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不以朝代称呼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何特殊之处?

中国历史上,不以朝代称呼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何特殊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98 更新时间:2024/2/4 18:07:14

但是,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例非特殊的情况: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这是朝代吗?不是,严格来说春秋属于东周的一部分,而战国则一部分时间属于东周,另一部分则不是,春秋和战国不是朝代,而是“时期”。

[var1]

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历史错误之一,事实上东周灭亡的时候,战国时期还没有结束,所以实际上是春秋+战国>东周,东周在公元前256年就被秦所灭,而战国时代则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例以“时期”而不是“朝代”来称呼一段年代了,那么,春秋和战国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它们之间又是如区分的呢?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这个时间点很好确定,比如明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呢?1368年朱元璋称帝;什么时候灭亡的呢?1644年,崇祯殉国。一个朝代分成两部分,这也好确定,比如朝,金兵攻破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北宋就灭了,之后就是南宋。

这通常都是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来分的。

[var1]

但春秋和战国并不是这样的,它是以重大的社会变革来分的,春秋战国之所以是个特例,是因为它正好卡在了中国古代历史最关键的一个节点上: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任何一个具有初中历史知识的人都记得一个知识点——我国奴隶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是的,到春秋为止了,战国时代开始,我国就渐渐进入了封建社会,而最终战国时代的终局,则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秦朝。

当然,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是现代历史学的概念,古人不可能清楚这个,但他们又是因什么来分春秋和战国的呢?其实,社会制度的大变革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风貌发生极大的变化,而古人正是注意到这个变化,才将这两个时期以春秋和战国区分。

其实,春秋和战国当然也是有区分节点的,但这个节点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年份,而是一个事件——三家分晋(有时也包括田氏代齐)。

什么叫“三家分晋”呢?这其实是晋国的内战,晋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公室力量衰微,各大卿大夫瓜分了晋国的权力和资源,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后来赵、韩、魏三家联合攻打智氏,并于公元453年瓜分了其领地,之后这三家又陆续蚕食已经彻底衰落的晋公室其它地区,并彻底将其灭亡…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正是因此,春秋战国具体划分节点到现在都有争议,至少有七种说法,关于这个的划分过于复杂,笔者就不多赘言,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相关的说法,那怎么就来说说,春秋与战国之间,最具体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在讲求政治伦理的古人看来,春秋与战国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周朝的权威还是否存在,为什么把三家分晋当做关键事件?因为,按照周朝的政治法度,这三家是乱臣贼子,然而周王室最终竟然妥协,将这三家封为诸侯,这意味这:周王室已经彻底失去了政治上“道德制高点”的地位,传统的礼乐制度对于各强大诸侯已经彻底失去了约束力,它们开始肆无忌惮的相互攻伐、兼并,所谓“礼崩乐坏”。

[var1]

但是,这“礼崩乐坏”的局面也不是一天产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春秋末年开始,中国爆发农业革命,这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标志,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看春秋时期的历史有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晋国,秦国,楚国等几个大佬之间约架,通常也不是把对方打死,而是把对方打服,要求它承认自己才是这一地区的老大(所谓“霸”,春秋五霸)就够了,颇有一种战争礼仪。

这其实不是他们素质高,而是以春秋时期的水平,你灭了人家的国家也没用,春秋时期生产力很低,各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没有开发的空地,这起到了缓冲区的作用,当时几个诸侯国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口去控制这里,更别提兼并对方了。

[var1]

既然如此,那大家讲点规矩对谁都好,当然,这是大国之间的规矩,小国往往还是不断被相邻的大国兼并,而讲规矩,那自然要一个仲裁者吧,仲裁者是谁?自然是周王室了,这个时候周王室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但因为传统的天子权威,还能仲裁者的作用。

但是,随着生产力陆陆续续发展,人口增长,土地不断开发,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各国为了适应这个趋势,并增强国力,不断地进行改革(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地主阶级成为了统治阶级。

到了这个时候,那各国之间的矛盾就急剧增加了,为了争夺土地或者水利资源,各国打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的战争就相当残酷了,是毁国灭族的大战,春秋时期各国争斗是政治上的霸权争夺,而战国时期争的则是生存空间,到了这个杀红了眼的时候,周朝那套基于奴隶社会的礼乐制度鬼才遵守呢!

