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的谋略:如何对付那些背叛我们的人

管仲的谋略:如何对付那些背叛我们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4/1/25 23:03:09

齐桓公第一次会盟各诸侯,只有四个国家来了,除了宋国是个大国,其他三个都是歪瓜裂枣求保护型的小国,他们是:陈国、蔡国、邾国。

为什么大宋国肯来?当然不是因为开会有酒有饭有迪蹦。

宋国的南宫长万杀了宋闵公,宋国内乱,公子御说PK掉几个对手后夺得王位。按照礼法,诸侯登基,需先上报周朝签字认可才算是合法,否则就是谋权篡位。

齐桓公看中了这一点,向周王报告要确立公子御说的君位,且就在此次会盟执行。于是宋国开心的冲来了。

会盟的分析写过了,详见《北杏会盟—万事开头难》,今天说点别的。

开完会,管仲对来的四个国家说:“鲁、卫、郑、曹故意违反天意,不来赴会,不能不讨伐。”齐桓公举起手对四个君主说:“我国的兵马车辆不够,希望各位一起来。

管仲确实及其具有政治天赋:一结盟就开始搞事,让会盟从形式转为实质。既然一起组队砍人了,以后大家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陈、蔡、邾三位国君均表示愿意。只有宋公没表态。

宋公悄悄对大夫戴叔皮说:“齐侯狂妾自尊,越级主持诸侯会议,目的是想调遣各国的兵力。将来我国也要为他疲于奔命了!”

叔皮说:“诸侯没到的有一半,齐国想借的势力没有聚集和调动起来。如果能征服鲁、郑二国,他的霸业可就成了。齐国称霸,对宋国没好处。来参加会的四国中,只有宋国是大国,宋如果不出兵,另外三国也会自动解散。何况我们这次来,只是按照周王的旨意,确定君位。现在已经达到了目的,还等什么呢?不如我们先回去。”

宋公听了他的话,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偷偷卷铺盖回去了。

[var1]

齐桓公知道后非常生气,要去追宋国。

管仲说:“追他是不符礼义的,我们可以去请周王的军队去讨伐他,这样才名正言顺。然而现在却有比这事更急的事。”

管仲继续说:“宋国距离远而鲁国离我们近,我们联盟不让鲁国先服从,怎么能让远处的宋国服从呢?”

桓公又问:“向鲁国进攻走什么路线呢?”

管仲回答:“济水的东北有个遂国,是鲁的附属国,国小而弱,如我们用重兵包围它,理由是他们不朝见和尊敬我们。攻下遂国后,鲁国必然有些害怕。这时我们派一个使者去责怪他们不来参加会。再派人向鲁夫人通信,鲁夫人总想让她儿子和别国搞好关系,一定会极力劝说鲁庄公。鲁侯在内惧母命,外怕兵威的情况下,必来请求加入联盟。等他来求的时候再答应他加入联盟。征服鲁国后,再把军队转向宋国,借助天子的军队一起搞事,一定会势如破竹。”

桓公说:“好主意。”

[var1]

齐国轻而易举就攻破了遂城,然后把兵驻扎在济水边。鲁庄公果然害怕了,鲁国施伯对庄公说:“我曾说过:‘管子是天下奇才,用兵会有节制,不会滥用,你看他只是驻扎在我们边界,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出兵,此其一;北杏开会,桓公是奉了帮助宋君稳定王位的命令,又不是去割地的,现在怪您不去,您不占理,此其二;子纠被杀,您对此有功,王姬下嫁您有主婚之劳,放弃往日功劳去结下仇恨,此其三。作为今日之计,不如与他讲和请求加入联盟,齐会不战而自动退回。”

正说着,齐侯派人送信来了。大意是:我与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并有连姻。北杏开会,您不参加。冒昧前来询问其故。您若有二心,也请说明。

这封信强调两点:1.周朝是我们的领导;2、我们是亲戚。

意思是:领导让我的亲戚您来开会你怎么就不来呢?你是不想和我们两方好了吗?

