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因大意失荆州,而导致吕蒙的追杀,同时在当时闹的还算得上比较火,在刘备得知消息以后,执意要为关羽报仇,甚至一切都尚未考虑周全,便让孔明北伐,姜维北伐,瞬间这几个事情我们心中,已经是历史中的一个小高潮,也是一个历史的节点。
想必有些人会表明,刘备当时之所以因为冲动而发动夷陵之战,一个便是为关羽报仇,而另一方面,便是想实现《隆中对》策略。
或许很多人心中都有个疑问,这么做,刘备有错吗?想想其实站在刘备的角度来看,他是绝对没错,甚至从他的做事风格上来看,也能够理解他当时的想法。
再来说说孔明北伐,表面上看似消耗蜀国的财力,国力和人力。
这种情况,目前已经给还未站稳脚的蜀国带来了更重更大的担子,说白了就是穷兵黩武,当然这个看法往往是目光短浅之看法,若站在孔明的角度来考量当时的状况,那么,便会是另外一番的成效。
蜀国本就位于魏吴之间,而实力又偏偏不能够和两者想匹配,而当时以孔明之见,是先稳住东吴,在这期间进行北伐,若休养多年,再去寻找时机,只怕到了那时曹魏的实力则会随着时间飞速发展,不仅困难,甚至在这期间,是否会挑起战争,速度把蜀国收入到他们的囊中。
从上面看来,孔明和刘备他们的想法已经想到了一起,只可惜他们的运气很糟糕,尤其那时刘备有点儿自傲,当年在东吴甚至还有点儿看不起陆逊,却未料到最终去败在了此人之手。
从这我们可以得知,任何时候绝对不能够心高气傲,轻视对方,回想一起当年袁绍为何会败给曹操,不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为何刘备却还未清醒,居然走了当年袁绍的旧路。
不过,说起袁绍,刘备可要比他精明的多,无论是从才干,治国还是管理方面,刘备都具有十分强的能力,从当年刘备兵败夷陵,生着病,还不忘当年和孔明那番话的场景,足以证明,刘备绝非一个简单的人物。
后期,则将手里的国家大事托付给孔明和李严二人,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解决了内部矛盾,还将国事处理得当。
之所以能够有这番成就,我们在这往往疏忽了一个人,陈到,当时论名气还不及赵云他们,但是战力却绝对不亚于赵云。
尤其是在刘备兵败之际,第一时间守卫他的人,绝对不会是赵云,记得当时赵云非常反对刘备东征,那么在刘备被敌军追击时,是谁在保护刘备,自然是傅彤和陈到,若不是陈到将东吴的数千追兵挡住,刘备也没有办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