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史说同治染花柳病而死,但溥仪却说他是受慈禧惊吓过度而亡,这是为何?

野史说同治染花柳病而死,但溥仪却说他是受慈禧惊吓过度而亡,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4/1/31 17:06:09

在野史和演义里,同治皇帝是得花柳病不治而死的,但是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所述,说同治帝是死于天花,而且还指出这一说法在翁同龢的日记里也有记载。那么事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野史中的同治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

同治为什么在野史中是一个喜欢寻花问柳的皇帝,说到原因还要归结到他的强权母亲慈禧身上。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身后仅有一子,就是爱新觉罗·载淳。两宫太后经过一场宫廷政变后将实权握在手中,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搞起了“垂帘听政”,而坐在帘子前面的那位小皇帝,就是年仅6岁同治皇帝。

一般来说,历代帝王都很注重对皇子的培养,在清朝也不例外,但是同治却是个例外。由于咸丰去世早,两位母亲大人整日忙于国事,哪有时间管理这位小皇帝呢!

于是,同治帝从小就和一帮太监宫女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恶习满身,贪玩好动,关键还不爱读书。我们知道能做帝师的人不是朝廷重臣,就是饱学之士,如礼部尚书祁隽藻,大学士翁心存、翰林院编修李鸿均,还有咸丰朝的状元翁同龢都曾做过同治的老师,但在同治帝身上,都没有实现“名师出高徒”的美好愿景。反倒为了迎合皇帝,对同治放任自流,最终使其陷入“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境地。

在清朝的所有皇帝中,同治帝恐怕是唯一一位不爱学习的皇帝,在《翁同龢日记》中记载了他的学习情况:晨读懒洋洋,只是敷衍了事;作文腹内空空,几乎不能成篇;作诗吭吭巴巴,不忍卒读。这些记载所展示的完全是一副差生模样,所以,有人说同治是看不懂奏折的皇帝,此言确有可信的一面。

如此学问,他的治国能力可想而知,有一次,他曾对翁同龢抱怨,说当皇帝这个差使太累了,作为一国之君,心中完全没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思想,却是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过他这样,慈禧心里倒是高兴的,所以,迟迟也没有让同治亲政。

同治对治国不感兴趣,但是他的贪玩却是出了名的,在宫里,他特别喜欢玩一种叫“ 掼跤”的游戏,这种游戏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搞不好会因此而毙命,不过同治只是看客,只是苦了那些伺候他的太监们。

自打恭亲王的儿子载澄进宫当了他的伴读之后,同治游玩的范围便扩展到了宫外。载澄能说会道,也不好好学习,整天带着同治玩闹,常和皇帝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同治经不起载澄诱惑,于是便私自跟着载澄出宫寻欢作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说起来同治外出游玩的毛病,可能与咸丰和慈禧也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一对父母就特别喜欢出宫,基因遗传到了他的身上,这也是符合医学常理的。

由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同治在亲政后也是个傀儡,整天依旧无所事事,与慈禧的关系也很紧张。亲政后,他曾做过一件啼笑皆非的事,就是扬言要重修被八国联军烧得七零八落的圆明园,真要修,这要花多少银子呢?再说,清政府此时还能拿出几两银子呢?

此事一出,恭亲王奕訢坐不住了,他是领班军机大臣,又是皇上的叔父,见到侄儿如此胡闹,更何况京城中已流传同治帝常从宫中偷跑出去游玩,再加上这一出,皇家的颜面都快被他给丢尽了。

于是,恭亲王奕訢又找了九位重臣,联名向同治上疏,希望他能憬然醒悟,迷途知返,不料同治看了奏折之后大怒,扬言要把恭亲王奕訢给革职,此事一直闹到了慈禧太后处,慈禧对儿子同治大加斥责,同治痛哭流涕,从此再不敢自作主张了。

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同治,后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寻欢作乐上,也结识了一些狐朋狗友。比如王庆祺,此人本是一个世家子弟,人长得英俊潇洒,也多才多艺,同治在一次微服私访中与他结识,两人一见如故。

此后,同治给他加官进爵,从翰林院一个小小的侍读,一下升至五品官加二品衔,行走于毓庆宫。王庆祺玩得花样也很多,此时载澄已故,他比载澄还会玩,时不时的带着同治看《秘戏图》,同治更是时常出没于花街柳巷,秦楼楚馆。

综上所述,同治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心中也就了然了。如此一来,野史流传同治染上花柳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为何溥仪却说他死于天花病,关键还是被吓死的呢?

