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却不知道被救的那个小孩是谁?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却不知道被救的那个小孩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1/25 0:41:31

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司马光老成持重,是保守派的顶梁支柱,是封建礼教最坚定的维护者,神宗一朝时还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这样古板的形象似乎很难和我们小时候所听到的司马光砸缸中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孩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是一个人,可见一个人从历史中的片段故事难以窥其全貌。

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只能是残光掠影,这不仅体现在司马光本人上,也体现在司马光砸缸这段故事。

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却并不清楚被救那个小孩是谁,也不清楚他后来怎么样。

在史书上的一句话背后却也是一个人鲜活的一生,本文就来讲讲这个小孩。

砸缸救人施巧计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最开始见于释惠洪《冷斋夜话》中的记载“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

这段文字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孩看见院子里有个大缸,就爬了上去,却不小心掉在了缸里水中。

其他小朋友都吓得跑走了,司马光却毫不慌张,用石头击打大缸,水因此都流了出来,缸里的小孩自然也就脱离了危险。

这段故事不仅流行于当代小学课堂上,在宋朝当时也是广为流传正面典型,甚至还有画了许多小儿击瓮图,足见对司马光的称颂。

因此,这段故事在后来元朝丞相脱脱官修史书时被收录进了《宋史》,作为评价司马光的事迹之一。

那么为什么这段故事能如此广为流传呢?

一是确实比较传奇,司马光当时只是一个七岁小儿,预见如此性命攸关的大事却能临危不乱,这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不仅如此他还巧施智计将伙伴救了出来,一般的大人也不一定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可见其天资不凡小时候就有所显现。

二是这段故事发生于司马光父亲在洛阳任职留守司通判时,洛阳距离当时的都城开封很近,所以这段故事得以在都城轰动。

三是当时已经邸报这种古早的报纸,更方便了故事的传播。总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此后便代代相传,成为了经典的教育故事。

被救的小孩——上官尚光

在《宋史》中这个被救的小孩不过一笔带过,并没有说明姓甚名谁。

但是根据司马光救人地区当地上官氏族谱中可以查到,有一位名叫上官尚光的人,曾记录自己被司马光救过,因而揭掉了史书含糊不清的面纱,展现了更为真实详尽的那段历史。

那么上官尚光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上官尚光被救以后没有和司马光一直在一起读书,而是举家搬到了别的地方,上官尚光也是从小寒窗苦读,准备考取功名。

但是在读书一道上他的天资比较普通,第一次科举考试时不幸落选,其实这在当时也实属正常,毕竟当时科举考试是唯一当官途径,竞争可想而知。

第二次考试时他终于考上了举人,不过也未及殿试,科举虽然难考,但是对于人才济济的京城而言,举人确实是没什么突出的。

因此上官尚光并未受到重视,事业上没有什么成就,郁郁不得志的他因此选择离京还乡。

身为举人的上官尚光在家乡的地位还是颇高的,周围人也得称一声举人老爷,不然也不会有范进中举乐疯了的故事。

上官尚光在家乡做了教书先生,生活也过的越来越好,家境颇为殷实,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中产阶级。

答谢建造感恩亭

家业兴旺的上官尚光没有忘记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其实他的名字也与这救命之恩有关,他本名叫上官尚,被救之后家人为感念司马光才在名字上又加了光字。

长大后的司马尚光依旧不忘恩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信这与他的家庭教育也不无关系。

为了让后代子孙也记得这位大恩人,他便自己出资在自己的家乡建造了一座感恩亭,这在当时是非常隆重且饱含敬意之事,足见他对司马光感激之情的真挚。

可惜的是随着时代更替,这座亭子没能最终保存下来供后人瞻仰。

不仅如此上官尚光还将这件事写进了族谱,为的是将司马光这份英雄举动永远的流传,让家族后人都知感恩,常怀感恩之心。

也正是因为他自己的感恩之心,才让这件淹没于历史中的故事,有了让我们一窥全貌的机会,他的名字也因此拨开时光的遮掩,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或许也是另一个层面的好人有好报,谁的善举都不会籍籍无名被后世忘记。

虽然上官尚光并没有取得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的这份懂得感恩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虽是小人物,但却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至情之人,正是我们许多普通人也可以真正做到的。

即便不能做到万世流芳的惊天伟业,也要无愧于心,无愧天地,时间自然会给你一个公道的评价。

结语

许多历史故事,如果更去深入全面的探寻,你会发现得到的感悟会更多,每个人都不是故事中的脸谱,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司马光除了砸缸这个用于教育小孩子冷静勇敢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突出成就,在当时的官场中他历经三朝,地位举足轻重,文学造诣相当斐然。

不仅如此,他在史学上的成就更是少有人出其右,他所撰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作,由此可见他的成就之高。

