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无忌害怕太子日后继位报复,便屡次挑拨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太子不得不逃跑到宋国。后来,费无忌变本加厉再次迫害太子身边之人,致使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也引出了伍子胥在河边与一渔夫的对话: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但是即便是费无忌如此猖狂之人,后来还是被灭了满门。但在三国时期有一“小人”,坑害赵云和关羽,还让刘备差点亡国,但诸葛亮对他却无可奈何,最后还安然终老,为何?
刘备是白手起家之人,从黄巾起义开始,到蜀汉建国,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而这些和刘备一起奋斗之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蜀汉这个国家的基石,再加上刘备性格仁厚,善待功臣,其手底下之人除了战死之外,基本都是善终。虽然很少有背叛者,但仍然有一位背叛者,他就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
其实在《三国演义》的开始处,就已经有一些关于糜芳这个人的描写。长坂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百姓甚至及其妻儿都顾不上,便一路逃跑。只有赵云还在长坂坡血战,只为救护刘备的妻子与儿子,而糜芳却“面带数箭”地走了过来,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反叛,投于曹操帐下。
刘备自然是不信,对于糜芳大声呵斥。但是张飞与糜芳相处的时间比之赵云更长,再加上是刘备的小舅子,一时便信了糜芳的鬼话,嚷嚷着要去杀了赵云。不过这些事情是《三国演义》之中虚构的事情,谁能在脸上中箭的情况下,安然说话。其实这是罗贯中对于糜芳此人的暗讽,意思是这个人没脸没皮,为日后的事情埋下伏笔。
关羽,蜀国的大将,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吓得曹操迁都,而这样一个人也被糜芳陷害而死。襄樊之战就是因为一次魏国国内意外的叛乱而起,宛城侯突然叛乱,驻扎在樊城的曹仁连忙前往平定,而关羽就抓住了这次机会。
可谁知,在这之后便是关羽的落幕,在襄樊之战之时,糜芳没有完成关羽安排的任务,关羽便放下狠话:等我回来再收拾你。其实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而关羽又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怎么也不可能杀了他,只是吓唬一下。糜芳却被这一句假话所吓,投降东吴,截断了关羽的后路,让关羽被杀,丢了荆州。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不顾一切地发动了夷陵大战,最后被火烧联营,最终病逝在白帝城。至此蜀汉真正的丧失了夺取天下的的可能,为日后灭亡埋下了伏笔。而糜芳的结局,在历史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在这之后仅仅只记载了两件与其相关之事。
一是,孙权手底下一位将士叛乱,孙权派人前去平反,糜芳也是其中的一路将军,在平定之后,孙权还对糜芳进行了嘉奖。二是糜芳投降之后,为人所不齿,就连东吴一方的将士都看不起他,虞翻甚至当众辱骂糜芳。
而《三国演义》之中对于糜芳之后的故事描写则是说:孙权将其送回蜀国,以讨好刘备,刘备则将糜芳杀了用来祭奠关羽。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孙权一方的,会动摇军心。日后没有谁会愿意投降东吴,所以这多半是罗贯中的愤怒之举。
而诸葛亮在后为何不向东吴讨要糜芳则是有两个原因:一是糜芳好歹是刘备的小舅子,是刘禅的舅舅,诸葛亮只是一介臣子,没有办法。二是当时蜀国国内的局势,如果让糜芳回来,怎么办?杀了他,刘禅会怎么看?其他对诸葛亮掌管大权不满的人会不会借此攻击诸葛亮?不杀,手底下的其他人怎么看待诸葛亮,诸葛亮英豪如何服众?那些遗老又会怎么看?
所以糜芳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之下,才能活得下来。但却也留下了千古骂名,每一个看过三国之人,必然对其不耻。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