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毕竟是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罗贯中以史书《三国志》为蓝本,结合三国以来的戏曲经典,利用夸大的文学手法才完成了这部名著。比如诸葛亮在书中神机妙算,每每遇到失败的困境,都是非主观因素的结果,而他的计谋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实际上,诸葛亮能够被后人记住,主要是因为他的治蜀之功,相比起来打仗算是他的劣势。
再比如周瑜,在书中由于心眼过小,甚至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可真实历史中,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三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高于诸葛亮,这么一位少年英才怎么可能被诸葛亮气到,甚至活活气死呢?不过,《三国演义》中却有这么一个人,他的能力等各方面在书中没有被夸大,在民间更是被人们奉为神一般的存在,他就是“武圣”关羽。
“义薄云天”关二爷
关羽表里如一,外表看去显得英气十足,“卧蚕眉、丹凤眼、赤面长髯”是后人对他最恰当的描述,内心更是刚正不阿,不在乎俗人追求的名与利,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信念,一心追随刘备,帮助他兴复汉室。在民间,很多人都将关羽当作神来供奉,这是因为封建王朝官方推崇,以及关羽自身性格“义薄云天”结合导致的最终结果。
在中国古代,儒学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汉朝年间儒学大家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给后人留下了深远影响,“三纲”以现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属于封建糟粕,其中“五常”在现代社会依旧有些顽强的生命力,为人们所宣扬,它规定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是成人成学之道的至理名言,关羽的人生经历则是五常之一“义”的最好代表。在中国民间,关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地位甚至要高过宋朝时期的民族英雄岳飞,不少地区都有着供奉他尊位的“关圣庙”,在宋朝他甚至被统治者追封成为“忠直公”以及“武安公”,能够在所有武将中脱颖而出,受到后世统治者和民众的一致认可,足以见得关羽是多么的优秀。
“闭眼”的由来
有着供奉关羽的神庙存在,那必然就会有不少关羽的雕像。在古代,关羽的木雕作品最多,大多依照的是前面提到过的史书中描绘的关羽的外在形象来进行制作。不过,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让一般人看来感到难以理解的细节,那就是关羽的雕像眼睛永远紧闭着。关羽的雕像,为什么双眼都闭着?老木匠:没人敢让他睁眼。
关于这个问题,上世纪有老木匠曾做过解释。首先关羽的雕像制作出来闭眼是历史传统,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当代木匠们自然要尊崇古人的习惯。其次,关羽在平时的生活里,总是喜欢眯着眼。俗话说得好,“眼不见心为净”。关羽虽然是一名怀揣着正义思想的武将,但这也导致了他的人生经历必定与杀戮有关,杀的人多了,心中难免有些不忍。
古代时期迷信思想较为严重,人们认为亡去的鬼魂会在某个时期回到人间找寻杀害他的凶手,关羽就算再厉害,也抵不过鬼魂的怨念干扰,因此干脆眯着眼睛,以达到一种“净心”的境界,来平复自己的心情和抵御鬼魂的侵扰,而在外人看来,他眯着的丹凤眼就像是紧闭着一般,这也就有了后世雕刻关羽像的时候,总是喜欢将眼睛闭着的习惯。
最后,与一个传说有关,关羽以武闻名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热爱读书,是一名读书人。早年时期的关羽还未发迹,在夜里就喜欢挑灯夜读,常年处在昏暗的环境之下,让他的眼睛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在白天能够看清楚眼前的事物,只好眯着眼睛使劲看,让人们误以为他喜欢闭眼。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