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传人姜维,为何阻止不了蜀汉灭亡?廖化的评价一针见血!

诸葛亮的传人姜维,为何阻止不了蜀汉灭亡?廖化的评价一针见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3/12/15 18:29:24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不仅将姜维带在身边培养,也对他寄予厚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在蜀汉武将中步步高升,并最终升任大将军一职。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传人姜维,为何阻止不了蜀汉灭亡呢?

首先,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而在蜀汉正式灭亡之前,姜维多次北伐中原,却依然不能挽救蜀汉。对此,在笔者看来,就姜维的努力,反而没有起到他想要的效果。作为诸葛亮的传人,姜维也希望通过北伐中原,以此贯彻“攻势防御”的理念。对此,蜀汉大将廖化的评价,无疑一语道破了姜维北伐中原的问题。

根据《资治通鉴》等史料的记载,廖化曾对姜维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在廖化这位老将看来,如果用兵不知节制,必会自食恶果,也就是不要穷兵黩武的意思。进一步来说,穷兵黩武,成为姜维北伐失败乃至于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

根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在24年的时间中,姜维11次率领大军进攻曹魏,也即平均2年就北伐一次。不过,这实际上是因为蒋琬费祎生前的限制,才让姜维的北伐平均为两年一次。

公元253年,蒋琬、费祎都去世后,姜维在公元253年发起第六次北伐,公元254年发起第七次北伐,公元255年发起第八次北伐,公元256年发起第九次北伐,公元257年发起第十次北伐。由此,在公元253年到公元257年之间,因为没有蒋琬、费祎的限制,姜维居然平均一年就进攻曹魏一次。众所周知,蜀汉本来就国力弱小,平均一年就发动一次战役,无疑加剧了蜀汉国力的弱小。

无独有偶的是,不仅廖化对姜维北伐提出了异议,还有不少将领也秉持反对的立场。延熙十八年(255年)春,蜀汉征西大将军张翼同卫将军姜维一起回到都城成都。在张翼这位将领看来,蜀汉国家弱小,百姓疲惫,不应该滥用武力。而到了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削夺他的兵权。

综上,在蜀汉后期,姜维北伐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这也是蜀汉内部分化,出现裂痕的重要原因。不过,在这些反对声音下,姜维依然坚持了北伐中原的策略,也即几乎没有听进去这些反对声音。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之所以执意北伐,原因主要有两点。

最后,第一点是在北伐曹魏的过程中,姜维确实取得了一定胜利,比如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姜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也即这些胜利,激励姜维再次出兵。第二点则是除了不断北伐,姜维实在没有别的手段来扭转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即姜维希望通过进攻来寻找重创曹魏的机会。

但是,不论怎样,正如廖化所言:“兵不戢,必自焚”,用兵不知道收敛的话,一定会自食其果的。正是因为姜维连年兴师动众,损耗了蜀汉国力,更成为司马昭决定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的原因之一。也即姜维的频繁袭扰,让曹魏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综上,尽管获得了诸葛亮的栽培,但是,姜维的能力毕竟和诸葛亮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11次出师中原,却依然无法挽救江河日下的蜀汉。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去世之后,孙权说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评价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正史中谁厉害,诸葛亮与司马懿谁先死

    看文采三国时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也有“曹氏三子”。尤其是曹操,不仅能帅兵作战,还能提笔作诗,可谓是“三国枭雄的第一诗人”。诸葛亮虽说比不得曹操那样豪迈,但他的文章,务实有理,大家都熟悉的有《出师表》,里面的词句优美,文采斐然。反观司马懿,从头到尾不作诗,不写文,比起诸葛亮,文采方面的他还是略逊

  •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下一计,为何后人觉得诸葛亮技高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害死司马懿,诸葛亮为何临死都没有斗过司马懿,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

    三国乱世人们十分喜欢挖人陵寝以盗取里面的陪葬品,而帝王将相、王公大臣的坟墓尤其受盗墓贼惦记。曹孟德设置摸金校尉专门向死人借钱用,因此他死后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让盗墓贼无法找到他的真正陵寝。诸葛亮、司马懿都是当世高人,他们在死前都为自己的陵寝做了周密安排,以防死后有人来打搅他们的美梦。诸葛亮从三顾茅庐

