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兵变的真正原因
明朝皇家通过实施严格的海禁,与民争利,垄断了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最赚钱的生意,那就是帝国之间的海洋贸易。
但“土木堡事变”之后,崛起的文官集团就拥有了与皇家抗衡的力量,于是南方就出现了十几年也清扫不干净的“倭寇”。
这些是倭寇?还是公然对抗朝廷的沿海走私大家族呢?
想必了解历史的人心理都明白吧。
另外,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是劳民伤害,就不会被历史界大书特书了。
而这一切,都是手握笔杆子的文人灌输给后人的结果。
他们颠倒黑白的目的,就是掩盖自己曾经的贪婪。
万历二十三年,杀光明朝最强军队之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卖命呢?明朝皇帝狠起来连自己的军队都杀,这能瞒过小老百姓,能瞒得住在朝为官的那些官老爷吗?
即便是强盛的大唐,也是亡于对军队歧视和没有信誉!
蓟州兵变所消灭的正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也就是戚继光训练的义乌兵。
这场兵变看似因为拖欠工资,但起背后的政治阴谋却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杀光戚继光的特种部队
戚家军严格来说是戚继光的私人武装,是高薪招募来,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
这个开始只有两千的人部队,通过特殊训练,每人配置多种特殊兵器,身穿鲜艳的红衣,手持狼銑,摆成令敌人威风丧胆的“鸳鸯阵”。
而这支部队之所以能训练成形,表面看是戚继光的功劳,而幕后的支持者却是张居正。
但在张居正死后就被抄家,不但废除了能挽救明朝的“一鞭法”,张居正所扶持的亲军戚家军在万历眼里也成了一根毒刺。
这支只适合沿海小阵地作战的特种兵,不但在和日本开战后被李如松像炮灰弃子一样派去干最危险,最送死,也最艰难的攻城战。
而且,戚家军所有功劳在战后全部被抹灭。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这种借敌人之手铲除自己人的手段,翻开历史比比皆是。
虽然那些粗鲁的戚家军不懂得这些东西,但他们出国卖命,不就是为了工资吗?
难道朝廷欠钱,还有理了吗?
仅仅在一战之后,清朝末年才形成现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在此之前的古代,当兵就是为了军饷,而且身份很低。在古代,谁犯了法发配充军,想想为什么叫兵匪了。
在出征之前答应好的,出国打仗是双倍工资。而战争过后,不但不给双倍工资,连原本的军饷也被朝廷克扣了。
那帮整天将命别在裤腰带上的人听到这消息当然要闹事,而这一切都是那帮文人设计好的圈套。
所以,自古至今,最黑、最恶、最毒的莫过于文人。
戚家军刚一闹事,朝廷就派大军进行了血腥的围剿。
按常规,只杀首犯,从犯概不追究。
但这次,为了彻底灭了戚继军和张居正的南方军队势力。朝廷下令,对戚家军格杀勿论,鸡犬不留。
就这样,在前线没死的戚家军,却被朝廷逼反之后全部灭口了。
历史圈就有很多幼稚的小朋友,总是认为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但真是这样吗?
郑和下西洋不赚钱吗?张居正的一鞭法不是为大明王朝好吗?心学如果能一直被发扬光大不正是解放思想的最佳时机吗?戚继军有错吗?
而这一个个好的东西为什么都会被灭了,而且还要被抹黑呢?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正史是如何记载的
先是,南兵鼓噪,总兵王保欲张大其事,冀以邀赏。且南北兵素不相能,乘其衅杀戮,不免过当,亦有滥及居民者。
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交章论之,言南兵以要赏结聚,本无逆谋,及总兵王保令各纳军器,赴教场听处分,南兵已唯唯听命,及甫入教场,而王保挥兵乱斫,死者无数。
乱斫之后令分队过堂,按籍点名,随点随斩,虽长平、新安之杀降坑卒,未为过之。且传言杀南兵之夜,官军乘势劫掠,抢掳恣淫,被害诸商确有的证。
滥杀之惨,何可胜言!因请亟选风力科道一人,往蓟镇,从公详勘。兵科都给事吴文梓等,亦乞敕兵部转行按关二臣,严行查勘。
巡关御史马文卿遂力言南兵之大逆有十,而诸早见密谋、转危为安者有三。兵部据以覆请,言各兵逆状已着,当阵擒斩有数,乞赐独断,免行勘覆,首恶到京,即速行枭示以正典刑。
上如部议。
(《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午条,《明史·王保传》与之大同小异)
什么叫实录?我们天天喝水、吃饭,有人会说我喝的是实水?是实饭吗?而历史就是这样,标榜自己实的东西,就真的实吗?
而为什么要标榜呢?对于“蓟州兵变”这件事,对者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