所以对历史人物有兴趣可以更为深入全面了解,会发现其中妙处所在,而且即便是一些像上官尚光一样没有姓名的小人物,也有着属于他们的闪光之处。

更多文章

  • 《秦时丽人明月心》秦王留下荆轲的孩子,这脑洞有点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时丽人明月心天明是荆轲的孩子,秦时丽人明月心荆轲下场,秦时丽人明月心荆轲刺秦王多少集

    [var1]《秦时丽人明月心》的原著小说没有看过,但是这种故事情节真的是太扯了,特别是用在秦王嬴政身上。历史上的嬴政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暴君了。同时当时的秦国是以法家治国的,信奉的是乱世当用重典。这样一个国家,加上如此的君王,会对公孙丽这种进宫前未婚先孕的女子

  • 怼孔子,怼项羽,怼孙权,六一节聊聊历史上那些怼人的熊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怼项羽完整视频,孔子的武力对比项羽,项羽与孙权关系

    [var1]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少年英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家长朋友们看了,肯定会有所启发。一、对圣人的熊孩子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也被民间称为最有学问的人。实际上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他也曾经遭受过许多的挫折,比如就

  • 富大龙退博多年,为何忽然发长文聊《大秦》,还求观众高抬贵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富大龙个人简历,富大龙到底有多牛,富大龙微博长文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介绍历史文化馆藏的节目《国家宝藏》近期也推出秦代相关藏品介绍,而曾经在《大秦帝国之崛起》和《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饰演过秦惠文王的富大龙,也被请上节目舞台来饰演秦始皇。本来这事在旁人看来,同一历史时期的同一历史人物,当然是谁演得不好谁尴尬,演得不好的被说上两句本也没啥大不了。可让大家万

  • 揭秘:三国时代,不为人知的东吴皇帝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时东吴的孙权在现今的哪里,三国正史中的孙权,三国里孙权的历史简介

    戎装孙权(百度图片)孙权,字仲谋,江东之虎孙坚之子,小霸王孙策之弟,是三国中吴国的实际建立者。相比曹刘,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孙权的描写远不及前二者。民间影响力亦是如此,人们往往欣赏曹刘高于孙权。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掩盖孙权的光芒,孙权身上有三大优点远强于同时期其他英雄。小霸王孙策(百度图

  • 黄忠武功跟关羽相当,为什么会被一远差自己的无名小卒射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忠与关羽交手,黄忠射关羽完整版,黄忠真的能射杀关羽吗

    后世的很多艺术作品中,黄忠的形象往往都是以勇猛老当益壮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三国演义里面,黄忠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名字也成为了中国老当益壮的代名词。黄忠曾经的老对手关羽非常不屑于和黄忠并列五虎上将之一,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过这两个人似乎颇有缘分,当年是黄忠降了关羽,最终他们死的时候,

  • 刘伯温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诸葛亮的坟墓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刘伯温哪个厉害,刘伯温诸葛亮墓完整版,刘伯温到底挖了诸葛亮坟墓了么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厉害的角色,一个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为了刘备父子是鞠躬尽瘁,耗得油尽灯枯,刘伯温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帮着他一统天下。诸葛亮的出师表,刘伯温的烧饼歌都是名扬天下的,两个人都是通晓天机的神一般存在的角色,可以说都是十分厉害的。那么两个人到

  • 为救刘邦脱困,陈平牺牲2000名美女,事后悲叹:我家必毁于阴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死前给陈平留下的棘手问题,楚汉陈平之死,陈平三救刘邦的故事

    这个时候,一道非常歹毒的计策出现在陈平心中。《史记·陈丞相世家》上的记载比较简单,对此只是一句话概括: 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其实这件事并非如此简单,笔者从《资治通鉴》中找到了更加详细的记载: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楚因而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

  • 赵云才能比关羽如何?若刘备让赵云驻守荆州,他能否保住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单骑救主赵云的特点,刘备让赵云守荆州能统一天下吗,张飞赵云能守住荆州吗

    建安24年,关羽安排糜芳守江陵,自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樊城危急,曹操派了于禁和庞德去增援。最后结果是关羽水淹七军,打败了曹魏军队。活捉了庞德和于禁,这个时候,曹魏方面压力很大。司马懿向曹操献计,去联盟东吴,偷袭荆州。最后东吴方面派吕蒙偷袭了荆

  • 项羽是无颜过江还是担心再次被骗?司马迁《史记》兴许是美化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迁夸大了项羽实力,司马迁为什么看好项羽,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功与过的

    《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说追随自己的子弟兵几乎损失殆尽,他羞愧不已。但是如果原因真全是由于子弟兵的损失,那项羽这样重情义的人完全可以追随子弟兵而去,但是他却选择冲出了重重包围。所以《史记》里的这一番描述,不妨看

  • 三国时期的十大军师都有哪些人,如何排名,诸葛亮是否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什么国的军师,十大最强军师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的军师是何官职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能够作为谋士的人非常多,魏、蜀、吴三大政权都有不少,在三国时期的各个战役中,无一不活跃着军师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主公出谋划策,正是这些计策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胜负。曹魏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刘晔、蒋济、钟会。蜀汉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