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清朝“师爷”和衙门的那些事

关于清朝“师爷”和衙门的那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4/1/25 13:30:24

:有疾(读史专栏作者)

01

在小时候,电视剧还是人们在夜间消遣的最佳工具。在写完作业之我也总会凑在大人身边看上那么一会儿电视。

在电视剧中涉及到清朝的话总会出现这么一种剧情——那就是一个县令身边总会有师爷,而且如果这个县令是个反派角色的话,两人往往都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师爷还会经常被描述成为一个县之中除了县令之外的“二号人物”,人人三缄其口,谈之色变。

所以我就对“师爷”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的“师爷”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02

清朝因为大体上承袭明朝的制度,所以县一级的主官仍然是叫县令。县令之下又有辅佐的官员,被称为“佐贰”和“属官”,这两者之中又属“佐贰”最为重要。

那么“佐贰”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我们平常在电视剧中或多或少能听到或看到的——县丞、主簿、典史三种官职。

县丞是正八品,是整个县中仅次于县令的品级。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主要是负责全县的文书档案、仓库、钱粮马匹和税收方面的事情。老百姓们也一般称其为“左堂”、“二公”等等。

主簿是正九品,地位弱于县令和县丞。在汉朝之后出现,主要是掌管户籍、缉捕和文书办理等事务。老百姓更习惯称其为“书记”、“三尹”等等。

典史没有品级,但是它在县中的职位仅次于以上三个,号称是“四老爷”。

为什么呢?就因为它是个“万能替补”。如果县中的县丞或者主簿没有到位的话,它是可以代行职责的。就连县令外出,县中无人的时候,它都可以代替县令审案。平时主要掌管治安、稽查囚犯等等事务。

然后县衙中还分设六房,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和朝廷中央的设置一模一样。在《清高宗实录》中有记载:“旧制、钱粮、刑名等分委承办。设有六房,附于州县公堂之左右,使经制、书吏居处其中,既专一其心智,又慎重其防闲。”

所谓“经制”就是这六方之中的正头,叫“经承”。

而所谓“书吏”就是下面的办事人员了,称法很多,什么胥吏、书办、书差、稿工等等,在《大清会典事例》中给它们统一安排了一个称呼,名叫“典吏”。

以上就是清朝县衙的基本构成了,但是一个县的基本运转光靠这些还远远不行,在此先不提。

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师爷”这个职业似乎并没有出现,而且县衙之中分工明确,好像并没有“师爷的用武之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3

在县衙六房之一的吏房,在一个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是管官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以及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况的。它是在知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其中的成员由上面下派的,也有知县自己聘请的。

但是总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比如新一次科举完成,需要调查新晋进士、举人的出身、成分等情况;还有本县出身的官员大规模调动的时候,光凭现有的人手肯定是忙不过来的,那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可以临时雇佣一批人手嘛。那些识文断字没有功名的人这个时候就可以来应聘,他们的正经称呼为“贴书”、“贴写吏”、“帮办”等等。就相当于是一个临时工,忙完这段时间就没有你的事了。

而民间更常称呼他们为“师爷”。

这个“师爷”就是那些电视剧县衙里的“师爷”吗?其实还不是这样的。这里的“师爷”称呼,更像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

而真正的“师爷”用一个相似的词语类比的话,它更像是——“幕僚”。

04

真正在县衙里的“师爷”被称为“幕友”、“幕宾”、“老夫子”、“西席”等等,兴盛于清朝,但是在明朝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出现,而在清末民初的时候退出历史舞台,活跃了大概三百余年。

关于它出现的具体年份,只能在零星的清人笔记记载中推测。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平步青的进士写过一本名为《霞外捃屑》的书,这本书中就有这么一则:幕友,不知始于时,意为明末国初。这里的“国”指的就是清朝。

其实要上追溯所谓幕制来源的话,可以一直追溯到战国时代,那个时候一些贵族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圈养“食客”;然后有汉朝时候的“三司开府辟士”;唐代藩镇中的“记事”、“从事”等等。但是明清时代的“师爷”和这些时代的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

明清时代,尤其是清朝的师爷不是官,但是却是“操三寸管,臆揣官事”,实际上他们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权力。而且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更平等的关系,就像是宾客朋友一般。

