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臣施邦曜敢于忤逆魏忠贤, 崇祯亲自任命官职, 李自成破城后殉国

名臣施邦曜敢于忤逆魏忠贤, 崇祯亲自任命官职, 李自成破城后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4/1/15 13:06:16

施邦曜

魏忠贤为自己修建府邸,耗费了大量民力财力。府邸落成之后,官员们都到魏忠贤府上去祝贺,唯独施邦曜没有去,这让魏忠贤很生气,便想办法刁难他,让其在限定期限内拆毁北堂建筑。按照魏忠贤的算盘,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他就可以趁机落井下石,对施邦曜实施打击报复。然而没想到施邦曜却在限期内完成了任务,可魏忠贤还是调任施邦曜到福州任漳州知府。

魏忠贤

明末,福州是海盗猖獗、出没之要地,一直难于治理。施邦曜到任以后,立即查知所属各县的奸盗之首,掌握当地的土匪和海盗情况,肃清了辖区内的盗匪,让周围那些盗贼都很吃惊。据史料记载,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著名的大海盗郑芝龙为拉拢关系,把琥珀金制造的礼物悄悄送予施邦曜。然而,施邦曜只是将其作为艺术品观赏良久,并原样奉还,以此表明为官清廉。

郑芝龙

随后施邦曜历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职,在各任职期内都赢得了很大的民心和声望。不久,崇祯皇帝即位,召还施邦曜担任通政司使。这个职位在明代可执掌一些奏折的修订,凡是臣民陈述、状告、军情、民间灾情等问题均可参与,也可参与朝议大政,审理重大案子时也可以奏请意见。在通政司使任上,施邦曜奏请了很多关于民情、官员的徇私枉法问题的奏折。施邦曜坚定认为,朝廷选任一个贤明的地方官员,意义远远大于发现一位军事名将,除掉一位贪官就相当于为百姓杀掉了一个共同仇恨的恶人。崇祯皇帝很推崇施邦曜的做法,当吏部推荐刑部右侍郎时,崇祯皇帝亲口说:“邦曜清廉公正,可以辅助副都御史。”

崇祯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进攻北京城。施邦曜催促兵部尚书张缙彦组织抵抗,赶紧让各地将领带兵进京勤王。结果兵部尚书张缙彦并未组织抵抗,甚至有意投降农民军。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被分派镇守北京城东长安门的施邦曜得知崇祯皇帝已经自杀,觉得大势已去。施邦曜急忙问手下的仆人知交好友倪元璐尚书大人是否还活着。当仆人传来倪元璐自杀的消息时,施邦曜立马整理衣冠先去拜祭了倪元璐,认为自己“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随后上吊自杀,时年60岁。南明弘光朝追赠其为左都御史,谥“忠介”,并修建祠堂来纪念颂扬。

明朝灭亡是大势所趋,并不是像施邦曜这类人的错,但是他仍然选择自杀殉国,报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他们的精神值得纪念。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在金国生活很惨?真实生活比你想象中还舒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靖康之变宋徽宗的年龄,宋徽宗是靖康之变被俘的吗,靖康之耻宋钦宗的后代

    在北宋,是一个重文而不重武的年代,当金国大举南下的时候,当时的北宋已经完全失去了还手之力,像一只小羔羊任金国宰割。而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为了不留下千古骂名,就把皇位匆匆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当时的宋钦宗为了满足金国,不让百姓受难,把整个国库都给金国搬空了。而金国还是得不到满足,于是开始打劫百姓,在开封

  • 马谡并没有被诸葛亮斩杀,逃逸改名换姓,再次回到蜀中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谡真正的死因,马谡如果不死对三国影响大吗,历史上真实马谡

    这也是诸葛亮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失误之一。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马谡虽然丢失了街亭,但却并没有被诸葛亮斩杀。这其中又包含着什么隐情呢?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是“马氏五常”之一,马家五兄弟都很有名气和才华,尤其以马良和马谡最为有名。马谡深谙兵法韬略,视诸葛亮为师,诸葛亮也对马谡非常器重。于是在诸葛亮二次北

  • 韩信为了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难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为什么几次按兵不动去救刘邦,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事

