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优秀弟子这么多,为何自己的儿子却这么平庸

孔子的优秀弟子这么多,为何自己的儿子却这么平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4/2/4 18:08:30

众所周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的弟子们名满天下,儿子却不著名。仅仅流传了一个“孔鲤过庭”的典故,还是个“问啥啥不会”的熊孩子形象。

难道,孔子是个好老师却不是个好父亲?他的儿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孔子对他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带着问题,一一探寻。

01

子之

孔子十九岁时,取宋人丌官氏为妻。第二年,妻子诞下一子,当时孔子受到鲁昭公赏识,鲁昭公听闻孔子得子之喜,送他一尾鲤鱼。孔子感到莫大的荣幸,于是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历史留给我们孔子和孔鲤的日常记载并不多,但是从仅有的史料中,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对儿子的疼爱。那么,孔子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

[var1]

02

孔子父子的日常

孔子与儿子的日常体现就是著名的“孔鲤过庭”的故事。《论语季氏》中这样写道:

陈亢问伯鱼:“老师(孔子)会跟你说一些与众不同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没有。”接着,他讲述了跟父亲的往事:

父亲曾经一个人站在过庭中,我恰巧经过,父亲问我:“你学《诗》了吗?”

我回答:“还没学。”

父亲说:“不学《诗》,就不知道怎么说话。”我赶紧回去学《诗》。

过了几天,父亲又自己在那待着,我跟着走过去,父亲问:“你学《礼》了吗?”

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就不知道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我回去学了《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次教诲。”伯鱼跟陈亢说道。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了三个道理:要学《诗》、要学《礼》、还知道君子并不偏私自己的孩子。”

根据以上的记载,大多人都会感叹,孔子是真君子,并无私心,公平公正。而我更感叹他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平和。

[var1]

03

孔鲤无才?

在这样宽松平和的教育下,孔鲤长大成人。而他并没有成为大才,孔子经常外人推荐他的学生,却很少推荐他自己的孩子。有人可能会说:“你看,这么教育孩子,孩子果然不行。”

单纯看孔鲤的一生确实碌碌无为,他敬仰他的父亲,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孔子的儿子而得意忘形。他曾对他的孩子说:“你父不如我父”,转头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可见他谦虚、豁达、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难道这不算是一种成功吗?

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长远,虽然孔鲤本身并无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培养出了著有《中庸》的孔伋,而孔伋一脉相承,培养出了孟子,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可见孔鲤并非无才,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

04

教子需淡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尊重、是观察、是允许、是平和。

“孔鲤过庭”放置于现在,其实就是家长“查作业”的一件小事。在儿子两次都说“没学过。”的情况下,如果是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会暴跳如雷吧。

而孔子,却并没有发脾气,也没有责备儿子为什么不刻苦,只是跟孩子分享《诗》、《礼》到底有多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var1]

1、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主动学习。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论年龄大小,都会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玩,还是学习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他自己应该操心的事情。而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并没有这样的自觉性,所以在学习上总是替孩子操心。那么孩子会怎样呢?“反正会有人提醒我,那我就不用把这件事放心上了。”把自己余出来的精力又放在“玩什么”这件事上。

孔子看似不督促孩子,却给了孩子自己掌握节奏的机会,让孩子慢慢体会,学习是自己的事,并不是为了别人而学。

我们可以尝试着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如果你觉得他自主性差一些,那么你可以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写作业?”“你今天已经计划好干什么了吗?”得到合理的回复之后,就不要管他,让他自己养成自觉的习惯,如果今天没完成作业,必定会受到老师的责罚,这就是自然后果,并不需要家长再强加一个惩罚。

2、放大“献宝”的感染力。

我们看到,孔子像献宝一样跟儿子分享《诗》、《礼》,虽然史料上寥寥几句,但是我想,孔子跟儿子提到这些书时一定有特别多话说吧,因为他读了,也用了,知道这些书是真的好。

而我们是怎么影响孩子学习的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这本身是一种压力,并不“有趣”,那是一座“山”而不是一个“宝”。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出于本能,不想接触。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学习语,我们认识了很多字,不用爸爸妈妈讲,自己也能看懂书了;学习数学,我们可以自己买东西;学习英语,我们可以看懂更多外国动画片,甚至可以去国外玩。这不就成了“宝”了?

如果这种体验更真实,爸爸妈妈能真的用这些知识跟孩子谈论起来,那样孩子就会把学习内化成驱动力。比如今天学习了达芬奇画鸡蛋,如果爸爸妈妈能把达芬奇当成谈资,跟孩子聊更多关于达芬奇的事,那么孩子是不是会对达芬奇更感兴趣,他自己就去读书了。

3、不急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在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要立竿见影,于是多了很多“快餐”。如果当下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急躁起来。

可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孩子的学习是不断重复的过程,你希望教一次他就能把知识理解通透,确实有些强人所难。而你暴露出来的坏脾气会给孩子带来更糟糕的情绪体验,影响孩子自己的判断力,让他失去自信,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孩子的成长急不得,所以我们应该耐着性子,多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去积累,去总结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孔鲤过庭,让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育心态:孩子不是机器,我们不应在结果上强求,而是当一个陪伴者,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献宝”,让他因此产生思考,化为行动。

