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猝年限为公元175到210年,身上的标签很多,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军事家、水军都督,头衔不少,实力也确实挺强。
周瑜算是出生就喊着金汤匙的孩子,世家大族的后人,当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带着家人依据到安徽寿县,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孙家在江淮一带算是名门大家很有名气,周瑜也就慕名前去拜访,并且登堂拜访孙母。这也为后来孙周两家的交好打下了基础。
后来孙坚战死在沙场,孙策带着家人搬离了舒县居住到曲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丹阳县,直到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率兵东渡长江以攻庐江之际,书信邀请周瑜加入,周瑜欣然答应,率领自己的几千兵马一同前往,最后以进驻曲阿逼走刘繇而告终,后来孙策兵力逐步增大,周瑜见这状况自己在这也是多余,就又回到了丹阳。
后来周瑜的才华被袁术发现,就想收入账中归为己用,但是周瑜的神棍光环又出现了,他认定袁术成不了大事,所以就只是请求做居巢县令,这样也就借着机会回到了江东。
在居巢期间,周瑜因为缺粮而受到了鲁肃的帮助,两人因此相交,就在同年周瑜带着鲁肃回到吴郡。孙策听说周瑜来了亲自迎接,并加以高官厚禄。一是为了感谢他曾经的帮助,二是用以留住他共同做事,这个时候的周瑜也才二十四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准备讨伐荆州,周瑜也积极配合一起出战,在虏获袁术旧部家人的时候,其中有位乔公家中,有两个女儿长相秀美,孙策就决定收大乔为妻妾,周瑜则得到小乔。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在狩猎的时候受伤,不久后就毒发身亡,临终前宣布他的弟弟孙权接管江东一切事务,托付周瑜加以辅佐,这里便留下了后人热传的那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当时东吴的局势,基本上只有江东六郡还算比较安稳,其他的偏远地区还都并没有完全归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反叛的情形,外有散落的州郡有待安抚,内有朝中意见不一的大臣有待协调,这些担子都落到了年纪还小的孙权身上,最终还是周瑜抗下了所有,周瑜建议应该广纳人才以帮助成就大业,孙权也听取了并照做了,收罗了诸葛瑾以及步骘等等这样的人才,周瑜也给孙权推荐了自己旧时的好友鲁肃。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周瑜算是为了东吴各种战争操碎了心,北打曹操南踢刘备,一直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核准周瑜提出的夺取益州北连马韩的战略方针,这样是周瑜为东吴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在返回营地准备部署兵力的时候,突然暴毙,年仅36岁。
纵观周瑜的一生,可以套用一个网上的贯口: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只是天妒英才,死的较早,要是周瑜能活得久一些,可能三国历史的轨迹就要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