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地方上最大的官是两江总督?辖区是江苏和江西吗?

清朝地方上最大的官是两江总督?辖区是江苏和江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72 更新时间:2024/2/3 17:04:27

总督在明朝时就有了,初为朝廷临时派出,处理特殊大事,统筹相关省份,事办完就撤销,后来逐渐形成正式的官制。清朝时,总督为正二品,多有加衔,加侍郎衔或尚书衔,就是从一品;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相当于内阁首辅。总督掌管辖区内的军政大权,权势非常大,和土皇帝差不多。

图-俯瞰北京故宫

清朝疆域辽阔,设有八大总督,加上不设总督的河南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共有11个总督或巡抚辖区。这11个辖区如果一定要挑出两个最重要的,则是北直隶、南两江。北直隶是国都京师所在、天子脚下,直隶总督都是皇帝绝对信任的人。但京师周边地区都不是盛产钱粮之地,所需的钱粮往往都要从两江总督辖区的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调集。

两江总督辖区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设直隶,靖难之役朱棣推翻建文帝后迁都北平,原来的直隶改称南直隶,明朝钱粮主要仰仗南直隶。清朝入关后定都于京师,南直隶依然是朝廷的钱袋子和米袋子。

清朝最早设的是江南河南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省,当时苏皖还没有分家,称为江南省。1649年, 河南划出江南河南总督辖区, 剩下的江南省和江西省,统称为江南江西总督, 因两省的首字都是“江”,故称两江总督, 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江南省后来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但两江总督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两江总督管三省是有原因的,江苏为虎踞龙蟠之地,带山海而扼湖广、中原,襟带长江入海。安徽为楚吴交界之地,西与湖广相接,东接南京所在的江苏,北扼中原,南抵长江,战略形胜之地。江西则称为东扼吴楚闽浙,西控荆楚,南达南岭。控制住这三省,就可控视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稳定东南局面。

另外,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南方的江淮、江南、湖广、广东等地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财赋、粮食来源地。两江地区河湖众多,土地肥沃,有黄淮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肥沃土地,物产富足。

清末(1908年)两江地区的财政收入为5945万两白银,占比超过全国财政收入(2.3亿两白银)的1/4。两江地区临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有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航运可用。牢牢控制两江地区,就可以有效保证三省的钱粮为朝廷所用。

由于两江地区的富庶,两江总督无疑是八大总督中最肥的一个。手握兵权,经济实力又强悍的两江总督权势滔天,朝廷对他们都颇有依仗,又爱又怕忌惮三分。担任过两江总督的如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刘坤一、张之洞、尹继善等,都是大名鼎鼎、权倾朝野。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些就太出名了,即使不太出名的如刘坤一,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刘坤一是湘军元老,因剿灭太平天国有功,当过三任两江总督,直到1902年10月,在任上去世。

慈禧在废帝的问题上,被刘坤一反对过,她对刘坤一很是忌惮。刘坤一的声望当时能与李鸿章相抗衡。清末名士张謇写过“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说的就是刘坤一。

更多文章

  •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为什么不重建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藩之乱中的吴三桂,吴三桂为什么怕三藩,三藩之乱吴三桂最远打到哪里

    如果他造反成功,又恢复了明朝,他如何向明朝的皇帝和天下成名解释他弑杀明朝天子的罪行呢?总不见得像中国男足的姜至鹏说的那样,说永历皇帝把脑袋硬是挂在弓弦上的吧。所以说吴三桂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反清复明,三藩之乱存在反清,但不是复明。反清复明,只是他的一面flag,他的真实目的是建立吴家王朝,自己登基做皇

  • 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着急杀掉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临死前让嘉庆不要杀和珅,乾隆让嘉庆别杀和珅的原因,乾隆临死前到底希望嘉庆杀和珅么

    并且和珅已经具有对抗朝廷的力量,和珅在乾隆时期六部尚书基本他都做过,而且是大学士,内阁大臣,在远离朝廷的地方有些人甚至不停皇命,和珅完全代天子令诸侯。并且老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想设立皇权只有杀人立威,那么啥谁呢?和珅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说和珅贪污其实这根本不是杀他的原因,因为在乾隆时期朝廷知道和