同时齐侯还给文姜写了信,文姜是齐王室的人,她当然主张与齐国讲和。鲁候在这两方压力下,终于妥协,给齐国去了一封信,内容是:

我身体最近一直不适,未能赴会。您看在公共利益之上怪我,我已知罪了!可是城下立盟,我实在感到有些不安!若您能退到您的国境上, 我怎敢不捧玉帛相随呢。

鲁国就这样搞定了。

我现在给大家罗列一下这里的智慧供参考,不对之处请包涵。

一、面对背叛,第一要紧得,依然是要记得自己的初衷,可以生气但不能肆意妄为。

宋国叛逃,追打是可以的,但是不符合礼仪,他好歹也来开会了,也算是自己的盟友;再者大家都是周朝臣子,宋国位份还在齐国之上,以齐国名义锤他确实师出无名,这样做,与自己称霸事业相悖。

很多人说道理都懂,就是管不住自己情绪,其实,但凡能记住自己的目的,并能预估放纵的后果,肯定就会收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举个简单粗暴例子:一个弱小的人骂你,你不但会骂回去,甚至还要揍他,但一个彪形大汉拿刀顶着你骂,你敢和他对骂吗?

二、对待叛徒,如果你直接或单独出面收拾不合规矩,没关系,找到那个能名正言顺收拾他的人一起上吧。

找不找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起码要有这个思维。不要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

电视里演的,土豪与土豪斗殴总是没玩没了,今天你赢明天我赢,但如果官方出面帮助哪一方,就清净了,为什么?

土豪打土豪,那是民事纠纷,但是官方一旦加入,性质就变了,那是执法!必须服从。

齐国直接打宋国,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恩怨,但是周朝出兵揍宋国,那是执法。你要是对打,不符合礼仪,很可能还会被其他诸侯联合征讨(尤其是你的仇敌,那不会放过机会公报私仇)。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本质区别,就是春秋时的人还讲礼法,周朝再弱鸡,依然是大家的共同领导,面子上还是要尊敬的,那时最强的霸主是维护和平的。战国时期最强的霸主是强盗,比如秦国。

三、那些看起来更该支持你的人却没有支持你,这种形势下,会滋生背叛你的人,尤其是你势单力薄的时候。

齐国喊了半天就喊来四个国家,只有宋国一个大国,还是看在给他确立君位的份上才来的。一旦达到目的,立马开溜。

正如宋大夫戴叔皮说的,鲁国是大国,离齐国更近,还是很亲的亲戚,他们都没来,宋国干啥要听齐国的?况且宋国此时的爵位比齐国还高,他们的君主是“宋公”,齐国只能叫“齐候”。

这就是真相的一部分:

最该支持你的人都不理你,那些关系远一点的人,尤其是资历又老你一点的,为什么要支持你?

要让别人支持你,首先要搞定那些最该支持你的人,扼杀其他人观望看热闹的心态。

于齐国,当务之急要先解决鲁国,解决了鲁国,再和周朝部队一起讨伐宋国。

这就是管仲的谋略,搞定鲁国给宋国看,然后以周朝的名义、联合鲁、其他三小国去锤宋国。

这势必将是一场正义的、有实力的强制执法,它会在名义和实力上双重强势碾压宋国。

四、要让一个一开始不打算支持你的人就范,先礼后兵还是必须的,不能一上去就动粗,要做文明人。

管仲轻而易举就攻占了遂国,屯兵鲁国边界,额,又来这一套。

这种搞法,我上篇文章《先礼后兵,就要让对手先看到你大写加粗的兵》讲的很细了。不再赘述。

把兵驻扎到他家门口再去讲和,效率更高。

鲁国人知道,只要答应齐国要求,就不会有战争。

齐国的威胁,加上鲁君的妈妈助力,鲁候动摇了,最终答应了联盟齐国。

说服别人就范的两个要点:1. 在外,带上你的实力,施加压力并好言劝说,一定要给对方台阶下来;2.在内,找到对方信任的人去帮你游说。

双管齐下,80%的情况都能解决问题。

当然,实在解决不了,那只有刀棍相见了,齐国奉周朝命令来围剿不听话的鲁国(周王喊你来开会你竟然抗旨),太正常不过了。

一切都在管仲掌握中。

宋国听说齐鲁联盟后,依然很刚,然而最后被一个说客几句话搞定了,详见《论游说的技巧—宁戚游说宋国》。

下一篇文章,学习哪些场景下,可以乘机向对方追讨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做事格局!

