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献忠的文武双璧,最终却成了南明永历朝与清朝的胜负手

张献忠的文武双璧,最终却成了南明永历朝与清朝的胜负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35 更新时间:2024/1/21 16:45:29

而到了明末,农民起义四起,身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李自成张献忠也选择了用养子的名义来团结身边的武将,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张献忠,他身边有四大养子,同时也是他最为倚重的四位年轻将领,张献忠在四川建国之后“封义子张可望智勇伯,挂平南监军印;张文秀封勇义伯,挂平南先锋印;张能奇挂平南将军印;张定国为前军都督”,在张献忠战死后,他们恢复本姓——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其中又尤以孙可望和李定国最为出名,他们是张献忠的文武双壁。

张献忠

治世能臣孙可望

在张献忠生前,关于孙可望的记载并不多见,但是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在大西军余部和南明永历朝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647年初,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内遭遇清军而被击杀,大西军陷入了被清军和明军夹击的境地,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率领下从四川向贵州转移,并最终利用平定云南土司沙定洲叛乱的机会进入云南,并以云南为基地休养生息。在云南期间,孙可望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治世才能。

1647年形势图

首先,为争取云南土司和人民的支持,孙可望等人废除张献忠的大西国号,表示“共扶明后,恢复江山”,在联合南明永历朝之前暂时以干支纪年。张献忠的四大养子分别称王,孙可望以大哥的身份充当“盟主”支持重大军事事务,“奖节孝,复乡饮,浚海口,省耕省敛,凡有利于民者无不备举。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为治若此,诚滇南不幸之幸也”。

在经济上,采用征收赋税的政策取代过去的打粮和对官绅、土司追饷的办法,将云南土地“分为营庄,各设管庄一人”,由大西军的军官管理,按照土地出产进行分配,“入官四分,民得六分”,这个方法无疑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大西军和政权的稳定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缓和了百姓,尤其是地主阶级与大西军之间的紧张关系。孙可望还利用云南境内的铜矿铸造铜钱,取代了原本云南市面上流通的贝币,大大促进了经济的流动性。

除了经济上的作为,孙可望也没有放弃对军队的管理,虽然云南经过短暂几年的和平时期,但是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利用这段时间对大西军进行军纪整顿和加强训练,“日夕操练士卒,三、六、九大操”,锻炼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孙可望剧照

在孙可望的治理下,云南成了明末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经济得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与内地的其他省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孙可望的治世才能。

两厥名王李定国

孙可望以治世而闻名,其文才更甚于武功,而张献忠的另一位养子李定国则以武功而名震天下。在云南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等大西军领导决定连明抗清,他们联合南明永历朝共同抗清。

1651年四月,大西军分两路出滇抗清,经贵州攻击已经被清军占领的湖南,清军不是养精蓄锐的明军(原大西军)的对手,当地守将向定南王孔有德求援,而清廷也特意下达了“不可浪战,移师自保”的密旨,意图保存实力,大西军初战告捷。而此后,李定国便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天下为之震动。

1651年形势图

1651年六月,李定国率领明军从湖南进入广西,包围了清定南王孔有德镇守的桂林,起初孔有德并没有将这个草莽出身的将领放在眼里,所以清军很多部队都分散在广西各地,一时间无法聚集到桂林。七月初四,明军攻破武胜门,孔有德自知形势无法挽回,便在王府之中自杀,李定国第一次取得了对清军的重大战果——清朝藩王被逼自杀。

如果说孔有德是一位汉人降王,还不能在清朝统治者心中掀起波澜,那么接下来李定国的又一次行动让清朝统治者为之胆颤。

在攻下桂林之后,孙可望又令李定国率军北上进入湖南境内,之前湖南的明军与清军形成拉锯局面,很多城池在明清之间反复易手,当李定国再次进入湖南境内后,连续收复了大批州县,眼看李定国势如破竹,清廷命令敬谨亲王尼堪率八旗精兵南下稳定湖南局势。十一月二十二日,尼堪率大军抵达衡阳城外三十里处,遭遇了李定国的军队,李定国命这一支小部队佯装战败,诱敌深入。见惯了望风而逃的明军的尼堪,以为这支明军与其他部队没有区别,结果却遭遇了李定国埋伏的重兵,清军仓促应战,尼堪也在混战之中毙命。这是清朝的满族亲王第一次在战斗中被明军斩杀,这一仗彻底打出了李定国的威风,时人在记载这次战斗情景的时候,难掩兴奋之情——“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李定国

半年时间,李定国在桂林攻城战中逼死孔有德,又在衡阳城外野战之中击败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而此后,李定国提出的与郑成功合力攻取广东的计划更是展现了他在战略层面上的高度,由此可见李定国是一员合格的中兴名将。

