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明朝此刻大敌环伺,崇祯接手的是一副帝国迟暮的烂摊子,他有心励精图治,甫一即位,就恢复袁崇焕的职位,并亲自召见听他谈平辽方略。
袁崇焕文官出身,但喜阅读兵书,好指挥打仗,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两场战役“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也已经完毕。时年四十五岁的袁崇焕,正豪情满怀,许诺皇帝五年平辽。崇祯听后大喜过望,豪气道:“五年灭寇,就是方略!到那时,赏千金、封万户侯。”
袁崇焕想凭一己之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然而帝国已经运行了数百年,就好比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按下葫芦浮起瓢,乱摊子一大堆,仅靠一两位杰出的人才,就想要逆天改命,难。
袁崇焕刚到山海关,连续四个月领不到军饷的宁远士兵便发生哗变。袁崇焕一边平息哗变,一边请朝廷调拨军费,并着手整顿部队。皇帝看到请求军饷的要求后,心中不喜,甚至觉得“兵变”是借口,向皇家勒索军费是真。
在军费上袁崇焕没有做错什么。袁崇焕真正做错的一件事,是诛杀毛文龙。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毛文龙,祖籍山西太平,此人不喜欢读书,爱好谈兵。毛文龙曾是李成梁的部下,在努尔哈赤席卷辽东时,他带几个部下深入敌后,开始了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凭借地势之利,他成了努尔哈赤身上的虱子,打不到也捉不到,着实令努尔哈赤头疼。
努尔哈赤曾经派人利诱毛文龙,被其严词拒绝。因此毛文龙在时人的眼中颇有声誉,加之其有谋略,声名远在早期的袁崇焕之上。官居总兵,挂将军印,授左都督,赐尚方剑,毛文龙屡受嘉奖。后在皮岛开镇设将军府,成为当时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袁崇焕后来居上后,与毛文龙不和,甚至欲杀之而后快。其实一是毛文龙本人太过跋扈,二是袁崇焕一腔热血容不下此人作为。
毛文龙善做生意,巧妙利用明朝政策造成的信息差将皮岛经营的有声有色。他在皮岛上号称海上天子,以海上王自居。而且他为多向朝廷索要军饷,谎报士兵数目,这对于财政困难的明王朝来说,实在是难以负担。
毛文龙自恃功劳,不把袁崇焕放在眼里也不听命令。袁崇焕是个杀伐决断,敢作敢为的人,最不喜别人挑战他的权威。而且,袁崇焕看来,毛文龙可能还会延误他的平辽大计,于是杀心渐起。
大明崇祯二年,袁崇焕以犒劳部队的名义,来到双岛邀毛文龙相会。六月,袁崇焕以阅兵为名,在山上搭设帐篷,在帐中痛斥毛文龙罪责并用尚方宝剑将其斩首。消息传回朝廷崇祯惊骇万分,他没有想到袁崇焕竟敢私自处置一方要员。
三个月后,战机突变。皇太极绕过袁崇焕严防死守的宁、锦、山海关一线,其军队深入大明帝国京畿地区,烧杀抢掠长达七个月。这标志着战祸已经从辽东地区蔓延到了帝国腹心,明王朝危矣。
此时,皮岛已无毛文龙。统帅被杀部下士气全散,无人能够指挥那几万大军,也无力再威胁皇太极军队的侧后翼。自此,皇太极逐鹿中原,再无后顾之忧。
而袁崇焕也在这一步走错之后,步步走错。曾经的豪气已经消失殆尽,直到被崇祯皇帝逮捕入狱,八个月之后死于皇帝的酷刑。
《明史》、《明实录·明熹宗悊皇帝实录》、《三朝辽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