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历史上的李建成没有那么无能,但他的确注定当不了大唐天子

真实历史上的李建成没有那么无能,但他的确注定当不了大唐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3/12/7 19:51:29

撰文:军事帅哥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公元626年夏季,一场政变改变了大唐帝国的历史: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率领800军队,在玄武门射杀了李渊立的大唐合法太子李建成与其弟弟李元吉。紧接着,李世民又派兵诛杀了李建成的5个儿子,将李建成一家全部“灭族”。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强迫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龙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大唐帝国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快速走向盛世。

1300多年过去,后世对于皇太子李建成的评价始终争论不休。由于李世民强令史官修改了正史,导致正史当中的李建成成为了“不学无术,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坏人”,受到正史的影响,《隋唐演义》等小说和电视剧也把李建成描绘成没什么本事,但蛇蝎心肠的太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成了“正当防卫”的举动。

然而,当我们绕过李世民修改后的正史,通过《大唐起居注》等相关史料,就会发现:李建成是一位被冤枉了1300多年的太子,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其弟弟,唐太宗李世民。

#01:

彪炳史册的军功

公元589年,杨广带兵统一全国。同年,李建成出生。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凡,但隋炀帝杨广实在是“心太急”,国力不足,他还带兵连续攻打辽东,导致国内民变不断。公元611年以后,国内各势力起兵反隋,天下豪杰四起,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萌生出了背叛隋朝的想法。

然而,起兵推翻隋朝在当时是一件“很危险”的举动,一旦被杨广的嫡系大臣发现,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刚开始李渊密谋起兵,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谋划,而李建成就是谋划参与人之一。

616年,李建成来到河东地区,联络各路诸侯共同起兵。617年,李渊和李建成共同起兵,李建成作为左军统帅,指挥大军参加了西河战斗、霍邑战斗,直至拿下潼关,和李世民一起占领长安。

霍邑战役初步体现出了李建成的军事才能。

攻下西河后,唐军在李建成和李渊的带领下向霍邑开进。部队走到半途中,下雨了,部队缺吃的,李渊让人紧急给部队运送军粮。

唐军官兵等待军粮,唐军高层对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的将领认为,唐军应该继续前进,有的将领认为,唐军应该撤回太原。而李建成是继续前进的坚决支持者。

最终,唐军拿下了霍邑。

唐军过黄河进入关中平原,李建成带兵坚守潼关,防止瓦岗军和屈突通的军队越过黄河进入关中平原。李建成的坚守解决了唐军最关心的后顾之忧,为唐军拿下长安立下汗马功劳。

和李世民3500骑兵消灭窦建德王世充10万大军的虎牢关大战相比,李建成的战斗生涯少了一些轰轰烈烈的,被后人所熟知的大战。但从霍邑战斗李建成对行动方向的准确判断,以及他坚守潼关防御瓦岗军和屈突通军队过黄河的举动就能看出,他的军事才能不亚于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带兵于公元620年、621年、622年和626年,连续4次北上防御突厥进攻。李建成死于非命,突厥就南下了,李世民只好和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如果李建成登基的话,突厥很可能不会南下进入长安。

#02:

闪闪发光的文治

被立为皇太子后,李世民成为唐军的主要统帅,打了很多漂亮仗,李渊很欣赏李世民,将其立为“天策上将”,但始终还是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总揽全国局势,帮助李渊治理国家。

李建成帮助李渊制定了“先稳关中,再拿下山东”的正确战略方针,前线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依靠李建成制定的大战略方针相继消灭了薛举、王世充、窦建德等军阀割据势力,李建成还亲自带兵出击,在魏州消灭了刘黑闼的残余部队。

在经济政策上,李建成是租庸调制的支持者。在法律上,李建成参与制定了《武德律》《唐律疏议》等法律。李建成重用魏征、王珪、薛万彻等能人,其幕僚虽然没有李世民人多,但从李建成重用魏征这一点就能看出,李建成也是一位礼贤下士的政治家。

#03:

合理假设,如果李建成登基?

如果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成功登基,唐朝历史会走向何方?会有“建成之治”吗?

