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两次征辟司马懿辅佐自己,却在其出山后给了个闲职整日游荡

曹操两次征辟司马懿辅佐自己,却在其出山后给了个闲职整日游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60 更新时间:2024/2/5 18:07:16

原文【4】: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这段是说,司马懿少年时就已经有超出常人的气节,既聪明又足智多谋。“伏膺”的意思就是倾心、仰慕。是说司马懿年少时就非常的热爱儒学。在汉末大乱的时候,他常常感慨天下的形势,忧心于天下。

与司马懿同是河内人的南阳太守杨俊,素有善于知人识人的名气。他第一次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还“未弱冠”,就是不到二十岁。杨俊认为司马懿乃是“非常之器”。据《三国志杨俊传》记载“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就是说他们相见的时候,司马懿也就十六七岁的年纪,杨俊当时就赞叹说道:“这可不是个普通的常人。”

时任尚书的清河人崔琰,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相友善,经常对司马朗说道:“你的弟弟聪明而又有诚信,刚毅果断而又英明出众,不是你能够比得了的。”

崔琰

原文【5】: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汉献帝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司马懿得到河内郡郡衙的举荐担任上计掾。上计掾是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所谓上计事务,就是向上级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文书。

后来曹操被拜为司空的时候,听说了司马懿,于是就决定征辟司马懿出来做官。

曹操被拜为司空是在建安元年。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於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也就是在迁都许县的时候,拜曹操为大将军。后来朝廷拜袁绍为太尉,可是袁绍认为太尉在大将军之下,不肯接受,于是曹操就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而曹操则担任了司空。曹操一共担任了几年的司空史书中没有具体的提到,估计是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罢除三公设立丞相为止。正是在这这一期间曹操征辟了司马懿。

曹操征辟司马懿的命令到达河内之后,司马懿却很不给面子,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征辟。于是就谎称自己得了风痹之病,不能起居下床,而拒绝应征。所谓“风痹”就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肌肉骨关节酸疼,估计就是一种类似于风湿的病症。

不过,曹操并不相信司马懿的这种说辞。他可能也是感觉到司马懿是在故意推脱自己。于是就派刺客秘密的去刺探详情。刺客回来后说,司马懿果然是在卧床不起的状态。于是这次征辟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曹操为丞相的时候,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的时候,再次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文学掾”就是主管学校和教育的官员。不过这一次,曹操给传达征辟命令的使者下达了一个额外的命令“若复盘桓,便收之。”就是说这一次要是司马懿还是还不肯来,那就将他给我抓来。想来,这一次曹操是清楚的知道司马懿没病没灾身体倍儿棒!对于上一次司马懿拒绝曹操征辟一事,也是有所深刻的领悟,才下了这样的命令。

司马懿这才由于惧怕,而应征。

原文【6】: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这是司马懿跟随曹操之后的一段履历。曹操先是让司马懿顶着文学掾的职位与太子曹丕“游处”了一段时间。所谓“游处”直白点说就是整日在一起闲逛。不过,这种闲逛,要是和平庸的人一起,就是实实在在的闲逛,可要是和有才能的人一起,就是一种学习。曹丕就是在与司马懿的这种交往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这其实也是曹操给曹丕找了一个老师。

司马懿与曹丕闲逛了一阵后,就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又转拜为议郎、丞相东曹属,最后为主薄。

曹操之所以让司马懿担任主薄,主要是为了让他随军出征。也就是也就是征讨张鲁的战事。

张鲁

原文【7】: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十万西征汉中张鲁,至十一月,张鲁携家属向曹操投降。十二月,曹操留夏侯渊镇守汉中,率军还师邺城。

按照《晋书》中的这段记载,当时司马懿极力反对还师,他认为应该趁此机会,攻打刚刚得到益州的刘备。他对曹操说道:“刘备以欺骗的手段得到了益州俘虏了刘璋,可是在蜀人还未能真心归附的时候就去攻打江陵,这样的机会可是不能失去的。现在我们在汉中显耀武力,益州已经震动惊慌,如果进兵讨伐,势必土崩瓦解。这样大好的形势,很容易建立功业。就连圣人都不会违背这样的天时,也不能丧失这样的时机。”

