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关羽审时度势,感到仅靠自己手中的荆州军团势单力孤,于是向邻近的上庸三郡守将请求援助。上庸三郡的守将是刘封、孟达二人。刘封孟达大概见到曹军实力雄厚,贸然出兵把握不大,加之他们也没有收到刘备的调令,于是拒绝出兵。
[var1]
结果关羽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遭到魏吴两国前后夹攻,最终兵败身死。关羽之死,使得刘封和孟达也处境危险。首先失去了关羽荆州军团的屏障,他们的上庸三郡就会直接暴露在曹军大部队兵锋之下,形势岌岌可危。
其次,守将孟达刘封拒绝援救关羽,导致关羽败亡,只怕事后刘备追究责任,会严厉处罚他们。刘封好歹还是刘备的螟蛉义子,多了一层保护色,因此孟达感到自己的处境又要比刘封危险的多,很可能被刘备抓了典型。
孟达左思右想,委决不下。正在此时,刘封倚仗自己的皇亲身份,对孟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夺走了孟达的仪仗队,孟达于是一气之下起兵造反,把上庸三郡都献给了曹操,刘封落荒而逃。
孟达归降魏国后,深得曹操曹丕父子的厚待。曹丕尤其对孟达非常欣赏,夸他是“将帅之才”“卿相之器”,对他委以重任,“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仍然让他镇守上庸三郡,坐镇西南防御蜀国。曹丕对孟达非常亲近,甚至不拘小节,经常与孟达“乘小辇,执达手,抚其背”,孟达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
但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登基,孟达失去了靠山,在魏国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遭到魏国众臣的倾轧排挤。孟达感到自己处境艰危,于是又起了二心,想重新归降蜀国,把上庸三郡作为见面礼。
[var1]
孟达派出密使李鸿秘密拜会诸葛亮,向他表示归降之意。诸葛亮立即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当即给孟达写了一封书信《与孟达书》,信中对孟达大加褒奖,极表欢迎。双方开始密切书信联系,商讨投降细节。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期间诸葛亮却干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晋书》记载,诸葛亮派遣一个名叫郭模的卧底,前去诈降魏国。郭模特意去拜见与孟达有过节的魏兴太守申仪,故意有意无意泄露此事。申仪立即向魏国太尉司马懿告知此事。
司马懿知道后大吃一惊,但他反应神速,带领人马八日内行军1200多里,突然出现在上庸三郡,一举攻破城池,杀掉孟达。
[var1]
孟达要带着三座城池归降蜀国,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向魏国告密?无非有两种原因。一是诸葛亮根本不信任反复无常的孟达,于是才会向魏国告密,以达到借刀杀人的效果。
[var1]
第二种可能,则是诸葛亮弄巧成拙,他向魏国告密,很可能是嫌孟达心存观望犹豫不决,于是用这一招切断孟达后路,使得魏国开始对孟达施压,最终逼反孟达。结果他没料到司马懿技高一筹,反应神速,成功地把孟达的叛乱扼杀在萌芽阶段。
不管是什么原因,诸葛亮这一招可谓得不偿失,很不高明。即使对孟达不信任,也蛮可以先利用孟达,把上庸三郡拿到手再说,对蜀国不无小补。但他却自作聪明向魏国告密,结果不仅害死孟达,蜀国也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