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这一招十分巧妙,不但使李世民痛失自己的主力(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叔宝与之同行),还能慑服其他将士,更可借此机会一举除掉秦王世民,并逼高祖李渊退位。
此举,却也逼得李世民立下了以武力解决且抢先动手的决心。
李世民剧照
让李世民下决定动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与侯君集日夜进劝,整个计划至此定夺;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他掌控了玄武门。
事实上,当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欲拉拢或收买李世民手下之前,李世民也秘密安排并掌握了玄武门的禁卫军——他早前对玄武门守将常何赠刀赐金,目的就是要收买守门卫士。
可见,李世民早在武德七年,即已开始为自己作了部署。
李世民剧照
由于玄武门是宫城的北门,也是禁城卫戍指挥中心的所在地,控制玄武门必可以控制整个宫城,亦即掌握住整个中枢。
因此,李世民成功的关键便在于此,这也是他行事的过人之处。
“玄武门之变”前的状况,其实对李世民相当不利。
当时,李建成与李元吉加紧脚步,不断拉拢李世民身边的重要将领,同时也不断谮逐秦王府的重要干部。
甚至在占卜方面,李世民都处于劣势。
李建成剧照
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和三日,太白星连续两次经天。当时的太史禀告李渊曰:
这一句话,对秦王世民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当下更坚定了世民通过“流血”夺取权力的决心。
李世民当即就向高祖李渊密奏:“我的所作所为,丝毫不负兄弟们,可是他们却想杀我;若我枉死,就再也不到您了。对了,还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就是建成和元吉还淫乱您的后宫,您看是不是该……”
李渊听完,不禁错愕,决定第二天向李建成问个清楚,同时想借此处理他们兄弟之间的纷争。
李渊剧照
四日,李世民亲自跨马披甲,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共十人,先埋伏于玄武门。
其实,后宫嫔妃张婕妤早已在前夜里探知到李世民向李渊告状,她当时已经把情况转告给了李建成。
建成找元吉共商,元吉认为:“咱们称病,别上朝了,看看形势再说!”建成则认为:“兵备已严,咱们俩一起上朝,打探下消息吧!”
从“兵备已严”,可见李建成早已对京城内的军事力量作了部署——他的旧属常何,负责玄武门的管制,理应稳当。因此,他与元吉一道入朝。
李世民剧照
他们一行人到了宫内临湖殿附近,惊觉有异,但为时已晚。《资治通鉴》记载:
此段记载,已道出整个事变的确是惊心动魄,因为东宫与齐府的军队二千骑欲攻秦府,就兵力而言,李世民当时是屈居下风的。所幸尉迟敬德急中生智,向东宫及齐府兵士出示建成与元吉的人头,“宫府兵遂溃”。
当整个事变大致告一段落,世民遣尉迟敬德向李渊报告情况,同时“宿卫”高祖李渊。《旧唐书》记载:
李渊见其一身甲胄,便知出了大事。尉迟敬德的“宿卫”,实质上亦是一种要胁,如此才使李世民取得更进一步的胜利,全盘掌握了整个兵权。
“玄武门之变”至此,告一段落。
李世民剧照
当日,李渊便下诏将国家事务交给李世民决断;三天后,他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
是年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次日,李世民正式即位于东宫显德殿,是为唐太宗,同时展开其二十三年的执政生涯。
这场“宫廷喋血”,是李世民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捩点,也使唐代近三百年国祚产生转折。
“玄武门之变”的最后胜利者,是原居劣势的李世民;而此事变,有正、负两面的历史意义。
就负面影响来说,太宗夺嫡的成功,无形中使唐代帝位继承出了轨道。
李世民剧照
觊觎帝位的藩王,想做“太宗”,群臣想做“房杜”,遂使已立的太子,毫无安全感,被废时有所闻。
为保持其地位而生乱变的,亦复有之。其后皇后、公主参加逐鹿,倾轧相循,纷争时起,形成潮流而无法阻止。
推究其渊源,直接、间接受太宗夺嫡成功的鼓励与影响。
就其正面的意义来看,由于日后唐太宗的贤能,又能充分运用英才共理朝政,不但使天下统一,对于边疆的安抚亦有卓越的贡献。
更由于国力富足,使得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奠定“贞观之治”的基础,唐太宗亦被视为中国最著名的贤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