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事件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真正为明朝卖命了,说出来令人胆战心惊

此事件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真正为明朝卖命了,说出来令人胆战心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48 更新时间:2024/2/5 0:20:43

·蓟州兵变的真正原因

明朝皇家通过实施严格的海禁,与民争利,垄断了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最赚钱的生意,那就是帝国之间的海洋贸易。

但“土木堡事变”之后,崛起的官集团就拥有了与皇家抗衡的力量,于是南方就出现了十几年也清扫不干净的“倭寇”。

这些是倭寇?还是公然对抗朝廷的沿海走私大家族呢?

想必了解历史的人心理都明白吧。

另外,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是劳民伤害,就不会被历史界大书特书了。

而这一切,都是手握笔杆子的文人灌输给后人的结果。

他们颠倒黑白的目的,就是掩盖自己曾经的贪婪。

万历二十三年,杀光明朝最强军队之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卖命呢?明朝皇帝狠起来连自己的军队都杀,这能瞒过小老百姓,能瞒得住在朝为官的那些官老爷吗?

即便是强盛的大唐,也是亡于对军队歧视和没有信誉!

蓟州兵变所消灭的正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也就是戚继光训练的义乌兵。

这场兵变看似因为拖欠工资,但起背后的政治阴谋却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杀光戚继光的特种部队

戚家军严格来说是戚继光的私人武装,是高薪招募来,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

这个开始只有两千的人部队,通过特殊训练,每人配置多种特殊兵器,身穿鲜艳的红衣,手持狼銑,摆成令敌人威风丧胆的“鸳鸯阵”。

而这支部队之所以能训练成形,表面看是戚继光的功劳,而幕后的支持者却是张居正

但在张居正死后就被抄家,不但废除了能挽救明朝的“一鞭法”,张居正所扶持的亲军戚家军在万历眼里也成了一根毒刺。

这支只适合沿海小阵地作战的特种兵,不但在和日本开战后被李如松像炮灰弃子一样派去干最危险,最送死,也最艰难的攻城战。

而且,戚家军所有功劳在战后全部被抹灭。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这种借敌人之手铲除自己人的手段,翻开历史比比皆是。

虽然那些粗鲁的戚家军不懂得这些东西,但他们出国卖命,不就是为了工资吗?

难道朝廷欠钱,还有理了吗?

仅仅在一战之后,清朝末年才形成现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在此之前的古代,当兵就是为了军饷,而且身份很低。在古代,谁犯了法发配充军,想想为什么叫兵匪了。

在出征之前答应好的,出国打仗是双倍工资。而战争过后,不但不给双倍工资,连原本的军饷也被朝廷克扣了。

那帮整天将命别在裤腰带上的人听到这消息当然要闹事,而这一切都是那帮文人设计好的圈套。

所以,自古至今,最黑、最恶、最毒的莫过于文人。

戚家军刚一闹事,朝廷就派大军进行了血腥的围剿。

按常规,只杀首犯,从犯概不追究。

但这次,为了彻底灭了戚继军和张居正的南方军队势力。朝廷下令,对戚家军格杀勿论,鸡犬不留。

就这样,在前线没死的戚家军,却被朝廷逼反之后全部灭口了。

历史圈就有很多幼稚的小朋友,总是认为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但真是这样吗?

郑和下西洋不赚钱吗?张居正的一鞭法不是为大明朝好吗?心学如果能一直被发扬光大不正是解放思想的最佳时机吗?戚继军有错吗?

而这一个个好的东西为什么都会被灭了,而且还要被抹黑呢?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正史是如何记载的

先是,南兵鼓噪,总兵王保欲张大其事,冀以邀赏。且南北兵素不相能,乘其衅杀戮,不免过当,亦有滥及居民者。

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交章论之,言南兵以要赏结聚,本无逆谋,及总兵王保令各纳军器,赴教场听处分,南兵已唯唯听命,及甫入教场,而王保挥兵乱斫,死者无数。

乱斫之后令分队过堂,按籍点名,随点随斩,虽长平、新安之杀降坑卒,未为过之。且传言杀南兵之夜,官军乘势劫掠,抢掳恣淫,被害诸商确有的证。

滥杀之惨,何可胜言!因请亟选风力科道一人,往蓟镇,从公详勘。兵科都给事吴文梓等,亦乞敕兵部转行按关二臣,严行查勘。

巡关御史马文卿遂力言南兵之大逆有十,而诸早见密谋、转危为安者有三。兵部据以覆请,言各兵逆状已着,当阵擒斩有数,乞赐独断,免行勘覆,首恶到京,即速行枭示以正典刑。

上如部议。

(《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午条,《明史·王保传》与之大同小异)

什么叫实录?我们天天喝水、吃饭,有人会说我喝的是实水?是实饭吗?而历史就是这样,标榜自己实的东西,就真的实吗?

