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借东风,并非为了协助周瑜,而是另有目的

诸葛亮借东风,并非为了协助周瑜,而是另有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1/19 19:07:21

诸葛亮“借东风”这个故事,可谓是看着过瘾、听着神奇、想着疑惑。这个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打算用火攻击败曹操,却为没有东南风而发愁。此时,诸葛亮告诉周瑜,自己有“借风”之术。之后,诸葛亮便在南屏山设坛作法,终于求得东南风,协助周瑜火烧赤壁,取得赤壁之战的大胜。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首先要说明的问题是,所谓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文艺作品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

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借东风”是真是假。这个故事是真的。《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就明确提到:“时东南风……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这个记载证明,周瑜火烧赤壁,的确与东南风有关,说其是“借东风”也并不为过,只不过“借东风”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周瑜。

周瑜为何能“借东风”呢?其实与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发生在荆州的一次战事有关。战场战事的两方分别是孙策统率的东吴军队与黄祖的荆州守军。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这场战斗发生在当年的十二月。从联军各自的地理位置上判断,当时的风向便是东南风。

从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对于长江流域冬季的风险变化,周瑜是一清二楚的,故此才能利用东南风火烧黄祖。而在赤壁之战中的火烧赤壁,只不过是周瑜故技重施,将九年前重创黄祖的方式又用在了曹操身上。因此,这才是“借东风”的真相。

从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唐宋时期,“借东风”与诸葛亮都扯不上半点关系。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就曾经在诗中提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宋代词人苏轼也在其著名的《赤壁怀古》中有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两个例子都能证明,当时人们都将“借东风”与周瑜联系在一起。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写得更好看

至于说到小说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曾引发出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迷信、荒诞,也有人认为这个故事非常合理。究竟哪一种看法正确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何才能实现平安离开南屏山这一计划呢?书中第四十九回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诸葛亮在七星坛要求东吴士卒“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这就保证了在诸葛亮离开七星坛之前不被东吴士卒所干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布置,诸葛亮才能悄然离开七星坛并与赵云会合。从整个故事的设计来看,所谓的“借东风”不过是诸葛亮平安脱险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在小说第四十六回中,诸葛亮曾经对鲁肃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句话也恰恰证明,这个对于长江流域的风向变化了如指掌。因此,诸葛亮才会故意以“借东风”为由来到南屏山,并要求东吴士卒不得走动,从而保证自己平安脱险。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借东风”的真实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借风”,而是为了掩护自己脱险。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如果庞统不死,有能和诸葛亮一统天下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庞统能打败司马懿么,庞统不死可以对付司马懿吗,庞统和诸葛亮司马懿谁厉害

    就连东汉末年群雄中最厉害的曹操,手下出谋划策的谋臣如云,在赤壁之战惨败之后曹操哀叹如果郭嘉在我不会这样惨败。前秦苻坚绝对是一代英主,励精图治统一北方,可惜头号智囊王猛的过早去世,让苻坚一意孤行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一败涂地,苻坚很快身死国灭,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庞统如果不死, 那么诸葛亮、张飞

  • 诸葛亮为了蜀汉的稳定,设计陷害了四位重臣,却也使蜀汉走向危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蜀汉诸葛亮几次北伐,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民生如何

    那么,诸葛亮真就那么完美,没有犯下一点错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不是神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他虽然是蜀汉的大功臣,但是也害死了四位蜀汉重要之人,让蜀汉走向了衰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呢?图片:诸葛亮剧照第一位是刘封,刘备的义子。据史料记载:封既至,先

  • 如果将诸葛亮换成韩信,蜀汉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如果诸葛亮手下有韩信,韩信刘备诸葛亮联手能否一统天下,如果诸葛亮有韩信北伐能成功吗

    朋友说,他们两人的军事才能都无法与韩信相比,如果有韩信在,汉朝再次从蜀中打出去也不是不可能。我说,三国时期与秦朝末年的情势不同,韩信当时在北方需要面对的,是多个不同的势力,但蜀汉面对的,却是铁板一块的大魏王朝,韩信打仗,可以一个一个慢慢来,蜀汉北伐,一打就要面对整个北方势力。韩信与诸葛亮,他们在中国

