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杨金水给吕芳敬茶,吕芳为何不喝?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大明王朝:杨金水给吕芳敬茶,吕芳为何不喝?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4/1/16 15:40:38

正如嘉靖皇帝所言,“神仙下凡问土地”,吕芳就是宫里宫外十万太监的“土地爷”。

来到司礼监,看到吕芳,杨金水先喊了一声“干爹”,这一声殷切激动、满含深情,代表了分别四年的相思之苦和挂念之情;吕芳命其起身以后,杨金水转身端起桌上的一杯茶,走到吕芳身边,又唤了一声“干爹”。

注意,这一声“干爹”明显带有询问意思,正是杨金水对吕芳态度的试探。

这里,不得不佩服“塔寨书记”的精湛演技,从忐忑到激动,再从激动到担忧,杨金水用两声“干爹”完美表达。只是,吕芳并没有接过杨金水的茶,反而给出了这样一个回应:

“你喝了吧!”

更让人不解的是,杨金水听到这个命令,表情明显放松,身体立马松弛,这是为何?

根据原著小说的交代,外任太监给吕芳敬茶有着极为敏感的讲究:

茶递过去,吕芳如果不接,这就是告诉你等候发落吧,是贬黜是关押还是砍头都只在吕芳接下来的话中;

茶递过去,吕芳如果接过来喝了,那就是平安大吉,不必担忧;

茶递过去,如果吕芳让你喝了,那恭喜你,这是当亲儿子看待的礼遇;

好了,吕芳的态度明确了,杨金水必须“感恩戴德”,将“亲儿子”的孝顺充分表现出来了。

喝完茶,杨金水挨着吕芳腿边慢慢蹲下,有轻有重地捶了起来,那张脸无限依恋地抬望着吕芳:

“干爹,四年了,您又见老了。”

翻译一下这句话:儿子在浙江闯的祸,让您操心了!

吕芳仍然没有表情,只是轻叹一声,说道:

“过一天算一天吧!你去洗把脸,换身衣裳,我们去见皇上吧!”

标准的父亲般回应,既有无可奈何,又有习以为常。只是,吕芳不提前交代杨金水,就让杨金水立马面圣,还是让杨金水有点慌了——干爹,你不管我了?

吕芳当然清楚杨金水此时的感受,只是,“毁堤淹田”牵扯了内阁,牵扯了地方,这些人和事都和嘉靖皇帝属于对立面,吕芳和杨金水就必须站在嘉靖皇帝一边。毕竟,一定程度上讲,杨金水纵然有错也属于内部矛盾,都属“宫中”,内阁和地方才是“宫中”需要对付的对象。

所以,吕芳之所以如此放心地让杨金水立马面圣,既因为杨金水从来没有隐瞒,也因为杨金水绝对不能隐瞒。如果事先有交代,反倒会适得其反。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越是领导信任的人,越是不能欺瞒领导,因为在领导看来,你是他的人,最不会也不应该欺瞒的人。这种信任一旦被打破,便再无修复可能。这也是吕芳明明深得嘉靖皇帝信任和倚重,还为何在睡前将杯中茶喝到一滴不剩的原因所在。

可“毁堤淹田”毕竟是“千秋之罪”,事情关己,杨金水当然不会那么大条,依然六神无主,依然想得到吕芳的指教。

吕芳只能多说一句:

“你也是为了宫里好。难得是你不隐瞒,这便是最大的忠。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揣的是九州万方。”

确实,杨金水参与“毁堤淹田”的初衷只是为了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说到底也是为了宫中,为了嘉靖皇帝。更何况,杨金水从来没有隐瞒过宫中,既为宫中考虑,又不瞒着宫中,杨金水能做到“江南制造局总管”,绝非偶然。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忠心和赚钱,嘉靖皇帝或许根本不会将一两个县放在心上,嘉靖皇帝心中的“九州万方”也不过是权和钱而已。杨金水此举,都在维护嘉靖皇帝的“九州万方”,自然不会有问题。

精舍,杨金水自然没有资格进入,只是跪在精舍门外,甚至连嘉靖皇帝的正面都看不到。

嘉靖皇帝给出第一个问题:

严世蕃那封信你亲眼看见了?”

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亲眼”,毕竟是远在京城、深居精舍,嘉靖皇帝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下达决策,而这些信息又都来自别人的汇报,所以,信息的准确性才是最重要的。嘉靖皇帝的这句“亲眼”就是告诉杨金水:如实汇报、不能隐瞒。

早前和吕芳的对话,杨金水已经清楚,能让自己撇清责任的唯一办法就是“不隐瞒”。所以,面对嘉靖皇帝,杨金水必须如实汇报:

“回主子,奴才亲眼看见了。信是写给郑泌昌何茂才的,叫他们干脆把田给淹了,这样改稻为桑就成了。”

是不是严世蕃下达的命令,严世蕃为何要下达这样的命令,这道命令是下达给谁的,杨金水只用了一句话便说明了所有问题。嘉靖皇帝想要知道什么,自己从中摘取就是。

这才叫回答领导问话的完美典范,既然问到了是不是“亲眼”,不能信中的内容简要说明,怎么能证明你是“亲眼”见了?更重要的是,这个“简要内容”如何截取?你要知道领导最想知道什么内容,然后予以针对性回应才行;或者,覆盖全面,让领导自己判断。

嘉靖皇帝给出的第二个问题:

“马宁远的那份供状你亲眼见了吗?”