  • 诸葛亮算无遗漏,却错杀了一人,这也是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错杀了这三位大将,诸葛亮为何挽救蜀国,诸葛亮最不该错杀几个人

    刘封的父亲早亡,就被在舅舅家住着,后因为他并没有亲生儿子,所以就收了这位为义子,其实他还是很重视这个义子的,按照继承人的要求来培养的。他功夫还是蛮高的,力气也特别的大,性格也是比较刚硬。只是后来刘备晚年得了个宝贝儿子,这人更看重自己的血脉啊。这刘封以后的待遇就开始变了,估计是担心刘封会怎么样吧,就把

  • 诸葛亮看重赵云,却始终不曾重用赵云?败给姜维是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姜维打赵云,为什么诸葛亮到死也不重用赵云,诸葛亮为什么故意拉拢赵云

    诸葛亮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每每在作战时基本都用兵如神。他在刘备身后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利,但是在用人上却存在着很大问题。诸葛亮事事亲为,基本一个人干了众位文臣将领该干的事情,这也使得他出师未捷身先死。仔细研究这段历史,我们能发现诸葛亮和张飞、关羽等人,关系并不是多好。这应该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冲突,在刘备

  •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何会失败?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隆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在隆中的建议,诸葛亮隆中对的高明之处

    早在诸葛亮出山前,就有世外高人司马徽预言过,他曾经说:“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诸葛亮最终失败,没有实现隆中对的宏伟蓝图。而隆中对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司马徽会这样讲?难道他提前看破了整个大局走势?在三国志中陈寿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

  • 诸葛亮杀马谡前,马谡其实做了件很丢人的事,许多人都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为啥杀马谡,谁临死前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得重用,诸葛亮杀马谡是对是错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大力发展蜀汉经济三年后,决定出师北伐。“三年春,南中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六年,出祁山。”诸葛亮先与李严联手,离间上庸的孟达,司马懿急行军八日抵达上庸城下,于是,诸葛亮将当时曹魏西陲的主要人物之一司马懿给晃开了。随后,诸

  • 诸葛亮知道蜀国的国力最弱,为何还要执意进行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怎么治理蜀国的,诸葛亮北伐蜀国损失与魏国损失,诸葛亮为何挽救蜀国

    北方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曹操自从赤壁战败之后,回到北方韬光养晦,发展经济。相比于蜀汉来说,地狱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它的发展速度比不过曹操统治的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等魏国强盛之后,会挥师南下,一举击败蜀汉的政权,诸葛亮正是看穿了其中的奥义,所以才会举国之力北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道他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什么话,阿斗对诸葛亮怎么样,诸葛亮死后阿斗问他一个问题

    当刘备死了以后,知道这样的儿子无法完成继续统治蜀汉的大业,所以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但是诸葛亮对刘备非常忠心,也是一位非常讲义气的人,他没有选择帝位,而是选择尽力扶持阿斗。可是当了皇帝的阿斗,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朝政上,直到诸葛亮死后,不但没能振兴蜀汉,反而成了司马昭的阶下囚。真的是丢尽了刘备的脸,不知道

  • 诸葛亮向天借命,为什么魏延踢到七星灯他反而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七星灯为什么放过魏延,魏延和诸葛亮打七星灯,魏延踢七星灯完整视频

    蜀汉12年,诸葛亮第6次北伐。当他带着战士们一路金戈铁马,离开故土好几个月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两髪为霜,时间如刀割去棱角也没有当年卧龙岗牛耳天下雄心,他只能为了夙愿为了复兴继续前进着!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卧龙他病情愈加严重,自知不久,此时心里不仅想到外有魏军割据内有魏延怀谋反之心,他必须“续命”

  • 诸葛亮儿子与诸葛亮传人有何过节?临死都感慨没有杀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的干儿子是谁,诸葛亮儿子跟姜维关系,诸葛亮评价姜维

    首先,两人没有私人恩怨,诸葛瞻和姜维敌对,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诸葛亮临死时,向刘禅推荐了姜维接替自己的位置。刘禅知道诸葛亮非常有才能,又一心为了汉室,所以非常信任他,就这样让姜维接替了他的位置。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带起来的,现在又被诸葛亮提拔,一上位就要接着老师的遗愿继续北伐。诸葛亮一共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