溥仪说同治帝是被吓死的?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天花本不是要命的病,但是同治在病中受了刺激,因此而引发了“痘内陷”的病变,以至于最后抢救无效而死。

他说过程是这样的:有一次,孝哲皇后去看望病中的同治,与同治说起婆婆慈禧又责骂了她,并且为此失声痛哭。于是同治就劝她忍忍,说将来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慈禧并不喜欢孝哲皇后,并且对于同治与皇后的行踪也早已设下了耳目来监视他们。慈禧听说皇后去叹同治的病,立马后脚就跟了过去。

到了养心殿,慈禧没有进去,而是在东暖阁外偷听。屋里的同治与皇后万万没想到慈禧还会玩这手,慈禧听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话后,怒不可遏,气冲冲的就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便打,并且还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

同治见到如此状况,早已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因此才没有对皇后用刑。同治病情恶化,很快便死了,终年19岁。

同治死后,慈禧把责任全都推到了皇后头上,并下令限制皇后的饮食,两个月后,皇后也被折磨而死。但即使皇后死后,慈禧的怒气还未消,她还把皇后父亲崇绮的侍郎职位给革掉了。

皇后死后的第二年,有一位御史上奏折要求表彰皇后,应赐以美谥,结果皇后的谥法没有争到,这位御史把官也丢了。可见,慈禧对皇后有多恨!

那么慈禧为何如此仇恨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呢?实际同治死前,慈禧同治母子不和就已是一件公开的秘密。据溥仪说,同治亲政时,由于东太后不大过问政事,慈禧很快就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势力,同治想要做什么事下什么令,都要先过问西太后,否则什么也别想干。

慈禧是个权力欲非常强烈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这也成为同治与慈禧不和的根本原因。

据此看来,同治因为慈禧的发怒,病情加重,因此而毙命,这种说法也有可信的一面。

同治之死的官方说法

据官方说法,同治是患天花不治身亡的,此种说法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明确记载,详细的记载了从发病到病重,最终驾崩的情况,同治患天花而死也是太医给出的结论。

天花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民间迷信请痘神娘娘来治病。据一些野史记载,同治患病后,宫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供送痘神”,恭请“痘神娘娘”进入养心殿接受供奉的宗教活动。

同治是否死于官方公布的天花,当年曾在北京行医的英国医生德贞也有着自己看法。1875年3月,他在一份报告中说,同治小时曾感染过天花,而且他曾为同治提供过牛痘接种疫苗。但是对于同治的具体死因,他也没给出合理的死因,不过他否定了同治被两宫太后逼杀的传言。

如今看来,同治到底死于何种病症,各方人士研究来去,也没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许它永远是个谜了。

更多文章

  • 顺治理想继位人并非康熙,传教士一句话提醒了他,那么其他七个儿子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死后,为什么选中了康熙?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顺治帝病危,在危急关头,对于大清而言确立下一任最高统治者是重中之重。为此,顺治深夜特诏原任学士麻勒吉、王熙到养心殿的病榻前,要求二人聆听遗言,并撰拟遗诏颁布天下。与此同时,诸王、贝勒以及朝中亲信大臣也都齐聚养心殿东间,静侯顺治帝确认继承人

  • 雍正继位后,提拔胤禩却是为了收拾胤禵,那么胤禵最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胤禵最后原谅雍正吗,雍正登基胤禵下场,雍正与胤禩的关系

    雍正继位后,在外拥兵的老十四胤禵,为何按兵不动?而且雍正叫他回来,他就乖乖的回来了。实际上不是老十四按兵不动,而是根本没得动了。雍正想当皇帝的野心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了这一天,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到康熙驾崩时,所有的事情都已在他掌控之中了。雍正的权谋之路在漫长的储位争夺战中,当他的兄弟们为此争得头破

