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借七星灯续命失败,为何不再来一次?这2种后果他承担不起

诸葛亮借七星灯续命失败,为何不再来一次?这2种后果他承担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21 更新时间:2024/4/10 21:37:2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所以魅力这么大,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在书中的“名场面”实在是太多,三气周瑜,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相信只要认真读过《三国》的人,没有人不被诸葛亮的魅力所折服。

但是,是英雄就迟早也会有落幕那一天,诸葛亮也不例外,但他始终都是一位心系社稷的良臣,哪怕在临死那一刻,他也要选择用七星灯来续命,以完成他在蜀国的素愿,但诸葛亮使用七星灯续命之时,却是失败了。

但即便是这样,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再来一次呢?因为有两种后果他承担不起。

很多网友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全员主角的戏,简单来说就是三国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配角,只有出场时间的不同,比如前期是刘备和曹操的戏份比较多,中后期便是诸葛亮的戏份比较多,每一位人物的出场,都有着让人深刻的印象,每一位人物的死亡,都尽是让人荡气回肠。

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如果能把小说角色的登场和落幕塑造好,这本书就足以成功了一半。

有必要一提的是,“七星灯”是一件《三国》中的法术,又名“续命灯”“招魂灯”,使用者能够将寿命延长一纪,在三国时期,一纪就等同于12年。

试想一下,如果在蜀国后来的12年里有诸葛亮的辅佐,三国最后的定局,大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毕竟人人都知道“隆中卧龙,得之可得天下。”

总的来说,蜀国年史算得上是一个实打实的悲剧,首先就拿刘备来说,因为身上过硬的品格,让荆州州牧刘表宁可不把位爵传给儿子刘琦,也要将其传给刘备,这足以体现刘备的人格魅力。

但刘备身上也印证了一件事,哪怕再讲究仁德,遇上曹操跟孙权这种小人,在那种战乱年代也是要吃亏的,更何况在三国的中期,蜀国跟魏吴两国,后两者已经比前者超出了太大的差距。

后因关羽大意失荆州,死在了吕蒙手下,而之后张飞死在了两个部下手里,刘备看着自己好兄弟一下走了两个,没来得及调理心情便想着攻打东吴,最后便有了“火烧连营”那一幕,刘备因为战败在白帝城去世,刘关张三人便是在此谢幕。

这一年是公元223年,元气大伤的蜀国,只留下了诸葛亮以及七十多岁的老赵云,可能蜀国也没想到,诸葛亮伐中原,成为了他在《三国》中的最后一幕。

在公元234年这一年,诸葛亮因为收姜维,擒孟获,有了这些大将的坐镇,蜀国最后残留的生命,可以说是靠着诸葛亮硬生生地扳了回来。

但此时的诸葛亮可以说是生命垂危,眼看随时都有病亡的可能,诸葛亮眼看着依旧岌岌可危的蜀国,想到了《鲁班书》中的一门禁术,也就是前面说到的“七星续命灯”。

它的操作方法也是相当复杂,先要准备四十九盏灯,横七竖七,因此总数便是四十九盏,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点灯人的两盏灯,分别代表着“生”与“死”,只要灯芯燃够了七天,就意味着七星灯续命成功,若是途中灯被打翻或者熄灭,即为失败。

但诸葛亮可能也没想到,就在七星灯灯芯燃到第七天时,眼看就要续命成功,突然蜀国大将魏延有事前来禀告诸葛亮,不慎将七星灯打落,诸葛亮见到这一幕,纵使他是一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也立马昏了过去。

魏延定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看着脸色苍白的诸葛亮,嘴上就差要说以死谢罪了,当时大将姜维恨不得劈了魏延,但最终还是被诸葛亮拦了下来,后来蜀国的事不言而喻,真正意义上的“卧龙陨,蜀国亡。”

然而,有人会问:既然七星续命只是一道续命仪式,难道失败了就不能重新再来一次吗?其实从诸葛亮在书中的人设来看,他完全不是一个信玄学之人,从赤壁之战借东风就可以看出,表面上说着“借”东风,但实际上为了打击曹军的士气,故意说“东风”是自己借来的。

不过,这完全还是靠诸葛亮渊博的气象知识推导出来的。

另外诸葛亮还知道的是,生老病死对于人来说,是无法对抗的。如果续命真的成功,对于蜀国军心又会是一次很不好的士气大跌。

最为重要的,诸葛亮何尝不知道,七星灯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呢?若是七星灯真能救人,他早就拿来拯救刘备了。

但在七星灯这一块,诸葛亮也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但他肯定明白,自己对于蜀国来说,完全算得上是一颗定心丸一般的存在,自己要是走了,姜维跟魏延或者孟获,这些人又根本起不到统领的效果,可见诸葛亮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尽量稳住蜀国的军心。

能够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际,还在为江山社稷做贡献,蜀国能够拥有诸葛亮此等良臣,定然算得上一道颇好的天运。