  • 乾隆年间比和珅更得宠的权臣,不爱钱财不爱女人,朝中无人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阿桂就是一个为打仗而生的人,不光骁勇善战,而且头脑灵活聪明,具有很强的军事能力。曾经有一次,阿桂带着部下深入敌军阵地查看情况,没想到被敌方发现,立即敌方就率兵袭击而来。部下们都要慌了,而阿桂十分镇定,他想了想,如果现在往回跑的话,很容易就被敌军从后方射杀,于是他命令部下们把衣服撕碎挂到树上去,然后慢

  • 野史说同治染花柳病而死,但溥仪却说他是受慈禧惊吓过度而亡,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同治跟溥仪的关系,同治死亡慈禧伤心吗,同治皇帝真的是死于花柳病吗

    在野史和演义里,同治皇帝是得花柳病不治而死的,但是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所述,说同治帝是死于天花,而且还指出这一说法在翁同龢的日记里也有记载。那么事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野史中的同治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同治为什么在野史中是一个喜欢寻花问柳的皇帝,说到原因还要归结到他的强权母亲慈禧身上。咸丰十一年

  • 顺治理想继位人并非康熙,传教士一句话提醒了他,那么其他七个儿子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死后,为什么选中了康熙?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顺治帝病危,在危急关头,对于大清而言确立下一任最高统治者是重中之重。为此,顺治深夜特诏原任学士麻勒吉、王熙到养心殿的病榻前,要求二人聆听遗言,并撰拟遗诏颁布天下。与此同时,诸王、贝勒以及朝中亲信大臣也都齐聚养心殿东间,静侯顺治帝确认继承人

  • 雍正继位后,提拔胤禩却是为了收拾胤禵,那么胤禵最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胤禵最后原谅雍正吗,雍正登基胤禵下场,雍正与胤禩的关系

    雍正继位后,在外拥兵的老十四胤禵,为何按兵不动?而且雍正叫他回来,他就乖乖的回来了。实际上不是老十四按兵不动,而是根本没得动了。雍正想当皇帝的野心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了这一天,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到康熙驾崩时,所有的事情都已在他掌控之中了。雍正的权谋之路在漫长的储位争夺战中,当他的兄弟们为此争得头破

  • 雍正三个儿子结局都不好,弘时弘昼抑郁而终,弘瞻之死与乾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弘瞻女儿,雍正三子弘时,弘瞻和弘昼关系

    中国古代讲求多子多福,作为帝王,后宫一大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康熙就是最好的例子。康熙在位时间长,从十四岁开始生子,至六十三岁停止,五十年间生育了三十五子,活到成人的仅有二十人。不过对于帝王之家,儿子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一个种群发展过快,容易对环境构成压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帝王的

  •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找不到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考古甲骨文的前世今生,甲骨文里关于夏朝的记载,甲骨文中提到过夏朝吗

    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底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财富,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都极为“丰沃”。我们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华夏儿女,就是因为我国5000年的历史开头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夏朝。其实很有可能我国的历史还要更长远,但是因为现代发掘的文物极其有限,我们还没有办法找到

  • 元始一徒弟,本想辅佐纣王,因被拒绝投靠西岐,给了殷商致命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始的徒弟名单,殷商与西岐的关系,元始天尊能杀死纣王吗

    鸿钧老祖也令元始天尊策划封神大业,派弟子下山协助西岐集团,讨伐殷商,取代成汤天下。因此,纣王成为天下共击之的对象,尤其是阐教弟子和西岐集团,势必除纣王而后快。可是,元始天尊却有一位徒弟,却偏偏逆潮流而行之,决定辅佐纣王,扭转殷商衰败的命运。这位徒弟便是云中子。元始天尊欲兴周灭商,云中子却决定辅佐纣王

  • 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姬昌和纣王的血缘关系,纣王为什么不杀姬昌,姬昌与纣王关系

    商纣王时期,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这引起了邻居崇侯虎的嫉妒,于是就诬陷周文王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就将姬昌囚禁了起来。七年之后,纣王释放了姬昌,还“赐之弓矢斧钺”,让姬昌有了征伐之权。同样都是囚禁周人首领,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按照史记记载,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