杨金水仍然如实汇报:

“回主子,胡宗宪当时叫奴婢和郑泌昌何茂才看,但奴婢和他们俩人都没有看。”

这一问一答需要解读一下嘉靖皇帝的帝心术——明确了严世蕃的罪行,再明确罪证才能成为“为己所用”的把柄。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嘉靖皇帝不想也不能“倒严”,自然要明确这份罪证还有没有被人知道,没人知道,嘉靖皇帝可以随意发挥;有人知道,嘉靖皇帝就不得不有所顾虑。

杨金水的如实汇报,再次救了自己的命。

“浙江贪腐案”被揭开以后,胡宗宪入京面圣,吕芳曾经私下给他一句交代:“相信皇上,相信阁老,不要自己做主”。杨金水的例子和吕芳的交代都告诉我们一句真理:永远不要低估领导的智商,就算是非正常手段上位的领导也必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如实汇报工作永远都是第一选择,自作主张或者自作聪明只会害了你自己。

两个问题以后,嘉靖皇帝又问了一句题外话:

“你觉得胡宗宪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杨金水沉默了,为什么沉默?

杨金水时任“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替宫中赚钱;原则也非常简单,绝不干涉地方官府。所以,嘉靖皇帝问及杨金水对地方大员的看法,他只能沉默。当然,“江南制造局”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宫中眼线”,只是,此时的杨金水尚不清楚嘉靖皇帝对胡宗宪的真实看法,言多必失,他也只能沉默。

这个时候就显出“御前有人”的重要性了,吕芳赶紧提醒了一句:

“有什么就答什么。”

还是那句交代,还是那个基本原则——身为“宫中人”,不能对嘉靖皇帝有丝毫隐瞒;而且,杨金水对胡宗宪的看法也只是“参考意见”,仅供嘉靖皇帝参考而已。所以,杨金水只要“有什么答什么”就行。

我们来看杨金水对胡宗宪“三个心思”的解读:

“第一,胡宗宪肩上的担子重,倭寇闹得厉害,他害怕百姓失了土地再一闹事,内忧加上外患,那个时候他担不起罪过。第二,裕王府那个谭纶在他身边,他应该也受了些影响。第三,他对严阁老感情还是深的,但对小阁老做的事总是不以为然。”

第一:胡宗宪于朝廷、于嘉靖皇帝的意义何在,杨金水身处浙江最清楚不过,所以,他必须肯定胡宗宪,给嘉靖皇帝留够台阶。

第二:不管胡宗宪出于何种目的,他上报浙江水患,建议朝廷延缓“改稻为桑”都是一件“为民发声”的好事,都必须予以肯定。提到胡宗宪,裕王派遣、身处浙江的谭纶自然绕不过去,既然绕不过去,倒不如将这件“好事”的发起者推到谭纶身上,给足裕王面子。

第三:作为“严党”成员,胡宗宪为何要拆“严党”的台?自然不是针对自己的“恩师”严嵩,只能是针对严世蕃,在尚未明确嘉靖皇帝“倒严”态度,在明确“东南不可一日无东南”的情况下,只有将过错全都推到严世蕃的身上。

如此,即使嘉靖皇帝真想处置这件事,只需要处置严世蕃即可,严嵩得以保全,胡宗宪自然也能得以保全。

一段话,保全了胡宗宪,给裕王留够了面子,还为嘉靖皇帝处理“毁堤淹田”的各种可能留够了台阶。

嘉靖皇帝对杨金水的回答非常满意,但却转向了吕芳说了一句:

“你用的这个杨金水还是得力的。明里不要赏他,暗里奖他点什么吧。”

嘉靖皇帝为何不直接夸赞杨金水,为何还非得绕吕芳这一道?

但凡游戏都有规则,嘉靖皇帝的规则就是朕只控制“司礼监”的吕芳、只控制“内阁”的严嵩,“司礼监”和“内阁”之下再由吕芳和严嵩控制。这才是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才是稳定朝局最为理性的办法。

管理如此,奖惩亦然,这是游戏规则,嘉靖皇帝也不能打破。

当然,这种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嘉靖皇帝必须维护吕芳和严嵩的权威和地位,确保他们能够控制好“司礼监”和“内阁”。

面对杨金水,嘉靖皇帝将奖惩权力交给吕芳,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嘉靖皇帝这句话既肯定了杨金水,又维护了吕芳的权威,更加巩固了组织管理程序,帝王心术,恐怖如斯。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更多文章