这里说的“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指的是刘备与孙权之间争夺荆州的战事。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孙权向其讨要荆州,未果后就派兵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知道后非常生气,就亲自率兵五万攻打公安。后来听说曹操攻占了汉中,于是就与孙权讲和签订合约将荆州分割。

当时,曹操对于司马懿的话却不以为然,也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话。他对司马懿说道:“人就是因为不知足,才会有既得到陇右,还想要蜀地的想法。”陇右就是汉中,蜀地就是益州。这段故事就是成语“得陇望蜀”的来源。曹操这话是在讽刺司马懿不知道满足。

不过,曹操虽然留下了“得陇不望蜀”的美名,却失去了除掉刘备最后的机会。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刘备兵伐汉中,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斩杀了夏侯渊,击退了曹操的援军,在汉中站稳脚跟,成为了威震天下的汉中王!

原文【8】: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从汉中还师之后,司马懿又跟随曹操征讨孙权,并“破之”取得胜利。这场征讨孙权的战争,指的应该是建安二十一年冬十月到二十二年三月的那一场战事。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谿。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实际上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操还军,孙权退走,算是两军罢战的结果。曹操没得到什么便宜,谈不上什么胜利。毕竟是曹操先去打孙权的。但是孙权这个人,能屈能伸,这一点非常厉害,也是他成功的关键。曹操撤军之后,孙权给曹操上了一篇乞降的表文,表文核心是两层意思,就是“上表称臣”和“陈说天命”。

所谓“陈说天命”,说白了就是认为天命应在曹操的身上,就是劝曹操代汉称帝。虽然后世一般解读这件事的时候大多认为孙权是动机不良,是孙权自己想要称帝,却想要让曹操来起这个带头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的这种想法还是非常真挚的。

曹操看了孙权的表文,当众说道:“孙权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子上用炭烤呀!”显然曹操是看穿了孙权的想法,这段话是具有这层意思的。不过,在这里非常奇怪的是司马懿的话。

司马懿说道:“汉朝的国运已经垂危到了最后时刻,但是殿下您(指曹操)十分天下已经拥有了九分,却依然服侍着汉朝。孙权向您称臣,乃是应了上天的旨意。上古时期的虞、夏、殷、周四朝之所以不谦让推辞的取代前朝,就是因为他们畏惧天意,知道这种命运。”

司马懿这段话很明显是在迎合孙权,是在暗示支持曹操进一步称帝。所以,有可能曹操将孙权的这封表文拿出来给大家看,是另有目的。就是说,曹操是在试探大家对他近一步称帝的支持程度。而司马懿则选择了积极的支持,这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好了,今天的晋书就先读到这里。下一篇见!

更多文章

  • 汉灵帝设立西园八校尉并提拔小黄门蹇硕及袁绍曹操等人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蹇硕个人资料简介,太监蹇硕,蹇硕和十常侍的关系

    这里所说袁绍的这五个“奔走之友”中,张邈是“八厨”之一,何颙(yóng)是名列《后汉书党锢列传》的重要人物,他们两个实际上都是党人出身。许攸虽然并没有过这方面明确的记载,但是按照《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说法,他在中平元年前后参与了“谋废灵帝,立合肥侯”的谋反事件,以此推断他在前期恐怕也会是党人中的一份子

  • 刘备曾3次被人行刺,其中1次是由曹操指使的,另外2次是谁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先后七次都投靠了谁,刘备被曹操击败几次,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后投奔了谁

    不过,历史上那些最有名的刺客们,却往往能在“履职”的过程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一面。当刺杀行动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义,这种刺客也就成为了英雄,比如战国时期的聂政、荆轲。所以,我们可以把刺客简单分类为两类:无情刺客和有情刺客。下面,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那些著名刺客。有趣的是,在他们中间

