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之中讨伐董卓时候唯一能正面取胜的名将是谁?

三国之中讨伐董卓时候唯一能正面取胜的名将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73 更新时间:2024/4/29 0:43:53

当这个时候孙坚在鲁阳稍事休整,便想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但这个时候董卓听闻孙坚起兵,派遣大将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当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

孙坚不愧兵圣孙武之后,孙坚在大敌压城面前情况十分危急之下,依然谈笑自若,继续与将领们饮酒作乐。等敌人兵马越来越多,才慢慢站起,引导部队秩序井然地入城。董卓官兵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必有大军埋伏,不敢攻城,引兵撤退。孙坚以其智勇,笑谈之间,退却数万敌兵,孙坚临危不乱,迫敌退走,这才是三国之中真正的空城计。孙坚的用兵的胆略和才能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说三国演义之中描写孙坚因为被袁术克扣军粮导致孙坚败余华雄,之后引出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但是历史之上,董卓听闻孙坚进占阳人城,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但两个人遇见孙坚之后孙坚自然轻松的击败了胡轸、吕布。并且还乘势追击斩杀了胡轸部下督军华雄.

孙坚此战击败,胡轸与猛将吕布自然是名声大起,威望更著。这个时候有人就开始挑拨袁术,说:“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孙坚为袁术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然后义正言辞的说:“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现在大功即将告成,你断我军粮食,岂不是重蹈吴起乐毅功败垂成的教训!”袁术不知道是被孙坚的肺腑之言打动,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但是袁术还是下令马上给孙坚调拨军粮。

董卓其实面对关东联盟军曾对长史刘艾说过:“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董卓也因为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孙坚挥兵,进攻洛阳,猛将吕布再次不敌而败走,可以说三国历史之中吕布面对孙坚是完全讨不到一点好处的。战胜的孙坚大军进入洛阳。 当时洛阳城已经过董卓烧杀抢掠,数百里内没有人烟。洛阳城的的宫殿也成为废墟,孙坚他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然后整饬部队,分兵出新安、渑池间进击董卓。修复被董卓挖掘的汉室陵墓。

当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孙坚成了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当他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盟主袁绍却派周昂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孙坚治所的阳城,孙坚十分感叹道:“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无奈之年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什么,为什么秦国突然就强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商鞅为什么去偏僻的秦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是从哪年开始的

    哪怕之后商鞅被秦惠文王所杀,仍然“身死法存”,帮秦国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基础。秦孝公死后(前338年),秦国历代国君开始以压倒性的优势对中原诸国鲸吞蚕食,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帝,5代6君117年,秦灭六国(前221年),统一天下,开创了中国首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奠定了中

  • 三国正统明明是魏国,为什么后世都更加偏爱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蜀汉简史,三国魏国为什么都喜欢蜀汉,三国蜀汉的真实历史

    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较好,为了更好统治人民,也为了巩固皇权,汉武帝于是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儒家思想为社会主流的传统思想,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沿用儒家思想来统治天下。[var1]蜀汉与曹魏1.蜀汉:蜀汉先主刘备早年在创业初期自称为“汉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后来汉献帝为

  • 商鞅为秦国居功至伟,为何未能得到应有的礼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怎么去秦国的,商鞅是如何到秦国的,商鞅为啥来秦国

    但为何他最终的结局是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呢?[var1]商鞅变法简单的来说就是采用严峻的刑法和军工制度鼓励耕种作战。提高秦国军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他们在战争中杀敌的积极性。因当时的商鞅变法中人们只要杀敌就能进爵封侯,从而秦国的军队就变成了以后人们口中的虎狼之军。因为战争中在秦军眼中敌人的人头并非人头

  • 司马懿虽然算得了天下,却棋差一招,为晋国招来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的弱点,司马懿的谋略和军事才能,司马懿的权谋分析

    [var1]然而司马懿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棋差一招的代价就是,晋国的快速灭亡!隐忍47年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不由让人唏嘘不已。那司马懿究竟漏算了什么呢?为啥晋朝会如此快速的覆灭呢?[var1]他漏算的是胡人对于国家政权的威胁!众所周知,游牧民族自古以来便是农耕文明的天敌。他们不断侵扰边境,屠杀人

  •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蜀国痛失3位人才,吴国大都督去世,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蜀国死了多少兵,三国时的蜀国最缺什么人才,三国蜀国最强时期

    [var1]如此悲催的一年是公元220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有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襄樊之战结束。随着襄樊之战结束,三国大批能人接二连三去世。其中蜀国去世了三个国家骨干,他们分别是关羽,黄忠和法正。关羽和黄忠的死有关联,刘备因为关羽被吴国暗算身亡,所以起兵伐吴,在伐吴途中黄忠不慎中箭,因此去世。

  • 没有手机电脑,清朝的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这些物品仅属于现代,假设人们回到距离当代最近的清朝,这个时期的人们,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呢?如果是清朝的王爷们,这些地位极高,能够享受种种特权的贵族们,生活比之今天的我们又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清朝的这些王爷,是如何打发他们的业余生活的。清朝的伶人其实业余生活无非4个字,那就是吃喝玩乐,换到任

  • 康熙、乾隆为什么能活这么久?全因戒掉了一样嗜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康熙乾隆为何长寿,康熙乾隆厉害吗

    皇帝是位高权重者,他们统治着一个国家,受万人敬仰。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也有很多苦恼。因为皇帝拼死得到的江山,想要一直在位享受万人敬仰的盛世。可是因为政务繁忙和国家大事,身体情况堪忧。很多皇帝都活不了太久,甚至在历史上的秦孝文王忙碌了一生,为了争夺皇位堪忧了一辈子,终于当上皇帝以后却只做了三天

  • 康熙和乾隆如此高寿,为何雍正如此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乾隆康熙三者关系,康熙和雍正谁在位最久,历史上康熙与雍正

    那么为何雍正皇帝如此短命呢?是被人谋害还是另有其因呢?这就得从雍正的悲惨经历说起了。人们常说,活得乐观快乐,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疾病都会远离自己。而雍正却与这背道而驰,他的心态永远都是紧绷状态。雍正打从出生起,就因为自己母妃的身份地位没有能力抚养皇子而被送到其她有高贵的后宫娘娘宫内抚养。与其他皇子相比

  • 乾隆患病,御医诊断后很尴尬,无奈开一处方:请与皇后同住100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昭恩给乾隆治病的方法,老神医给乾隆皇帝看病,乾隆皇帝御用秘方

    他就是乾隆,清朝最长寿的皇帝,在位60年,活了89岁。而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盛景。而乾隆一生最注重的就是养生,但在他青年的时候,得了一种不一样“怪病”,连御医看完都避而不谈,这到底是得的什么病?乾隆患病后,叫来了太医院最好的御医,但御医看完后,却是一脸的尴尬,但为了皇帝的龙颜,

  • 清朝究竟亡于哪位皇帝,光绪最后一搏“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绪不死清朝灭亡吗,清朝戊戌变法解说,清朝戊戌变法的四君子

    清朝亡于哪位皇帝,大清远胜大明,八旗子弟横扫天下,大清天下无敌。有人说清朝灭亡于康熙,因为他见识过西方科技,也学习过,却禁止往民间传播,怕人们学会了以后反清复明,大有闭关锁国的势头。但他死后,雍正及时改革,使清朝回到正轨,所以亡于康熙的说法不对。有人说清朝亡于乾隆,屠宰场猪身上的印章加起来,都没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