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秦王府名臣猛将很多,那太子李建成手下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李世民秦王府名臣猛将很多,那太子李建成手下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16 13:11:34

玄武门猝发事变,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身死,当消息传到了在玄武门外等侯的太子卫队中,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叹曰:“我等在太子生前蒙受大恩,而今岂能在太子死后便忘恩负义?”

于是,隶属于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将谢叔方等诸将,召集起了东宫和齐王府辖下的兵马两千人,毫不犹豫的就对玄武门发起了猛攻。

这场仗,并非冯立等人做个样子,而是一场真正的激战。

那么,打的究竟有多激烈?

东宫齐王府的兵卒们,在冯立,薛万彻指挥下,全力扑城,攻杀甚急。

秦王带入玄武门的少量兵将与玄武门守卒的兵力少,拼死扺御,守着宫门不失。

守卫玄武门的左屯营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二将,皆阵亡于激战之中。

而薛万彻更提出,应趁秦王府骁将尽出、府内守备空虚时,分兵往袭之。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杀着,若此举成行,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万幸的是,薛万彻尚未展开攻袭行动。

[var1]

就在形势危急,千均一发之际。已逼得李渊就范、请得圣旨的尉迟敬德及时来到了,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出示给东宫兵马观看,并宣读了“将太子、齐王定性为叛逆”的朝廷诏书。

这一下,就标志着大势已去,瞬间就瓦解了东宫与齐王府兵马的斗志。

再打下去,那就成了要诛九族的叛逆了,于是东宫将士纷纷投降请罪,冯立、薛万彻等人落荒而逃。

如冯立、薛万彻等人,之所以归太子建成麾下,也是奉朝廷调派任命的。

而这些人明知太子已死,本可弃械保命。但其等仍不惜要冒杀头灭族之险去攻杀秦王,以报太子之恩。

这样的人,岂不就是太子麾下的厉害人物?

[var1]

所以,客观的讲,李建成并不缺谋臣、也不缺猛将,

李建成手下的谋臣,如任职为“太子中允”的王圭、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徵等,都是眼光独到之人。他们老早就看出了太子与秦王之间必不能两全的局面。

魏征等人劝说太子道:

“今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而殿下不过是因为年长才被立为太子,没有大功可以镇服天下。”

魏征等劝太子向朝廷请命征讨刘黑闼,平定河北,以树军功,在军中积累威望的建议,就是一步妙棋。

而且按照唐制度,东宫不但可直接统辖府兵,常备兵力也是数倍于秦王府的。

在玄武门事变前:

当李建成又采纳谋臣们建议,借抵御突厥进犯为名,获朝廷授权调秦王府尉迟敬德、程知节等骁将锐卒归于齐王元吉麾下出征时。太子也曾反复预演推算设想过,当这一招彻底剪除秦王羽翼的毒计成行后,秦王将会采取的种种可能手段。

但是,李建成等却万万没想到,秦王竟然会采取直接动手、先发制人的方式,伏兵玄武门,一击而要了自己的命。

正应了一句话,千谋万算,不如直接一拳!

[var1]

李建成麾下的东宫第一猛将薛万彻的生平。

东宫大将,首推薛万彻。

此人之勇猛,实不逊色于秦叔宝、程知节等秦王府的诸将。只是,因为李建成很少出征,故而他并没有在大唐立国之战中崭露头角。

薛万彻共有兄弟四人,出身于北朝将门,是妥妥的军功贵族子弟,其父为隋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

薛氏兄弟,皆为武艺超群的大将。而有意思的是,薛万彻为东宫大将,其兄薛万均,却又隶属于秦王府的将军。

鸡蛋不能放同一篮子里,以免统统碎了。所以,兄弟二人分事二主,这也是自东汉到三国、南北朝以来,世家为保门阀不倒的习惯性做法。

玄武门事变后,秦王赦免了薛万彻等原东宫旧将。然后,随着贞观之治,薛氏兄弟在大唐开彊拓土的战争中,军功赫赫、青史留名。

[var1]