更多文章

  • 赵云一生从未中箭,为何关羽总是被箭射中?从诸葛亮此项安排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曾经在战场上被乱箭射中了左臂,虽然伤口已经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气就会发作,有医生诊断说这是因为箭毒已经侵染到了骨头中,需要切开肌肉刮去骨头上的毒性才行。于是医生一边用刀刮骨,血流得到处都是,而关羽却面不改色(臂血流离,而羽言笑自若)。后世经常用这个故事来称赞关羽的神勇,但其

  •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过乌江?并不是他傻,而是发现了江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过乌江,项羽为何不肯渡过乌江,项羽围困乌江签文

    以至于这些汉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并不敢真正靠近大汉身边,只是遥遥尾随,想要待其力气耗尽,却让此人成功到达了乌江岸边。此时乌江上唯一的艄公,看到此人以后大惊失色,连忙将自己的小船划过去:“小民拜见大王,请大王马上渡河,再起雄兵,以江东之地,尚可争夺天下!”原来这个被汉军追赶的大汉,便是威名赫赫,曾经一度

  • 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赵云的妻子是谁?名声更高,来头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飞老婆夏侯氏,为什么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女儿,张飞怎么娶的夏侯渊侄女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为了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誉为“千古一相”,但其实他的大哥诸葛瑾在东吴效力而且还官至大将军,而他的弟弟诸葛诞则是在曹魏军中效力,并且还官至征东大将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也不知道哪一个政权能够获胜,于是就“多头下注”确保家族不会被全灭,算得上是一种生存策略

  • 听到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说出11字,刘备听后果断杀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兵败身死诸葛亮为何平静如水,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赐死,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反对刘备伐吴

    在西周以前,君主之位的继承主要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也就是说兄长去世以后弟弟可以接班,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接班,但是这样以来法定的接班人数量就有点多,以至于很多时候各个接班人之间会以此而争斗,于是西周时期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尊位只能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以后,历朝

  • 曹操喝醉后吟出一句诗,后人改掉2字,成为年轻人恋爱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酒后赋诗句,曹操临死前经典语录,曹操临死前说了几句话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是太尉曹嵩的儿子,从小并没有显现出特别过人的才华,但是有着极为豪爽的个性,喜欢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在成年以后便开始入朝为官,但是因为个性不喜欢阿谀奉承而得罪了不少人,最终又逃回家隐居,在黄巾军起义以后,各地的地方官员纷纷组织地方武装,一时之间诸侯并起,其中势力最大的董卓

  • 刘备用半生失败,向世人证明:人身上有这三样东西,就迟早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的十大优点,刘备人生三个秘诀,刘备最大的成功靠谁

    曹操给了刘备兵马粮草与地盘,但是在建安三年,刘备又一次被吕布击败,又一次失去地盘,老婆孩子再次被俘虏,在曹操的救援下击败吕布。由于接受了汉献帝密令诛杀曹操的“衣带诏”,刘备于建安五年被曹操打败,结义兄弟关羽成为俘虏。刘备先是投奔了袁绍,后来又转去投奔自己的远房亲戚刘表,依附在荆州之地,并且也正是在这

  • 成就汉朝百年和平的王昭君,容貌被专家复原,网友:更像是杨玉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昭君相貌复原图,史书对王昭君的长相描述,王昭君容貌历史记载

    王昭君出生在公元前52年,传说她的父亲王忠在年过四十依然没有儿女,这在那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于是王忠每天都会去家门旁边的屈原庙上香,恳求屈原能够赐予他一个具有高洁品格忠心报国的孩子,随后他的妻子就梦到一轮明月来到腹中,于是王昭君就这么出生了。王昭君长大以后姿色出落得极为

  • 这个小人坑害赵云、关羽,让刘备差点亡国,诸葛亮对他却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费无忌害怕太子日后继位报复,便屡次挑拨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太子不得不逃跑到宋国。后来,费无忌变本加厉再次迫害太子身边之人,致使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也引出了伍子胥在河边与一渔夫的对话: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但

  • 楚汉争雄之际,韩信为何不自立为王,因刘邦握有3个必杀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自立为王能打败刘邦吗,韩信在楚汉之争中起到什么作用,韩信为什么帮刘邦夺得天下

    其实,韩信并不是没有想过,当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大打“拉锯战”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都曾经拉拢过韩信,而韩信给刘邦的条件就是把齐王这个封号给自己,由此可见韩信本就想过要自立为王。而且韩信手下有一个人叫做蒯通,他就建议过韩信自立为王,因为他知道刘邦并不是一个明主,即使最后韩信帮助刘邦胜利了

  • 曹操曾说过一句话,郭嘉不死赤壁之战就不会败,诸葛家族:试试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赤壁大败想起郭嘉,赤壁曹操郭嘉不死,郭嘉临死对曹操说三马食曹

    郭奉孝其实就是郭嘉,原本郭嘉是袁绍阵营的,后来因不看好袁绍而转投曹操,由此和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官渡之战中多次给曹操出计策,稳定军心的“十胜十败”和火烧乌巢的粮仓就是他想出来的,也因此曹操才能够在官渡把袁绍打的大败。除此之外,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袁绍死后袁氏家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