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可惜接到任命书,还未上任,北宋就亡了

他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可惜接到任命书,还未上任,北宋就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1/22 5:53:48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缺英雄和功臣但也从不缺少推动历史的改革者,从陈胜吴广反抗暴虐秦朝统治到项羽揭竿而起,再到三国时期黄巾起义、三国鼎立群雄割据,宋朝时梁山108位好汉替天行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洪秀全主导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起义痛击八国联军,历朝历代都有出身贫贱的小人物担当得起历史英雄豪杰的重任。

虽然主导起义的领袖精神和勇气可嘉,但大多数起义军的命运都是以悲惨遭遇收场,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

保家卫国的将士怎能不舍生忘死拼死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不过在北宋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将领,满怀报国之志却未来得及施展,国家就已改朝换代。

北宋王朝时期的昏庸统治

小说《水浒传》中可以说是把宋朝软弱无能的皇帝刻画得淋漓尽致,要说宋徽宗是个昏君,他又总在偶尔的关键时刻突然觉醒,痛骂高俅、杨戬这四大奸臣,可要说他是个明主,在位这么长时间来一点对国家的突出贡献也没有。

总而言之一切的事情还要追溯到公元1119年,那时在宋朝朝中有个叫李纲的臣子,官位不大不小但是在贪官横行的北宋,他是少数敢于说实话的官员。

恰逢那一年开封遭遇天灾人祸,连日大水让百姓流离失所入不敷出,李纲修书一封上书徽宗。没想到满篇忠义之文将治理水患和朝政的贤能直言却让宋徽宗勃然大怒。

天子震怒李纲也被贬到沙县一带,默默无闻远离首都。李纲本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会随着这次的贬谪彻底终结,却没想到北宋王朝自己做的孽终究要来偿还。

1125年金兵挥师南下攻打宋朝,孱弱的宋兵可以说是毫无抵抗能力,接连被攻陷城池,金兵也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开封。

此时远在沙县的李纲不计个人安危和政治前途,当即上奏徽宗,希望他让位钦宗赵桓,这样更能建立稳固的抗金统一战线。

也许是宋徽宗真的脑子开了窍,也许是宋徽宗病急乱投医,总之为了保全宋朝统治和自己性命的宋徽宗此刻也没什么好法子,李纲的建议也不是不值得一试。

宋钦宗继位后,李纲毛遂自荐从一个四品的地方官员调任回京担当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在数十日的整军经武、演练兵事后,李纲率领几万守城将士痛击人数多于自己数倍的金兵。

这算得上金兵发动战争以来吃过最惨烈的败仗,一时间宋朝的军士又燃起了希望,20万义军将士的增援让战局有了扭转的转机。

覆灭前的挣扎

为了团结民众,李纲更是打出了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口号,可以说当时绝大部分的宋朝百姓和将士还是极具爱国之心,北宋和金国对峙的一边倒局势也渐渐回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

不明所以的金国统治者甚至才开始急匆匆地调查此中原由,李纲这一个出身无名的汲汲之辈也开始进入金国人的印象中。不过李纲毕竟是一介文人,终年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金国肯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他们可不相信这么一个出身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弱书生能以一己之力扭转局势,可事实胜于雄辩,李纲并不是像赵括那样只会照搬照抄兵法的书呆子,活学活用兵法的他接连调用禁卫军和军队进行作战。

在他的指挥下开封不但变成了固若金汤的堡垒,守城将士的信心也开始大增,金军内部开始爆发了严重的冲突矛盾,有人主张退兵,有人主张攻城,有人还说要弄清楚李纲的来历不能贸然作战。

不管怎么说,对于势必要拿下宋朝江山的金军,他们的统帅再也不敢小瞧这个所谓的文臣了。

对于李纲来说他的目的当然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将金国侵略者全部逐出中原大陆,但对金国和宋朝的统治者来说却并不是这么想的,宋朝的皇帝虽然换成了赵桓,但是他也想过和平稳定的生活。

对于金国来说既然李纲硬取不成完全可以转换思维,陷害谋杀、借刀杀人,安心等待对于主动权在握的金国有着游刃有余的选择余地。

这次他们开给钦宗的条件是割地退兵,软骨头的赵桓可以说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金国的无礼请求,这也算是压垮北宋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力回天的抗金将领

在金国提出割地求和的主张后,北宋内部形成了对峙的两派,李纲自不必多说肯定是主战收复失地的一方,但以丞相白时中为首的主降派却大打感情牌,跟赵桓哭诉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现有的和平社会。

本就软弱无能的赵桓答应把河北三地割让给金国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气的是领兵抗争7月有余的李纲被赵桓停职留用,这典型的过河拆桥做法也让宋朝百姓对这个皇帝好感全无,全国上下对赵恒可谓是骂声一片。

虽然赵桓也有自己的苦衷,但是从结果来看,与金国的休战使百姓得到了一次为数不多的喘息机会。

只不过李纲被小人扣上专主战役、费师丧财的罪名,不堪受辱的李纲决意告老还乡,可赵桓深知李纲是有本事的能耐人,便将李纲的辞职请求一拖再拖。

再之后金国发动奇袭,缺少了李纲的北宋王朝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节节败退,十一月接到救急圣旨的李纲没有犹豫匆匆驾马赶往东京。