薛万彻的军功。

(1)破梁师都之战。

贞观二年,薛万彻为副将,随从柴绍讨伐与突厥勾结犯唐的梁师都。

突厥援军漫山遍野而至,攻击唐军。唐军初战不利,稍退。

薛万彻为报太宗赦免其罪之恩,率轻骑迂回到突厥大军侧翼,横击敌军;激战中,万彻身先陷阵,格杀突厥骁将一人,使敌军产生了混乱而溃败。

是役大破突厥,梁师都率军退守朔方,唐军趁胜围朔方城。

朔方城险要且坚固,敌军多悍卒,又守备严谨。

唐军诸将皆以为,城险,一时难以攻克。

唯独薛万均坚持认为,可以趁势一击破城,说道:

“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于是,唐军猛攻。不久后,梁师都之堂弟梁洛仁,在城内袭杀梁师都,举城降。

而刚刚在野战中溃败的突厥大军,畏惧唐军兵锋,坐视朔方城破,再不敢发兵来援。

此战,薛万彻勇冠三军,因功获灵州大都督之职。

(2)灭东突厥之战。

[var1]

贞观三年,突厥进扰河西。唐太宗以李靖为帅,统率六路大总管讨伐突厥。

薛万彻为六大总管之一:畅武道行军总管。

是役大破突厥,唐军追击至塞北而还,灭东突厥。薛万彻每战当先,攻无不克,因功获授统军,战后论赏,又得郡公之爵。

(3)灭吐谷浑之战。

贞观九年李靖率军讨伐吐谷浑,薛万彻为先锋。

唐军进入吐谷浑境内,薛万彻率百余骁骑脱离大军先行,与吐谷浑数千骑兵猝遇。

因敌众我寡,唐军骑士多有失色者。

薛万彻意气奋发,纵马单骑杀入敌军中,横槊乱击,当者披靡。稍后,万彻又从敌军围困中杀出,对左右诸将说:“贼军不堪一击!”

言毕,又策马向敌军冲击而去,士卒为万彻之勇而振奋,于是人人奋勇,紧随其后,大破吐谷浑骑兵。此役,唐军人马尽染敌血,斩首千级。

唐军进军至赤水源(青海兴海东南)。

吐谷浑调动重兵设伏,欲诱唐军深入,意图先吃掉唐军一部,以挽回已方屡败颓势。

薛万彻与其兄薛万均二人率轻骑先行,正好撞入吐谷浑重兵包围圈中,敌军重重围困,唐军陷入苦战之中。

这样的仗,统军大将的决心就至关重要了。如果大将不惧,士卒则人人死战。反之,马上就会全军崩溃。

薛万彻兄弟二人的战马在激战中都被射死,而薛万彻身被数创,鲜血浸透铠甲,仍执槊大呼酣战。唐军战死六七成,但在薛万彻的勇猛激励下,仍坚持死战不溃。危急时,唐将契苾何力率数百骑疾驰而至,猛冲敌阵,救出了薛万均和薛万彻。

此役,薛氏兄弟所部虽陷入重围,却用死战拖住了吐谷浑,为唐军主力赶到围歼敌军创造了时机。

吐谷浑大溃,唐军共俘斩名王数十人,获其杂畜二十万计。

吐谷浑降唐,战后,薛万均以功获任左屯卫大将军,封潞国公。

(4)

从平吐谷浑后,薛万彻又参与了灭薛延陀、征高句丽等等大唐贞观期间的历次开彊灭国大战一。

薛万彻的特点,就是勇猛,每次出战,总是一马当先。虽已身为大将,仍然披甲执兵,冲锋在前,死战不退,从不甘落于人后。

[var1]

薛万彻凭借作战勇猛,武艺过人。他的前半生在大唐开彊战争中屡立战功,是辉煌的。又由于勇猛而性格粗疏鲁莽,又酿成了他以悲剧收场的结局。

贞观中期,唐太宗李世民曾评品诸将,说道:

“当今名将,唯李勣、李道宗、薛万彻而已。勣、道宗稳重,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万彻自持勇,非大胜即大败矣。”

太宗对这番薛万彻这番评语,后来被收录进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中。

而由这番话,也说出了薛万彻的个性缺陷,持勇而骄,失之于鲁莽。

薛万彻在军中时,常常恃才傲物,自以为勇武而盛气凌人。于是,每次出征班师后,必有人上书,状告薛万彻骄纵不法之事。唐太宗爱其才,往往不予追究。

但是,状让人告得多了,终究会坏了事。

终于有一日,薛万彻因嘴上不把门,言语无状,对朝廷口出怨言而被问罪,免职,流放象州,直至遇大赦,才归还到长安。

唐高宗永徽二年,薛万彻被重新用,获授宁州刺史之职。

然而经历了坎坷之后的薛万彻,并没有汲取教训,仍然一如既往的言语狂妄,肆无忌惮。终于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永徽三年,怨气满腹的薛万彻入朝,与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关系密切,成了好友。

房遗爱志大才疏,总对现实很不满。二人经是对酒消愁,边喝酒、边骂人,骂着骂着,就骂起了朝廷。

薛万彻说:“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

房遗爱说:“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

两个胆大包天之辈,酒喝多了,竟要推翻唐高宗李治了。

这二人,实际只是发酒疯而已,当然不是真要谋反。然而可叹的是,胸怀如大海般广阔的太宗皇帝已逝,此时一言决朝政的是长孙无忌,凡所有对自己外甥构有潜在威胁的,长孙无忌都是要彻底清除的。

由高阳公主兴风作浪而牵出了房遗爱、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意图谋反大案。

长孙无忌扩大案情,要趁势一举清除掉所有不服者。于是,薛万彻被捕,一时酒后的怨言,便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var1]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薛万彻因涉房遗爱谋反事,被处斩。

临刑前,一生打了无数次恶仗的薛万彻仰天叹道:

“万彻大好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言毕,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快些动手罢!”

百战大将的气质,就算临死时,也是威风凛凛。行刑的刽子手胆战心惊,竟然握不稳刀把,使不上力气了。

第一刀砍下,竟没有砍准。

薛万彻大怒,厉声呵斥曰:“为何不用力砍!”

就这样,刽子手连砍了三刀,才终于斩下了万彻的首级。

一代悍将,落在无容人之量的长孙无忌手中,成了斗争牺牲品,终落了个悲剧的下场。

更多文章

  •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怎样了?老师一定不会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负荆请罪后廉颇和蔺相如怎么了,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有哪些过程,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会做什么

    [var1]“负荆请罪”的事情相当于是“完璧归赵”跟“渑池之会”的后续,因为蔺相如既使得和氏璧没有被秦国夺取,又使得赵惠文王没有被秦昭王所侮辱,大大震慑了秦国群臣以及秦昭王,使得赵惠文王因此特别宠信蔺相如,封为了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var1]廉颇对此非常不忿,认为自己攻城略地,成就比蔺相如大得多

  • 长平之战时,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赵国为什么不派人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之战白起怎么不灭赵国,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长平之战白起用多少人包围赵军

    更何况,赵国当时没有这个意识,因为长平之战的大型“屠杀”战果,是当时众人都想不到的。[var1]战国时代后期,七国的力量大致已经定型,大家都有一种默契,那就是谁能够忽然一局定乾坤,威压六国,把周王室名正言顺地取代掉,成为新的“天子”,就和当年覆灭商朝一样。而这七国里,最强的就是秦、赵两国。秦、赵两国