  • 农夫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杀了卖掉,小偷就会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让农夫杀牛,包公杀牛破案的故事,包拯铡三个儿子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曾涌现出过一大批优秀人士,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说到官场上,廉洁清正、铁面无私并不在少数,不过贪官也有很多.在这众多官员中,出名的有很多,就像是明察秋毫、秉公断案的包拯,还有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这些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说到包拯,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有关于他的影视剧作品

  • 明朝传位16帝,为何明帝陵中只有13个皇帝?还有3个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三个皇帝没有进陵,明朝最后五位皇帝

    “墓葬”拆解开来看,“墓”就是用来存放尸体的设施,“葬”则是将尸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存放于特定的场所,墓葬当中往往会有很多陪葬品,而这些陪葬品成了考古研究的重要发掘对象,给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记载旧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墓葬,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墓葬的规模与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商朝时期青铜文化

  • 朱棣在争夺皇位时,其他的藩王又为何不出兵?真相其实比较无厘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为什么能当上藩王,朱棣怎么评价藩王,朱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

    朱元璋原本是想将自己的皇位继承给自己的皇太子朱标的,但是因为朱标因为意外死亡,所以他就只能把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设置成了那样一个继承自己皇位的人。但是当时的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朱允炆也就16岁,同时以前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有对于政治方面进行学习。不过现在这也是没办法了,只有他才

  • 明朝皇帝御驾亲征,被俘成阶下囚,皇后的决策延续明朝江山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皇帝亲征被俘,明朝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哪些,明朝皇帝为什么爱御驾亲征

    而因为俘虏了大明皇帝,所以瓦剌狮子大开口,开始向明朝无休止的索取,一开始明朝为了英宗的安危还是有求必应,但时间长了也有点有心无力。时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临时成为明朝的掌权人,瓦剌军拿朱祁镇的安危要求明朝臣服于自己,明朝当然是不甘心一直被他们操控,遂决定另立朱祁钰为新帝,同时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为储君,

  • 朱元璋死后不足七日,朱允炆为何匆忙下葬?朱棣连指责他: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死时朱允炆多大,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下葬时朱棣在场吗

    翻看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小喽啰奋斗成开国君主,此后勤于政事,创造了众多规章制度,影响后世深远,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朱元璋驱除鞑虏,拯救汉民,废黜长久以来蒙古人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从钟离村到南京城,他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为了个人温饱,而是心怀天下,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

  • 朱元璋纳了一女子,大臣说:夺妻,损陛下英明,朱元璋说:行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下令斩杀大臣,朱元璋怒斩驸马是史实吗,朱元璋处决大臣

    朱元璋是个坦坦荡荡的人,他不算伪君子,最多是个真小人。对于好色方面,朱元璋当仁不让,怎么可能比其他的皇帝逊色呢?这个女子名叫熊小妹,她并不算普通的宫女,兄长还颇有地位,而且她已经许配给参议杨希圣了,挑选吉日就可以出嫁了。这个熊小妹唯一的特点就是太漂亮,美艳不可方物,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漂亮终究是祸害

  • 她的才华媲美李清照,被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却因家暴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女词人除了李清照还有谁,十大才女之李清照,古代可以与李清照比肩的才女有吗

    在中国历代女词人中,贺双卿可能是家境最普通、命运最悲惨的一个了。她不像李清照和卓文君那样出身名门,也不像柳如是和严蕊那样可以结交权贵。她嫁给一个村野莽夫之后,受尽婆家的折磨侮辱,年仅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然而,她却用短暂的生命写下了永恒的篇章,留下了令人赞叹的词作,为中华词坛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辉,被称

  • 短命的铁血皇帝宋哲宗,如何让大宋扬眉吐气了一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宋哲宗为什么只活了23岁,史上最帅的皇帝宋哲宗,宋哲宗是个好皇帝吗

    文:军事帅哥公元1100年2月23日,大宋帝国首都开封,一位年仅24岁的皇帝突然去世,大臣们或许不会想到,他的去世竟是“铁血大宋的终结”。这个皇帝就是北宋最后一位英明君主,有着富国强兵伟大理想的宋哲宗!他继承着父亲的治国理想,将宋朝的盛世推向了顶点。但他的去世,却让宋朝的盛世戛然而止。那么,宋哲宗在

  • 谁开创王朝的难度更大?朱元璋排第三,第一难度逆天却不是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当皇帝谁最厉害,朱元璋的实力有多大,朱元璋的王朝是被谁推翻的

    引言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曾出现了50多个王朝以及近百位帝王,他们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让国家得到了发展,而后人则给予了他们不同的评价,当然这些主要跟他们的所作所为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皇位大多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当然还会有其他情况出现,像这样的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不过在历史

  • 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昏君?留下一巨大隐患,让其后代自相残杀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是个明君吗,朱元璋最后是老死还是病死,朱元璋是一代明主么

    西周建国以后,由于控制的地域辽阔,为了更好地加强控制推行分封制,各诸侯王必须服从天子诏令,共同维护王室统治,是我国古代一个推行时间较长的政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虽说如此,现代也有人认为周王朝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真正的封建时代始于秦朝,如此说来商朝就诞生的“封建”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