,文天祥本有机会在忽必烈手下活命,两人也已经商量

  • 朱元璋时期的黑恶势力有多猖獗:走私茶叶,殴打朝廷命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反腐最狠的案子,朱元璋对茶叶的贡献,朱元璋一件惊天走私大案

    (梦归秋辰:第375期)自古以来,邪与正就形同水火,它们一直在此消彼长地变幻着。而邪的本身就是人心底的各种欲望和良心的泯灭,而正则是人内心的责任、使命和良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向邪恶屈服的心,那么我们就如同水牛群一样不屈。相反,我们如果只顾自己,那么我们就如同四散奔跑的黄羊一样,那么迟早被邪恶吞噬

  • ​从李世民的武才人到李治的武皇后,武如意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才人李治,为什么李治会让武如意听政,李世民和武如意的关系

    1-《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如意武如意进宫第一天,就说了一句大实话得罪了大反派韦贵妃。从此,就被韦贵妃盯上了。不是对她用私刑,就是把她贬为奴隶,还命令宫女们欺负武如意。只是谁都没想到除掉韦贵妃的人竟然是她的外甥女萧婕妤。杨淑妃多次帮助武如意,却并没有得到武如意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把杨淑妃唯一的儿子迷的团团

  •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在他的陵墓中放了三件陪葬品,很是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成语“扶不起的阿斗”出自蜀汉创始人刘备之子刘禅。 刘禅的小名是阿斗。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继曹操之子曹丕之后,在成都成为皇帝,曹丕篡夺了汉代的皇位,建立了魏国。 刘备又称汉朝。 同年,刘备确立了刘禅为太子。 为了让刘禅了解更多,掌握治国理政的能力,刘备也让刘禅学习更多的经史子集。刘禅学习韩非子

  • 李渊真是因酒后染指杨广的女人而被迫起兵吗?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杨广关系图,李渊发现杨广的手,李渊与杨广关系怎么样

    隋末,因为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地烽烟四起,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隋朝陷入到了十分糟糕的危机之中。可是,局势并不是完全不可控。起义军虽然势如燎原,但是隋朝的政府军依然还是比较强悍的,比如张须陀率领的剿匪大军连战连捷,对各地的起义军打击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大隋朝廷翻盘的几率还是很高

  • 关羽曾发明一毒辣之计,令天下英雄胆寒,四百年后李世民如法炮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的十大绝招,从哪个故事看出关羽的勇猛,关羽中了毒箭后的武艺

    谈及“武圣”关羽,想必不少读者都会为其高超武艺而感叹唏嘘。在众多三国时期将领之中,关羽的能力不说是天下第一,起码也是超一流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关羽的能力之所以如此出众,不仅在于他的个人武力值很高,而且在谋略方面他也胜过许多将领。在子渊看来,最能体现关羽指挥才能的一战,当属于“襄樊之战”。▲关羽剧照

  • 面对爱而不得的美女,李世民令人敬佩,丰臣秀吉令人又恨又眼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有多爱杨吉儿,李世民年轻时真人照,李世民为什么爱徐贤妃

    充容是九嫔之一,享受正二品待遇,地位仅次于享受正一品待遇的四夫人。李世民一出手,就给了郑氏这么高的地位,足以看出李世民很喜欢郑氏。郑氏在被李世民选中之前,曾经跟陆爽订婚。按照古礼,定了婚就是有夫之妇。李世民册封郑氏为充容,等于是抢了陆爽的老婆。魏征看不下去了,替陆爽出头,指责李世民夺陆爽之妻。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