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史和演义里,同治皇帝是得花柳病不治而死的,但是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所述,说同治帝是死于天花,而且还指出这一说法在翁同龢的日记里也有记载。那么事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野史中的同治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
同治为什么在野史中是一个喜欢寻花问柳的皇帝,说到原因还要归结到他的强权母亲慈禧身上。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身后仅有一子,就是爱新觉罗·载淳。两宫太后经过一场宫廷政变后将实权握在手中,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搞起了“垂帘听政”,而坐在帘子前面的那位小皇帝,就是年仅6岁同治皇帝。
一般来说,历代帝王都很注重对皇子的培养,在清朝也不例外,但是同治却是个例外。由于咸丰去世早,两位母亲大人整日忙于国事,哪有时间管理这位小皇帝呢!
于是,同治帝从小就和一帮太监宫女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恶习满身,贪玩好动,关键还不爱读书。我们知道能做帝师的人不是朝廷重臣,就是饱学之士,如礼部尚书祁隽藻,大学士翁心存、翰林院编修李鸿均,还有咸丰朝的状元翁同龢都曾做过同治的老师,但在同治帝身上,都没有实现“名师出高徒”的美好愿景。反倒为了迎合皇帝,对同治放任自流,最终使其陷入“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境地。
在清朝的所有皇帝中,同治帝恐怕是唯一一位不爱学习的皇帝,在《翁同龢日记》中记载了他的学习情况:晨读懒洋洋,只是敷衍了事;作文腹内空空,几乎不能成篇;作诗吭吭巴巴,不忍卒读。这些记载所展示的完全是一副差生模样,所以,有人说同治是看不懂奏折的皇帝,此言确有可信的一面。
如此学问,他的治国能力可想而知,有一次,他曾对翁同龢抱怨,说当皇帝这个差使太累了,作为一国之君,心中完全没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思想,却是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过他这样,慈禧心里倒是高兴的,所以,迟迟也没有让同治亲政。
同治对治国不感兴趣,但是他的贪玩却是出了名的,在宫里,他特别喜欢玩一种叫“ 掼跤”的游戏,这种游戏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搞不好会因此而毙命,不过同治只是看客,只是苦了那些伺候他的太监们。
自打恭亲王的儿子载澄进宫当了他的伴读之后,同治游玩的范围便扩展到了宫外。载澄能说会道,也不好好学习,整天带着同治玩闹,常和皇帝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同治经不起载澄诱惑,于是便私自跟着载澄出宫寻欢作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说起来同治外出游玩的毛病,可能与咸丰和慈禧也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一对父母就特别喜欢出宫,基因遗传到了他的身上,这也是符合医学常理的。
由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同治在亲政后也是个傀儡,整天依旧无所事事,与慈禧的关系也很紧张。亲政后,他曾做过一件啼笑皆非的事,就是扬言要重修被八国联军烧得七零八落的圆明园,真要修,这要花多少银子呢?再说,清政府此时还能拿出几两银子呢?
此事一出,恭亲王奕訢坐不住了,他是领班军机大臣,又是皇上的叔父,见到侄儿如此胡闹,更何况京城中已流传同治帝常从宫中偷跑出去游玩,再加上这一出,皇家的颜面都快被他给丢尽了。
于是,恭亲王奕訢又找了九位重臣,联名向同治上疏,希望他能憬然醒悟,迷途知返,不料同治看了奏折之后大怒,扬言要把恭亲王奕訢给革职,此事一直闹到了慈禧太后处,慈禧对儿子同治大加斥责,同治痛哭流涕,从此再不敢自作主张了。
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同治,后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寻欢作乐上,也结识了一些狐朋狗友。比如王庆祺,此人本是一个世家子弟,人长得英俊潇洒,也多才多艺,同治在一次微服私访中与他结识,两人一见如故。
此后,同治给他加官进爵,从翰林院一个小小的侍读,一下升至五品官加二品衔,行走于毓庆宫。王庆祺玩得花样也很多,此时载澄已故,他比载澄还会玩,时不时的带着同治看《秘戏图》,同治更是时常出没于花街柳巷,秦楼楚馆。
综上所述,同治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心中也就了然了。如此一来,野史流传同治染上花柳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为何溥仪却说他死于天花病,关键还是被吓死的呢?
溥仪说同治帝是被吓死的?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天花本不是要命的病,但是同治在病中受了刺激,因此而引发了“痘内陷”的病变,以至于最后抢救无效而死。
他说过程是这样的:有一次,孝哲皇后去看望病中的同治,与同治说起婆婆慈禧又责骂了她,并且为此失声痛哭。于是同治就劝她忍忍,说将来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慈禧并不喜欢孝哲皇后,并且对于同治与皇后的行踪也早已设下了耳目来监视他们。慈禧听说皇后去叹同治的病,立马后脚就跟了过去。
到了养心殿,慈禧没有进去,而是在东暖阁外偷听。屋里的同治与皇后万万没想到慈禧还会玩这手,慈禧听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话后,怒不可遏,气冲冲的就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便打,并且还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
同治见到如此状况,早已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因此才没有对皇后用刑。同治病情恶化,很快便死了,终年19岁。
同治死后,慈禧把责任全都推到了皇后头上,并下令限制皇后的饮食,两个月后,皇后也被折磨而死。但即使皇后死后,慈禧的怒气还未消,她还把皇后父亲崇绮的侍郎职位给革掉了。
皇后死后的第二年,有一位御史上奏折要求表彰皇后,应赐以美谥,结果皇后的谥法没有争到,这位御史把官也丢了。可见,慈禧对皇后有多恨!
那么慈禧为何如此仇恨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呢?实际同治死前,慈禧同治母子不和就已是一件公开的秘密。据溥仪说,同治亲政时,由于东太后不大过问政事,慈禧很快就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势力,同治想要做什么事下什么令,都要先过问西太后,否则什么也别想干。
慈禧是个权力欲非常强烈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这也成为同治与慈禧不和的根本原因。
据此看来,同治因为慈禧的发怒,病情加重,因此而毙命,这种说法也有可信的一面。
同治之死的官方说法
据官方说法,同治是患天花不治身亡的,此种说法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明确记载,详细的记载了从发病到病重,最终驾崩的情况,同治患天花而死也是太医给出的结论。
天花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民间迷信请痘神娘娘来治病。据一些野史记载,同治患病后,宫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供送痘神”,恭请“痘神娘娘”进入养心殿接受供奉的宗教活动。
同治是否死于官方公布的天花,当年曾在北京行医的英国医生德贞也有着自己看法。1875年3月,他在一份报告中说,同治小时曾感染过天花,而且他曾为同治提供过牛痘接种疫苗。但是对于同治的具体死因,他也没给出合理的死因,不过他否定了同治被两宫太后逼杀的传言。
如今看来,同治到底死于何种病症,各方人士研究来去,也没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许它永远是个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