只不过他刚没走出多远,千里之外的京城就传来了宋徽宗宋钦宗开城投降的消息,李纲的救驾之行也就胎死腹中。

皇帝都被俘虏了,这一纸任命也就成了空文,不甘心的李纲决心投靠南方的赵构,可此时的金国实力强大,赵构又怎能引火上身,这一代冉冉升起的名将也就碌碌无为,老死在乡村荒地中,怎能不引人哀叹泪目?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写下名篇《金陵怀古》,为何被苏轼骂这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轼评价王安石,苏轼骂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安石生于1021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人。19岁开始在孔庙学宫学习,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是学宫的优等学生,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鼎。”反映了他的一生追求。1069至1085年间,王安石两度拜相,主持变法,受到大

  • 历史上的庞太师:抗击西夏,堪称北宋名臣,根本不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庞太师简介,北宋庞太师有多厉害,宋朝到底有没有庞太师

    据史料记载,庞籍字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今山东省成武县)人。1015年,28岁的庞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黄州司理参军,在任期间,得到了知州夏竦的赏识。在夏竦的推荐下,庞籍调任开封府兵曹参军,先后担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群牧判官、知秀州、殿中侍御史等职。在任期间,庞籍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被人誉为“天子御史

  • 元朝旧臣张昶经常穿破了的衣服,朱元璋知道原因后就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张昶怎么和朱元璋认识的,张昶和朱元璋,朱元璋是怎么把元朝灭掉的

    朱元璋执政时,有一位叫张昶的官员,此人很有才华,却有一个习惯,身上的衣服破了也不换新的,朱元璋认为此人乃是“清官之首”,但刘伯温却认为此人留不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张昶,北平宛平人,曾是元朝的户部尚书,本来张昶和朱元璋这两个人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在元朝还没灭亡之时,张昶奉命以奉使的身份到朱元璋统治

  • 4本明朝中期的历史小说,醉卧美人膝,醒掌生杀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大明望族》 作者:雁九短评:猪脚梦回百年,成为了自己的老祖宗,在大明弘治正德年间不断地成长的故事。作者大大主要着墨于大家族的日常生活与群像描写,文笔细腻但没女频作者常见的无用描写,能够让人带入到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作者大大写“穿衣吃饭”与“婚嫁丧娶”,上百名人物,个个有血有血,栩栩如生。此文

  • 明朝皇帝扶持宦官对抗文官集团原因新解,连享受权都几乎被剥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正式崛起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始于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至''土木堡之变''后基本完成在朝堂上独大的局面,武勋、武将集团开始没落,这个期间,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了扶持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新局面。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给予宦官们教育权?给予他们帮助执政的权力?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偏爱宦官王振?

  • 韩信为刘邦平定四方,为何好人没有好报?司马光一语道出其中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为什么不去荥阳救刘邦,司马光评价韩信原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萧何与刘邦之间有着极高的信任度,我们都知道萧何是与刘邦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萧何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不过早年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认识刘邦之后,他发现刘邦身上有飞铲更独特的气质,那就是热爱百姓。也是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觉得刘邦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而且他一眼就能看出刘邦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所以就

  • 靖康耻为何不值得同情?看宋太宗如何对待李煜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太宗和李煜,宋太宗怎么评价李煜,李煜写了什么让宋太宗如此震怒

    历史总是爱轮回,比如当年曹操和曹丕父子欺凌汉献帝,勒死董贵妃,最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可是才四十年的时间,司马炎便直接诛杀曹家后人曹爽,自立为帝。同样,宋朝赵氏皇族虽受尽金国如此欺凌,但当年宋朝也同样对待过南唐。对于南唐后主李煜,我们并不陌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从小就在

  • 面对同样的被包围局面,其他皇帝都能跑,为什么崇祯就不能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崇祯皇帝有机会平定叛乱吗,崇祯皇帝与魏忠贤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帝王,勤于政务,生活节俭,按理说就算被人攻下京城,也会离开,等待东山再起。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明朝坐拥两个首都,应天也有完整的官员体系,且毗邻江南水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东山在起的一切条件。17世纪初,李自成带兵东进,仅一月有余,就攻入京师,这是崇祯皇帝意

  • 诸葛亮遗留了这件东西,他人捡到后,被明朝皇帝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元年,陕北连遭天灾。丰衣足食的农人不肯束手待毙,高迎祥自告奋勇,领先叛逆,率领农人军部队纵横东南,开端了造反之路。到崇祯四年,高迎祥转战山西。为了抗击明军的反抗,各路义军结成同盟,号称三十六营,推高迎祥为闯王,高闯王的名号今后响彻全国,让崇祯又怕又恨,纠集重兵予以围追切断。从崇祯四年到七年,高迎

  • 朱元璋说:凡是寡妇没改嫁,就能免除徭役,此女说:那我改嫁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娶过寡妇,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朱元璋允许将帅遗孀自由改嫁

    男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妇女必须“从一而终”,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女子应该有的美德,即便丈夫去世以后,也不能随意改嫁,必须守住夫妻名分,将女性名节看的极其重要,朝廷颁发条令规定守活寡长达15年以上的妇女会光荣的获得一个贞节牌坊,到时候整个乡里都来瞻仰庆祝,无疑是给寡妇戴上了看不见的道德枷锁。古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