    韩信这个人其实年轻的时候名声不好,而且被很多人厌恶,因为韩信这个人啊,放荡不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太招摇了,所以并不想让他当官,那么这个样子他怎么吃饭呢?只能去别人家蹭饭,而且每次一到饭点就去了别人家去吃饭,这样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但是他也没有一点羞愧,可以说脸皮很厚了。我们应该都了解秦朝末年群雄

  • 韩信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知道他有将帅之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何怎么看出韩信的军事才能的,韩信萧何完整视频,韩信对萧何的最高评价

    韩信自幼家贫,双亲早逝,靠着大哥大嫂来生活,韩信自己也不劳作,经常饿肚子,曾受到漂母的一饭之恩,但韩信从小爱读书,喜欢研究兵法。后来立志从军,先投靠项梁,项梁被章邯击败身亡后,归于项羽。可以说在项羽在接掌项家军的大权后,项羽对秦朝的每一次战斗,最著名的巨鹿之战,韩信是参与的,项羽的破釜沉舟,以一当百

  • 韩信之死,刘邦并不想杀他,想要韩信死的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死的时候刘邦在不在世,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事

    当时还以为韩信出色的战功,还被后世称之为国士无双的“兵神”,然而韩信却并没有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居史料记载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联手害死的,当时刘邦并不知情。但是谁也不傻,韩信好歹也是一个将军,如果没有刘邦的点头授意,任谁敢杀?就算是韩信确有反叛的意图,也需要先收押再审。萧何和吕后给韩信定的罪名就是

  • 孙权生有七子,前两子早逝算善终,后五子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早期的三个故事,孙权临死前为什么立最小的儿子,孙权的五子分别是谁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末句还引用了曹操的这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孙权能获得曹操如此夸赞,这在当时可是没几个人呀,当然,刘备也算一个。孙权自己也生了七个儿子,可是,他的这些儿子们可没像其父那样被人称赞,甚至是他们

  • 刘备集团许多大臣都存在严重的性格缺陷,为什么却都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一生所犯的5大错误,刘备的事迹以及他的性格特点,刘备一生的八大格局

    首先,真实的刘备是个胸怀大志之人,我们应该相信,他生而为人的善良和远大抱负,使他能够放弃凡人的利害心,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并愿意将获得的一切分给部下。刘备的手下,绝大多数出身寒门,或者是世家大族的边缘人物,甚至很多政治上走污点之人。能力上看,大部分也谈不上出色。但是你看看,以蜀国这样弱小的实力,九伐中

  • 吕蒙张辽赵云是文武兼备的武将,三人论综合能力,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蒙和赵云比谁厉害,张辽和吕蒙哪个厉害,张辽对吕蒙的评价

    一、先说,吕蒙。吕蒙出身行阵,后在东吴,官至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可见其综合实力非同一般。十五六岁时,为摆脱贫贱,避着母亲于姐夫邓当军中攻战。后为小将,以“铠甲砸地”,每战有功,受到孙权的赏识和拔擢。演义中写道:吕蒙见了,跳下小船,自举橹棹,直入船队,放火烧船。陈就急待上岸,~蒙舍命赶到跟前,当胸一刀

  • 刘禅登基多年,诸葛亮为何不放权?带一百侍卫上朝吓唬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评价刘禅,诸葛亮为啥不废了刘禅自己当皇帝,历史上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

    可是诸葛亮是何许人也,既然在当年选择了跟从刘备,就绝对不会做出背叛刘备的事情来。所以在刘备离世后,诸葛亮全力着手管理蜀国的事务。可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直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事。自己也并没有取代刘禅,而是一直尽全力辅佐着先帝的儿子。但是刘备已离世多年,刘禅也登基了许久,诸葛亮却一直都没有将权力

  • 刘备“借荆州”究竟借的是南郡还是荆州六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拿荆州哪几郡换的南郡,刘备是多少岁借荆州的,历史真有刘备借荆州吗

    赤壁之战其实是周瑜击败曹操,擅长“找背锅”的曹操写信给孙权也说因为遇上瘟疫所以自己把船烧了,让周瑜“竖子成名”。刘备只是“打酱油”,华容道还“迟到”被曹操先走了。不过,“施肥浇水”刘备不行,但是“摘桃子”刘备则是高手,他一方面派出关羽、张飞协助周瑜进攻曹仁固守的南郡,另一方面则打着刘表长子刘琦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