兄弟阋墙

如果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两位兄弟精诚合作,在永历朝定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以孙可望的治世能力,必能安定后方,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源,而李定国则可以利用其的战略和战斗才华在前线攻城略地,恢复失土,即使不能恢复全部明朝疆域,和清朝实现划江而治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命运总是那么喜欢捉弄世人,之后两人上演了一出兄弟阋墙,导致葬送了大好局面。

孙可望虽然是治世能臣,但是其肚量很小。在大西军余部进入云南时期,孙可望相对于张献忠的其他三位养子,地位并没有十分突出,四人地位相当,孙可望仅仅因为伦序而成为名义上的“盟主”。但是,孙可望总是想控制整支军队,所以他总是针对其他三位兄弟,尤其是才能最接近自己的李定国。有一次,因为李定国早于自己到军帐中,升起“帅”旗,孙可望便借机打了李定国一顿板子,兄弟的隔阂自此结下。

而在李定国抗清取得大捷之后,孙可望对李定国的妒忌则更加明显,在李定国在衡阳击杀尼堪、准备继续收复失地之时,自称“国主”的孙可望居然远程遥控李定国指挥下的明军将领(原本是孙可望的心腹),让其撤军,导致李定国无法继续收复失地,而衡阳也得而复失。然而,除了这些小动作之外,之后孙可望的行为更加明目张胆,也导致了永历朝抗清形势的不可逆转。

永历帝剧照

因为孙可望掌握着大西军的大部队,而且掌握着西南各省的经济收入,所以他虽然表面上归顺南明永历朝,实际上他将永历帝安置到自己控制之下的小城安龙,自己则身居贵阳,以“国主”的身份代替永历朝廷发号施令。永历帝深知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傀儡,而且孙可望的不臣之心日渐膨胀,甚至意欲取永历帝而代之。

孙可望打算挟持永历帝到贵阳,然后让其禅位于自己,永历帝得知后便命李定国率军前来营救。1656年正月,李定国率领大军来到永历帝所在的安龙,“自选帐下五百人卫宫眷先行”,成功地从孙可望控制下的地区将永历帝解救出来,迎到自己控制下的昆明。

对于李定国帮助永历帝逃脱了自己的控制,孙可望大怒,1657年八月,孙可望在贵阳誓师,率十四万大军向昆明进发,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讨伐”李定国。但是,孙可望麾下将领并不愿意跟随孙可望做这番大逆不道之事,很多人阴奉阳违,甚至很多人主动投降了李定国,很快孙可望的大军便土崩瓦解,剩余的顽固势力也被李定国顺利击败,孙可望只剩下数百残卒败退。

失掉人心的孙可望打算回到自己的根据地贵阳,守军却拒绝放其入城,孙可望一气之下选择了投降清朝,孙可望写信给清朝五省经略洪承畴道:“自行开诚,愿附大清皇帝陛下,请兵报仇,以复滇云,擒渠获丑,荡平叛逆,归版章于一统。”而清朝对这个明朝“国主”主动来降也是喜出望外,顺治皇帝下令特旨封其为义王,专门派出使者到长沙为其册封,随后孙可望入京觐见顺治帝,清朝王公大臣出城迎接,顺治帝三次赐宴,孙可望受到了清廷的无上尊崇。

洪承畴

清廷此举无疑是为了收买孙可望的人心,让其为清廷效力,另一方面也是安抚人心,瓦解跟随永历帝和李定国继续抗清的人心。孙可望受到清廷的尊崇,自然十分愿意为其效力,据洪承畴奏疏所报,“伪王孙可望另有开列云贵形势机宜”,将云南等地的明军布防形势都透露给了清军,“绘图讲究,有同聚米为山,明如指掌”。在孙可望的指引之下,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永历朝大门洞开,很快云南等地便落入清军之手,抗清形势急转直下,任凭李定国和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如何坚持,都已经回天乏术。

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两位张献忠麾下的文武双壁,在张献忠死后联合南明永历朝抗清,如果他们能够精诚合作,一文一武,必定能够为永历朝立下一番功业,可惜由于孙可望的嫉妒心和野心,主动挑起内斗,消耗了抗清的实力,最终明朝中兴无望。永历帝远走缅甸,却被吴三桂抓获处死,李定国鞠躬尽瘁,在中泰边境坚持抗清,得知永历帝消息之后病死在泰国。

参考文献:《南明史》、《明季南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军阀也有骨气, 面对多尔衮的说客, 他提出用河南与清朝换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定南明是吴三桂还是多尔衮,多尔衮伐南明,多尔衮安抚汉人的手段

    1644年11月形势图而明朝此时并没有突然死亡,毕竟死亡的只是皇帝而已。明朝的大臣们迅速在南京拥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继位,这就是弘光皇帝。弘光皇帝并不是光杆司令,南京拥有一整套的朝廷衙门,文武官员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数量可观的军队,江北四镇加上左良玉的军队总数不少于五十万人。江北四镇