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很微妙,以洛阳为中心的一小片周天子控制地区有点类似后来的中立国,谁都不得罪。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断攻伐兼并,国家越来越少。

[var1]

“周初千八百国,至春秋之初,仅存百二十四国。春秋诸国,吞并小弱,大抵以其国地为县。因灭国而特置县,因置县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渐变为郡县之制。”——《中国化史》,柳艺谋

而经济上的巨大变化最终反映在政治上,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而晋国的内乱,就是这个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所以,晋国的灭亡成为了春秋战国的区分节点

而从历史大势看,从春秋走战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多文章

  • 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最终结局如何?老师可不会主动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田忌与孙膑的第二次见面,田忌赛马田忌和孙膑的性格,田忌赛马中孙膑是田忌的军师

    [var1]“田忌赛马”文章后面说的是“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正是因为孙膑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齐威王对孙膑刮目相看,将孙膑当成了老师,但田忌和孙膑最终结局如何?老师可不会主动告诉你结局!孙膑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本名是孙伯灵,他与魏国名将庞涓师出同门,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捏造罪

  • 孔子的优秀弟子这么多,为何自己的儿子却这么平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最有名的几个弟子,孔子最优秀的十大弟子,孔子的所有弟子都有谁

    众所周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的弟子们名满天下,儿子却不著名。仅仅流传了一个“孔鲤过庭”的典故,还是个“问啥啥不会”的熊孩子形象。难道,孔子是个好老师却不是个好父亲?他的儿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孔子对他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带着问题,一一探寻。01得子之喜孔子十九岁时,取宋人丌

  • 秦始皇灭六国后,他是如何对待六国妃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如何处置六国妃子,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六国国王去哪了,秦始皇灭六国六国君王结局如何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皇帝,他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还统一了我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进一步巩固了统一。[var1]秦始皇还发动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为以后各个朝代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还修

  • 为避谗言,他与君王歃血为盟,最终赢得恶战打通秦国统一天下门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7代君王,秦国从哪位君王开始强大,秦国统一天下的6大功臣排行榜

    01贾谊《过秦论》有言:“……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个“奋”和“烈”字清晰道出秦国统一六国的艰辛与悲怆。话说秦国自商鞅变法,经数十年励精图治,国力渐强,战有雄兵,一时震惊关东六国。到秦武王即位,更是野心膨胀,一心要东出函谷,“车通三川,以窥周室”,三川即韩国宜阳城,当时牢牢控扼秦

  • 夷陵之战蜀国唯一亮点:刘备手下一文官手持长戟干翻吴国一艘战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吴国有谁参加,三国夷陵之战吴国将领

    荆州之战失利、关羽被杀的罪魁祸首,正是刘备的盟友孙权。孙权完全是个毫无原则的投机分子,他为了夺占荆州,不惜破坏吴蜀联盟、杀死蜀国名将关羽,不仅使得蜀国元气大伤,也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var1]刘备被盟友孙权从背后狠狠刺了一刀,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于公元221年七月组织重兵,发起讨伐吴国的夷陵之战

  •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男人的美貌同样惊艳着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古代女子惊艳美貌描写,美貌惊艳的波斯美女

    一、男子也懂化妆术,看魏晋仕人的那些风流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男子很注重用化妆来修饰自己,史书记载,何晏十分喜好用化妆术,任何时候都是粉帛不离手,而当时的皇帝魏明帝试图揭穿何晏不是天然的帅,竟然在大热天拿热汤饼给何晏吃,想看他出丑,没想到这人竟然是天然的白皙,可谓是帅得堂堂正正了

  • 他追随刘备8年郁郁不得志,被孙权捡了漏,一鸣惊人成为吴国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一生的重大事件,刘备临死托孤的真相,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var1]曹操、刘备和孙权都具有慧眼识人、敢于放手用人的优点,刘备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到位。三国君主之中,曹操出身官宦世家,经济实力、人脉背景等各方面甩开孙权和刘备一大截。而孙权继承了父兄的江东基业,有孙坚和孙策打下的良好基础。只有刘备白手起家,一穷二白,无论实力和影响力都最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较

  • “卧冰求鲤”的王祥后来成了曹魏大臣,魏国灭亡时表现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祥,生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公元180年到184年之间,与大名鼎鼎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名人,都是同时代人。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王祥与诸葛亮不仅年岁相仿,而且还是老乡,都是山东琅琊人。只不过两人日后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诸葛亮跟随刘备创立蜀汉,位至丞相。而王祥则投奔曹魏,做到大司农、司隶

  • 当师兄弟成为职场对手,张仪和苏秦要对着干,最后却都输给了自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秦跟张仪的合纵连横,张仪苏秦沟通技巧,苏秦张仪鬼谷子电视剧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为大家所熟悉的徒弟有: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却不知商鞅,吕不韦,李牧也是他的徒弟。鬼谷子的这些徒弟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辅佐各国君王的重臣,对历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命运几乎都大起大落,最后不是被君王嫌隙疏远弃用,就是被车裂处死,令人唏嘘。张仪和苏秦是

  • 军统王牌陈恭澍有多厉害?六国饭店一战成名,上海滩锄奸轰动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恭澍民国四大杀手,军统上海站历任站长陈恭澍,陈恭澍

    军统第一杀手陈恭澍就是后者中的典型。当使命完成后,他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做到了杀手无名、杀手无形。[var1]陈恭澍,1907年生于河北宁河,从小随兄嫂在北京生活。1925年,因为生活琐事与嫂子发生争执,18岁的陈恭澍负气出走,一个人跑到了广东。那时候,热血青年动不动就要朝广东跑,因为那里有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