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张良、韩信,谁是汉三杰之首?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心中有杆秤

萧何、张良、韩信,谁是汉三杰之首?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心中有杆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8 20:34:22

如果按照《史记》和《汉书》为这三人做“世家”和“列传”的顺序,确实是一萧二张三韩,但是我们看了《史记·高祖本纪》才发现:萧何、张良、韩信,谁是汉三杰之首,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心中有杆秤,这个人既不是萧何,也不是韩信。

在聊汉三杰排序之前,咱们先得给刘邦恢复一下谥号和庙号:汉高祖这个称呼,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取的,当年汉朝大臣和继任者孝惠帝刘盈给刘邦的是“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按照传统叫法,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或“汉太祖高皇帝刘季”,这一点《史记集解》说得很明白:“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刘邦的谥号庙号掰扯清楚了,咱们该来说说汉三杰了。

汉三杰的说法,还真是出自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后汉书·高帝纪》关于汉三杰的记载,与《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只有微小的差异,我们就不去逐一对照了,咱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分量最重、而萧何与韩信只能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读者诸君想必还记得刘邦有一个著名的“功人功狗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说这番话,是要为萧何撑腰,他把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比作“功狗”,同时也未必真的把萧何当做“功人”,因为萧何并不符合“功人”的标准,他做的事情不是指挥“功狗”如何捕猎,而是要保证让这些猎狗吃饱,真正指挥的,是张良的头脑和刘邦的嘴巴。

在汉三杰中,以萧何资历最深:“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跟萧何相比,张良不但资历较浅,而且一开始是想带着一百多人去投奔“楚假王”景驹的,没想到在半路遇见只有数千人马的刘邦,两人一见如故:“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至于当过齐王、楚王的淮阴侯韩信,那就不用说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骑的是马还是自行车,地球人都知道——要不是萧何玩儿命狂追,韩信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最后楚汉相争鹿死谁手,那还真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有人说刘邦没有萧何不行,没有韩信更不行,至于有没有张良,好像问题还不大:陈平的鬼点子也不少,如果张良不在,陈平就会成为首席军师,同样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我们细看《史记》和《汉书》就会发现:没有萧何和韩信,刘邦很难打赢楚汉战争,要是没有张良,刘邦根本就没资格打楚汉战争。

鸿门宴上,如果不是张良事先得到情报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樊哙吃到的可能就不是猪腿了;郦食其撺掇刘邦复立六国后世为诸侯,张良拿着筷子摆格局,吓得刘邦把刚吃的肉都吐了:“竖儒,几败而公事!”

刘邦大骂郦食其是竖儒,自称是郦食其父亲,看来是真急眼了,同时刘邦也知道,自己又欠了张良一桩救命之恩。

当功臣宿将为萧何与曹参谁的功劳最大该封什么侯的时候,刘邦已经对张良的封爵有了主意:“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经过长期战乱,刘邦称帝的时候,天下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所以封侯的时候不能不精打细算:“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大侯不过万家(比如萧何),刘邦直接许给张良三万户,等于把张良的位置放在了诸侯王之下、封侯之上。

我们细看《史记》和《汉书》,就会发现张良赢得刘邦尊重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的“不争”。

其实大汉开国第一功臣之争,也是萧何与曹参两大集团的利益争夺,而张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不但替刘邦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先封雍齿),而且推掉了自己的三万户食邑:“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刘邦对张良的重视,超过了萧何:“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在刘邦公布分封诏令之前,张良知道自己是留侯,萧何不知道自己是酂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汉三杰的最终结局,笔者不说,读者诸君也都知道:萧何被捕入狱,出来后免冠徒跣谢罪,最后战战兢兢度过余生;韩信被斩于长乐钟室,夷三族。

只有张良活得逍遥自在,连辣手无情的吕后,见了张良也像见了亲人那么热情。有人说是吕后谋杀了张良,这显然是误读了《史记》:“学辟穀,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阴谋论者说张良如果不食人间烟火会活得更长,但是我们知道,《史记》写得明明白白:“後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张良在吕后的劝说下,又享受了八年荣华富贵才寿终正寝,换做读者诸君,是愿意不食人间烟火枯坐八年,还是愿意按照像吕后所说的那样过好每一天?