  • 和珅被赐死,为何没有株连家人?嘉庆:和珅虽贪,但从无谋反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为何被嘉庆处死,为啥嘉庆赐死和珅不判他贪污罪,和珅可能谋反吗

    和珅,清朝最大的贪官,贪污折合银两至少8亿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清中期国家一年的税收大约7000-8000万两白银,这意味着和珅贪污所得相当于大清国10年的税收,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然而,乾隆这边刚断气,那边嘉庆就将和珅入狱抄家,雷厉风行,完全不顾还在乾隆大丧期间。我们发现嘉庆赐死和珅,给

  • 孔有德进军湖南, 明朝总兵投降后被肢解, 因他做事清朝都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有德为什么叛变,明朝山东孔有德,孔有德女儿

    孔有德孔有德降清后为清朝四处奔走,特别是在清军入关后,更是在征讨李自成、征服南明的斗争中做了急先锋,可以说从山海关一直打到广西,最终在桂林被民族英雄李定国包围在桂林城内,最终桂林城被李定国攻破,而眼见突围无望的孔有德在府中自尽身亡。而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孔有德在湖南境内与南明政权作战时期。李定国

  • 为逃避闯军, 南明最强官军进攻自己首都, 主帅病死后全军投降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军攻打南明,明朝抗税战争,明军vs闯军

    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南明宁南侯左良玉假称奉崇祯太子密诏,率全军离开驻地武昌,沿长江顺流而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起兵造反,目标直指当时南明的首都——南京。左良玉,明末大将,崇祯初年在辽东抗击清军,1632年(崇祯五年)被调到内地剿灭农民军,由此开启了与农民军十多年的恩怨纠缠。左良玉在与农民

  • 慈禧西逃时,丢下无数珠宝古董在故宫深井,为何至今仍无人敢打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当皇位传到乾隆的孙子道光帝的时候,清朝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英国,这让西方列强开始看到了清朝这个“天朝大国”的虚弱,开始提出众多的无理要求,尤其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更是提出了要调兵进入北京,来“助剿义和团”。 慈禧对于这种要求自然不可能答应,她一方面给各国的元首写信,请他们来“

  • 他是保护过雍正皇帝的侍卫,因功升军机大臣,乾隆却让他自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钮祜禄·讷亲便是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人,当年满洲能够以远远少于明朝的军队数量获得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众多的女真家族都忠心跟随着爱新觉罗家族,像讷亲的曾祖父额亦都便是如此,额亦都因为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忠心耿耿,并且还有着不错的才华,多次打败明军,被满清列为“开国五大臣之一”。讷亲作为开国功臣的子孙,

  • 清朝入关后的要务是什么?多尔衮的举措让明朝大臣成了三朝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但是,对于大臣们来说,事情却是另外一回事了,尽忠也是有条件的,一旦国家倾颓,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变换门庭,投入到新的主子的怀抱之中去。从崇祯末年,那些明朝文臣武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些臣子们对于明王朝的忠诚度究竟有多少。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王朝,正式与明

  • 韶山有座明朝古寺,清朝扩建时挖出一坛银子,该地因此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韶山银田古寺老照片,韶山有哪些古寺,韶山最大古寺在哪里

    为何这样讲呢?给大家说个故事就知道了。本乡蒋昌鹏老师在《韶山风物》一书中提到,韶山有俗语云:人不出门身不贵,银田寺的棉花车自然转。看到棉花车几个字,朋友们或许会以为是纺车,实际上,就是大家常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水车。那种像摩天轮一样,利用水流,将一筒筒的水移向高处……这玩意啊,起码汉朝就出现了,但百余

  • 雍正帝赐死年羹尧后,是如何对待他那80个“妻妾”的?手段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后悔赐死年羹尧吗,年羹尧被处死雍正怎么对待其家人,雍正赐死年羹尧的圣旨图片

    但是其实夹在这两个人中间的雍正皇帝,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只是雍正这个人在继承皇位的时候出了一些状况,而且当时外界的很多人都传谣言说康熙当时并不是想把皇位传给雍正。只不过是雍正到最后临时改了圣旨,才得到了皇位,所以这个皇帝在继位以后,总是显得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但是这一切也只是后来人们的推测,并

  • 一个铁帽子王被慈禧杀掉,死前的话,感动无数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死前讲什么话,慈禧死前抓走百位童男,慈禧死前的遗言

    这些铁帽子王,因为世受国恩,加之本身又是皇族亲支近派,因此几百年来一直是清朝皇帝重用和依赖的心腹重臣,曾经在清朝政坛上发挥过深远影响。在清初激烈的权力之争中,曾有过铁帽子王爷被杀或被废,到了晚清时期,慈禧上台后,为了排除异己,陆续又杀掉三个铁帽子王,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庄亲王载勋。庄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