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破除和亲政策,汉匈关系历史转折点,马邑之围前后经过

汉武帝破除和亲政策,汉匈关系历史转折点,马邑之围前后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74 更新时间:2024/1/16 17:53:06

一、马邑之围原因

1. 汉朝国力充足

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因为秦朝和楚汉之争,百姓都生活困难,社会破败不堪。壮年男子参加军队,老人运送军饷,劳动繁重财政又缺乏。当时国家贫穷到什么程度呢?就连皇帝以下的拉车的一样颜色的马都备不齐。因为当时拉车的四匹马要用同样颜色的,就连这个都无法满足,可想而知当时国家财政真的破败。

朝中的将军和丞相出行没有足够的马,就用牛来拉车,百姓家都是颗粒无收。当时有惟利是图的商人不守法令,以囤货居奇来操纵物价,导致粮价飞涨,米价居然涨到每石一万钱,马一匹价值百金。等到汉文帝时期,朝廷禁止私自铸钱,而且招募百姓,如果有百姓能纳粮给官府或者送粮食到边境给士兵,那么就可以封拜爵位。

汉景帝时期,朝廷修订了卖爵令,百姓可以用钱财买来爵位,政府就能够用此方法敛取民间的财产用以充实国库。如果有罪犯能够向官府缴纳粮食,那么就能免除罪过。汉朝刚刚建立之时,马匹奇缺,汉景帝针对这个情况建造更大的苑囿多养马匹,以防不时之需。

到了汉武帝时期,历经了文景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也渐渐富足。当时,国家没出过什么大事,国家上下的粮食堆得满满的,仓库中的粮食多到如同兵阵相连一样,有的甚至暴露在外面,新的粮食覆盖了旧的粮食,以前的粮食还没有吃就已经腐烂了;京城中的铜钱数以万计,就连穿钱的绳子都生锈了;马匹经过多年的饲养更是成群,普通百姓中家家户户都有马匹,甚至如果有人骑着年纪小的母马就会受到排斥;普通百姓生活富庶,都可以吃得起肉,做官的把官名作为姓氏名号,人人都懂理守法。

看一个国家发展的怎么样就看他的子民生活的怎么样,国家如此井井有序,上到官吏下到百姓,生活上都没有值得发愁的地方,那么汉朝就有了有力的保障。

2. 作战兵器具备

汉朝畏惧匈奴作战力量有一方面是匈奴人有着高超的射箭技术,他们从小骑在马背上射箭。但是汉朝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这方面就落后了很多。

所以汉朝人就创造了一种射箭的机器叫做弩机。弩机射箭不但速度快,而且射箭密集,可以很好的压制匈奴的射箭技巧。

战争必不可少的还有战马。上面已经说过,汉景帝时期景帝鼓励人们养马,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全国的马匹已经数不胜数。根据《史记》的记载,天子养的马,在长安就已经达到数万匹。而且当时晁错有建议,如果百姓可以将粮食运到边疆地区,就可以给百姓爵位。

这个提议和百姓的能力才华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够捐粮,百姓就可以得到爵位。所以当时有很多百姓都愿意给边疆送粮食。

之前汉高祖时期因为战马的不足和国力破败没有条件和匈奴作战,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决策不能轻易发起战争。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之后为汉武帝奠定了良好的作战基础,按照当时汉朝国力,战马、兵器、军粮都已经到位,汉朝已经有了充足的条件与匈奴作战。

3. 汉匈世代宿怨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匈奴就屡屡侵犯汉朝,骚扰汉朝子民。就算制定和亲政策,匈奴也屡次犯规。吕后执政时期,汉朝给匈奴送去很多财务,汉匈关系平定。

但是在吕后死后,匈奴又侵犯汉朝。汉文帝刚刚继位时,继续推行和亲政策,但是匈奴右贤王入侵河南,侵扰边塞小城,屠杀抢掠人民,最后汉文帝与匈奴单于书信解除芥蒂才平息这件事。

老上单于刚刚继位的时候,汉文帝送去公主和亲,因为跟随公主和亲的宦官中行说背叛汉朝,所以从中挑事,教唆老上单于攻打大汉。这一次匈奴的攻打居然快要接近长安,汉文帝险些御驾亲征。在汉文帝去世前一年,老上单于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又攻打汉朝,这次虽然也被制止住,但是汉朝已经多次遭遇匈奴入侵,汉文帝身心疲惫。

