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何出身贵族的项羽会被刘邦所打败呢?许多人觉得,项羽在该场战争中的战败是因为其有勇无谋,而刘备的获胜是因为用人得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要解析这场垓下之战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不得不从公元前203年说起。这一年,刘邦和项羽签订了一个“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各分天下。然而,这段和平并没有持续太久,天真的项羽虽相信了和议,但汉军私下实则一直在厉兵秣马。短短一年之后,刘邦就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果断撕毁鸿沟和议,并用大片的土地来换取齐王韩信和梁王彭越的相助,同时私下派密使说服九江王英布归降于汉,聚兵攻打西楚。
不久,韩信率领30万大军从山东南下,占领彭城,从东边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今天的河南东部出发,跟刘邦的军队会合,逼迫楚军后退;汉将刘贾和英布总共率军十万,北上对抗楚军。这就是垓下之战的开始。
当时,因为各路兵马均投入到刘邦的指挥当中,因而刘邦的军队总数高达七十万,项羽却仅仅只有20万,完全不能与之相比。再加上长江以北的西楚土地几乎都落入他人之手,楚军孤立无援,只能依靠自身力量突围,因而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实力不均等的战争。
对于楚军来说,更严重的还是士气低落的问题。因为当时是冬季,天寒地冻,楚军的士兵还只是穿着夏秋的衣服,瑟瑟发抖又身心疲惫,肚子饿得咕咕叫,根本没什么心思去打战,更被说突围了。反观汉军士气正旺,粮食充足,一比较之下谁能胜谁能负很容易就看出了。
不过,即便两军相差如此之大,项羽依旧凭借着其勇猛异常,屡次以少胜多。刘邦见短时间内无法打败项羽,因而决定在垓下稳扎稳打,先用二十万大军堵住项羽的退路,另外用五十万大军布下连环阵,防止项羽突围逃跑。
而对面的项羽也集结了楚军精锐,从汉军正面突围。我们不可否认,项羽确实勇猛异常,也突破了汉军一面又一面的阻挡,但由于刘邦早就做好了预防,他根本就冲不出去,只能逃到垓下继续坚守。
这天夜晚,韩信叫士兵们在晚上唱楚国的歌曲,引起了楚军士兵的思乡情。项羽看到这,自知楚军已回天乏力,于是只得乘夜率800骑突围。刘邦听到消息,马上派灌婴追击。而项羽在逃跑过程中迷了路,又遭受汉军的追击,最终只得在乌江做拼死一击,自刎而死。由此,楚汉相争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