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始终是留守许昌和后方军需支援的人选

司马懿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始终是留守许昌和后方军需支援的人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35 更新时间:2024/2/5 18:13:26

原文【14】: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这里的“魏文帝曹丕即位”并不是指曹丕登基称帝的时候,而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继承曹操为魏王的时候,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丕即位之后改元为延康,所以建安二十五年与延康元年是同一年,即公元220年。

司马懿被封为河津亭侯,担任丞相长史。这时候的丞相已经从曹操变成了曹丕,所以司马懿所担任的丞相长史,就是曹丕的长史。这个是在意料之中。

这里的“孙权帅兵西过”,指的是孙权在除掉关羽之后占领荆州原属于关羽的地盘,也就是实际上掌控了荆州大部分的土地。

东汉时期,荆州本是七郡之地,分别是南阳郡(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东部)、长沙郡(湖南东北)、桂阳郡(湖南东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七郡。在赤壁之战之后,荆州被一分为二,北部的南阳郡,南郡的一部分和江夏的一部分被曹操所拥有,而其它地区则被孙刘联盟所占据(实际上除了江夏的一部分被孙权拥有之外都控制在刘备的手中)。之后,曹操为了便于管理,将自己控制的荆州领土进行了分割,从南阳郡分出南乡郡,从南郡分出襄阳郡。这样一来就由原来的荆州七郡变成了荆州九郡。建安二十年,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孙权趁机所要荆州,并派兵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后刘备东征,引兵五万下公安。最终双方签订合约,以孙权拥有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而刘备保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自此而后魏蜀吴三家各拥有荆州三郡,荆州成了三分天下的缩影。

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机,攻占了荆州西部的三郡土地。这就是《晋书》在这里的“孙权帅兵西过”。从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曹魏所拥有的襄阳郡已经陷入到被孙权三面环围的状态。所以,曹丕这个时候在朝议上征集针对襄阳郡所处状态的解决对策。

朝议中大部分人认为,襄阳与樊城没有积蓄的粮草,不能够抵御孙权。应该将当时镇守在襄阳的曹仁,召回到南阳的宛县驻守。但是司马懿则表示出不同的意见,他说道:“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拥有了荆州,这正是他想要与我们交结的时候,必然不会来攻打我们。襄阳乃是水陆要冲之地,是抵御敌人的要害之地,是不能够放弃的!”。但是曹丕并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话,下令曹仁烧毁了襄阳和樊城(将驻地撤退到宛县),结果孙权果然并没有侵犯魏国的地盘,还做出了“遣使奉献”的和平之举。对此,曹丕后来深表后悔。

原文【15】: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这又是一个司马懿的履历。延康元年实际上算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而且只有七个月的时间,因为在这一年的年底,十月份,汉献帝刘协就在曹魏的挟制之下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了曹丕。

曹丕正式“受汉禅”登基称帝,并改元黄初。所以公元220年也是黄初元年。

曹丕登基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没多久,又先后被转为督军和御史中丞,并加封他为安国乡侯。黄初二年,司马懿的督军官职被罢免,又先后迁任侍中和尚书右仆射。

原文【16】: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黄初五年,魏文帝曹丕决定南巡,视察魏国与吴国的边境。让司马懿留在许昌镇守,改封他为向乡侯。这里的“抚军”,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被称为“抚军大将军”,这是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设置的一个官职。

“抚军”这个词本是指太子跟随皇帝出征的行为。太子跟随皇帝出征,就叫做“抚军”,留在都城驻守叫做“监国”。所以,实际上“抚军大将军”这个称号在这时候加给司马懿,是具有一定荣誉意味的。