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匈奴又与赵国勾结攻打汉朝,七国之乱平息后,匈奴才作罢。纵观历史,从汉朝建立以来,汉高祖时期就已经与匈奴接下了仇怨,虽然历代都是和亲求平安,但是汉朝也是不愿意的,甚至感觉屈辱。汉武帝看到了汉朝历代与匈奴的争斗,不愿继续这样屈辱的交易,而且汉武帝本身就是喜欢征战的皇帝,一直在扩张国家领土,所以与匈奴交战是必然的。

4. 利益驱使

汉武帝一生都在扩张领土,对战匈奴一共长达四十四年,对匈奴作战有一个更直接的利益就是扩张领土。匈奴和汉人一开始进行的是生意交易,匈奴是游牧民族,生产畜产品。汉族是农耕民族,生产农产品。两个民族可以互利共赢,以你有的换我有的。但是匈奴屡次破坏和平,这种生意就无法进行。

匈奴侵略汉朝,汉朝就会反击,这样一来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易就会荡然无存。没有交易就会发起战争,这也是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的一个原因。

二、马邑之战过程

1. 作战战略

公元前133年,雁门郡马邑城的富豪聂翁壹通过王恢告诉汉武帝,匈奴与汉朝刚刚结亲,还很信任汉朝边地的人民,我们可以用金钱来引诱他们。汉武帝同意了这个想法,派聂翁壹去取得匈奴人的信任。聂翁壹去到匈奴那里,利用自己与匈奴的生意关系,获得了匈奴的信任。

时机成熟时,聂翁壹对单于说:“我可以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和县丞等官吏,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得到马邑城,包括马邑城全部的财产。”单于很信任他,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聂翁壹与单于约定,聂翁壹杀掉县令之后,会把县令的头颅悬挂在马邑城上,以此为号,单于要派大军来接应。

等到聂翁壹回去后,与马邑县令商议,斩了一名死囚的头,用死囚的头冒充县令的头,再把这颗头挂在马邑城上。单于派去的使者看到了,回去禀报单于说,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匈奴的军队可以来了。于是单于率领十万大军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

此时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汉朝的战车、骑兵全都埋伏于此,一共有三十多万兵力。汉军决定在单于进入马邑城时就出击,将匈奴一网打尽。当时匈奴在距离马邑城一百多里的时候,准备开始抢劫,但是突然发现在畜牧放养的荒野之中,见不到一个人。

于是单于觉得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向尉史刺探情况。尉史害怕被杀,于是说出了汉军埋伏的消息。单于得知汉军的想法后,对左右说:“差点被汉军骗了”于是退兵。

2. 围剿失败

单于退兵后,汉军追到边塞,没有追到,就又撤兵回来。王恢带领部队三万人,听说单于没有跟汉军交战,十分惊讶。这时王恢考虑要不要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想到保护匈奴物资的士兵应该都是精锐部队,如果汉军和他们打一定会失败。

两相权衡之下,王恢决定撤兵。韩安国率领大军驻在马邑城境内埋伏,但是好几天都没见动静,只好改变原先的作战策略,直接出击,但是一无所获。

汉武帝听说王恢擅自退兵之后十分愤怒,王恢解释道:“当初与匈奴约定一进入马邑城,汉军就与匈奴交战,这样我带领的部队攻取匈奴的物资才能有利可图。但是没有想到单于知道了我们的图谋,没到达马邑城就回去了,我的三万人的部队打不过他们,只会招致耻辱。我知道我回来就会被杀头,但是我也为陛下保全了三万大军。”汉武帝没有听王恢的解释,将他交给廷尉治罪。

王恢避敌不前,按律应当杀头。王恢就贿赂丞相田蚡,让田蚡给自己求情。田蚡觉得此事严重,不敢和汉武帝求情,于是就找到了姐姐王太后,让王太后给王恢说话。王太后对汉武帝说:“王恢提议马邑之计,匈奴正好恨他。现在计谋落空,皇上又杀了王恢,不是正合了匈奴的意思。”汉武帝见太后向自己求情,更生王恢的气,说:“当初提出计谋的是他,现在给了他几十万人去实施这个计策,他又临阵脱逃。即使抓不到单于,还可以攻击匈奴的军用物资,这样还有些收获,也可以安慰将士们的心,可是王恢却没有这么做,不杀他无法向天下人交代。”王恢听到了这话后就在狱中自杀了。