相信很有可能,可以想见,李建成会走一条轻徭薄赋的道路,也许他执政下的唐朝缺少了“天可汗”的赫赫声威,但李建成一定会牢记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缓慢的发展生产。如果李建成登基,唐朝经济发展也可能赶不上现实中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但老百姓一样会过得相对不错。

在对外关系上,李建成倾向于守成,在突厥等国家不侵略唐朝的前提下,以“和亲”等方式缓和同突厥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总而言之,李建成治理下的唐朝缺少了“大唐雄风”的霸气,但让老百姓过上“文景之治”的美好生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打败突厥,那就交给李建成的后代去完成吧。

还有,李建成如果登基,似乎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情了——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有个副作用——开了唐朝政变夺权的先河。李世民之后,其子孙先后有很多政变,什么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我们为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而自豪,但李世民的政变在客观上开了个不太好的头,频繁的政变导致唐朝内耗不断。

如果李建成登基,皇位应该会是正常承袭,缺少了政变的干扰,这对于唐朝来说就少了完全可以避免的内耗。

#04:

回到历史,李建成登基可能性几乎为0

我们做了假设,李建成登基后,唐朝会走向“文景之治”的道路。但是,李建成的性格存在致命缺陷——太宽厚了。对于自己的政敌李世民,李建成始终不敢先下手为强。在最关键的“保太子之位”这件事上,李建成的政治灵敏度不如其弟弟李世民。

李建成似乎是一位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但在血雨腥风的政治风暴中,“理想”往往会坏事。魏征曾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李建成不听魏征的话。或许在他的心里,他想用仁慈感化李世民,但李世民早已做好了谋取皇位的准备。

李世民是什么人?军事家!对敌军心狠手辣,对政敌同样不心慈手软,这一点,李建成确实得向其弟弟好好学学。

由于政治灵敏度低,由于在血雨腥风的政治风暴中,心地太过于仁慈,注定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

退一万步讲,即便李渊主动退位,将皇位留给李建成,李世民也绝不会坐以待毙。李世民很有可能会以洛阳为基地,反攻长安,将李建成赶下龙椅——除非,李建成登基后痛下杀手,除去李世民和“天策府”的大臣。但根据李建成的性格来看,他似乎做不到。

所以,我们可以对李建成做出这样的评价:他的能力很优秀,他可以让唐朝走向“文景之治”,但由于弟弟势力太大,夺取皇位野心太大,他登基可能性为0,即便侥幸登基,李世民也会杀向长安,将他赶下龙椅。不把李建成杀了,李世民是不甘心的。

总而言之,唐朝需要李建成这样的理想主义政治家,但上天选了李世民掌舵大唐江山,而李世民是比李建成更加务实的政治家。唐朝当时的形势,李世民和李建成都能把唐朝带向盛世,但李世民比李建成更适合。

结尾,再评价一下两位:李建成很优秀,李世民更优秀,李世民更优秀的地方在于弟弟比哥哥更懂得政治的残酷性。李建成的能力可以和谁比呢?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推荐阅读:

他是中国唯一兵不血刃得到帝位的人,却被世人骂了2000年

缺援军缺粮,坚守孤城10个月,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被《大秦赋》掩盖的历史真相,昌平君当上了秦国丞相,为何又变成末代楚王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李白一年挥霍30万两银子,杜甫家里揭不开锅,他为啥不拉杜甫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白跟杜甫的关系,李白和杜甫谁相差十一岁,李白与杜甫相识于哪一年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杜甫比李白小10多岁,但他们却结成了一对忘年交。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失去翰林供奉的职位,黯然离开长安,途经洛阳。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杜甫。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杜甫却还默默无闻,但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却使得两人一见如故。两人的许多作品

  • 此人是唯一让李世民惧怕的,若他称帝,大唐将不复存在,幸亏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大唐天子,李世民临死前的三句话,李世民杀了谁之后称帝

    李世民不是太子却战功赫赫,尤其是打了胜仗返程之后,几乎整个长安城的人夹道欢迎,见到此举李渊不得不封其为天策上将,准许在府邸设置衙门,这给了李世民收敛四方名士的机会,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太原起兵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手造成,据说李渊曾答应成功以后让李世民做太子,结果唐朝建立以后,李渊还是让大儿子做了太子,却