  • 《三国演义》七星灯真的可以延长诸葛亮的寿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点七星灯,诸葛亮死前为何点七星灯,诸葛亮七星灯有正史依据吗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观众,一定都会对“星落五丈原”这一桥段记忆犹新。诸葛亮六出祁山,在五丈原设七星灯,以求增加自己的寿命。怎料魏延闯营,最终导致诸葛亮命丧五丈原。那么,七星灯究竟能不能增加诸葛亮的寿命? #三国演义#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多智近妖”是鲁迅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想必鲁迅先生之所以会给诸葛

  •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功劳最大的,五大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最厉害的谋士,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臣,曹操手下的谋臣有哪些

    在历史中,曹操共有五大谋臣。他们分别是:荀彧、贾诩、程昱、荀攸和郭嘉。这五大谋臣各个才智非凡,为曹操统一北方和建立并巩固曹魏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们的功绩具体是什么呢?又是谁的功绩最大呢?一.荀彧荀彧,字文若,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

  • 1700年过去,才发现司马懿立下的遗嘱,将老奸巨猾体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一生分析,司马懿临终遗言图片,司马懿一生真实生活

    司马懿的满腹才华,丝毫不输给当时任何一个军事大家,也正是因为他优异的才能,导致曹魏的领导者总是对司马懿心生猜忌,总是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为领导者的此等举动,让其余的大臣对司马懿总是处处排挤,不过司马懿都选择了不断地忍让,选择隐忍的司马懿相继熬过了曹操、曹丕以及曹叡。曹魏的帝位轮到了年仅8岁

  • 曹操手下,功劳最大的八大名将,是否和你想的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真正忌惮的4位名将,曹操最厉害的十大名将,曹操最著名的5位战将

    一、张辽号称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其大战逍遥津可是经典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成功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张辽一战威震江

  • 扛得住强弩,南朝皇帝把他当礼物,诸葛亮筩袖铠到底是何方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训练的蜀军武器,筩袖铠,诸葛亮武器详解

    编者按: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个大发明家,按照历史记载,诸葛亮发明的东西可是不少,有连弩,木牛流马(据说就是独轮车)等等,本文说的这种东西,也跟诸葛亮有关,那就是筩袖铠,又称“筒袖铠”或“诸葛亮筩袖铠”。《南史·殷孝祖传》中记,宋武帝曾经赏赐给殷孝祖诸葛亮筩袖铠,原文为“御仗先有诸葛

  • 曹操死后,魏国到底有多乱?是他救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的魏国存活多久,曹操如何毁了魏国,曹操魏国被谁所灭

    此时,关羽仍围困曹仁于樊城。刚刚到达洛阳,气都没来得及喘的曹操,马上又从洛阳出发,南征关羽。大军还没到,徐晃已经击败了关羽,曹仁得解。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阳。不久,又收到了孙权送来的关羽的首级,曹操妥善安葬了关羽。正月二十三日,66岁的曹操病逝于洛阳。据传曹操在建造建始殿时,让工匠苏越挖一株老树

  • 神机妙算的人物,民间更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却算不出如此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事件,史上神机妙算的五个人,神机妙算和各显神通的人物有哪些

    刘伯温的名字叫刘基,一个神秘到骨子里的男人,一个让朱元璋直呼“朕之张良”的神人,阴阳八卦、数经易理就没有他不会的,最起码民间版本是这样。明朝历史背景的影视剧数量不像清宫剧那么多,大多数影视剧都是以描述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主,而在塑造朱元璋影视形象的电视剧里,刘伯温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那么刘伯温到底有什么

  • 赵云逃出长坂坡,一是曹操爱才,二是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血战长坂坡故事,赵云长坂坡之战其实是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是七进七出

    当然,这个长坂坡之战,是文学上的长坂坡之战。事实上,在历史上,长坂坡之战虽然也有发生,但并不存在赵云七进七出的事情,至于杀死杀伤多少曹军将领也是无从稽考的事情,不过,救回刘备的夫人以及孩子刘禅倒是真的——这才是历史上的长坂坡。不论是文学形象上还是真实历史上,曹操都是以求贤若渴的形象而存在的——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