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明代十大名臣,你都认识吗?

盘点明代十大名臣,你都认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95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22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穆宗时致仕归家。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宰相,著名学者。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修撰《明太祖实录》,进入官场,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身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后因子致仕,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号文忠。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杀一大臣,死前提一个小要求,朱元璋大笑:正合吾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杀大臣一览表,朱元璋临死杀多少大臣,朱元璋下令杀功臣

    有很多人都在羡慕古代的封建王朝中的核心人物,他们位高权重,每天坐拥天下,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们所得来的权力和势力以及所享受的一切生活,都并不是因为他们一个人的努力而得来的,反而是有着大批的忠臣为他效力,共同与他打下的江山。相信大家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当中,曾

  • 朱元璋杀蓝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真是谋反吗?其实朱元璋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杀蓝玉,电视剧朱元璋蓝玉血战洪都哪一集,朱元璋为啥杀蓝玉将军

    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可以说

  •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内阁大学士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有什么后果,朱元璋废除宰相和其早年经历

    但奇怪的是,宰相却并没有因为朱元璋废丞相而消失。从明成祖开始直到明朝灭亡,内阁大学士就被朝野人士公开称为“宰相”,清朝的议政大臣、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也称为“宰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说明的是,“宰相”并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个政治概念,中国历史上唯一将“宰相”当做正式官名的朝代只有辽朝。“宰相”是

  • 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功勋赫赫,却因9个字活活被朱元璋折磨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的功臣有哪些没被处死,朱元璋最残忍的一件事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在廖氏兄弟辅助之下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攻破南京。廖永安也得任为统军元帅,昭武大将军。而后兄弟二人又接连攻克镇江、池州等地。但是在太湖之战中,兄长廖永安因为船只搁浅,而被张士诚部下俘获,张士诚怜其才不忍加害,但是廖永安却誓死不降。张士诚便将他囚禁,八年之后在牢狱之中去

  • 萧文寿是谁?她是怎么成为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继母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皇太后萧文寿,刘裕继母,刘裕是萧文寿后娘吗

    萧文寿出身兰陵萧氏,这个家族之前可不简单,据说先祖是萧何的七世孙萧望之,在之前也是名门望族。不过在东晋时期,兰陵萧氏只是南迁诸多氏族中较为一般的。当时刘翘身为晋陵郡功曹,官不是太大。他本来的妻子赵安宗在生下刘裕后就去世了,留下了这么一个孩子。没有多久,大家闺秀萧文寿嫁给了刘翘,虽然她出身大家族,但并

  • 42岁的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成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粉丝无数,他的诗作赞扬无数。人们不吝于将最美荣誉、最美的夸赞加在李白身上。可是,却有一个女人,对李白充满了鄙视,她嫌弃李白,嘲笑李白,让人大跌眼镜。这个人就是李白的第二位夫人刘氏。此时李白四十多岁,被夫人嘲笑,愤而写下一首诗,豪迈自得,最后两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首传诵千古的诗作,就是《南陵别

  • 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千年无人能解,最终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墓前的六十一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像的秘密,武则天墓前无头人未解之谜

    在我国古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摧残,所以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我们常见的古代那些官员大将、皇帝亲王都是男性,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然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却出现过这样一个强大的女性,她不仅当上了皇帝,还励精图治,把国家发展得很好,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虽说晚年的武则天,伤害身边的亲人,重用酷刑。但是她也做出了

  • 杨广:献给我的美人在哪?公主:在你儿子那里!杨广一听脸色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妃子背叛杨广,杨广最爱的五个女人,杨广一生的结局

    所以在封建古代的那个时期下,就不用说抢父亲妻为自己妻的这番乱伦操作了,那必定会被人人所诟病。抢父亲妻子的这番乱伦事,要是放在古代皇家,女子还真是身不由己难以反抗。不得不说,一入皇宫深似海,女子地位不如男,自己的命运也是无法决定的悲。这番刷新三观的剧情史,一切源头追溯到隋朝的杨广中,他所为的弑父戏母事

  • 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亲朋好友都冷眼旁观,救他的居然是个十岁小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被诬陷后脱险了吗,狄仁杰被诬陷的故事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统治的时候,对于狄仁杰这个人是相当的尊敬,经常多次超越规矩的去照顾狄仁杰的各种生活,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狄仁杰和武则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了,而是一个相互知己的情况,在看待狄仁杰的时候其实是蕴含了一些情感因素在里面的。但就是这样一个被武则天所真心喜爱的人,却也是需要面

  • 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不仅没胜,还被射瞎一只眼,这是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御驾高句丽,李世民晚年三征高句丽,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算失败吗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这位才华横溢、骁勇善战的统帅型皇帝,却在高句丽的安市城下折戟沉沙。虽说李世民在极力维持唐军的威严,但安市城终究没有攻下,唐军粮草供应不济,只能就此打道回府。遍观李世民打过的所有战役,唯一的一次失败便是在浅水原败给了陇西薛举,幸亏薛举病逝,不然大唐基础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