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性地位下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儒学”的出现与形成,周王朝自建立以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男性贵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男性可以有多位妻子,男女双方关系的维系全然要看男性好恶决定。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男性作为战场驱动力,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女性则将繁衍人口作为首要任务,秦朝时期实行法家思想统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反而忽视了一部分封建礼教约束,妇女的地位相对提升,在某些方面拥有与男子相等地位,不过三纲五常的出现,无疑给女性带上了束缚的枷锁,从此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高度发展,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碰撞激烈,彼此之间相互融合,一度在婚姻自由上保留了传统,如果说哪一个王朝最开放的话,很多人都会想到唐王朝,唐朝时古代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家。
唐朝长安城人口超过百万,是全世界经济文化重心,吸引了数不清的外邦前来朝拜,而且许多中国文化都是在唐朝时期渊博四方,影响直到现在,唐朝的繁华体还体现在开放上,对外接纳来自各方的交流使者。
对此唐朝政府给了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开放还体现在女性地位上,女性可能在其他朝代地位很低,她们的事迹往往湮没不闻,但是在唐朝女人可以当皇帝,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养“男宠”,当然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留下姓名就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
唐朝前期出现了很多十分强悍的女性,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她们操纵权势,在男权社会中“熠熠生辉”,今天所说的这个人就连武则天也要敬她三分,究竟是谁呢?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这个人就淮南公主李澄霞,李渊的第十二个女儿,从历史考证中可以得出淮南公主虽然身为皇族,但是从来没有过嚣张跋扈,平时为人谨小慎微,生活极为简朴,可以说在当时的皇家子弟中,绝对是一股清流,淮南公主就如同新时代的女性那样,相夫教子,尊敬公婆。
同时淮南公主酷爱阅读史书,时常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她眼中,女子从一而终便是美德,身份尊贵但不能飞扬跋扈,这无疑是一种耻辱,因此她常常教导身边人一定要引以为戒,淮南公主在唐朝内部十分受人尊敬。
据说在太平公主大婚的时候,李治曾请淮南公主参加大典,说道:“小女出降,故使报知,又具礼间,须有荘母,以姑懿戚,庶屈暂来,若以淮路为遥,即莫劳动。”按理来说皇帝诏书都带有强制性言语,很少出现这样恳切的语气,还说如果道路难走就不必赶来了,从这也能看出皇帝对淮南公主的尊敬之情。
别说李治了,就连武则天也要给淮南公主几分面子,据说淮南公主生病时,武则天曾亲自找来太医随同前去探望,这些都记在淮南公主的墓志铭上面,少见的记载了淮南公主的姓名以及生活习惯。
隋朝末年佛教开始兴起,李渊一度十分崇拜佛教,受此影响淮南公主自幼接触到了官方流传的佛教音乐,加上自己乐感出色,五岁时就能演奏歌曲,看到女儿有天分,李渊专门派遣乐师教导,没想到不出数日,淮南公主就能熟练地掌握钵乐,让李渊十分高兴。
找来一种人观看表演,嫔妃们各个赞叹,此后每当李渊在宫中举行聚会,都会让淮南公主前来助兴,至于淮南公主的墓志铭也不像历史上的那样,刻板严谨,大多数都是对生前美好事物的回忆。
其实史书上对女子态度一直都在改变,身为皇家女子,一般都会留下姓名,除非早早夭折或者活着的时间极短,此外就是被历史遗忘的人,不过到了宋朝之后,社会对女子的束缚加重,几乎不会在史料中公开,即便是身份尊贵也不例外,可见在女性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
【《大唐故淮南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女李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