教育是人的教育,回归人本身,才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是时候,放下焦躁的心,踏踏实实地关注孩子了。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娜样说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灭六国后,他是如何对待六国妃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如何处置六国妃子,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六国国王去哪了,秦始皇灭六国六国君王结局如何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皇帝,他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还统一了我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进一步巩固了统一。[var1]秦始皇还发动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为以后各个朝代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还修

  • 为避谗言,他与君王歃血为盟,最终赢得恶战打通秦国统一天下门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7代君王,秦国从哪位君王开始强大,秦国统一天下的6大功臣排行榜

    01贾谊《过秦论》有言:“……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个“奋”和“烈”字清晰道出秦国统一六国的艰辛与悲怆。话说秦国自商鞅变法,经数十年励精图治,国力渐强,战有雄兵,一时震惊关东六国。到秦武王即位,更是野心膨胀,一心要东出函谷,“车通三川,以窥周室”,三川即韩国宜阳城,当时牢牢控扼秦

  • 夷陵之战蜀国唯一亮点:刘备手下一文官手持长戟干翻吴国一艘战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吴国有谁参加,三国夷陵之战吴国将领

    荆州之战失利、关羽被杀的罪魁祸首,正是刘备的盟友孙权。孙权完全是个毫无原则的投机分子,他为了夺占荆州,不惜破坏吴蜀联盟、杀死蜀国名将关羽,不仅使得蜀国元气大伤,也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var1]刘备被盟友孙权从背后狠狠刺了一刀,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于公元221年七月组织重兵,发起讨伐吴国的夷陵之战

  •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男人的美貌同样惊艳着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古代女子惊艳美貌描写,美貌惊艳的波斯美女

    一、男子也懂化妆术,看魏晋仕人的那些风流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男子很注重用化妆来修饰自己,史书记载,何晏十分喜好用化妆术,任何时候都是粉帛不离手,而当时的皇帝魏明帝试图揭穿何晏不是天然的帅,竟然在大热天拿热汤饼给何晏吃,想看他出丑,没想到这人竟然是天然的白皙,可谓是帅得堂堂正正了

  • 他追随刘备8年郁郁不得志,被孙权捡了漏,一鸣惊人成为吴国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一生的重大事件,刘备临死托孤的真相,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var1]曹操、刘备和孙权都具有慧眼识人、敢于放手用人的优点,刘备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到位。三国君主之中,曹操出身官宦世家,经济实力、人脉背景等各方面甩开孙权和刘备一大截。而孙权继承了父兄的江东基业,有孙坚和孙策打下的良好基础。只有刘备白手起家,一穷二白,无论实力和影响力都最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较

  • “卧冰求鲤”的王祥后来成了曹魏大臣,魏国灭亡时表现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祥,生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公元180年到184年之间,与大名鼎鼎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名人,都是同时代人。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王祥与诸葛亮不仅年岁相仿,而且还是老乡,都是山东琅琊人。只不过两人日后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诸葛亮跟随刘备创立蜀汉,位至丞相。而王祥则投奔曹魏,做到大司农、司隶

  • 当师兄弟成为职场对手,张仪和苏秦要对着干,最后却都输给了自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秦跟张仪的合纵连横,张仪苏秦沟通技巧,苏秦张仪鬼谷子电视剧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为大家所熟悉的徒弟有: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却不知商鞅,吕不韦,李牧也是他的徒弟。鬼谷子的这些徒弟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辅佐各国君王的重臣,对历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命运几乎都大起大落,最后不是被君王嫌隙疏远弃用,就是被车裂处死,令人唏嘘。张仪和苏秦是

  • 军统王牌陈恭澍有多厉害?六国饭店一战成名,上海滩锄奸轰动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恭澍民国四大杀手,军统上海站历任站长陈恭澍,陈恭澍

    军统第一杀手陈恭澍就是后者中的典型。当使命完成后,他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做到了杀手无名、杀手无形。[var1]陈恭澍,1907年生于河北宁河,从小随兄嫂在北京生活。1925年,因为生活琐事与嫂子发生争执,18岁的陈恭澍负气出走,一个人跑到了广东。那时候,热血青年动不动就要朝广东跑,因为那里有黄埔军校

  • 秦国法度极严,面首嫪毐何以封侯?真相并非赵太后宠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嫪毐赵后,嫪毐为何能封侯,嫪毐对秦国的伤害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爵位的授予,必须根据军功,或者是与军功相应的功劳。任何人,包括王室成员,没有军功皆不得授予爵位。秦国的爵位共计二十级,侯爵是最高一级。被授予侯爵的有功之人,除了享受巨大的特权外,还要授予领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在秦国的历史上,被授予侯爵的人极少,并且都有记录,且要说明封侯的理由。

  • 关羽为什么整天拿着一本《春秋》不撒手?900年后宋徽宗揭开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历史事迹,关羽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关羽的三个未解谜团

    [var1]关羽夜读史书,也由此成为关羽形象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一刻。关羽的很多有关画像和塑像、戏曲,都是一手拂长髯一手持书本专心读书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让关羽如此着迷爱不释手的这本书,到底是什么书?[var1]这本书,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春秋》。《春秋》是儒学宗师孔子编著的一本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