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昏君?留下一巨大隐患,让其后代自相残杀300年

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昏君?留下一巨大隐患,让其后代自相残杀3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71 更新时间:2024/1/22 10:23:56

西周建国以后,由于控制的地域辽阔,为了更好地加强控制推行分封制,各诸侯王必须服从天子诏令,共同维护王室统治,是我国古代一个推行时间较长的政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说如此,现代也有人认为周王朝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真正的封建时代始于秦朝,如此说来商朝就诞生的“封建”则出现了断层,因为在秦朝并没有继续使用分封制,而是创造了更加有利于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影响。

秦王朝将天下分为36郡,由中央设置郡守、县令等官职,郡守一方面承接中央下达的命令,另一方面要对下属的各县实行监督责任,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也设置了相应官吏进行管辖。

秦朝的郡县制从中央至地方,削减了繁杂的官僚制度,每一级别都有各自分工,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统治权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至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避免了割据分裂状况,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使得大一统更加完善。

之后的汉朝也沿袭了秦朝制度,然而对比之后的众多王朝,分封制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除,秦朝灭亡的经验可以得出,如果一个王朝不进行建制分封,皇权得不到地方拥护,很难长久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一味地分封诸侯,地方的权力做大,也难以维持长治久安。

七王之乱、唐朝藩镇割据,都表明了分封制对皇权来说是一个巨大威胁,明朝时期,朱元璋本想继续实行分封制,广封朱氏子孙,但是又联想到之前诸侯篡位谋反不在少数,就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皇权与地方权力维持在一个平衡阶段,为此朱元璋给儿孙封了10多个诸侯王,强调:“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名同时又声明“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想要以此限制诸侯的权力。

似乎朱元璋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朱元璋的接班人死后,只能扶持孙子上位,然而面对战功赫赫的叔叔们,年幼的朱允炆如何不害怕?削藩必须进行,朱元璋曾留下的藩王们成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有人说如果朱标活着,以他的才能或许能避免兵戎相见的局面,想来在他面前朱棣绝不敢与之叫板,如果有异心的话,势必会引起其余诸侯一致讨伐,很不幸朱标活的时间不长,面对晚辈朱允炆,朱棣自然有了更大的把握,史书记载,朱棣多次在公开场合讥讽挑衅朱允炆,此外小皇帝身边还有一大帮整日吵着削藩的“忠臣”,让朱棣更加反感。

在他们的鼓动下,朱允炆雷厉风行的进行削藩,几个实力相对弱小的诸侯王都被以各种理由撤藩,对此朱允炆没有心慈手软,不仅逼迫他们撤销藩位,甚至让他们自杀谢罪,不过当削藩搞到朱棣头上的时候,却踢到了一块铁板。

朱棣常年征战沙场,十分清楚小皇帝的内心所想,看准了这是要从弱者开刀,很快就会削到自己头上,于是朱棣率先在大难临头之前,联合其余诸侯商议对策,小皇帝身边的谋臣,没有想到朱棣竟然这么难对付。

朱棣逼迫其余诸侯站到自己的阵营中,随后以“清君侧”为名,向朝廷进军,这一切都是朱元璋没想到的,当初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地方诸侯有进京靖难的权力,此时朱棣打出的正是这张牌,靖难之争打了整整三年,最终以朱棣取胜告终。

朱棣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儿子朱高煦的帮助,作为最像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身上有父亲骁勇善战的影子,朱高煦在靖难中表现出色,多次取得决定性胜利,据说朱棣十分喜欢这个儿子,曾暗示“你兄长体弱多病,你好好干”这句话激起了朱高煦内心的狂热。

在战场上朱高煦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功告成以后,身边围绕了许多投机取巧的人,几次离间朱高煦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朱棣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宅心仁厚,执政能力极强,绝非等闲之辈,在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正是这个胖儿子为自己守住了老巢,打消了朱棣在外征战的顾虑。

因此朱棣并不想废掉朱高炽,几次争斗没有结果,朱高煦不愿放弃,好说歹说才去地方就藩,可惜朱高炽命途多舛,登基一年后就驾崩了,皇位传到了儿子手里,此时朱高煦的皇帝梦再次燃烧,只是苦于没有起兵造反的理由。

在部下的劝说下,想要半路劫杀去京城就任皇位朱瞻基,结果错过了机会,等到朱瞻基继位之后,对于皇叔十分礼让,结果换来的还是反叛,只不过朱瞻基早就预想到了这个叔叔会造反,根本没有给朱高煦机会,即刻平定了叛乱,本来想着放他一马,结果朱高煦不领情,最终被活活杀死。

除此以外,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藩王造反就是宁王朱宸濠了,起初朱宸濠气势十足,然而放松了防守老家南昌,被人从后方偷袭,导致朱宸濠无家可归,最终被拿下,几次藩王之乱只要朱棣取得了胜利,其中或多或少都与朱元璋留下的制度有关联。

参考资料:

