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这里要说一下,第五伯昌中的“第五”乃是齐国皇室的一个分支姓氏,事情还得追溯自汉高祖时期,当时汉高祖初定天下,为了控制大家族的势力,汉高祖将六国后裔迁徙到了汉中,当时齐国田姓也在其中。田姓迁到关中之后,由于家族势力太大,汉高祖刘邦对他们很不放心,于是将之按照门第顺序分成了“第一”到“第八”八个姓氏,“第五”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再说回第五伯昌,他1889年出生于陕西省旬邑县魏洛村,家里算是当地的中产阶级,第五伯昌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的重视。少年时期,第五伯昌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武术,非常崇尚侠士风范,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他索性参加了革命军,由于也有些文化,在部队之中得到了重用,很快便被提拔为班长,但是几年之后,第五伯昌厌倦了军阀混战,还是主动离开了部队,回到了老家种地。此后一段时间里,第五伯昌在老家建立了一所小学,兴办教育,直到1926年,中共旬邑特委书记许才升找到了他,希望他秘密为中共工作。
[var1]
第五伯昌早就听说过中共和马克思主义,马上接受了许才升的任务,此后,他着手建立了魏洛村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旬邑暴动,第五伯昌也参与其中,暴动失败后,第五伯昌率领部队与敌人打游击战,保存了部队实力。8月,经中共党员李仲仁介绍,第五伯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次年在淳化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3年,在第五伯昌的努力下,淳化游击队正式成立,此后,他率领游击队配合刘志丹的部队攻打润镇,一举消灭了李自新部。此后不久,淳化游击队编入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当时刘志丹点名要第五伯昌担任大队参谋。
[var1]
第五伯昌在刘志丹的部队中非常出名,战士们都喜欢叫他“第参谋”,这一年,第五伯昌也已经44岁,由于长年行军打仗,吃不饱也睡不好,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组织决定让他离开部队,进行地下情报工作,第五伯昌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最终还是服从组织的命令,选择了离开部队。此后,第五伯昌改名为第正德,来到西安市未央宫,在这里租了一块地,一边务农一边为中共搜集情报,后来他又在这里开了一家磨坊,以磨坊老板的身份秘密进行情报工作,为中共传递了不少有利情报。1946年,第五伯昌因病去世,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