  • 决战香积寺:大唐帝国扭转安史之乱颓势的转折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史之乱的转折点香积寺,安史之乱香积寺之战,安史之乱大唐由盛世走向衰败

    撰文:军事帅哥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提到大唐帝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骄傲的竖起大拇指!天可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诗茶道、唐装······大唐帝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颗极其耀眼的明珠,时至今日,外国人都称呼我们中国人为“唐人”,称呼中国人的聚居地为“唐人街”。唐朝的故都,十三朝古都西安更是

  • 敢跟皇帝斗有钱的西晋首富,最后是怎么炫富炫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晋首富石崇和范丹,西晋王朝首富是谁,西晋首富潘安照片

    撰文:秋果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石崇是西晋将领石苞的儿子,石苞不仅是朝廷官员,还是个文学家、大富豪。按理说,作为官二代富二代的石崇,钱财肯定也继承了不少,可他尽管很富有,却不是从家族承袭得来的。据说,石苞临终前,给几个儿子分家产,分来分去,却没给石崇。手心手背都是肉,亏了哪个做娘的心里都

  • 李隆基杀了姑母太平公主,鞭尸薛绍,为何独放过其子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隆基为什么杀薛崇简,李隆基登基后为何没处死薛崇简,李隆基姑母

    唐朝出了好多仿版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包括之前的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狠角色。就说太平公主本可成就大业,可能会取代武则天成为第二代女皇或者”女皇二代“,可惜她遇上一样城府颇深、思虑甚远的李隆基,让自己的皇帝梦成了泡影,也连累自己8个子女几乎无一善终。在这场政变中唯一善

  • 那个违抗武则天命令的六祖惠能,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与六祖慧能,惠能是六祖后人吗,武则天对慧能的评价

    历史上,多数佛教大师,都是出家后才有了法号。但是惠能大师不一样,他一出生,就叫惠能。惠能俗姓卢,家住岭南新州,即如今的广东省新兴县。他出生后不久,便有两位僧人来到卢家,说这孩子不是等闲之辈,不如取名“惠能”。惠能父亲问:“为什么叫做惠能?”僧人说:“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说完,两位僧

  • 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了?敦煌发掘一座遗址,揭晓了真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敦煌图片,唐朝为什么叫敦煌,敦煌与唐朝的关系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内的每一处洞窟都是中华人民的宝贵文化结晶,可惜被人将大部分都贱卖到了国外,使得国内考古界损失惨重。万幸还有许多洞窟内的经书和文物没有被发现,直到1944年,才终于发现了还有隐藏的洞窟得以保全。这些没有卖出国外的书籍史册囊括了许多内容,除经史子集等典籍外还有大量的契约、诉状等文书。这些

  • 唐朝最悲情的名将,以百人胜数万人,却被父亲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正的唐朝第一名将,历史上唐朝最惨的将领,唐朝最勇猛的将军

    唐朝末年在大家心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唐朝前期还有中期鼎盛时期的光环太过于强大,很容易造成人们对晚唐时期的忽视。第二方面是晚唐时期政治极度腐败,官场也非常混乱,皇权一步步被大臣架空,等到后期朱温更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但是天下各处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顺从朱温,纷纷举起了

  •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伟大又短命的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与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强盛,且短命的统一王朝。两个朝代从如日中天到灰飞烟灭居然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速亡的历史原因与教训不仅一直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更是历代史学家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01倘若仔细观察历史就会发现秦、隋二

  • 唐玄宗究竟是怎样从一代明君跌入万丈深渊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说唐玄宗是半个明君,唐玄宗是怎么跌入万丈深渊的,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评价

    如果说用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来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想必除了秦皇汉武,唐玄宗李隆基绝对能够算一个。这位集英明与昏庸、伟大与卑微、光荣与耻辱于一身的皇帝,不仅将唐朝带入了风光无限的顶峰,也让这个帝国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今天的我们在惋惜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的同时,也不禁要问:唐玄宗为何会有这样一个过山车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