  • 一统天下的秦国,是怎么灭亡的?其实,它是被秦始皇的野心拖垮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什么时候有一统天下的实力,秦国为什么最后能一统天下,秦始皇靠六世力量让秦国一统天下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故事之间会不会有所关联呢?要是有,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有人认为:这两者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就是长城。[var1]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做出了许多贡献,比如说,修筑长城和修建驰道。虽然,秦始皇修筑长城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原地区的百姓免受匈奴入侵之苦,但却在无形中让长城成为了

  • 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与《山海经》记载吻合,是巧合还是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青铜神树是根据山海经做出来的吗,三星堆出土上古神树,三星堆青铜树是哪一年出土的

    由于《山海经》记载的故事过于荒诞、离奇,千百年来人们只把它当作一本神话书来读。很多学者对山海经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即使才华横溢的史学家司马迁看了山海经后,也说道:“此书,荒远滑稽,不可作历史参考之物”。[var1]然而,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山海经》里记载的故事或者事件

  • 四川发现千年“神树”,与山海经记载一致,学者:终于找到证据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山海经三大神树,山海经记载通天神树高度,400年古老神树图片

    唐代诗人李白在《短歌行》中写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诗人豪迈地想要把太阳都挂回扶桑树上,让时间也不再流淌。那诗中的扶桑树是什么树呢?为何可以把太阳悬挂于其上?也许我们可以从四川广汉三星堆中发现的青铜神树上,一窥其究竟。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古文化遗址首次被发现,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开始了大

  • 《山海经》凤凰神族传下10大姓氏,若你是其中之一,就非龙的传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山海经十大兽人族,上古山海经最纯正的姓,山海经中的凤凰族

    在所有的姓氏当中,有8个姓氏可以说是姓氏之祖,他们分别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因为上古时期是母系社会,女性地位非常之高,姓氏文化之始也全是女字旁的姓氏。另外,很多人也一直认为姓氏是华夏文明独有的文化符号,其实不然,在华夏文明统一中国之前,其实很多部落也都有着各自的姓氏体系的。如远古的凤凰

  • 秦一统七国,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从战国四名将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统一六国原因,秦统一六国的详细过程,秦灭六国哪六个国家最厉害

    秦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哪个国家最难打?[var1]战国四名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国两个,白起、王翦。赵国两个:李牧、廉颇。当然,其他五国也有很多一流战将,但是跟这四个人比,还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秦国征服其他六国的时间:灭韩1年;灭魏3个月;灭楚4年;灭燕6年

  • 曹丕年富力壮,为什么只活了39岁?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的历史简介,曹丕活到40岁,曹丕在历史上帅吗

    而曹丕很好地吸收了父亲的优点,在诗词歌赋方面,不能说一定青出于蓝,但也绝不亚于曹操之下。曹丕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诗句,比如这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燕歌行)”。通过这句诗,不由地感叹,若曹丕真是一个薄情寡恩之人的话,又怎么会写出这样柔情似水的诗句呢?好友王粲去世时,曹丕念及

  • 点天灯到底有多残忍?除董卓之外,还有一位女子被点过,名字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故事点天灯,董卓被点天灯视频,董卓被点天灯是哪一年

    在封建时代,上位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势力。通常都懂得赏罚分明,而这种赏罚制度则一般都是以罚居多。而惩罚的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所以发展到后来。诸如酷刑司这种专门研究各种酷刑的机构就被设立,发明出了各种残不忍睹的酷刑。 而在古代社会,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就导致了从上至下的人都十分看重自己的名

  • 三国初期,最有实力一统天下的不是曹操、刘备,而是两个草包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一统天下,三国最厉害的是刘备吗,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多强

    哥哥:袁绍袁绍和袁术,本来是同父异母兄弟,出生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四氏。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但他过继给袁成,也算是嫡子了。由于袁绍气质不凡,深受袁逢、袁隗喜爱,年仅20岁就当上了濮阳县长。后来袁绍给父母守孝,丁忧在家至少六年之久。在黄巾军爆发的时候,袁绍得到大将军何进的辟召,重新出山为官。他力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