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平保卫战,看到身材肥硕的朱高炽如此表现,堂哥朱允炆一声哀叹

北平保卫战,看到身材肥硕的朱高炽如此表现,堂哥朱允炆一声哀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53 更新时间:2024/2/16 19:44:09

不能说朱元璋立储不慎,也不能说朱允炆的削藩有错,只能说他这位叔叔太厉害了,也许是朱家命里注定有这场大劫。

朱允炆把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位儒家学者引为心腹,这三位大咖也深刻影响了年轻的皇帝。继位当年,建文帝即和齐泰、黄子澄密谋削藩,几个实力相对较弱的皇叔相继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燕王的军事实力人尽皆知,建文帝采纳谋臣“调虎离山”之策,不料,一切都看明白的燕王不买账,坚守自己的封地不出。期间,堂堂燕王极尽装疯卖傻之能事,试图麻痹宅心仁厚的侄子。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朱棣意识到横竖都是个死。在谋士姚广孝运作下,燕王于建文元年以“清君侧,靖内难”起兵挥师南下。

其实,这个时候的建文帝还是有很大胜算的,毕竟他掌握着大明中央政权和庞大的资源。然而,在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年轻的建文帝谋略不足,不善用兵的“短板”暴露无遗。

起初,无将可用的建文帝令年近70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后又换上纨绔子弟李景隆。而朱棣则灵活运用策略,伺机而动。经几次大战,建文帝的南军主力被不断被歼,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帝都南京,可伶的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宽刑省狱,严惩宦官,祖父朱元璋时期的一些弊政被革除,朱允炆的“建文新政”一度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仅过四年,皇位就从朱标家族转移到了朱棣家族,太祖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想?不管是斗不过叔叔被迫让位还是后世猜测的“主动让位”,明惠宗至此人间蒸发,永乐大帝隆重登场了。

朱高炽生于1378年,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比堂兄朱允炆小不到一岁。

登基后,朱棣当然立其为皇后。徐皇后因病去世,朱棣悲痛欲绝,谥曰仁孝皇后。此后十几年,朱棣再没立过皇后,两人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肥胖导致身体较弱。早在洪武二十八年,朱棣就立其为燕世子,起兵靖难后,朱棣命朱高炽坚守大本营北平。

燕世子果然不负父望,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引军大举进攻之时,肥硕臃肿的朱高炽突然变得灵巧利索,一边领军打退攻城之敌,一边遣人趁机偷袭南军大营。最终,燕世子“仅以不足万人而拒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获悉战况,看到堂弟组织的北平保卫战如此成功,建文帝不禁一声哀叹:燕世子不可小觑。

朱棣就立太子一事曾出现过犹豫,如此一来,朱高炽开始面临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挑战,尤其是与朱棣颇为相像的二子朱高煦,能征善战,在武将中有很高威信,曾多次“救父于危难之际”。如同当年李渊李世民许愿,朱棣也是大加鼓励:“努力吧,太子身体不好。”可想而知,听了这话的朱高煦该是多么热情高涨,此后作战更加勇猛,立下累累战功。

最终有惊无险,朱高炽还是被立为太子。一方面是太祖时期就立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可是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乃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另一方面是朱高炽在作为世子时也确实没什么过错,“劳苦功高,废之无名”。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看到朱棣对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甚为喜爱,著名文臣解缙脱口而出“好圣孙”,经典而讨巧的三个字,对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到莫大作用。

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此后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46岁的朱高炽于当年九月登基。虽然仅在皇位坐了不到一年,明仁宗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父辈营造了紫禁城,朱高炽有幸成为第一个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

但不知何故,朱高炽临死前曾想把京师迁回南京,洪熙元年四月,朱高炽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并派皇太子朱瞻基赴南京为南迁“打前站”。

不料,朱高炽于半个月后猝然去世,京师回迁的计划搁浅,继承者朱瞻基并未继承父亲的遗志,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仍为陪都。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逝,终年47岁。

更多文章

  • 宋仁宗最喜欢“女飐”,可是司马光却毫不客气地道:取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与司马光的关系,司马光真的杀了他母亲吗,司马光名言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是不是太专业了,小编读着都有些拗口。没关系,接下来咱们来点儿大家熟悉的。《水浒传》,大家耳熟能详,讲的就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在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说的就是燕青打擂,与太