  • 雍正三个儿子结局都不好,弘时弘昼抑郁而终,弘瞻之死与乾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弘瞻女儿,雍正三子弘时,弘瞻和弘昼关系

    中国古代讲求多子多福,作为帝王,后宫一大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康熙就是最好的例子。康熙在位时间长,从十四岁开始生子,至六十三岁停止,五十年间生育了三十五子,活到成人的仅有二十人。不过对于帝王之家,儿子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一个种群发展过快,容易对环境构成压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帝王的

  •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找不到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考古甲骨文的前世今生,甲骨文里关于夏朝的记载,甲骨文中提到过夏朝吗

    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底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财富,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都极为“丰沃”。我们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华夏儿女,就是因为我国5000年的历史开头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夏朝。其实很有可能我国的历史还要更长远,但是因为现代发掘的文物极其有限,我们还没有办法找到

  • 元始一徒弟,本想辅佐纣王,因被拒绝投靠西岐,给了殷商致命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始的徒弟名单,殷商与西岐的关系,元始天尊能杀死纣王吗

    鸿钧老祖也令元始天尊策划封神大业,派弟子下山协助西岐集团,讨伐殷商,取代成汤天下。因此,纣王成为天下共击之的对象,尤其是阐教弟子和西岐集团,势必除纣王而后快。可是,元始天尊却有一位徒弟,却偏偏逆潮流而行之,决定辅佐纣王,扭转殷商衰败的命运。这位徒弟便是云中子。元始天尊欲兴周灭商,云中子却决定辅佐纣王

  • 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姬昌和纣王的血缘关系,纣王为什么不杀姬昌,姬昌与纣王关系

    商纣王时期,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这引起了邻居崇侯虎的嫉妒,于是就诬陷周文王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就将姬昌囚禁了起来。七年之后,纣王释放了姬昌,还“赐之弓矢斧钺”,让姬昌有了征伐之权。同样都是囚禁周人首领,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按照史记记载,纣

  • 秦惠文王为何不先攻打韩国,而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吞并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惠文王打过赵国吗,秦惠文王对秦国的影响,秦惠文王初期有实权吗

    [var1]在古代历史早期,很少有军事战争出现,李白在《蜀道难》中就曾经说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先秦时期,巴蜀地区不管是交通还是经济、政治的交流方面,都与中原没有交互,尤其是在秦惠文王之前,巴蜀地区相当封闭,是一个自成一家的政治群体,碍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交通条件,中原地区也没有国家对巴

  • 解密春秋时名不副实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爵位对照表,春秋时期爵位怎么称呼,春秋时代爵位排名

    资料图各位尊敬的读者,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春秋。今个儿我们来谈一谈“爵位”的故事吧!一些读者在了解那个时期历史的时候,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春秋时,各种诸侯之爵位听起来都很上层次,你称王我称霸的。那么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爵位实际有多高呢?一般来说:公认的春秋之五大霸主有二种主流说法:一是齐、宋、晋、秦、

  • 战国时代燕国的国势强盛,为何只维持了燕昭王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燕国44位君王世系表,战国时期有没有燕国,战国时期燕国实力如何

    [var1]历史上的燕国,在战国时代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十分稀薄。这是因为,回顾燕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除了燕昭王时期,燕国的国势达到了此前未有过的鼎盛外,其余相当长的时期里,燕国都是一个存而不强的诸侯国。那么,历史上燕国的强盛,为何只维持了燕昭王一世?[var1]燕国历史上的君主燕昭王,完全可以称为是

  • 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为啥称王,春秋七雄为什么没有越国,战国时期越国被谁灭了

    [var1]作为春秋最后的霸主,越国自然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在勾践死后不久的战国时代,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越国却没有进入“战国七雄”的行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var1]如今大部分人对越王勾践的了解基本都截止于灭吴称霸,而勾践之后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根据史书记载,勾践在灭吴称霸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