师爷见到雇主,不用行官礼,不用下跪,甚至可以来去自由,不受约束。而且雇主付给师爷的报酬都叫做“束脩”、“聘金”等等。

05

而且师爷还有各种不同的“工种”,按照种类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书师爷、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等几种。

但是到了更高的,比如说督抚这一级官员就需要处理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务,于是就有了戎幕师爷、阅卷师爷等等。还有一些衙门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章奏师爷、漕粮师爷、库款师爷等等。

所以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一句话叫做:无幕不成衙。说的就是一个衙门如果没有师爷的话那就不能叫做衙门。师爷在清朝时期的普遍可见一斑。

师爷必定也是雇主信得过的人。毕竟师爷们可以说事掌握着一个官员最深处的秘密,他们可以是知县的智囊团,为知县出谋划策,也可以在顷刻间就让知县丢官、丧家甚身败名裂。

可是偏偏知县们还就离不开师爷们。因为师爷们掌握的是专业知识,对于刑名、钱谷之类的事情,一个靠着写八股文出来的官员对于这些专业的行政事务必定会极度匮乏。钱谷刑名这两大类又是官员考核之中极为重要的项目,所以知县们一上任就必定会聘请一些专业的人才来辅佐自己。

而且还有的知县为了独揽大权,专门会聘请一些师爷来架空朝廷所任命的县丞、主簿等。这样,知县就可以独揽一县大权,然后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06

说了这么多,其实那个年代要当一个师爷也是挺不容易的。从事师爷这个行业的人员来源十分复杂。有一般科举未中的读书人、有举人、有进士,甚至还有翰林,还有一些退休的官员、学界名流、破产商人等等。

在当师爷之前还必须要学习“幕学”,按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专业知识。而这其中又以钱谷、刑名最为重要(其实现在也一样,钱和法律嘛)。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要有专业的读物,而这些读物的涉及范围也是极广。有必读的《大清律例》,以及对《大清律例》加以注解和导读的书;有可以当作指南类的《幕学举要》、《钱谷备要》、《佐治药言》等等;还有清朝发布的布告、禁令;办案方法之类的书籍;施政经验等等。

独自一个人看书肯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拜师,拜师之后再进行读本的研习,然后才可以进行业务实习。

07

清朝时期的“师爷”虽然盛极一时,但是有盛必然会有衰,从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废除刑名师爷,另设刑道总文案开始,很快就波及到了全国。然后再光绪、宣统年间各府县设立地方审判庭彻底断绝了刑名师爷的根基。其后又开始兴办学堂,培养出了大批的法律人才。刑名师爷就这样消失了。

法律学堂除了讲授法律之外,还带有财务、会计的课程,然后又有了专门的财经学堂,大批的人才进入官府衙门,钱谷师爷的根基也就这样断了,之后也逐渐消失。

钱谷、刑名这两种师爷是“师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失也就代表着“师爷”这个行业走向了末路。

就这样,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师爷”行业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更多文章

  • 清朝最美皇后,但也是清朝最惨皇后,大骂父亲不该把自己嫁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最惨皇后,清朝死得最惨的皇后是谁,清朝历史最美的皇后

    婉容的全名叫郭布罗·婉容,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婉容长相甜美,气质俱佳,由此一直被人称为“清朝最美皇后”。婉容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荣源非常开明,不歧视女性,从小就让婉容和哥哥们一起读书,还给婉容找了一个英文老师。所以婉容熟读史书,琴棋书

  • 北伐军要求20万奉军全部到关内整编,后来为何同意东北一切照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奉军和北伐军较量,北伐军的存在时间,奉军和北伐军谁的装备好

    ▲张作霖被炸专列1928年6月21日,在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半个月后,东北奉系军阀终于对外公布了他的死讯。在这半个月里,尽管日本关东军屡次试探,在沈阳城外组织了1万8千人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还在报纸上大肆报道张学良、张作相和杨宇霆等人争权内斗的新闻,试图借此扰乱东北局面。▲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北伐军对奉系