而为什么要标榜呢?对于“蓟州兵变”这件事,对者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更多文章

  • 浅谈明朝完善的屯田制度如何被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土地制度的演变,明朝的移民屯田是怎么回事,明朝屯田消亡后果

    屯田遗址明朝虽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北方蒙古族势力不断骚扰着大明朝的边疆,为此,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的常备军。庞大的常备军,即便是平常,粮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依靠全国百姓养活这100多万人,也不是不是不可能,但粮草运输却成了不切实际的问题,所以明朝也延续了汉朝的屯田制度。明朝卫所百姓明朝屯田制度大体

  • 浅论朱元璋的文化格局,如何影响明初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末朱元璋的格局有多大,朱元璋政治措施的影响,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措施有哪些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也是一部心酸史,家里贫穷使得他也就只能上几个月的私塾,认识的字肯定不多,此时的朱元璋也不会对读书抱有太多希望,毕竟填饱肚子才是大事。到了朱元璋17岁那年,终于赢了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因旱灾、蝗灾、瘟疫导致的灾荒,朱元璋迫不得已做和尚,去化缘。化缘的生活虽辛苦,但却

  • 赵匡胤随口念了半首诗,苏轼都接不上,400年后,朱元璋:我来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接赵匡胤的诗,赵匡胤苏轼,朱元璋赵匡胤经典语录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皇帝不多,而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会武功的皇帝不多,赵匡胤就是一个武功大师,他自创了“太祖盘龙棍”、“太祖长拳”等武功,流传至今。赵匡胤是后周的一员武将,深得柴荣的信赖和器重。本来柴荣是有实力和能力一统天下的,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寡母,结果江山就被赵匡胤

  • 朱元璋想将都城迁到此地,若成功明朝不会灭亡,清军必将难以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时期明朝版图,明朝朱元璋的都城在哪,朱元璋建明朝时的都城叫做什么

    在明朝建立之前,统治中国大地的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元朝末年,统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这个时候趁势崛起的。经过了一连串的相互攻伐,最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统一了中国南部的大片江山。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称帝。此时中国北方地区还处在元朝的势力范围之

  • 岳飞的《满江红》被教科书删除,另一篇同名作品入选,这是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满江红为什么移出教科书,满江红岳飞繁体原文,岳飞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满江红

    教材中有一处删减就是关于岳飞的《满江红》,我们都知道岳飞的诗词被教科书删减了,删减过后用另一篇同名的作品代替也是《满江红》,不过作者是著名的革命家秋瑾。那为什么岳飞的诗词被删减呢?选择了秋瑾的《满江红》,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岳飞其人我们都知道岳飞与秋瑾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人,岳飞是

  • 明朝名臣胡宗宪,怎样兢兢业业为国效力,抵御倭寇维护国家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胡宗宪个人资料,何茂才郑泌昌胡宗宪

    与其他人一样,他也是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渐渐的,在他手下有一大批能人,而他也善用人才,不管处于什么位置,他总是能将不同的人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例如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倭的时候,他就十分看重一个小将领戚继光。便一手提拔了他,而这戚继光也没有令他失望,最终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除此

  • 历史上有能力的十位皇帝, 朱元璋第九, 康熙第三, 第一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和康熙谁最厉害,历史上的康熙和朱元璋,历史上最牛逼的皇帝朱元璋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

  • 朱元璋害死刘伯温后挖坟墓,打开其陵墓发现6字,朱元璋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被害朱元璋大开杀戒,为啥朱元璋要害死刘伯温,朱元璋为何毒杀刘伯温

    刘伯温是当时著名的风水大师,朱元璋选择帝都的时候就是刘伯温给的建议,另外朱元璋还让刘伯温给自己选择陵墓,朱元璋非常器重刘伯温,可越是依赖一个人,朱元璋也就越忌惮他,明朝刚建立,开国将领几乎都被朱元璋整死了。而刘伯温相比于其他大臣更显得重要,他会有好下场吗?朱元璋在坐上皇位后,疑心病一直很重,总是不能

  • 朱元璋一生最恨的一个姓氏,下令让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痛恨的姓氏,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氏为何,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是什么姓

    朱元璋这个人出身草野,但是能凭一己之力结束战乱建立一个国家,是很有魄力的,不过,他在称帝后的一些做法却让人觉得他有些阴狠,因为他把大部分当初跟随他的人都给杀掉了。除此之外,他还深恨一个姓氏,曾经下令把全姓的人都处置了。其实除了滥杀有点让人寒心之外,他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而之所以如此厌恶这个姓

  • 趣谈六一︱要论过节,还是宋朝的小朋友玩得够high!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六一儿童节,各国是怎么过六一的,各民族如何过六一

    虽说“六一国际儿童节”是1949年才正式确立的,但你可知道,其实早在1000年前,中国的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儿童节”吗?宋朝的”儿童节“前一阵描写宋仁宗时期生活的《清平乐》热映,很是劲刮了一阵“宋风”。要说到这宋朝,还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审美的一座高峰。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小朋友们也拥有自己的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