三、马邑之围失败原因

马邑之围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主意,如果成功很可能把匈奴一网打尽,但是最后却失败了。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战前准备不足

单于距离马邑城一百多里的时候发现了事情的蹊跷,事情蹊跷就蹊跷在田野之中竟然没有一匹马、一头牛。匈奴也明白汉族是农耕民族,种地靠的就是牲畜,况且马邑城与匈奴之间来往也密切,匈奴对马邑城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在不刮风不下雨的天气,田野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耕种,这就有些说不过去。有一个说法就是暴风雨之前一定平静,如此不同寻常的情况,匈奴一定会怀疑。

2. 保密工作不足

单于在怀疑的时候抓来了武州尉史询问情况,武州尉史贪生怕死,泄露了消息。因为武州尉史向匈奴全盘托出汉军的计谋,所以单于得以脱身,因此单于十分感激武州尉史,还称武州尉史为“天王”,说武州尉史是上天派来的。上天派来的肯定是夸张了,要说为什么单于会知道汉军的计谋,说到底还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

在聂翁壹与马邑县令商量将一名死囚的头颅代替马邑县令的头颅,去欺骗匈奴使者时,还是两人“密谋”,也就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个大事,不能让别人知道。

但是匈奴到一百里之外的武州,询问武州尉史的时候,武州尉史却知道这个计谋,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如此隐秘重要的事情,能够传到一百里之外的武州,保密工作做得未免太疏忽。

如果匈奴没有抓到武州尉史,抓到的是别人,是否还会有别人也会暴露这个消息?武州本来就离马邑城远,如果消息在那里泄露匈奴有很多的反应时间,汉军就算要追击也难以追上。所以由于保密工作的失误,导致了消息泄露。

3. 王恢临阵脱逃

正如汉武帝所说,消息泄露,汉军无法追捕匈奴,但是好歹能将匈奴的物资抢来,这样也不算是竹篮打水。但是王恢担心打不过,直接就撤兵了。汉武帝认为王恢是计划倡导者,总不能空手而归,准备了这么久,什么都没得到,不是让战士们挫败吗。但是王恢有他自己的理由。

马邑之谋由王恢提出,所以他应该是执行者,王恢的工作就是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如果匈奴退兵,那么王恢就是第一个知道的。王恢没有追击的一个理由就是匈奴的兵力比汉军的多。王恢有三万兵力,但是匈奴有十万兵力,所以王恢认为汉军是无法战胜匈奴的。

王恢是马邑之谋的提出者,虽然计谋失败,但是他也为汉朝保全了三万兵力,所以也不能完全是他的错误。但是王恢的撤军确实让汉军一无所获,所以王恢算是功过相抵。

总结

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恩怨就此展开。其实马邑之谋的策略算是非常完美的了,利用匈奴信任的人诱敌深入,在埋伏歼灭,可惜一些细节没有安排的非常完美,导致这场战争“雷声大,雨点小”,此后匈奴不愿意在信任汉朝了,汉朝也不愿意与匈奴和亲了。不过这次失败也有它的意义,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就此开始,汉朝也从此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尊严。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超归降刘备后,他对赵云的态度耐人寻味,服还是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超归降时刘备让赵云做了一件事,马超归降刘备做了些什么事,马超带多少人归降刘备

    导语:蜀国五虎上将大家都知道,关羽张飞两人作为刘备的义弟,很年轻就和刘备一起打天下,几十年来经历无数战争,为蜀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忠老当益壮,不仅勇武不输关羽,刘备攻略益州时还出了很大的力气,汉中之战时更是一战便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致使刘备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赵云忠肝义胆,在几十万大军中救回阿斗

  • 秦始皇留下的烂尾工程,废弃2000年,却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唯一的烂尾工程,秦始皇兴建了哪些工程,秦始皇是被偷梁换柱的吗

    提起秦始皇,人们想到的便是“千古第一帝”之类的头衔。秦始皇之所以被世人推崇,其实除了完成统一之外,还修建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四大奇迹建筑。这些建筑随便哪一个都是人类智慧结晶,就连那荒废两千多年的烂尾工程,也依然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它就是——阿房宫。 阿房宫第一次修建 公元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已经