  • 秦始皇为什么一生都不立皇后,是因为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朝,秦始皇

    战国晚期分断了五百多年的华夏大地仍然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而这种战争和动乱的根源就是分封制。这种从商代就开始的制度,到了周朝达到了顶峰。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保住王位。作为王朝领导人的天子,把权力下放,把全国的土地分给王公、贵族、功臣和帝王后裔所封之地就是诸侯国。这些人也被叫做诸侯和藩王,而

  •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了他的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西汉,卫青,汉武帝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这句诗词描述的就是汉朝时期与匈奴抗击的大将军卫青。卫青一生征战无数,并成功守护着边疆,七次把匈奴打回了老家。在卫青功成回归之后,汉武帝便把他封为大将军,并掌管着当时全部的兵权,权力仅在汉武帝之下,比丞相地位还要高,然而就是就是这样一个为国拼命的大将军,死后却被汉武帝诛杀全

  • 清朝太监抢着都要进敬事房,敬事房底是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太监

    很多人在看清宫剧时,对敬事房这个机构不陌生。常言道,艺术来自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可影视剧中敬事房这个机构不是编剧虚构,历史上确实存在。敬事房究竟是一个什么机构,它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敬事房,又称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太监是古代最接近皇帝的一个群体,这很容易造成太监乱政现象

  • 搜神记:原来在龙正式成为图腾信仰之前,龙在夏朝是被当作宠物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搜神记中关于龙的故事,搜神记上古神兽,夏朝以龙为图腾

    师门,师从啸父,喜欢吃桃花,能驭火飞升。在担任夏朝天子孔甲的御龙师期间,所作所为不合孔甲的心意,结果被孔甲处死,并埋在了荒郊野外。一天,风雨大作,同时山上的树木也跟着燃烧起来。下雨天森林起火,孔甲被这天降异象唬住了,于是为师门立祠建庙,祈求原谅宽恕,但似乎没起啥作用,孔甲在回宫的半路上就驾崩了。小评

  • 历史上武王伐纣是真的吗?西岐和朝歌又是现如今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歌与西岐,西岐和朝歌是现代啥地方,武王伐纣经过哪些地方

    但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这个朝歌从来没有挖出来过殷商的文物,反而河南安阳市挖出来了特别多殷商时期的文物,现在都放在殷墟博物馆之中,相信对于殷墟博物馆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所以安阳市也是极有可能就是殷商的首都朝歌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也是小编很认可的,那就是殷商的朝歌就是淇县的朝歌,但是这个不过是个陪都

  • 姜子牙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魂魄被摄取,各路大神也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最怕哪几个英雄,姜子牙最怕的三个人,姜子牙对手都是谁

    此十绝阵乃哪十绝呢?原著中这样写道:见头一阵,挑起一牌,上书“天绝阵”,第二上书“地烈阵”,第三上书“风吼阵”,第四上书“寒冰阵”,第五上书“金光阵”,第六上书“化血阵”,第七上书“烈焰阵”,第八上书“落魂阵”,第九上书“红水阵”,第十上书“红砂阵”。只听其名便觉得十分强劲。再看看姜子牙阵方的反应,

  • 假如项羽战胜刘邦,分封制会死灰复燃吗?不会,人人都想当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后期有可能打败刘邦吗,项羽如果战胜了刘邦会怎么样,项羽能打败刘邦吗

    当初项羽大举分封,不是受限于身份和眼界,而是形势所迫关于刘项两人的治国思路区别,时下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项羽出身贵族,头脑中维护传统分封制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灭秦后分封18路诸侯;刘邦起身于秦朝基层官吏,所以更认同大一统制度,这就是他战胜项羽后称帝、延续秦制的原因。这种观点,其实有混淆时间概念之嫌

  • 刘备真实武力水平如何?箭射张宝力战吕布,还是五大剑术高手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有群雄割据一方,也有武将染血沙场。放眼各路诸侯,似乎没有一个人是不精通武艺的。哪怕是曹操,他也曾策马执剑,亲手斩杀过不少黄巾余孽。哪怕是看起来很文弱的“大耳贼”刘备,其实也有着不俗表现。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于刘备文弱的印象通常来源于演义,因此子渊就以演义中的情节来加以反驳,这样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