【《封建制度解析》、《明史》】

更多文章

  • 朱高炽在位10个月,他所达到的成就,是朱元璋和朱棣达不到的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说朱高炽是大明最有实力的人,朱棣和朱高炽谁更强,朱高炽朱棣哪个厉害

    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曾持续了将近上千年时间,在这期间,出现了众多朝代以及近百位帝王,因为他们的统治也让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能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有些统治者是很有能力的,但有些则很是昏庸无能,对国家大事并不是很上心。要知道在历史上,出名的人物和事件有很多,除

  • 南宋将亡,这位忠臣提出三条妙计,真的能保住南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忠臣,南宋的生死存亡,历史上真实南宋忠臣

    011267年,志在征服中国的蒙古铁蹄,向襄阳发动了进攻。面对蒙古人大兵压境,南宋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战局到了1273年,南宋愈加不利。几年间,先是名将吕文德过世,接着范文虎等十万增援部队,也遭到了全歼。就在襄阳危急存亡之时,权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知江陵府汪立信的人上书权臣贾似道,提出了对时局的看

  • 故宫地砖损坏,工匠修复时无意发现一秘密,专家却说:朱棣真狠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复故宫地砖视频,修复故宫地砖才发现的秘密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随着一朝一代的不断更替,也衍生了很多历史故事,让众人见识到了,成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各方面的管理上面,究竟能不能担得起明君这一称号,当然,在各种历史记载当中,有创造了和平盛世的明君,也有一些荒淫无度的暴君,但不可否认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些极其残忍的手段

  •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刘伯温观星象说了6个字,专家至今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的形势,朱元璋一生的敌人陈友谅有多可怕

    前言: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元朝统治者一直以来对于底层百姓的压迫,让底层百姓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因此当天灾和人祸一起降临的时候,元朝的国运也都走到头了,当时涌出了不少雄踞一方的霸主,比如说占据西吴的朱元璋占据将处的成有量,其实在众多雄踞一方的霸主大众陈友谅无疑是那个最后胜算最高的人,因为他占据的江

  • 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的军队到底还有多少?真相令众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殉国后明朝还有多少兵力,崇祯死后明朝的将领,崇祯16年明朝发生的大事

    引言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初三过的招待并不在少数,而这种的朝代都有着各自的繁荣鼎盛时期,虽说一些朝代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最终还是逐渐衰败灭亡了,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盛极必衰的道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一个朝代亦或是国家来说,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决定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国家的发展可谓是起着重要作用

  • 姐夫重病缠身,朱元璋好心来探望,姐夫说:我可以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姐夫刘桢,朱元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明朝朱元璋姐夫李祯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称帝身边的一干大臣们都乐翻了天,个个都在期盼封王封侯,然而建国两年之后朱元璋才册封功臣,首批开国元勋中有六位公爵,他们都是大明江山的栋梁,其中有两位比较特殊,一人是郑国公常茂,这个爵位本来属于明朝悍将常遇春,只不过在北伐的过程中常遇春暴毙而亡,子承父业由长子常茂继

  • 古代反贪高手宋真宗,就这一招令朱元璋佩服,大赞其为贤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反贪秘诀,朱元璋反贪失败的原因,古代反贪成功的朱元璋

    文:军事帅哥公元997年5月8日,北宋开封城。年仅29岁的皇太子赵恒在吕端等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他就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对于宋真宗,历史票友们对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历史票友认为,宋真宗是北宋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让宋朝成功实现了从“创业期”向

  • 岳飞临死前大喊自己没有罪,狱卒说的这几个字,却让岳飞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临死前的一段话,岳飞死前说的八个字,岳飞入狱狱卒说的一段话

    前言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历史当中,宋朝一直都是被人们经常讨论到的一个朝代。对于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们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之上可以与唐朝相媲美的一个朝代,甚至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就是宋朝,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宋朝的经济水平是中国古代最高。人们都说唐朝强盛,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开明、与外界的沟通频

  • 一300斤的皇族胖子,怎么被李自成煮成一锅肉汤?这汤至今还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饮食,李自成福禄汤之谜,李自成主要是输在了拳头还不够硬

    烹刑就是指用锅烹人的刑法,古代称为"烹刑"古有"斧钺汤镬"之说,行刑之时,将受刑者的主要衣服脱掉,由刽子手或者是士兵将犯人推进或者扔进和人一般高的大锅中,然后再将锅下的柴火点燃,煮沸锅中的水,对犯人进行烹煮,犯人大多是死于烫伤或者重度烧伤,等他们死后,刑罚还未结束,一直煮到他们的骨肉分离后,这才停止

  • 一汉人将军,16岁上阵,拔下箭矢鲜血直流,忽必烈见了叫: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忽必烈一生杀了几个人,忽必烈身边最厉害的汉臣,忽必烈手下十大悍将

    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有着极高的评价,将他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并称赞他他为人类远祖阿丹以来,到现在世上从未见过的拥有最广大土地,最多拥护者和最多财物珍宝的最强大的君主。换句话说,从元朝的面积来看,元朝的疆土是极其广阔的,忽必烈的确创建了一个极其发达的朝代并成功地将元朝带到了一个巅峰。在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