  • 马谡失街亭真的罪大致死吗,诸葛亮为何非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为何要让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守街亭,诸葛亮非要杀马谡吗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街亭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街亭关系到整个局势的安危,出于对马谡的信任,因此诸葛亮把守护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然而马谡却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导致街亭失守。这一失守让诸葛亮早已计划好的北伐战略付之东流,也就此断送了刘备大军伐魏的大好机会。因此马谡这一过失,不仅仅

  • 刘备先后数次易主,他没有忠义可言?其实刘备已将忠义做到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忠义勇志的故事,刘备易主历程,历史上刘备忠义吗

    不难看出,刘备在他的前半生中不停的辗转反侧,数次易主,他先后在公孙瓒、田楷、曹操、袁绍和刘表麾下为将,但都时间不长,而且在他背弃曹操的时候,他直接选择投靠了曹操的劲敌袁绍,并且直接掉头攻打曹操,既然刘备先后数次易主,那他究竟有没有忠义可言呢?事实上,刘备此生并没有多次易主,如果说起来,他也就对公孙瓒

  • 刘备的武艺,真的在张飞关羽之上?看看正史中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的武艺是不是比关羽厉害,正史中刘备有多厉害,历史上刘备到底有多勇猛

    导语:看过央视老版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记得这个画面,刘关张初次认识是在涿州城内,当时张飞把猪肉吊在井内并用大石头压着,谁能挪开石头就可以把猪肉拿走。当时许多人尝试都失败,当关羽挪开之后张飞过来找茬,两人在街上大打出手,于是刘备前来劝架。当两人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刘备一个人就拉开了他们,于是张飞请两人去府

  •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为何没成功?并非他指挥失策,而是他要尊重天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火烧司马懿说了一句什么话,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失败的地理原因,历史诸葛亮有没有火烧司马懿

    但在私底下,却又互相敬佩对方的勇气和谋略,和两人之间一直难分胜负。就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家族眼看就要战败,谁知却侥幸逃生,而诸葛亮却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到最后,谁胜谁负依旧没有结果,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可以说诸葛亮赢得了战争,也可以说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在《三国》中,上方谷之战是很有名

  • 庞统指出诸葛亮错误,刘备不听,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三国时期水镜先生曾经把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并列当世奇才,还说他们两个人只要得到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后来实事证明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很快就拿下荆州,得到庞统之后很快就拿下了益州,但令人可惜的是庞统却命陨益州是非常可惜。而且庞统生前也指出过诸葛亮的致命错误并告知刘备,刘备不听,去世前才追悔莫及。庞统发

  • 三国中的“河北第一战将”,本应大放异彩,却被关羽一刀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三国第一武将,三国史上最勇猛的战将,三国正史上最厉害的将领

    导语:三国这段动乱时间接近100年的历史里出现了很多名将,比如西凉锦马超,将门出身的他很早就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曾经在和匈奴的对决中斩首匈奴头号战将,然后逼得匈奴单于退兵;羌族人叛乱的时候马超单枪匹马冲到羌族人的营地,得知叛乱首领的身份之后他又冲进叛军营地并把他们全部斩首,用极小的代价解决了这场叛乱,

  • 袁绍放弃迎奉天子真的是一大昏招?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后世鼓吹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袁绍真的是昏主吗,袁绍最终的下场,袁绍是如何败亡的

    三国时期,我们都会把曹操的成功取决于,在关键时刻走了迎奉天子这么一步妙棋,自然而然的,放弃迎奉天子也成为了袁绍终身的一大政治污点,因为袁绍阵营的沮授和田丰都曾向袁绍提出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政治谋略,但是都被袁绍拒绝掉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政治招数真的就那么高明?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后世鼓吹的那样,在这个世界

  • 三国演义:吕布在兖州被曹操打败 往徐州投奔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演义吕布争夺兖州概括,三国吕布偷袭兖州哪一集,吕布打兖州

    刘备知此为离间之计,未行。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一面先向袁术通风报信,一面假天子诏书,令刘备去讨袁术。刘备接诏后,和关羽出征,留张飞守徐州。张飞在戒酒宴上,劝吕布岳父曹豹饮酒,曹豹不饮,被张飞鞭打。曹豹连夜差人送信与吕布,约布袭取徐州。张飞因醉后不能力战,只得抛下刘备家眷,出东门而去。徐州为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