作者微信公众号:dushu02

学习管仲:如何高水准回答他人提问

学习伍子胥:如何引导他人主动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更多文章

  •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吃引发的历史事件(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候都吃什么,春秋战国出现的历史现象

    公子宋因为一碗甲鱼汤发动政变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天楚国进贡给郑灵公一只巨大的甲鱼。在春秋战国,这么大的甲鱼可是稀世珍品,郑灵公叫厨师把甲鱼熬成汤,他要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大夫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一起上朝,公子归生看见公子宋的食指一直在抖,就问他怎么了。公子宋得意地说:“每次我的食指动了,就说

  • 秦孝公对商鞅的态度,其实别有深意,最后是让他背锅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见了几次秦孝公,对于秦孝公重用商鞅的看法,秦孝公想传位给商鞅有历史依据嘛

    [var1]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但是商鞅因为想要变法,所以就只能够是去跟对方商鞅商鞅的结果也是非常真实的,这两个人的意见虽然非常的一致,但是却不能够走一样的路,因为当时的建国里面有很多的贵族,这些贵族们的想法是一定要考虑到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只能让声音去承受一些职责,而倾销

  • 他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得以善终,被称为一代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统一六国的名将,秦国最著名十大名将,秦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var1]秦国能够统治六国最直接的功劳要归给那些出征沙场的将军,而秦国有四大将军,他们分别就是蒙氏的两兄弟,还有白起与王翦。王翦更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付出了许多努力的将军,王翦在后来武将比武中胜出了,因此王翦这个名字也被秦始皇所牢记。秦始皇知道王翦是一个武将人才,因此秦始皇就想把王翦作为自己效力的对象

  • 长平之战中,赵国败得并不冤,只可怜赵括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括长平战败赵国,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赵括兵败长平的真正原因

    [var1]赵括发明了"纸上谈兵"的成语,所以在后世他的名声并不好,但仔细看看史料,就会发现,虽然赵括最终战败了,但他并没有投降,而且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完全符合一个军人应有的气节,再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长平之战的失败,并不能算是赵括的,原因还有许多。长平之战过程中,秦国和赵国都换了主帅,其实临阵换

  • 战国历史: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没有换下廉颇的话廉颇对白起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白起打得过廉颇吗,历史廉颇和白起大战,长平之战廉颇与白起交手

    长平之战说白了就秦国和赵国为了韩国的上党这个战略要地进行的战斗,历时三年之久。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秦国以左庶长王龁进军长平,赵国派廉颇出战。虽然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实力大增,却依然不是秦军的对手,廉颇面对王龁的进攻,丢了樟城和光狼城两个重要的据点,损失了多名裨将,赵军不得已在丹水东岸,修建壁垒

  • 战国名将廉颇在保定留下的遗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廉颇战国时期名将,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简介,战国廉颇简历

    [var1]有一年盛夏三伏,赵军驻地连降大雨。这天清晨,天晴日朗,廉颇对六个精壮的亲随士兵说:“天放晴啦,你们把倒头(即河上的码头)那块青石弄上高岗。将我的盔甲好好地晾晒一下。”说完,他走出中军大帐,去四处察看。且说那六名兵士,都是硬硬棒棒、虎虎实实的小伙子,领命之后,兴冲冲奔向倒头。但见廉将军所说

  • 让秦成为战国一霸的商鞅变法,改变了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秦国的影响

    [var1]除了像白起一样的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在战场上的敢打敢拼,还除了秦始皇本人拥有的大抱负和志向以及英明神武的决断外,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真正使秦国成为战国一霸的商鞅变法。商鞅的变法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抓住了历史的进程和世界发展变化的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此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相比于

  • 虞舜禅让夏禹的残酷真相:虞舜暗杀夏禹未遂,被夏禹流放蛮瘴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古代的用人制度。古代人一直搞的是荐举制,就是由皇帝的智谋团推荐可用的后备人选,皇帝经过必要的考察后觉得此人可用,考察期满正式任用。那么荐举人应该推荐什么人进入皇帝的视野呢。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孔老师说,举尔所知。举荐那些你熟悉的人,你的亲朋好友兄弟哥们大侄子小舅子等等

  • 西周何尊铭文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相:洛邑的营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周何尊铭文,营建洛邑,周公营建洛邑是哪一年

    本文涉及到3大问题:1、洛邑的营建2、史书是如何记载营建洛邑的?3、何尊铭文揭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真相?其实洛阳是在周公时期建造的,并不是武王时期。武王灭商之后,有建设洛阳的想法,但是没有实施就去世了,由周公辅佐成王,史称“周公营洛”。周公辅政时期,发生了“三监之乱”,就是三个分封到原来商朝边上,用

  • 被武力消灭的民族,在中国生活了三千年,首领曾和姜子牙同等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联军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大家怀着对商纣王的刻骨仇恨,斗志昂扬,杀得商军血流漂流。奴隶们终于觉醒了,倒戈一击,攻破朝歌,将商纣王包围于鹿台之上。商纣王与心爱的妃子最后自焚而亡,商朝由此覆灭。在牧野之战中,武王手下有一支僰(音“薄”)人军队的表现格外抢眼,他们与周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毫不保留实力,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