更多文章

  • 张辽与张飞皆为三国名将,倘若他俩较量一番,谁能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辽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张飞和张辽谁厉害,张飞能打败张辽吗

    张辽最为人称道的战绩是在合肥一战中,当时孙权带兵亲自征讨皖城,后来皖城失守。此时曹操意图西征,合肥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驻扎在此地的便是张辽等人。孙权所率领的乃是十万大军,而驻守合肥的曹军不过七千多人,怎么看都是以卵击石,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张辽仅率领八百勇士就冲进吴军阵营,不仅斩杀了两名东吴将领。更

  • 五虎大将关羽最强?碰见他不得不服,关羽在他面前连输两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真正实力有多强,关羽是不是五虎上将中最厉害的,关羽最厉害的三招

    首先来看外貌,东汉时期,男性以留须为最美,而关羽的胡子是整个三国最漂亮的,诸葛亮都夸赞关羽“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长相就对关羽加分不少,然后看装备,关羽的装备青龙偃月刀和无敌神驹赤兔马也是整个三国数一数二的神装,82斤的大刀,纵横三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有人会说斩杀颜良文丑是关羽实力的

  • 玄武门之变后,参与政变的10个功臣,他们的下场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玄武门政变的过程,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五个人,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有哪些

    甚至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世民还特意将他封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也正是因为他的辅佐,李治才能成功继承皇位,因此李治对于他也十分敬重,很多事情都会听取他的建议,渐渐地他的权力也就更加大,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了。但是他却因为废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而当时武则天的权力也相当大,因此,他最后被武则天陷害,得了个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为何非先要除掉自己两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活了多久,李世民如何处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啥会赢

    根据现在历史的记载,当时李世民的兄弟李元吉想要打压李世民,而李世民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是按常理来看,李建成他当时已经是太子,他如果想要继承皇位,大可不必杀死李世民,只要打压李世民的势力,使他的势力缩小,没有办法与李建成相抗衡就行了。所以玄武门之变,其实颇有疑点。 在当时,如果李世

  • 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的第一目标究竟是谁?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真实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成功了吗,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谁厉害

    说是玄武门兵变,其实士兵们并没有伏在玄武门,而是另有他处。传说在前一晚上,唐高宗观察天象,发现异像,推算出了李世民想要起义当太子。老爷子心中充满了怒火,这是什么意思,根本没有把我的威严放在心上?自己还没有退休,就要有人顶替他的职位,并且即便如此,他的接班人应该是李建成啊。于是气急的他,紧忙叫李世民来

  • 玄武门之变前夕,为何李世民下令杀掉自己的两个得力干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活了多久,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哪两个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建国之初,皇族内部围绕皇位继承权的大问题,展开的斗争,唐高祖李渊和他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位当事人。在唐朝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大事件,直接导致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等人横死,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是皇族内部的大洗牌。这次事件也是唐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我们都知道,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房玄龄与杜如晦,房玄龄与杜如晦谁更聪明,关于房玄龄和杜如晦的问题

    如何才能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是当时李建成最迫切想干的事情。所以,李建成就开始捉摸怎么把李世民身边的人给调开了?当时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面前的智囊。李建成觉得只要把这两个人给调开,留下一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李世民应该就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了。想到这里,李建成就去给皇帝李渊进言去了。李渊也觉

  • 武则天杀死亲生闺女的历史真相,史书记载未必就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多数人都认为,她其实是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给掐死的,因为这在《资治通鉴》和《新唐书》两部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描绘得那叫一个详细,好似亲眼见过一样。根据以上两部史书的记载,安定思公主出生于武则天争夺皇后王氏之位的时候,李治对其十分喜爱。在其刚满月的时候,王皇后去看她,还逗她玩。之后王皇后就走了,武则天

  • 效力于李世民的大将,玄武门之变让他们结局各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哪些人,李世民是怎么发现玄武门之变的,后世如何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他这一生中一个大的污点了,不过也正是由于这场政变让唐朝的历史上多了一位亲民的好皇帝,要知道这场政变除了他以外,还有三名大将辅佐他,那么分别就是敬君弘、吕世衡、常何。对于他们三个人而言都是效力于李世民的大将,但是这场政变让他们的结局各有不同。其实他们在守玄武门的时候为了抢夺功劳就率军

  • 西汉七国之乱为什么可以迅速被平定,而西晋八王之乱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与七国之乱,谁平定了西汉七国之乱

    西汉七国之乱虽然声势浩大,但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而西汉通过这场叛乱基本解决了诸侯王离心问题,为后来的武帝盛世打下了基础。而西晋八王之乱不仅持续了十六年,直接导致西晋灭亡和之后东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既然都是大规模的诸侯王叛乱,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和影响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