除了这一点,曹丕还赐予司马懿三种特权:第一个是“假节”,就是皇帝将符节借给代替自己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的行为,不同的符节有不同的作用,“假节”就是可以杀违反军令的任何人,而不用向皇帝通报。第二个是“领兵五千”,这个就是司马懿可以有自己的亲兵卫队。第三点是“加给事中”和“录尚书事”的官职,其实就是给了司马懿皇帝不在时候总领朝政的权力。这些使得司马懿在曹丕不在许都的时候拥有皇帝一般的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丕对司马懿是非常的信任。

但是司马懿对这些进行了“固辞”,也就是固执的推辞。但是曹丕却说:“我事务繁多,日以继夜都做不完,没有片刻的安宁休息的时候。我加给你的这些特权,并不是什么荣誉,是让你替我分担一部分而已。”

原文【17】: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黄初六年,魏文帝曹丕大兴水军征讨吴国。

这是发生在时年三月曹丕率领水军亲自东征吴国的战事。

曹丕又一次令司马懿镇守许昌,让他既要镇抚百姓,又要供应前线的军需物资。临走的时候,曹丕给司马懿下来一道诏书,说道:“我深深的担忧后方之事,所以就只能委托给你。汉初的时候,曹参虽然在前线立下战功,但是负责后方事务的萧何才是最重要的。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因为曹丕是去打东吴,是东征,所以他才说司马懿留守许昌是让自己没有“西顾之忧”。

原文【18】: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这里的“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说的是,曹丕东征吴国之后返回许都又要去洛阳这件事。

曹丕东征吴国其实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算是显耀兵力的一个过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感觉就是一次军事演习。而且他在广陵的时候,举行了一场尤为盛大的阅兵仪式,《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之后,曹丕就由于天气寒冷水道结冰而决定班师。并在黄初七年正月,就快走到许昌城的时候,听说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的崩塌坏掉了。于是曹丕很不高兴,并以此有不好的预感,就决定不进许昌,直接前往洛阳的行宫中居住。

曹丕决定前往洛阳,就给司马懿又下了一道诏书,他对司马懿说道:“我去东方,抚军(就是司马懿)总览西方的事情,我去西边,抚军就帮我总览东方的事情。”

原文【19】: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黄初七年,魏文帝曹丕来到洛阳居住。在三月,下令筑造了一座九华台。之后就一病不起,而且日渐加重。到五月丙辰日,病危的曹丕,在崇华殿之南堂中召见司马懿、曹真和陈群(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还有一个曹休)。曹丕下令让他们三个人受顾命辅政,也就是辅佐太子。顾命就是临终遗命的意思。

然后,曹丕又给太子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大意就是“如果有离间这三位大臣的人,你千万不要怀疑他们。”就是让曹丕的继承人魏明帝曹叡永远都不要怀疑司马懿、曹真和陈群。

原文【20】: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到八月,孙权发兵围困江夏,同时又派遣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郡。司马懿被派遣都督诸军前去讨伐孙权,并将孙权打败,赶跑了。司马懿又继续追击,打败了诸葛瑾,斩杀了张霸,并斩获敌军首级千余人。司马懿因此被迁为骠骑将军。

好了,今天就读到这里,下一期再见!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5月4日。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受曹叡托孤之重,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初期,如萧何故事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被曹睿重用,曹爽和曹叡关系,司马懿篡位与曹爽有关吗

    原文【62】:初,文懿篡其叔父恭位而囚之。及将反,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文懿皆杀之。帝乃释恭之囚,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令曰:“古之伐国,诛其鲸鲵而已,诸为文懿所诖误者,皆原之。中国人欲还旧乡,恣听之。”当初的时候,公孙渊篡夺他的叔父公孙恭辽东太守的位置,并且将其囚禁起来。等到公孙渊准备谋反自立的时

  • 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因他3个世界第一的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的项羽有多厉害,项羽在历史上能排第几,历史上真实的项羽实力