  • 三国时被低估的一名大将,堪比关羽张飞,可惜没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中死得最窝囊的十大武将,三国中死得最可惜的三个将才,关羽张飞谁厉害

    导语: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段前后长达100年的乱世里面就出了不少大将,比如早年的吕奉先不仅武艺天下无双,他率领的狼骑兵更是成为天下诸侯的梦魇,中原所有诸侯都不敢和他正面交锋。比如张辽,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曹操启用他之后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率领几千骑兵就可以在塞外斩杀乌桓首领蹋顿,镇守淮南是仅

  • 关羽刚死,诸葛亮为何急忙建议刘备杀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死后为什么只杀刘封,刘备杀刘封诸葛亮起主导作用吗,关羽的死与刘封有没有关系

    导语:作为后世智商的化身,诸葛亮一出场就能把刘备从一个无兵无权的小将领变成一个坐拥荆州的一方诸侯,然后在凭借荆州的富裕吞并益州,从此开启三分天下的进程。刘备死后更是辅佐刘禅,从此开启北伐大业,他的人品和君臣关系更是被歌颂上千年。但后人非常不解的是,当时关羽刚死,蜀汉又少了一员大将的时刻,诸葛亮却建议

  • 为何有这多人敬佩刘备?因为他年过四十依旧奋斗,最终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有何过人之处,历史上的刘备坚韧不拔,刘备入西川

    刘备之所以会获得这么多人的敬佩,确实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刘备在客居荆州的时候,在一次与刘备的宴会上,他在中途出去上了个厕所,回来之后,刘备泪流满面,刘表很是奇怪,于是询问刘备原因,刘备称自己之前的身子没有离开过马背,大腿上没有一点赘肉,现在不怎么骑马,腿上竟然长出了肥肉,可见时间过得非常快,现在他觉

  • 此人是孙权第四子,为夺太子之位,不惜陷害胞兄,被孙权下诏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母亲教训孙权片段,孙权派哪两将去杀刘备及孙夫人,孙权劝学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242年,时年十九岁的孙和,被孙权册立为太子。阚泽担任太傅,薛综担任少傅,孙和效仿兄长,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随从,作为羽翼辅助他日后参政。而孙权的第四子孙霸,跟孙和相比,二人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琅琊王夫人所生,但孙和成为未来储君,这让孙霸非常不满。孙权虽然孙权也非常疼爱孙霸,在册封孙和为太子的时候,

  • 曹魏阵营人才太多,可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所以害死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魏阵营的厉害人物,曹魏的个人简介,曹魏阵营有哪些人

    三国时期,各个枭雄都重视人才的培养,得到一个人才胜十万雄兵。魏蜀吴三个阵营,可谓都有自己能拿的出来的人才,曹魏五子良将,郭嘉,荀彧和司马懿等等,蜀汉五虎上将,诸葛亮,庞统,法正等等,孙吴周瑜,黄盖,鲁肃,张昭等等。都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人才。在所有阵营中,可谓是曹魏的人才最多,文臣武将人才济济,是铸

  • 东汉末年董卓善待曹操,为何曹操还要行刺董卓?原因费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曹操行刺董卓了吗,曹操行刺董卓是真实存在的吗,历史上曹操和董卓谁更残暴

    董卓进京后,专权乱政,曹操袁绍等一干人等皆认为董卓此人心术不正,不愿同他为伍,纷纷弃官回归乡里。当时司徒王允对汉室深感忧虑,遂召集一班老臣商量对策,却久久未果,实在是董卓如今势头正猛,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董卓身边的吕布英勇善战,功夫了得,旁人根本近不了其身,又何谈取其性命,众臣在无望之际皆抹泪。

  • 三国是哪三国,这个连小孩都知道的答案,其实并不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说的是哪三国,三国历史是怎样收场的,东汉末年三国是哪三国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就不得不先聊一聊陈寿的身份了,稍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陈寿最早是在刘禅的手下当官的,但是后来转投到继承了曹魏正统的司马父子手下。注意一个词“正统”,最后天下落到了谁的手上那谁就是正统。按照修史书的史学家们的惯例来说,陈寿必须默认曹魏是正统。不然他还在司马氏吃饭,要是认了别人为正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