  • 最后一个自缢的皇帝,不是崇祯但值得敬佩,死后与十四位大臣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皇帝在哪里自缢,崇祯皇帝自缢前都杀了谁,崇祯皇帝为何自缢而死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传奇帝王,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自缢而亡的皇帝——南明绍武帝朱聿鐭(yù)。今人每每谈起明末清初那段屈辱历史,常常会有扼腕叹息之感——在手握江南半壁江山的大好形势下,南明竟然未能效仿东晋、南宋,形成南北对峙之局,保我华夏衣冠

  • 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意义何在?为什么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临死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刘伯温给朱元璋做了什么贡献,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的故事

    (朱元璋和朱允炆剧照)但是刘伯温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最后却只被封为陈邑伯,没有被封公封侯,这应该也是他顾辞不受的结果。刘伯温审时度势,就算有着丰功伟绩,却能够急流勇退,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关于刘伯温送鱼给朱元璋这件事,从正史上并没有找到记载,据说这件事发生在刘伯温死前安排好的。刘伯温的死和朱元璋有间

  • 明朝最强采花贼,用一独特绝技作案183起,结果被一色鬼撞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最奇葩的采花大盗,明朝著名采花大盗,古代采花大盗是怎么作案的

    这个人叫桑冲,由于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被卖给了一个叫做桑茂的人家,被当做养子,虽然他的生活变得好了很多,但是由于被父母抛弃的心情,让他的内心发生了某种转换,再加上正处于叛逆期的他更是无法无天。年仅11岁的时候,桑冲就已经成了有名的恶霸,相处的朋友自然也都是一些不正经朋友,久而久之,桑冲常常在青楼出

  • 咸丰临终前宁愿找外人做顾命大臣,也不用弟弟奕,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咸丰临终,咸丰临终前的史实,咸丰为何不传位奕訢

    清军连连败退,而这还只是内部的争斗,英法联军还在他在位的时候攻入北京城,更是导致清朝损失惨重,咸丰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就被这些一个个严重的事件搞得晕头转向,再加上本身的身体并不是很好,结果仅在位十一年就撒手人寰。等到咸丰病重的时候,他也是召集了八位大臣,这也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虽然他也只有这么一

  • 牛!牛!紫禁城研究员盛赞乾隆:即使不是皇帝,也能做建筑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紫禁城,乾隆紫禁城真实图片,故宫专家评价乾隆

    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叛乱,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那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繁荣的时代。他为清朝“康强盛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一代有为的君王。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故宫博物院展览部研究馆员孙淼在一档科普节目中,从展览的专业角度分析了乾隆的书房《三喜堂》,并称赞乾隆虽非一个皇帝。做一个伟大的建筑

  • 孙科,他是民国第一“太子”,因年少冲动差点被父亲孙中山枪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少不更事险被父亲孙中山击毙1923年,孙科担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负有给革命军筹措军需的重任。有一天,胡汉民奉孙中山之命来向孙科调拨军饷。孙中山非常器重胡汉民,去世后曾让其任代理大元帅一职。然而这时孙科开始耍起了公子脾气,要钱吗?不给。胡汉民说不给就不给吧,我跟你爹说去。孙中山知道这件事后,火冒三丈

  • 年羹尧如此受宠,雍正为何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样对待他的,年羹尧和雍正有什么关系,年羹尧与雍正渊源

    雍正对年羹尧独宠到什么地步呢?就拿有一次年羹尧生病来说吧,得知爱将身体不适,雍正就像关心家人一样匆忙赶来看望,年羹尧受宠若惊。可是让年羹尧无比感动还在后面呢,当看到年羹尧虚弱地躺在床上时,雍正十分担心,希望年羹尧赶快好起来,还特意嘱咐太医给他好好治病。这时候太医说了一句话:“年将军的病若是想赶快好起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如何对待他妻儿?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的皇帝,雍正对清朝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惨烈,我们也略有耳闻。在这场激烈的国家斗争中,雍正之所以能够胜出,身边有两位人功不可没,其中一位就是年羹尧。雍正将皇位坐稳之后,年羹尧自然很“得瑟”,宫中有一个十分得雍正宠爱的妹妹,自己身上又有许多战功,所以连变得越来越傲慢。有一

  •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七个字,雍正看见后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年羹尧被赐死后官员看见了七个字,历史上年羹尧是不是被雍正处死

    据说在他死后,家中金银财宝无数,皇帝派官员前去抄家,却在他家中发现了七个字,皇上得知后被气得立刻口吐鲜血。想必大家已经想到了,这个人就是雍正在位期间赫赫有名的年羹尧。 辅佐君王,年少得势 要说年羹尧最后为何把雍正皇帝得罪的非要杀了他不可,还需要从他如何攀上高位说起。据说还是康熙在位时,也就是雍正还是