    在西汉王朝出现之前,如果那个时候有媒体存在,那么大家可能会一致性地将目光放在两个人的身上——刘邦和项羽。他们二人在成定局之前,项羽在军事实力上面,其实比刘邦更有优势。从汉朝史官所编纂的文史类典故当中,不难看出,在当时,毕竟史官要偏向本朝统治者,所以汉朝的有关历史记录当中,项羽的形象是被丑化了的。根据

  • 司马懿第二次被派与太子曹丕交往,或已经隐藏着培养继承人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评价曹丕两个字,司马懿是怎么熬死曹丕的,司马懿为啥要辅佐曹丕

    原文【9】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这里的“魏国既建”,也就是曹操建立魏国的时间。其具体时间是有分歧,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在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也就是说在建安十八年曹操就被封为魏公,是魏公国的主宰

  • 曹操两次征辟司马懿辅佐自己,却在其出山后给了个闲职整日游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收服司马懿,司马懿晚年对曹操的评价,司马懿和曹操的历史

    原文【4】: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这段是说,司马懿少年时就已经有超出常人的气节,既聪明又足智多谋。“伏膺”的意思就是倾心、仰慕

  • 汉灵帝设立西园八校尉并提拔小黄门蹇硕及袁绍曹操等人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蹇硕个人资料简介,太监蹇硕,蹇硕和十常侍的关系

    这里所说袁绍的这五个“奔走之友”中,张邈是“八厨”之一,何颙(yóng)是名列《后汉书党锢列传》的重要人物,他们两个实际上都是党人出身。许攸虽然并没有过这方面明确的记载,但是按照《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说法,他在中平元年前后参与了“谋废灵帝,立合肥侯”的谋反事件,以此推断他在前期恐怕也会是党人中的一份子

  • 刘备曾3次被人行刺,其中1次是由曹操指使的,另外2次是谁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先后七次都投靠了谁,刘备被曹操击败几次,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后投奔了谁

    不过,历史上那些最有名的刺客们,却往往能在“履职”的过程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一面。当刺杀行动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义,这种刺客也就成为了英雄,比如战国时期的聂政、荆轲。所以,我们可以把刺客简单分类为两类:无情刺客和有情刺客。下面,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那些著名刺客。有趣的是,在他们中间

  • 《三国演义》七星灯真的可以延长诸葛亮的寿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点七星灯,诸葛亮死前为何点七星灯,诸葛亮七星灯有正史依据吗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观众,一定都会对“星落五丈原”这一桥段记忆犹新。诸葛亮六出祁山,在五丈原设七星灯,以求增加自己的寿命。怎料魏延闯营,最终导致诸葛亮命丧五丈原。那么,七星灯究竟能不能增加诸葛亮的寿命? #三国演义#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多智近妖”是鲁迅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想必鲁迅先生之所以会给诸葛

  •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功劳最大的,五大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最厉害的谋士,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臣,曹操手下的谋臣有哪些

    在历史中,曹操共有五大谋臣。他们分别是:荀彧、贾诩、程昱、荀攸和郭嘉。这五大谋臣各个才智非凡,为曹操统一北方和建立并巩固曹魏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们的功绩具体是什么呢?又是谁的功绩最大呢?一.荀彧荀彧,字文若,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

  • 1700年过去,才发现司马懿立下的遗嘱,将老奸巨猾体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一生分析,司马懿临终遗言图片,司马懿一生真实生活

    司马懿的满腹才华,丝毫不输给当时任何一个军事大家,也正是因为他优异的才能,导致曹魏的领导者总是对司马懿心生猜忌,总是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为领导者的此等举动,让其余的大臣对司马懿总是处处排挤,不过司马懿都选择了不断地忍让,选择隐忍的司马懿相继熬过了曹操、曹丕以及曹叡。曹魏的帝位轮到了年仅8岁

  • 曹操手下,功劳最大的八大名将,是否和你想的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真正忌惮的4位名将,曹操最厉害的十大名将,曹操最著名的5位战将

    一、张辽号称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其大战逍遥津可是经典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成功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张辽一战威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